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現古希臘時代的殺戮和血腥!解讀史詩電影《特洛伊》裡的古希臘戰爭

2021-02-07 冷兵器研究所


編者按:古希臘《荷馬史詩》中,大名鼎鼎的「特洛伊木馬圍城」故事,想必大家都是耳熟能詳。這段帶有濃厚傳說色彩的故事,在歐美影視劇中,被不止一次搬上了熒幕,而其中最著名的電影改編,莫過於2004年由沃爾夫岡·彼德森執導的史詩電影,《特洛伊》。


▲《特洛伊》海報


在《荷馬史詩》中,這一段故事堪稱是神話和英雄傳奇的混雜。不過在電影中,導演徹底剔除了原著中的神話段落,而是完全用英雄和戰爭,來重新詮釋這段故事。故事的主體,基本還是遵從了原著。整個故事的開端,即是特洛伊王子帕裡斯誘拐斯巴達國王的王后海倫。不過在電影中,將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的兄長,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設定成了一個幾乎統治整個古希臘所有城邦的「king qf king(王中之王)」。



電影中的邁錫尼國王阿伽門農,電影中包括阿伽門農的服裝在內,大部分角色的服飾,都明顯是參照羅馬和拜佔庭時代的風格。更有甚者,很多人的服飾是參照了波斯人以及後來中東穆斯林。


▲電影中邁錫尼的軍隊


電影中對於邁錫尼軍隊的復原水平,可以說是相當隨便。阿伽門農的穿著,是明顯的中世紀初期拜佔庭以及一些中東風格的混搭。不過一個有意思的是,電影中復原的,帶有長鬢毛的邁錫尼軍隊頭盔,卻是歷史上卻是存在過的。同時,電影中出現的,兩邊由缺口的大盾,其實是一種比較經典的邁錫尼風格盾牌。


▲邁錫尼遺址中,出現的邁錫尼武士形象,他們的頭盔上,的確會插上一些用於裝飾的鬢毛


不過電影中幾乎各個城邦頭盔上都出現的護鼻,這個其實是一個嚴重的錯誤。因為在《荷馬史詩》背景下的公元前八到六世紀,以及更早的邁錫尼文明時期,並沒有確切的考古資料可以證明電影中的長護鼻是否真的存在。


▲現代復原的邁錫尼武士造型


還有,邁錫尼時代是古希臘人使用的武器主要是青銅器製成,因此應該都像這張復原圖那樣有著金光閃閃的色澤。但是在電影裡,出了極少數表現出了青銅武器、鎧甲所具有的金色外,大多數顏色更像是鐵器,著名的邁錫尼重鎧在電影中也並未出現。需要注意的是,武士所使用的盾牌樣式,即邁錫尼時代的盾牌,有些類似後來祖魯人的盾牌,都是木製的盾身,然後在上面固定一張經過簡單處理的牛皮。

在電影中,希臘軍隊的裝備也是相當多樣,雖然有一些有比較嚴重的出現時間差,但也算是基本遵循了一些考古發現。


▲電影中阿喀琉斯所使用的頭盔,頗像古希臘經典的科林斯頭盔



▲著名的科林斯盔


著名的科林斯盔,其與肌肉胸甲,堪稱經典的古希臘步兵形象,但是這種頭盔出現時間已經是公元前五世紀左右,因此不應該出現在特洛伊戰爭當中。


▲頭戴科林斯頭盔的古希臘步兵


有意思的一點是,在導演設計特洛伊人的形象時,參考了特洛伊之戰後,殘存的特洛伊後裔前往亞平寧半島,建立起羅馬的傳說。因此電影中特洛伊人的形象,算得上是羅馬和邁錫尼風格的混搭。


▲電影中的特洛伊士兵形象,電影中特洛伊人方方正正的大盾,以及頭盔邊緣向外的延伸,明顯都是在邁錫尼風格的基礎上,儘量像人們所熟知的羅馬風格靠攏



其實歷史上那標誌性的羅馬大方盾,是在羅馬馬略改革之後才出現的。之前,羅馬步兵使用的盾牌,大多是長橢圓形。因此電影中將特洛伊人的盾牌做成長方形,其實算是一個對羅馬裝備的誤解。

有意思的是,導演在整個電影中,嘗試加入了大量東方元素,因此使得電影許多細節,出現了非常嚴重的問題。


▲電影中的特洛伊人弓箭手,歷史上,這種三角形弓在古希臘地區並不常見,其真正的使用者,其實是古埃及人,以及受其影響較大的黎凡特地區


▲使用三角弓的黎凡特地區武士,伴隨著亞述人等民族崛起,威力更大的反曲弓最終取代了這種古老的三角形弓


▲電影中的特洛伊祭祀


電影中的特洛伊祭祀,頭上的戴的竟然是東正教神職同款帽子。如果覺得這還不夠東方,接下來導演還有.


▲電影中頭戴頭巾的使者,這造型基本上就是許多影視作品中中東穆斯林的形象了。不得不說導演真是一個希臘高級黑(希臘曾被信仰伊斯蘭教的奧斯曼帝國統治了四個多世紀)


除此之外,傳說中一些有趣的段子,也被導演刪掉。比如說阿喀琉斯的母親海洋女神忒提斯,為了防止阿喀琉斯前往特洛伊,因此將阿喀琉斯打扮成女孩混在斯庫羅斯島的國王呂科墨得斯的宮廷裡。最後還是奧德修斯用計,才最終從宮女中找到了阿喀琉斯。想像一下,還是小鮮肉的皮特女裝,嘖嘖嘖。


▲動漫中的彭忒西勒亞


還有關於特洛伊戰爭的經典中,提到過一位彪悍的亞馬遜女王彭忒西勒亞。她美得令阿喀琉斯在殺死她後不惜辱屍。這位女王未能在電影中出現,可以說是巨大的遺憾了。總之,這個電影在歷史考證方面既有認真考據的一面,也有導演腦洞的一面。但整部電影在戰陣復原和英雄主義展現方面真的體現出了好萊塢的水準。所以,沒事看一遍還是挺過癮的。


最後是電影評分環節:

緊湊的節奏,

飽滿的人物刻畫:4分

對於特洛伊悲劇的渲染塑造,

以及優秀的戰爭場景:4分

帶有大量存在認知誤差的東方元素,

但是許多小細節,

卻意外的對考古有所尊重:1分

音樂、場景,

渲染出了一個恢弘的史詩氣氛:4分

總分:13

推薦



最後要為大家推薦的電影,是2007年,由謝爾蓋·波德羅夫執導的歷史劇情片《蒙古王》。


本文冷兵器研究所原創稿件、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主編原廓、作者時之沙,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古代軍隊打仗為何離不開旗幟?


有人竟說五千年前良渚先民是黑人?



環首刀    漢劍    鞭鐧    陌刀    唐刀    鉤鑲     輕呂   戰錘    石斧   馬槊   殳  西域鑌鐵大刀   樸刀   兵馬俑青銅劍   鐮刀   清弓   中國傳統弓  明式小稍弓  英國長弓   國產刺刀大全   中國騎兵軍刀   英國軍刀  空軍傘兵刀    海軍寶劍   山文甲    明光甲    歐洲騎士板甲   鱗甲   古埃及西臺彎刀   阿昌族戶撒刀   蒙古刀  保安腰刀   西藏武備   英吉沙小刀   西班牙Navaja折刀   芬蘭國刀   印度虎爪   長鉞   睪丸匕首  印度軟劍   麟角刀  亞塔安刀   日式刺刀   恰西克馬刀 日式刺刀 又鬼山刀   白堊紀魚骨劍   伊斯蘭盔甲   匈人武器    突厥兵器      伊朗古兵   喪屍武器   越南弩   手擲類暗器  廚刀  世界盾牌    歐洲細劍   日本天皇佩刀  東瀛名刀譜  玉鋼神話 兵馬俑青銅劍    趙雲亮銀槍   關羽青龍偃月刀   張飛丈八蛇矛   呂布方天畫戟   豬八戒九齒釘耙   唐僧毗盧帽


相關焦點

  • 荷馬史詩中的古希臘特洛伊戰爭後黑暗時代
    歷史文化之古希臘時期(二)-黑暗時代1100BC到800BC。黑暗時代,又稱英雄時代,荷馬時代。盲詩人荷馬所寫史詩記錄,敘述了邁錫尼文明的舊聞,但又描述了當時社會的現狀,所以又稱此時代為「荷馬時代」。邁錫尼人由於常年徵戰,自己國力消耗巨大,一個特洛伊就攻打十年之久,高估自己的實力,導致戰爭拖延時間太長。邁錫尼文明衰落。斯巴達的多利亞人野蠻統治,輕視文化,他們認為只有戰鬥才是光榮的,奴隸不堪忍受逃到雅典和義大利的西西里島。建立斯巴達希臘回到原始社會,人口急劇減少,希臘文明幾乎停滯,希臘的文明傳統斷絕了三百年,因而稱為黑暗時代。
  • 古希臘神話遺產:從「特洛伊戰爭」到《神奇女俠》
    在很多年裡,美孚石油公司的標誌都是珀加索斯(Pegasus),這是英雄柏勒羅豐騎過的長有翼翅的一匹神馬。02特洛伊的傳說特洛伊戰爭發生在小亞細亞西北部特洛伊城外,為期十年,非常慘烈。這個故事現在依然讓人們著迷,出現在很多流行的文化形式中。
  • 【古希臘羅馬神話】04特洛伊戰爭全解(文末有視頻)
    It lasted ten years and ended in the sack of Troy 特洛伊戰爭(荷馬史詩《伊利亞特》(Iliad)即以此戰爭為中心內容)上一期我們講過,赫拉、雅典娜、阿佛羅狄忒為了爭奪最美女神稱號,分別向特洛伊王子帕裡斯許諾了權力、智慧和愛情。最終,帕裡斯選擇了愛情,選擇了和最美的女人海倫在一起。
  • 奧德修斯其實是海盜,但在古希臘人眼中並沒有什麼可恥的
    他們就是古希臘的英雄海盜。偉大的《荷馬史詩》誕生於公元前8世紀的古希臘,由《伊利亞特》和《奧德賽》兩部分組成,講述了一個千百年來婦孺皆知的故事——特洛伊戰爭。詩中塑造了眾多英雄人物,其中最光彩奪目的便是勇者阿喀琉斯和智者奧德修斯。
  • 特洛伊戰爭只是一場成年禮?這場圍繞荷馬史詩的千年爭辯,你選擇哪一方
    編者按:由於大量的文學與影視作品,特洛伊戰爭可謂是人所共知。此戰爭講的是古希臘邁西尼時代,一場因為海倫被拐,邁西尼人和特洛伊人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由於古希臘大詩人荷馬優秀的文筆,特洛伊戰爭歷來受到歐洲人追捧。
  • 喜歡古希臘神話電影?強推這6部給你看看
    1、《特洛伊》;這部電影讓我感受到了古希臘文化的美感。戰爭的場面讓我覺得冷兵器時代比熱兵器時代還要血腥可怕。
  • 《黨同伐異》:默片時代的巔峰之作與古希臘悲劇的內在聯繫
    這在百年前的默片時代絕無僅有,但是票房的失利,直接導致了在接下來的職業生涯中,他一直都在為這部電影還債。 電影由4個故事組成,主要描寫了美國20世紀初,在一個工廠勞資雙方的衝突之後,一對年輕夫妻的經歷,男主人公被冤枉殺了人,女主人公到處奔走營救。同時,故事裡穿插描述了其他3個歷史故事,分別是:《基督受難》、《聖巴託羅繆之夜》和《巴比倫城的陷落》。
  • 古希臘神話塑造出的英雄形象,是當時時代特徵和人們理想的折射
    古希臘神話作為西方文明的起源,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了古希臘民族的世界觀和道德觀,而古希臘神話也承載了希臘人民的民族精神,在古希臘神話中塑造的英雄形象以及時代特徵,在很大程度上都體現了希臘人渴望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 古希臘文學,一種文學的電影改編.
    本次整理的淵源是有幸看到羅西裡尼拍攝的蘇格拉底電影的中文版,同時個人很喜歡的柏拉圖的《會飲篇》的同名電影也得以一睹。有朋友推薦歌德談話錄裡推崇的希臘田園詩《達芙妮斯和赫洛亞》「永遠只有湛藍、純淨的天空,只有清新宜人的空氣和乾爽無塵的地面,讓人隨處都可以赤裸著身子躺臥下去。」找到三個版本的同名電影,各有特色。電影,是文字的各種想像的還原。
  • 希臘史13:古希臘歷史時間軸與大事年表,簡說古希臘歷史
    古希臘文明的遺產植根於今天西方世界的語言、政治、教育、哲學、藝術以及建築中。不了解古希臘,就難以完全理解西方文明。讀懂了古希臘古羅馬,才能讀懂過去的歐洲和今天的世界。特洛伊戰爭就發生在這一時期,特洛伊戰爭的結果是特洛伊淪陷,不過原因並不是傳說中的「帕裡斯拐走海倫」,而是邁錫尼人為了爭奪海上霸權,且特洛伊位於交通要道,是個繁榮富庶的城市。邁錫尼文明是個由武士所領銜的貴族統治,大約前1400年邁錫尼人掌握了米諾斯文明的中心克裡特島的控制權,並且吸收了後者的文字,從而衍生出線性文字B來書寫自己的語言。
  • 電影|史詩巨著《特洛伊》完整版
    (中國大陸)  時長:163分鐘,196分鐘(導演剪輯版) 類別:動作,愛情 地區:美國,馬爾他,英國 導演:沃爾夫岡·彼德森  演員:布拉德·皮特 黛安·克魯格 奧蘭多·布魯姆   ---簡介:在浪漫壯觀、引人遐思的古希臘,奧林匹亞眾神與人類之間的愛恨傳奇至今為人津津樂道,而在這其中,荷馬史詩《伊裡亞特
  • 三部不容錯過的古希臘神話電影,第一部堪稱史詩級大片
    大家熟知的計算機「木馬病毒」就源自於希臘神話故事「特洛伊戰爭」,「一箭穿心」的比喻來自於小愛神丘比特,紅玫瑰是由美少年阿多尼斯的血將白玫瑰染成的……還有阿基裡斯之踵、潘多拉魔盒、普羅米修斯盜天火、橄欖枝象徵和平、月桂樹表達愛情等等美輪美奐的故事,都是由希臘神話故事演繹出來的。樸素的希臘文化,經過美國人的裝扮,披上大片的外衣,瞬間又轉變成席捲全球的電影盛宴。
  • 古希臘文明與中華文明:素未謀面,卻是似曾相識的故人
    序公元前 7 世紀古希臘作家阿里斯提斯在詩作《獨目人》記載,大陸的東方盡頭住著一群稱為「北風以外的人」。那是古希臘對中國的最早想像。古代歐洲人稱呼中國做「賽裡斯」,就是來自古希臘語「賽裡」——絲綢的意思。古希臘人使用從貿易得來的精貴絲綢,他們不知道絲綢究竟怎樣製作,亞歷山大大帝認為絲綢從東方某種樹上長出來的白毛。
  • 現代西方珠飾的靈感源泉,古希臘黃金藝術
    希臘人的崛起依賴於他們的商業和航海,勇敢和冒險,開拓和殖民。希臘人帶著他們的哲學和史詩、美術和工藝,沿地中海和黑海沿岸複製出一個個希臘式城邦和殖民地,甚至遠至亞洲帕米爾高原以西的河谷平原都曾受到「希臘化」的洗禮。 希臘的珠寶珠飾從造型設計到工藝製作都是古代世界的佼佼者,黃金珠飾更是耀眼奪目,工藝和樣式至今仍是西方珠飾設計的靈感源泉。
  • 《特洛伊》及16部史詩戰爭電影!
    16部史詩戰爭動作電影!
  • 一頂「綠帽子」引發的戰爭:從「木馬屠城」到《荷馬史詩》
    第一個就是古希臘英雄阿喀琉斯,他是英雄珀琉斯和海洋女神忒提斯的兒子。出生後被母親提著他的腳腕放進冥河裡浸泡,因此全身刀槍不入,除了一雙腳(提著他的腳腕,沒有浸泡在冥河裡)。木馬計和特洛伊陷落之後的事記載於另一部古希臘文學作品《奧德賽》。所以,關於特洛伊戰爭的整個起源、經過、結果,需要看兩本書《伊利亞特》和《奧德賽》。而這兩本書又被統稱為《荷馬史詩》。【《奧德賽》的大部分內容是講述攻陷特洛伊後,奧德修斯回希臘,結果在海上遇險,經歷了一段長達十年的艱難回家之路。
  • 吟詠的史詩,九部特洛伊戰爭題材影視作品
    古希臘盲人詩人荷馬口中的史詩《伊利亞特》(Iliad)中所描述的特洛伊戰爭,被認為是歐洲地中海文明有史記載以來所以詳細描述的第一場戰爭。除去那些過於明顯的神話故事因素,這場戰爭應該是發生於前1193-前1183年之間,交戰雙方分別是希臘南部的邁錫尼王國和小亞細亞西南沿海城邦特洛伊,邁錫尼王國雖然最終取得了戰爭的勝利,但也因為耗費了太多的國力,導致其在北方遊牧民族的騷擾下很快消亡。
  • 當永恆之城陷落,英雄時代謝幕:特洛伊戰爭中的愛情、陰謀與死亡
    讓特洛伊城徹底淪陷的,是一場長達十年的漫長戰爭,後世一般稱其為「特洛伊戰爭」,也是英雄時代最慘烈的兩場戰爭之一(另一場為忒拜戰爭)。有歷史學者認為,特洛伊戰爭大約發生在公元前13世紀,正值邁錫尼的青銅時代。在古希臘詩人荷馬、赫西俄德等人的記述中,奧利匹斯山的眾神、半人半神的英雄都參與其中,以愛情、榮譽、陰謀、權力、親情、友誼之名,上演了一出出人間悲喜劇。
  • 【精神食糧】古希臘悲劇(一)---探索來源與古希臘宗教
    悲劇人物對對一切只是體驗,只是給與審美觀照,確不下判斷,悲劇所表現的是處於驚奇和迷惑狀態中積極進取的充沛精神。 內容摘要:本文從古希臘悲劇的起源談起,通過簡要分析三大悲劇作家的作品,從宏觀的角度闡述希臘悲劇和古希臘宗教之間的密切關係,進而反映從雅典奴隸主民主制的建立到全盛時代再到沒落和崩潰時期,古希臘人宗教觀以及命運觀的根本性轉變。
  • 《特洛伊》——推薦2004年歷史戰爭影片
    海倫的丈夫,也就是斯巴達國王墨涅拉俄斯邀集希臘其他城邦國,在邁錫尼王亞伽門農統帥下,率領強大艦隊追到特洛伊,圍城攻打十年,最後引出了希臘聯軍巧施的「木馬計」。在浪漫壯觀、引人遐思的古希臘,奧林匹亞眾神與人類之間的愛恨傳奇至今為人津津樂道,而在這其中,荷馬史詩《伊裡亞特》所記錄的特洛伊之戰更是後世劇作家與觀者反覆演繹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