隨著威尼斯、特柳賴德、多倫多電影節相繼落下帷幕,各大獎項出爐,即將到來的頒獎季形勢也更加明了。
這三大電影節的奧斯卡超前「風向標」地位絕不是說說而已。去年威尼斯金獅得主《水形物語》如願在奧斯卡上成為最大贏家,多倫多人民選擇獎《三塊廣告牌》也攬下兩項大獎。
下文,小電君就將為大家盤點今年在幾大電影節上嶄露頭角的新片,順便大膽地超超超前預測一下明年的奧斯卡。
不出意外,明年最佳影片及各項大獎的候選人必在這幾部之中。
坎城選片人福茂因迫於法國院線壓力,在主競賽單元捨棄了網飛(Netflix)出品的《羅馬》,不知道此刻他是否懊惱,因為這部黑白史詩大作不僅在威尼斯以全票通過的架勢輕鬆奪下金獅獎,更有可能複製《水形物語》的成功模式,在奧斯卡上大放異彩。
《羅馬》的質量過硬,目前在爛番茄的新鮮度是98%,MTC媒體專業評分更高達96分,口碑極高。
影片講述了在70年代墨西哥城的中產階級社區「羅馬」裡,年輕女傭Cleo和四個孩子的家庭故事。
這既是導演卡隆本人的童年記憶和私人史,又有整個墨西哥時代變遷的宏大歷史格局。
當然,我們更要期待的是卡隆如何在電影裡展現一貫擅長的場面調度能力,在《地心引力》《人類之子》和更早的《你媽媽也一樣》裡,早已見識功力。
如今,「墨西哥三傑」是好萊塢的寵兒。當託羅和伊納裡圖都在奧斯卡上笑傲了最佳影片後,更有理由相信奧斯卡會再次眷顧這位墨西哥裔導演。畢竟,當年《地心引力》沒拿最佳影片的遺憾也得彌補了。
毫無疑問,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已經是好萊塢頒獎季和奧斯卡的前哨站。
導演達米恩·查澤雷深受威尼斯器重,《登月第一人》延續前作《愛樂之城》的禮遇,榮登開幕片。雖然影片在整體熱度上不如《愛樂之城》來得風生水起,但評價相當不錯,在外媒各大奧斯卡預測名單上,也都榜上有名。
《登月第一人》講述了美國傳奇太空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生平,聚焦1961-1969年這個歷史第一人的登月過程。有美利堅的國家意識,也有主觀的家庭視角。
《好萊塢報導》盛讚:「清晰、深刻的畫面充滿了情感、緊張以及懸念,還有令人驚訝的技巧」。
《衛報》則評價影片在視覺上令人陶醉,充滿了「確定性和活力」。
影片獲贊最多的是出色的視聽設計,遭批的地方是傳記片的傳統窠臼:俗套的煽情。
威尼斯捧出了查澤雷,好萊塢對他寄予厚望。《登月第一人》入圍奧斯卡不是問題,但好萊塢的「政治正確」也變相成為阻礙:影片沒拍插旗,主演高司令是加拿大演員,一度成為爭議。
《狗牙》、《龍蝦》導演歐格斯·蘭斯莫斯新作,拿下威尼斯評審團大獎,奧利維亞·科爾曼摘得最佳女主角,爛番茄96%,所到之處,口碑都是炸裂的節奏。
劇情簡而言之就是英倫宮鬥戲,兩位女性為爭奪安妮女王的青睞,獲得宮廷影響力而展開了激烈的鬥爭。三位女主角艾瑪·斯通、蕾切爾·薇姿和奧利維亞·科爾曼的同臺飆戲無疑是一大看點。
據說,奧斯卡影后「石頭姐」在片中貢獻了比《愛樂之城》中更豐富有層次的表演,而有威尼斯最佳女主加持的奧利維亞·科爾曼也無疑是小金人的有力競爭者。
更值得一提的是,蘭斯莫斯這位個人風格強烈的導演似乎通過此片找到了一條與大眾相處的路徑,收斂了他鍾情的形式感,把喜劇荒誕無限放大,讓影片更有娛樂性和觀賞性。
在今年的坎城電影節上,《黑色黨徒》風頭無兩,紅毯上的歐美大牌明星比開、閉幕式加起來都要多,足以見得斯派克·李的人格魅力和號召力,最終也摘得評審團大獎,爛番茄新鮮度95%。
影片講述了約翰·大衛·華盛頓飾演的科羅拉多州黑人警察,成功潛入當地的3K黨組織做臥底的故事。
前半段,黑人警察潛入白人3K黨的經歷充滿了喜劇色彩,金句不斷,而後半段畫風突變,種族之間的矛盾不斷激化,雙方的對抗中充滿了暴力和仇恨。
與很多劍指白人的種族題材電影不同,斯派克·李同樣反對黑人對白人的偏見和激進態度,他希望用Ron這個角色表達出超越種族主義的更高一層的訴求:種族主義伴生於仇恨,願這個國家,世界的所有人都能消弭仇恨。
可以說,這是一部充滿政治敏感性的電影,在美國種族主義不斷抬頭的當下,這部影片在奧斯卡中擁有一席之地的意義不言自明。
這是巴裡·詹金斯繼奧斯卡最佳電影《月光男孩》後推出的新作,影片在多倫多和紐約電影節上展映後皆大獲好評。
雜誌《綜藝》稱這部電影是「一部社會現實主義作品,並憑藉聲音的純粹美和精神上的人文主義升華為一部詩意之作。」
電影改編自詹姆斯·鮑德溫的同名小說,是關於發生在上世紀70年代哈萊姆區一對年輕黑人情侶的愛情故事。電影中,芬尼被誣告強姦,而懷有身孕的蒂什卻要四處奔走尋找證據證明丈夫的清白。
畫面精緻,情感細膩,從預告片來看,依然是《月光男孩》的路線和質感。
種族議題的政治訴求、女性主義的聲音以及社會正義的道德關懷,影片似乎具備了這些「殺手鐧」,但要想成功擠進奧斯卡名單,恐怕還得先面對同樣涉及非洲裔美國人題材的電影《黑色黨徒》。
一部如名字一般自立項起就被聚焦和討論的電影,慶幸的是,影片最終呈現的質量絲毫不輸給影片的熱度和話題度。在威尼斯放映時獲得了足足8分鐘的歡呼和掌聲,爛番茄新鮮度高達95%。
作為演員布拉德利·庫珀的長片導演處女作,影片改編自1976年的老版同名電影,講述了一個漸趨過氣的男明星幫助一個有著明星夢的女孩實現夢想的故事。不少外媒評價電影是感人至深的催淚炸彈,對搖滾音樂圈的展現也令人信服。
女主角Lady Gaga卸下濃妝展現出少為外人見的自然一面,貢獻了超乎影評人想像的動人演出。她與布拉德利·庫珀無論在舞臺表演還是日常生活片段都CP感十足,本色出演歌手更是為她加分不少。
曾經憑藉《美國恐怖故事》第五季奪得金球獎迷你劇影后的Gaga有望憑藉此片更進一步。
又是一部英國宮廷戲。
《瑪麗女王》改編自約翰·蓋伊2004年創作的傳記《瑪麗·斯圖亞特的真實人生》,聚焦英國16世紀宗教改革時期「斷頭艷后」瑪麗女王的傳奇人生經歷。
她出生6天即繼位成為蘇格蘭女王。在喪夫後返回蘇格蘭親政,但與伊莉莎白一世交惡,最終成為了宗教鬥爭的犧牲品。
瑪麗女王和伊莉莎白一世分別由西爾莎·羅南和馬格特·羅比演繹。從曝出的物料來看,從人物造型到影像風格歷史還原度很高。導演喬西·洛克此前雖然執導過《科裡奧蘭納斯》、《危險關係》等多部舞臺劇,但大銀幕導演還是頭一遭。
影片的希望集中在兩位女演員身上,西爾莎·羅南有望再度提名女主,「小丑女」馬格特·羅比也有望繼去年《我,花樣女王》後再度入圍奧斯卡。
這是喬爾·埃哲頓的第二部導演作品,講述了在阿肯色州一座封建保守的小城,19歲的男孩向父母出軌,卻遭到篤信宗教的父母的激烈反對。父母還強迫他參加一系列矯正項目,男孩最終鼓起勇氣逃跑,擁抱真實的自我。若干年後,生活穩定的他試圖尋求與父母的和解。
電影在特柳賴德放映後,評價還是很好的,爛番茄新鮮度83%。影片的可貴之處在於,處理敏感話題時,沒有一邊倒的站隊,沒有把父母妖魔化,而是承認了偏見存在的合理性和複雜性。
正因如此,電影才更加具有真實感人的力量。
飾演母親一角的妮可·基德曼有望提名最佳女配角。
多部作品進入頒獎季角逐的盧卡斯·赫奇斯不出意外將在最佳男主角提名中獲得一席之地,他面前的最大障礙恐怕是22歲的年齡吧。
影片聚焦美國社會敏感的「未成年人毒癮」問題,故事發生在24小時之內,盧卡斯·赫奇斯飾演的男主角本從戒毒所突然回到家中,茱莉亞•羅伯茨飾演的母親Holly則想盡一切辦法避免兒子再度受到毒品的誘惑。
影片在多倫多首映後,爛番茄新鮮度達到86%,但不少影評人在評論中對故事結構持保留意見,「前半段母親與兒子間的真情互動與後半段驚悚甚至有些弱智的劇情是完全割裂的。」
對於男女主角的表演,外媒倒是給出一致好評,有影評人直接斷言這是茱莉亞·羅伯茨《永不妥協》之後的最好表演。
去年曾憑藉《海曼》入圍最佳男配角盧卡斯·赫奇斯是好萊塢炙手可熱的新星。今年頒獎季就主演了《90年代中期》、《被抹去的男孩》等多部大熱作品,有望首度提名最佳男主角。
《朱諾》、《在雲端》導演賈森·雷特曼新片偏偏選擇了政治題材,聚焦美國歷史上著名的桃色醜聞。
1988年,加裡·哈特原本在民主黨總統候選人選舉中遙遙領先,卻被曝出與一位女演員兼模特有染。在鋪天蓋地的輿論壓力下,哈特被迫退出選舉,轟動一時。
影片在特柳賴德和多倫多放映後,口碑有些堪憂,爛番茄新鮮度僅有64%。媒體普遍認為影片的劇本和三觀有問題,浪費了這一大好題材。哈特作為核心人物不夠出彩,劇本也一味倒向了同情哈特、斥責無良媒體這一邊。
好評依舊集中在演員層面,「狼叔」休·傑克曼演技可圈可點,有一點點希望入圍最佳男主。
科恩兄弟的「西部故事集」,原本要搞成6集短劇,最後乾脆合六為一,成了一部132分鐘的電影。在威尼斯拿下最佳劇本,爛番茄新鮮度94%。
六個故事雖然各不相連,但都發生在舊西部的美國邊境上,也都是典型的科恩風格,天馬行空的奇思妙想和荒誕諷刺的黑色寓言。
不少觀眾反應6個故事看上來的直觀感受就是「爽」,全程高潮。
但總體上,六個故事有些參差不齊,前面四個因為風格的不同非常有趣,最後兩個為了收尾稍顯平淡。但對西部片影迷來說都是值得一看的。畢竟科恩兄弟還是有質量保證。
金棕櫚法國導演雅克·歐迪亞的第一部英語片,約翰·C·賴利、傑昆·菲尼克斯、傑克·吉倫哈爾主演。影片威尼斯口碑不錯,Metacritics 78分,場刊評分3.89,僅次於《羅馬》, 最終也摘下了最佳導演。
與歐迪亞的以往作品不同,這部《希斯特斯兄弟》商業氣息十足。
他將鏡頭 聚焦在淘金浪潮中,美國西部社會與人的變遷,從野蠻到文明,從仇恨到和解。與經典西部片相比,《希斯特斯兄弟》多了幾分溫情光環和喜劇元素,是一場反類型的實驗。
奧斯卡的入圍名單上總要有幾部傳記片,《副總統》即是標準相。
好萊塢盛行「方法派」表演,演員依據角色塑造變換身體形態成為常規,它不一定會給演員帶來獎項或名譽,但它永遠不會讓你「受傷」。
羅伯特·德尼羅在《憤怒的公牛》裡為了演出年老年肥胖的拉莫特,在40天內增重50多斤;湯姆·漢克斯在《費城故事》裡為了一場法庭戲,減重30磅; 克裡斯蒂安·貝爾為《鬥士》暴瘦20公斤,不成人形。
他們,都在奧斯卡上拿下了最佳男主、男配。
貝爾為角色多次「自虐」已經成為家常便飯。《機械師》減重63磅,到了《蝙蝠俠》,體重又變成86公斤,而在《美國騙局》裡,他再次增重。
又「胖」了的貝爾
這回,為了出演美國副總統迪克·切尼,他又增肥40磅,和他一道變胖的,還有女主角艾米·亞當斯。電影界甚至推測亞當斯很有可能因為切尼的妻子琳恩這個角色摘掉「奧斯卡無冕影后」的稱號。
艾米·亞當斯
這部傳記片由《大空頭》導演亞當•麥凱執導,將還原切尼在小布希政府期間成為「歷史上最有權力副總統」的過程,影片細節會一直保密到年末美國上映。
喜劇導演彼得·法雷利的作品一向反響平平,新作《綠皮書》似乎打了場翻身仗。
影片獲得多倫多電影節人民選擇大獎,目前在爛番茄上也保持驚人的100%新鮮度,在接下來的好萊塢頒獎季上必將有所表現。
《綠皮書》延續了導演前作《阿呆與阿瓜》《三個臭皮匠》《貼身兄弟》這類兄弟搭檔闖天下的喜劇模式,講述一個義裔美國人和非裔美國人在「黑人駕駛員綠皮書」的引導下開啟公路旅程的故事。
這個黑人+白人的搞笑組合,類似於《為黛西小姐開車》和《觸不可及》,是一部建立在種族階級觀察視角上的高級喜劇,影片得到的評價多是好笑、溫馨、感人。
同樣,為角色需要,莫滕森增重了30磅,外媒也認為他很有可能入選奧斯卡最佳男主角。影片作為喜劇電影擠進最佳影片入圍名單也大有可能。
布拉德·皮特的製片公司B計劃堪稱奧斯卡電影製造機,《點球成金》《為奴十二年》《塞爾瑪》《月光男孩》…無一不是。
今年該公司除了有《假如比爾街能夠講話》和《副總統》,還有在表演獎項上入圍機率頗大的《漂亮男孩》。
電影講述一名父親如何幫助自己的兒子戒除毒癮,由史蒂夫·卡瑞爾 和「甜茶」蒂莫西·查拉梅聯手演繹。他們曾分別憑藉《狐狸獵手》和《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入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
影片在多倫多放映後,《衛報》對甜茶的演技大加讚賞,「這個角色在脆弱、恐懼、攻擊性和絕望之間搖擺,他毫不費力地做到了這一點。」
《為奴十二年》後,導演史蒂夫·麥奎因沉寂許久,這幾年只拍了幾部短片。
新片《寡婦特工》改編自英國同名迷你劇,主角是四個死去搶劫犯的遺孀,她們要完成亡夫未完成的搶劫行動。值得一提的是,《消失的愛人》的編劇吉莉安·弗琳執筆本片劇本。
《寡婦特工》被《名利場》比作是一個精緻打磨的產品,「有著帶著刺的鐵絲網,上面燃燒著政治的怒火」。作為一部商業類型動作片,在爛番茄上有93%新鮮度,MTC評分86,已是不俗之舉。
在《好萊塢報導》預測中,影片最有望入圍的是最佳導演獎。
好萊塢喜劇演員是要轉型的,他們總要藉助嚴肅作品向更多人證明自己的演技。梅麗莎·麥卡西,就是在這麼做。
她不再是《伴娘》《女間諜》這一類喜劇電影裡的「傻大妞」了,她要在《你能原諒我嗎?》當中挑戰傳記作家李·伊瑟列爾,一個落魄、孤獨、苦苦掙扎的女作家。
《IndieWire》稱這是麥卡西迄今為止最佳表現,並指出「她與男主角理察·E·格蘭特有激烈的化學反應。」 《綜藝》指出,「這部電影有出乎意料的深刻」。
可以預見,麥卡西將是明年奧斯卡影后的絕對種子選手。
這個第N部講述梵谷的傳記電影在威尼斯口碑平平,但主演威廉·達福則毫無懸念拿下了影帝。
去年,威廉·達福以《佛羅裡達樂園》陪跑了一整個頒獎季,今年還是希望他又好運降臨,畢竟,達福也該得一座奧斯卡了。
除了以上盤點的這18部影片,還有可能在奧斯卡各獎項上入圍的有《無間煉獄》《八年級》《抱歉打擾》《波西米亞狂想曲》《7月22日》《私人戰爭》《90年代中期》《寂靜之地》《狂野生活》《老人和槍》《以性為本》《鳥舍》等。
本來奧斯卡要在明年新增「最受歡迎流行電影」,《黑豹》也是各大預測榜單中拿下這個獎項的首選,不料這個設置引來罵聲一片,學院就此決定暫時取消。
諾蘭曾預測說《黑豹》會提名奧斯卡最佳電影,那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 MORE /
8部影片衝擊國慶檔,最後贏家可能就是它!
除了膚色,我再也找不到他的「黑點」
這哪裡是看電影,明明就是逛動物園嘛!
日影的你怎麼能錯過它?
古天樂主演的《反貪風暴3》,到底怎麼樣?
這一周,我們送走了四位大師
/ HOT /
影 | 黑科技 | 戲精 | 胖美 | 張藝興
44 | 黃渤 | 彭昱暢 | 17
暴力 | 躲貓貓 | 沈騰 | 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