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轉發關注鳥人瘋子公眾號都是一種鼓勵。
2020年5月19日晚上10:30,阿拉善愛鳥護鳥群裡大家正在討論上周阿拉善周報的愛鳥護鳥記錄。增加了多少,誰的記錄照拍得好,誰的記錄照拍模糊了,周報裡我出現的錯誤等等,都是大家討論的焦點。
這時候,群裡趙建平大哥突然發出一堆照片,各種阿拉善的鳥類撲面而來。正在我和刺蝟還在討論其中的一種鳥是否是小雲雀,刺蝟姐姐覺得是鳳頭百靈幼鳥,我覺得就是小雲雀。這的時候,趙建平大哥放出了大招,在群裡發了一張猛禽的照片,照片上兩隻猛禽,一隻不知道剛起飛還是準備降落。就是下面記錄照裡的最後一張,另外一隻被展翅的那隻遮擋在了陰影裡。第一反應這就是雕啊,但是記錄照裡我這水平還看不出是什麼雕。只是隱約覺得不是烏雕就是玉帶海雕,主要是自身水平太差。隨後,趙建平大哥又放出了另外幾張同一猛禽的記錄照,這次的記錄照完全可以讓我這臭水平辨認出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玉帶海雕。
最近幾年,隨著野生鳥類觀察記錄愛好者的增加,在寧夏和阿拉善盟每年基本都有玉帶海雕的零星記錄。而這次阿拉善又記錄到兩隻玉帶海雕,這是值得開心的事情,瘋子不敢獨享,特別經過記錄照趙建平大哥首肯,將記錄照放出來與大家共享。希望大家喜歡阿拉善,喜歡阿拉善的野生鳥類,喜歡阿拉善這些和我一樣堅持觀察記錄的業餘愛好者。
玉帶海雕(學名:Haliaeetus leucoryphus)為隼形目鷹科海雕屬的鳥類,是一種大型猛禽,全身呈棕色,分布於裏海和黃海中間的地區、從哈薩克斯坦到蒙古國、從喜馬拉雅山脈到印度北部等的亞洲中部地區進行繁殖。多見於沼澤、草原以及沙漠或高原。主要以魚和水禽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種水禽,如大雁、天鵝幼雛和其他鳥類,捕魚主要在淺水處,也吃死魚和其他動物的屍體。
玉帶海雕屬大型猛禽,身長76-84釐米,翼展200-250釐米,雄鳥體重2100-3700克,雌鳥體重2000-3300克。嘴稍細,頭細長,頸也較長。空中展開雙翅達2米長,張著一雙兇狠發光的眼睛。雌鳥羽似雄鳥,但體型稍大。
毛色:上體暗褐色,頭頂赭褐色,羽毛呈矛紋狀並具淡棕色條紋;頸部的羽毛較長,呈披針形。肩部羽具棕色條紋,下背和腰羽端棕黃色,尾羽中間具一道寬闊的白色橫帶斑。下體棕褐色,各羽具淡棕色羽端。喉淡棕褐色,羽幹黑色,具白色條紋。尾羽為圓形,特點也很明顯,主要在暗褐色,但是在中間具有一個寬闊的白色橫帶,寬約10釐米,並因此而得名。飛行時黑色的次級飛羽翼下的淺色中覆羽並黑色楔型尾與淺色基部成對比。虹膜淡灰黃色到黃色,嘴暗石板黑色或鉛色,蠟膜和嘴裂淡色,腳和趾暗白色、黃白色或暗黃色,爪黑色。
玉帶海雕棲息於有湖泊、河流和水塘等水域的開闊地區,無論是平原或高原湖泊地區均有棲息,在湖泊岸邊吃淡水魚和雁鴨等水禽。在草原及荒漠地帶以旱獺、黃鼠、鼠兔等齧齒動物為主要食物。偶爾也吃羊羔,特別在4-5月產羔季節為甚。
玉帶海雕叫聲響亮,主要以魚和水禽為食,常在水面捕捉各種水禽,如大雁、天鵝幼雛和其他鳥類,也吃蛙和爬行類。捕魚主要在淺水處,也吃死魚和其他動物的屍體,有時偷吃家養水禽和偷竊其他鳥類的食物。經常長時間地站在樹上或岸邊,一動不動的觀察著獵物的活動,一有機會就立刻出擊。它特別喜歡吃身體肥碩滾圓、肉質細嫩、有「油條子」之稱的旱獺幼仔。常在旱獺的洞口外面10多米遠的地方等候,而且非常耐心,有時會一動不動地等上1-2個小時。一旦那些沒有經驗的旱獺幼仔從洞口中跑出來,就立即撲過去將其捕獲。它們起飛時的聲響很小,因此捕食的成功率很高。在外貝加爾地區生活的玉帶海雕主要以魚為食,兼吃一些鼠免和鴻雁。到了魚類洄遊產卵的季節,它就會成群地來到河流或湖泊的沿岸附近去捕食魚類。玉帶海雕的另外一個特點是聒噪,這種鳥叫聲響亮,翱翔雲霄時幾公裡外都能聽到它的高唳,繁殖期內更甚。
玉帶海雕的尾羽是非常珍貴的羽飾,因此它常遭到人們捕殺,玉帶海雕在中國很稀少。1963-1969年青海鳥類調查中在玉帶海雕分布較集中的地區(如青海湖、玉樹等地),尚能見到2-3隻。但在以後多年在青海、西藏的鳥類調查中,很難見到。
1988年8月12日,新疆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阿其克庫勒湖東岸記錄到3隻玉帶海雕。
1995年,國家林業局(林業部)啟動了首次全國陸生野生動物資源調查,2004年公布的調查結果顯示,玉帶海雕僅發現幾隻。
致危因素:草原大面積滅鼠滅蟲以及玉帶海雕賴以生存的自然條件的破壞,是玉帶海雕的主要致危因素。
玉帶海雕是我們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能觀察記錄到它的身影,是觀鳥人的喜事。對於國家一級二級保護動物的具體觀察記錄點,大家也不會隨意對外公布,避免過多的人為幹擾。所以大家欣賞完記錄照就完啦,就別打聽地方了哈,實在不行,阿拉善那麼大,自己轉去吧,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