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2554個字
閱讀全文預計6min
2020年,在疫情黑天鵝和政策利好的雙重誘因下,機器人產業打得一手好牌。服務機器人和工業機器人的發展可謂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疫情帶動機器人市場剛需,促使產業加速融合,鏈條提速運轉,上中下遊生態網日漸完善,給市場以百花齊放之盛景。
工業機器人奔跑速度感人 連任AI智造「代言人」
疫情重創為智能製造注入了一支強化劑。其中,工業機器人的表現依舊讓人興奮,據有關數據顯示,全球工業機器人市場複合年增長率達14.21%,中國保持坐擁全球最大的工業機器人銷量市場,佔全球約39.2%的市場份額。據預測,2020年年度,中國工業機器人總量將達到15.66萬臺,同比2019年將實現4.5%左右的正增長。
在應用行業方面,由於疫情防控封鎖措施和老齡化加劇造成的勞動力短缺,工業機器人在電子、汽車、製造業、和製藥等行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其中,汽車以及電氣電子設備製造行業為工業機器人主要應用領域。據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全球汽車行業工業機器人銷量為10.5萬臺,位居首位;電氣電子設備和器材製造行業工業機器人銷量為8.8萬臺僅次於汽車領域工業機器人銷量。
以新松機器人為例,新鬆柔性OLED機器人——SCARA機械手作為國產機器人首次進入了高端柔性屏幕生產線;搭載新松AGV導航核心算法的松π配送機器人,通過融合雷射、視覺、聲吶等多傳感器,自主學習並適應環境,可以實現複雜場景的精確路徑規劃及無接觸配送、充電、避障;新松火弧機器人「專治」弧焊,中空弓形手臂減少工件幹涉,作業靈活,滿足了雷射焊接,雷射切割所要求的的高速高精度作業要求,側面反映了工業機器人的發展進入了高速、高精度、智能和模塊化發展階段。
製造業轉型升級潛力大,新松機器人只是中國工業機器人產業飛速發展的一個典型縮影。受到疫情影響,機器人應用市場恰逢蘋果iphone12新品發布,大量產品備貨,消費電子市場從2018年的低迷期轉入短暫的復甦期。包括發那科,ABB,庫卡(上海),安川多家機器人廠商在2020年下半年,多款機型都進入缺貨階段。
服務機器人破局出圈 成疫後黑馬
世界經濟論壇的一份報告預測,到2025年機器人將完成人類一半的工作任務。除智能製造業中表現突出的工業機器人外,服務機器人也開始逐步深入人們的生活日常,尤其在疫情之後,醫院,寫字樓,影院,商超,酒店等場景更是隨處可見。以華住為例,疫情期間,華住旗下將近6000家酒店皆推行了無接觸智能服務,酒店機器人每月送物超過20萬次,成為疫情期間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據《2020全球機器人統計報告》顯示,全球專業服務機器人的銷售額增長了32%,達到112億美元(2018~2019年)。其中,醫療機器人銷售額達到53億美元,同比增長28%,創歷史新高,預計到2022年,醫療機器人的銷售額將達113億美元,有關數據顯示,到2025年,我國醫療機器人市場規模將在100億元以上,預計2021年,我國移動機器人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72.3億元。據中國電子學會預計,2020年我國服務機器人市場規模有望突破40億美元。
除了基於測溫,消殺,配送,迎賓等功能下的園區,酒店,商超等常見機器人應用場景外,新的細分場景也開始嶄露頭角,如法院助手卷宗機器人,普法機器人以及幫助失能老人進行清潔沐浴的洗浴機器人等新的機器人產品也應運而生。
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藉助卷宗運送機器人大幅節約了辦案人員的時間和精力,同時,智能自助登記分流閘機,群眾進門時間縮短至不到兩秒,通行速度大幅提升;此前,法院的卷宗運送主要靠人力,群眾想要進入法院,平均登記時間需要兩分鐘,排隊等待可能要半個小時。
機器人基地建設風生水起 智造大網越織越廣
作為智能製造的核心關鍵設備,主要發達國家和地區正積極布局機器人戰略,試圖重奪或牢牢把握製造業制高點。中國也緊抓機器人領域發展契機,出臺《機器人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等扶持政策,搶佔全球機器人技術的制高點。
經OFweek機器人網不完全共計,剔除機器人企業以自用為主的園區後,2020年全國機器人產業園數量已超過85家。此外,珠三角地區集聚了瑞松、廣州數控、巨輪、達意隆、國機智能、明珞裝備等一批龍頭企業和重點項目,已形成從機器人上遊關鍵技術、零部件的研發、中遊整機生產到下遊系統應用集成的完整產業鏈,發展勢頭迅猛。
近日,安徽總投資超900億元的117個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新開工的項目中包括北鬥雷達和地面終端、路面機器人等令人矚目的高新技術產業項目。本月初,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新成員——發那科智能工廠三期項目正式開工,投產後年產值將達100億。上海機器人產業園是上海市政府唯一掛牌的機器人主題產業園,2020 年被市經委列為上海市 26 個特色產業園之一,屬於上海市智能製造核心領域的八個園區之一,緊緊圍繞機器人和智能智造關鍵領域核心環節,著力建設產業發展新高地和產城融合新地標。
機器人產業紅利當頭 未來可期
隨著機器人技術日趨成熟,市場需求日漸強盛,全球機器人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中國機器人產業聯盟近期企業問卷調查顯示,對於2020-2022年的機器人產業發展預期,絕大多數企業表示看好機器人市場的增長趨勢。分析預估26%的企業預計年均增速將高於20%;40%的企業預計年均增速將介於10%-20%之間;30%的企業預計銷量將保持在10%以下。
中國機器人的向好市場主要得益於中國本身具備的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製造業規模超過100萬億,且門類齊全。小到大頭針、鈕扣,大到核潛艇、航空母艦一應俱全。我國已擁有41個工業大類、207個工業中類、666個工業小類,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所列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
此外,機器人行業融資回暖也為機器人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2020年,獲得億元級融資的中國本土機器人企業有斯坦德,極智嘉,高仙機器人,大族機器人,水下機器人研發商深之藍,柏惠維康等企業,獲投資金分別為B輪1億元,C輪2億元,B+輪1.5億元,A輪1.65億元,F輪-上市前融資2億元,D輪4.3億元。從融資情況看,服務機器人在未來3-5年,或將迎來爆發制高點。
國產機器人的崛起將加速「機器換人」進程,助推智能化,數位化和高度自動化提前報到。
素材參考來源於
新浪科技、信息時報、中國機器人網等
轉載請與我們聯繫,並註明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