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語:中秋節是中華民族傳統佳節,也是月光菩薩的聖誕日。屆此,誠願四眾弟子戒殺護生,常行精進,澄明如月,大眾身心安樂,六時吉祥。
「萬裡無雲鏡九洲,最團圓夜是中秋。」
——《八月十五夜》 唐 殷文圭
中秋節是我國的傳統佳節。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到魏晉時,有「諭尚書鎮牛淆,中秋夕與左右微服泛江」的記載。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中秋月圓人團圓,花好月圓,親人團聚,吃著圓圓的月餅,充滿了歡欣和快樂。
這一天人們舉行各種活動,慶祝節日,表達快樂與祝福。
中秋節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託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禮記》早有記載「秋暮夕月」,意為拜祭月神,逢此時則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香案。
中秋之夜,同樣盛行「拜月」風俗。
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到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每逢這一日,「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中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月亭」「望月樓」等古蹟。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所以時有傳出愛情佳話。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只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
中秋時節,民間除了舉行賞月、祭月、吃月餅、祝福團圓等一系列活動,有些地方還有舞草龍,砌寶塔等活動。
而中秋也是佛子團圓的盛會,眾多寺院都會在中秋之日舉辦品禪茶、聽古琴、賞桂花活動,共度中秋。除了這些,對佛子而言更重要的是,中秋節也是月光菩薩的聖誕日。
這一天,佛弟子於中秋月夜禮拜「月光遍照菩薩」。
月光遍照菩薩漢譯有月光菩薩、月淨菩薩、月光遍照菩薩等名,為東方淨琉璃世界藥師佛之右脅侍。「月光遍照」在佛法上表靜定,映現明澈清輝,容攝大千芸芸眾生,使免於受貪、瞋、痴三毒逼惱。月光菩薩身呈白色,手持月輪。與左脅侍日光菩薩並為藥師如來的兩大輔佐。在藥師佛的無量菩薩眷屬裡,他與日光菩薩是位居上首的菩薩。兩人都位居補處,秉持著藥師如來的正法寶藏。
關於月光菩薩的本生事跡,也與日光菩薩相同,都與藥師佛有密切的關係。在久遠的過去世,當電光如來住世時,有一梵士養育兩子,一名日照,一名月照。梵士發心利樂有情、拯救濁世眾生,其二子也隨喜而發願供養。梵士成佛之後,即是藥師琉璃光如來。二子中之月照,就是月光菩薩。
如同日光菩薩一樣,月光菩薩與觀世音菩薩的大悲咒也有密切的關係。凡是至心持誦大悲咒的修行者,月光菩薩也會與無量神人來增益其持咒效驗。修行者在持誦大悲咒過後,如果能再加誦月光菩薩陀羅尼,則月光菩薩當會來加庇護,使持咒者除去一切障難與病痛,並成就一切善法、遠離各種怖畏。
深低帝屠蘇吒
shēn dī dì tú sū zhà
阿若蜜帝烏都吒
ā ruò mì dì wū dū zhà
深耆吒
shēn qí zhà
波賴帝
bō lài dì
耶彌若吒烏都吒
yē mí ruò zhà wū dū zhà
拘羅帝吒耆摩吒
jū luó dì zhà qí mó zhà
娑婆訶
suō pó hē
此咒乃是過去四十恆河沙諸佛所說,我今亦說,為諸行人作擁護故。
1、除一切障難故;
2、除一切病痛故;
3、成就一切諸善法故;
4、能遠離一切諸怖畏故。
誦此咒五遍,取五色線作咒索,痛處系。
此陀羅尼能大利益三界眾生,一切患苦縈身者,以此陀羅尼治之,無有不差者。
此大神咒,咒乾枯樹,尚得生枝柯華果,何況有情有識眾生,身有病患治之不差者,必無是處。
在中秋夜佛弟子禮拜月光菩薩,恭迎月光菩薩聖誕,感念諸佛菩薩功德,長隨佛學,遠離三毒,常住戒、定、慧三學,願效仿菩薩行跡,處處與人歡喜、處處與人慈悲、處處與人信心,祈願大眾身心安樂,六時吉祥。
願月圓之日,世間一切圓滿。
南無月光遍照菩薩摩訶薩!
南無月光遍照菩薩摩訶薩!
南無月光遍照菩薩摩訶薩!
回向偈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途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