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戀愛的犀牛》是當代中國戲劇旗幟性作品,它以嶄新的敘述風格、表演方式和舞臺設計賦予話劇新的形態;以犀利而無畏的姿態探討痛苦、堅持和孤獨。突破性的詩性臺詞成為一代文藝青年的集體記憶,也見證了無數人的成長,影響著幾代人對愛情、夢想、自我的詮釋。
去年,《戀愛的犀牛》演出20周年,孟京輝表示,作為導演,在這部劇整個發酵過程裡,他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把自己的堅持加了進去。「這是老天爺給我和廖一梅的一個禮物,讓我們在未來的日子裡還能堅持某種東西。『堅持』這件事,是《戀愛的犀牛》教給我的,你只要堅持就夠了,你的心到底有多大,它能給你呈現出來的世界就有多大。」
回顧「犀牛」野蠻生長的這些年,與這頭犀牛同行的一代代人,都在與命運抗爭,都在勇敢地堅持自己內心認為最美好的事情!
1999年初,《戀愛的犀牛》劇本在廖一梅的書桌上誕生。至今,劇本未改動一個字。
孟京輝找到郭濤,郭濤又找到吳越飾演女主角,中戲畢業生楊婷、李乃文、李梅等人加入,最初的演員團隊形成。
1999年6月,《戀愛的犀牛》在北兵馬司胡同的青藝小劇場連演40場。觀眾湧向劇場,點燃了原本僻靜的小胡同。誰也沒想到,僅僅依靠觀眾的口口相傳,「犀牛」便引發井噴式效應,創下了小劇場的票房奇蹟。
2003年,段奕宏和郝蕾飾演《戀愛的犀牛》中的馬路和明明。此前四年裡,這部劇已經在學生群體中走紅,成為國內各大院校爭先排演的人氣劇目。這一年受到韓國首爾未來潮流藝術節的邀請,中國當代實驗戲劇第一次走向世界。
04版《戀愛的犀牛》再次創下票房奇蹟——距演出還有21天時間,27場演出票全部售罄。這一版的明明由王檸飾演,《戀愛的犀牛》累計演出總場次突破了100場。
2008年,北京蜂巢劇場開幕,張念驊、齊溪主演的《戀愛的犀牛》首演被定為蜂巢劇場的開幕大戲,孟京輝親自為這一版本設計特殊的裝置舞臺——水舞臺。《戀愛的犀牛》成為中國戲劇演出史上第一部常駐劇場的當代實驗戲劇。
2012年,劉暢、黃湘麗主演的《戀愛的犀牛》開始了新的一輪巡演。這一年,《戀愛的犀牛》以十三年來五版演員陣容完成了它的千場演出,至此,已在全世界36個城市巡演全程226800公裡。
2013年,《戀愛的犀牛》由劉暢、劉潤萱排演的新版本進軍紐西蘭奧克蘭藝術節,全場座無虛席。
一年後,《戀愛的犀牛》受邀來到法國阿維尼翁戲劇節,這股熱情也感染到了義大利都靈、熱那亞、那不勒斯。
2017年至2018年,三個版本的《戀愛的犀牛》同時上演,分別是由張弌鋮、劉爽領銜主演的大劇場音樂版;肖鼎臣、毛雪雯領銜主演的小劇場經典版和以及黑貓劇團領銜主演的青春版,在13座城市演出了150餘場。
邁入新的20年,「犀牛」依舊在狂奔,堅持最美好的東西。當嶄新的「犀牛」重新出發,那些嶄新的時代、愛情、理想依舊會在前方的路口呼嘯而來。
上天會厚待那些
勇敢的、堅強的、多情的人,
只要你有足夠大的願望,
你就是不可戰勝的!
性感神秘的女孩明明在年輕人馬路面前出現的一瞬間,馬路的生活徹底改變了。明明有著不可思議的鐵石心腸,無論是鮮花、誓言、還是肉體的親暱都不能改變,馬路做了能做的一切,結果只是讓他陷入更深的絕望。四處亂竄的推銷員「牙刷」為馬路找來妙齡女郎紅紅和莉莉,又導演了一場荒唐鬧劇。馬路的瘋狂使戀愛指導員的理論徹底崩潰。在一個犀牛嚎叫的夜晚,馬路以愛情的名義將明明綁架……
然而,《戀愛的犀牛》的魅力所在,不單單關乎愛情,而在於由始至終鮮活的生命力,以及鼓舞著人們把美好的東西堅持到底的「犀牛精神」。
為此,導演孟京輝提出過《戀愛的犀牛》症候群的概念,並將之歸結為一種神奇的力量:「它有一種魔力,一種樸實簡單的力量,讓每一代人都能從中吸取力量。對我來講,它並不是我最好的作品,但卻在我好幾個瞬間救了我,可能是一句話、一個理念、一個夢,讓我感覺到我在這個世界上,還有殘存的熱情和堅持。有一種讓人活下去的力量,有尊嚴的往前走的力量。」
時光之輪從未停止轉動,但《戀愛的犀牛》卻可以輕而易舉地跨過時間的隔閡,讓不同世代的觀眾深受感動,它的精神是不朽的。它的文本猶如魔咒,能輕易地喚醒人內心深處的年輕時的衝動、激情與任性。
年輕一代從《戀愛的犀牛》中汲取力量,進而感受到生命的本質是無遮無攔的、勇敢的、堅強的、多情的。
Mailive·孟京輝經典戲劇作品
《戀愛的犀牛》
2020年10月@廣東藝術劇院
敬請期待~
*內容素材來自「孟京輝戲劇工作室」(ID:mjhstud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