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歲男孩窒息而死,被父母裝進旅行箱:家長不懂這件事,真的會害了孩子

2020-12-28 騰訊網

2020.08.23 周日

懲戒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孩子知敬畏,守規矩,只有這樣方能談未來。

——大寶老師

近日,韓國法務部決定刪除《民法》中有關「父母懲戒權」的條款,以杜絕超出教導範圍的懲戒行為。

即使是親生的也不能打,引發了公眾的熱議。

這項新規源於去年6月的一樁慘案,一名9歲男童被父母鎖進旅行箱數小時,最後窒息而亡,震驚了韓國社會。

虎毒尚不食子,人一旦狠毒起來,禽獸都不如。

父母賦予了男孩生命,卻又殘忍地將它收了回去,給男孩剛剛開始的人生早早的畫上了句號。

男孩的痛苦離世,留給我們除了無盡的惋惜還有深深的思考。

然而,收回懲戒權真的是最好的解決辦法嗎?

從表面上看,收回家長的懲戒權,確實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虐童案件的發生。

但從另一方面看,父母都不能管教自己的孩子,那孩子的教育規範又該何去何從?

01

收回家長的懲戒權

中國父母你們怎麼看

復旦大學錢文忠教授曾說過:「現在的孩子,犯錯成本太低,我們要告訴孩子,犯了錯了要付出代價。」

前不久,在大連沙河口區發生了一起駭人聽聞的故意殺人案。

13歲少年蔡某某對居住同小區的10歲女童起了歹念,強姦未遂便殘忍地將其殺害,拋屍小區灌木叢,作案手段極其惡劣。

8月10日,此案迎來了新的進展,受害女童父母拿到了法院的一審判決:

蔡某某的父母需要賠償受害者家庭128萬餘元,並在遼寧省級平面媒體上向女童家人公開賠禮道歉。

本案的兇手蔡某某因未滿14周歲,由公安機關對其收容教養三年。

案發至今,蔡某某的父母從未聯繫過受害者家屬,而且並未表達過基本的歉意。

在此類案件中,監護人教子無方、疏於管束的現象較為普遍。

鄰居指出蔡某某曾多次騷擾女性,其父母卻不聞不問。

這種對其放任不管的態度,是蔡某某犯下不可饒恕錯誤的助推器。

電影《少年的你》胡小蝶死後,警察找嫌疑人魏萊談話,她絲毫沒有對生命的敬畏之心,竟能開玩笑般說出

胡小蝶死了不好嗎?

她要是沒死的話,她媽也弄不到那麼多錢,說不定到學校一鬧,能給個幾十萬呢;

她要是沒死的話考上大學,得多少年才能孝敬她媽這麼多錢?

更想不到的是,魏萊的媽媽面對警方的談話時,第一時間幫自家孩子推卸責任,反而質疑受害者的家庭和受害者的心理承受能力。

育兒作家珍妮艾裡姆曾說:

「孩子身上存在缺點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作為孩子人生領路人的父母,缺乏正確的家教觀念和教子方法。」

小不懲則生大惡,父母對孩子犯下的錯誤不作為,只會讓孩子走上不歸路。

02

懲戒的目的是讓孩子對社會公德「心懷敬畏」

一段國外爸爸罰10歲女兒在2度低溫下徒步8公裡上學的視頻火了。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該爸爸的冷酷行為得到了非常多網友的支持。

他並不是無故虐待女兒。

而是因為女兒在學校霸凌同學,他為了讓女兒有敬畏心,知道事情的嚴重性,因此禁止女兒搭校車三天以作懲罰。

有網友對此評論說:「但凡一些家長能有這種覺悟,就不會有這麼多受傷的孩子和家庭出現了。」

近代教育學之父誇美紐斯指出,懲罰的目的是使兒童有所畏懼、有所反省,並加以檢點。

如果孩子偷錢,作為家長你會怎麼做?

安徽亳州的「硬核」媽媽直接把熊孩子拉到警察局。

男孩媽媽說,孩子經常偷拿家裡的錢,為了糾正孩子錯誤,避免以後誤入歧途,這才把兒子拉到警局,請民警幫忙教育。

媽媽對於兒子沒有意識到偷錢這件事的惡劣性,而感到十分生氣。

在警察叔叔的一番說教下,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痛哭流涕的向媽媽道歉。

警察在孩子的心裡一直是威嚴的存在,孩子在警局裡的這次經歷也會成為他難以磨滅的一個回憶。

下次萌生偷錢惡念之前,他就會不由自主的聯想到後果,意識到偷盜是要付出代價的。

錢文忠教授說:「光靠努力是不能完成教育的,教育裡面一定有痛苦的成分,沒有懲罰,培養不出優秀的孩子。」

敬畏是人類對待事物的一種態度,

「敬」有發自內心對事物尊重的意思,

「畏」是對自身行為的一種自省,告訴我們不該做什麼。

懲戒的目的正是讓孩子「心懷敬畏」,從而做到「行有所止」。

03

懲戒的合理、合法與分寸力度

才是父母學習的重點

懲戒的目的並不是讓孩子怕父母。

懲罰孩子並不代表要進行體罰,家長用合理的方式來懲罰犯了錯的孩子,才會起到正向作用。

1:發現小錯時,讓孩子及時明白犯錯原因,並帶著孩子想解決辦法,理解錯誤可能帶來的後果。

一位7歲的孩子出於貪玩,把所有樓層的電梯都按亮了,這一惡作劇遭到了電梯內所有人的責罵。

孩子一時間受到驚嚇,手足無措,他並不知道自己的行為給其他人造成了不便。

這時,孩子的媽媽引導孩子向眾人致歉,趁勢提出電梯到一層就讓孩子報一層,並認真加上一句「給大家添麻煩了」。

這一方案緩解了孩子的尷尬,也贏得了眾人的諒解,更重要的是教會了孩子做錯事了就要想辦法就彌補的思維邏輯。

2:已然釀成錯果時,讓孩子自行承擔後果,防止未來犯下大錯,而不是一味體罰責怪。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體罰不足以使兒童改善行為,相反地,它會將兒童擠下黑暗的深淵。」

面對孩子犯錯,粗暴的打罵是最愚蠢的教育方法,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前一陣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段視頻,熊孩子把墨水從樓上直接扔向地面,墨水弄髒了牆面、地面也弄髒了鄰居們晾曬的衣物。

孩子爸媽的一系列做法讓鄰居們瞬間消了氣,還紛紛點讚。

媽媽帶著孩子挨家挨戶道歉,並表示弄髒的衣物會清洗,如果清洗不掉就會原價賠償。

爸爸隨即開始清理牆面,他強制孩子在他工作的時候在烈日下面看著。

目的就是讓孩子知道,犯了錯還是要自己承擔後果,沒有人會包庇他,無論這個錯是有心的還是無意的。

3:外面的事處理完後,關起門來與孩子反思討論,加深孩子對公德底線的理解,相信他,並鼓勵他改正錯誤,杜絕下次再犯

孩子犯錯後需儘快進行反思、檢討。

反思檢討時家長應保持開放平等的態度,歡迎孩子提出一切問題,趁此機會理清孩子的困惑。

命令和控制只會讓孩子更加抗拒檢討,家長一味輸出,孩子被動接受,只會讓檢討變得毫無意義。

檢討在於強調如何做,把問題的重點放在教孩子什麼樣的行為是正確的,以此來加深孩子的公德底線。

檢討的目的不是為了懲罰,而是孩子不斷的自我改善的一個過程,因此整體氛圍應該是積極向上的。

懲戒最終的目的是要讓孩子知敬畏,守規矩,只有這樣方能談未來。

需要被禁止的不是家長的懲戒權,

而是要提醒那些對家庭教育不夠重視的父母:

平時小毛病慣著不說,

發現小錯只管打罵,不做引導,

出現後果肆意向孩子發洩負面情緒

這不是懲戒,這是以暴制暴。

對於那些慣用「棍棒出好人」的家庭:

懲戒的合理性、合法性與分寸力度,才是父母學習的重點!

如果覺得文章不錯,別忘了點個「在看」「贊」轉發給更多人,了解懲戒的目的,更好的教育孩子~

關於#收回父母懲戒權#您怎麼看,一起來投票吧~

最近微信改版,為了不錯過爸媽視界每天的精彩推送,請把我們設置為星標,每天中午12:00,不見不散

大寶老師問答

本文是爸媽視界「家庭教育」專題的一篇文章。

親們,對於父母的懲戒權,你怎麼看?歡迎留言分享~^.^

| 責任編輯:大寶老師

相關焦點

  • 11歲男孩重度肝硬化!醫生發話:父母不懂營養,真的會害了孩子!
    「能吃是福,能多吃就多吃」 「這孩子白白胖胖的,長得真好」 現在大家基本吃喝不愁 許多孩子也是吃好喝好 但過度吃喝肥胖,毛病也就來了 而且還不是小毛病!
  • 5歲前,父母堅持做這幾件事,孩子會更優秀
    呂思清感嘆:其實我小時候都是被父母逼著學的,當時不願意,一直到我十一二歲,就一直不想拉,然後我參加第一個比賽,從那個時候,就開始喜歡了....現在非常感謝我的父母。幼年時,孩子往往不具備成熟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他們不知道有些事如果不去堅持,沒有養成好的習慣,長大以後真的會後悔終生。
  • 飯後摔一跤,孩子就沒了!孩子吃飯時,家長千萬不要做這幾件事
    孩子吃飯這件小事,看似無關緊要,其實「暗藏殺機」。 皓皓是因為剛吃完飯不久,摔倒後一哭導致食物反嗆,迅速堵住了氣管引發窒息。 孩子吃飯的時候,千萬不要做這幾件事。 1 吃飯時追逐打鬧 湖南益陽一所幼兒園內,幾個小朋友吃飯的時候打打鬧鬧,一名4歲小男孩突然開始劇烈咳嗽,他拼命摳自己的喉嚨,3分鐘後男孩難受得直跺腳。
  • 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多少中國家長?別讓父母的愛成為甜蜜的砒霜
    11歲男孩的清晨,刺痛多少中國家長:別讓父母的愛成為甜蜜的砒霜當孩子放學回到家裡的時候,只要一張有優秀成績的試卷出現在家長的眼裡,他們都會表現出對孩子異常的「寵愛」,但這真的是愛孩子的表現嗎?我國在日本定居的一個11歲男孩,通過一個清晨的表現,讓我們對自己深深地陷入沉思。
  • 9歲男孩不如7歲表妹高:再寵孩子,3件事不能做,長大會感謝你
    有了寶寶才知道,帶娃是一個「甜蜜的負擔」,從小就要操心孩子的吃喝拉撒,尤其是「飲食」上,俗話說「孩子的毛病都是吃出來的」,入口的食物家長都慎之又慎,一點也不敢鬆懈,但是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父母對孩子過分寵溺的情況也越來越多,但恰恰是這些行為,給孩子的身體發育和健康埋下了隱患。
  • 廣西兩歲小孩被衣服勒脖窒息而亡 家長:「都怪這件衣服!」
    1月11日晚9時許,廣西柳州市潭中西路與西環路交會處某小區內,一名兩歲小女孩在家中玩耍時,被衣服勒住脖子窒息。家長發現後,立即把她就近送往醫院搶救。可惜,經醫護人員一個多小時搶救,奇蹟沒有發生。從家長向醫生的描述中,旁人大致了解到,這對夫妻有一大一小兩個女兒,小女兒年約2歲。當晚,夫妻倆在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孩子則在家中玩耍。當時,小女兒身上穿著一件連帽的棉衣,但不知怎麼回事,後面帽子勾住了旁邊的電動車把手,可能身體失去平衡,而脖子又被衣領死死勒住。家長發現這一突發狀況時,孩子已經不省人事,於是慌忙將孩子抱到醫院搶救。
  • 兩歲小孩被勒脖窒息而亡,家長痛哭:「都怪這件衣服!」
    1月11日晚9時許,廣西柳州市潭中西路與西環路交會處某小區內,一名兩歲小女孩在家中玩耍時,被衣服勒住脖子窒息。家長發現後,立即把她就近送往醫院搶救。可惜,經醫護人員一個多小時搶救,奇蹟沒有發生。從家長向醫生的描述中,旁人大致了解到,這對夫妻有一大一小兩個女兒,小女兒年約2歲。當晚,夫妻倆在各自忙著自己的事情,孩子則在家中玩耍。當時,小女兒身上穿著一件連帽的棉衣,但不知怎麼回事,後面帽子勾住了旁邊的電動車把手,可能身體失去平衡,而脖子又被衣領死死勒住。家長發現這一突發狀況時,孩子已經不省人事,於是慌忙將孩子抱到醫院搶救。
  • 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5件事家長定要做(別讓自己後悔)
    你問她,張口就是:別管我,說了您也不懂。」孩子在12-13歲以前,沒有太大的自我意識,這個時候你讓他幹什麼他就會幹什麼,他會順從你的安排。但是過了這個時期以後,他開始不聽話,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也該得到應有的尊重。
  • 3個月大的嬰兒趴睡窒息而死,別再讓你的無知害了孩子!
    近日,一則「3個月大嬰兒趴睡窒息」的消息在各大網站、母嬰群中傳播作為母親的我看到這則新聞是真的非常憤怒,但是冷靜下來想了想,孩子的睡眠問題確實是個值得重視的事情那麼這個事情的始作俑者是誰?是無量機構?還是小寶寶的媽媽?
  • 家裡有男孩,父母要注意這4件事,會讓他長大後更優秀
    在進門之前就會先一步給媽媽拉門等等,這個年紀的小男孩就知道了照顧人,實在貼心,有教養的孩子多吸引人,長大後也一定是具有競爭力的,在許多人犯愁找不到另一半的時候,他已經把同齡人甩在身後了吧。那麼該怎樣培養出即孝順,又優秀的孩子呢?家有男孩該怎樣教?父母要注意這4件事,孩子會越來越優秀!
  • 倆孩子從商場四樓墜亡,只因家長做了這件事...內附最全兒童安全隱患家長鬚知!
    - 視頻時長:00:30 -慎點▽據從天津大悅城方面了解,今晚事情經過是這樣的:事發時父親抱著兩個孩子從4樓往下看,倆個孩子都要家長抱抱,不幸的是,老大先掉下去了,家長要夠老大,老二也下去了... (事發圍欄)孩子的父母已經崩潰。失去孩子會痛苦一輩子,他們都會活在自責中。誰也不希望意外發生,沒有一位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
  • 孩子8歲前,千萬別錯過這件事!家長做不好,就別耽誤孩子了
    你敢相信6歲萌寶就能當「翻譯官」?是真的!陳小春的兒子Jasper在《一起出發吧》育兒綜藝裡,竟然勝任了小小「外交官」的職責。很多父母認為,孩子還沒上小學,字母都不認得就學英語,會不會太早了?事實上英文啟蒙一定要趁早。華盛頓大學的教授在兒童語言研究上發現,0-7歲是孩子學習語言的黃金期,因為這個時期是大腦「布洛卡」區域的敏感期。孩子7歲以後語言學習能力開始下降,所以家長要把握英語學習黃金期。
  • 男孩青春期身高一年飆升15cm,醫生:正常,父母做的這件事功勞大
    14歲男孩身高一年飆升15釐米,醫生卻說:這很正常,父母的功勞很大!寧寧剛上初中的時候,因為個子矮一直坐在第一排,可是一年讀下來,寧寧居然坐到了班級的最後一排。寧寧以老師和同學肉眼可見的速度長高,這著實讓大家感到意外。
  • 賈靜雯自爆童年陰影,5歲被人拉進廁所:真的要小心這件事!
    一個女孩的親身經歷:她從5歲起被一個鄰居長輩侵犯,一直懵懂不知,直到小學六年級下半學期,一個老師在教室裡普及了月經這件事:「月經來了才能懷孕。」女孩說,老師的那堂課挽救了她。因為怕來月經會懷孕,女孩拒絕了再次伸向她的那雙惡手。
  • 14歲男孩蛋蛋壞死,被迫切除!只因常做的這件事,父母千萬要提醒孩子
    14歲的男孩小明在課間休息時與同學玩耍打鬧,無意間,他被同學踢到了襠部。 其實當時的他已經感覺到下部有些疼,但正處於青春期的小明認為這是自己的隱私,礙於面子的他並未告訴父母,他將這件事隱瞞了下來。 只是小明並不知道,睪丸扭轉的最佳治療時間是「黃金6小時」。 13天後,日益加重的疼痛感讓小明終於忍不住向父母「坦言」自己受傷了。
  • 面對「危險」的青春期孩子,家長要會做這件事…
    其實很多家長會覺得自己就是資質平平的家長,所以一些家長會有「龍生龍、鳳生鳳」的感慨,也許孩子註定會平凡吧; 而同時也出現了另一些家長,為了孩子不像自己這樣平凡,為了孩子有個好發展,就要求孩子很多,報很多班。
  • 老人去世留6歲孫子,如果孩子會這件事,也許悲劇就不會發生
    最近頭條榜上一條熱搜引起了網友的熱議:在湖北十堰一小區,社區工作人員照例上門查體溫,一個五六歲男孩開門。工作人員問小男孩家裡有幾個人,男孩回答:他跟爺爺。問男孩爺爺呢,孩子說:已經死了。這則新聞一發到網上就引發熱議,戳中不少人的淚點,有人稱幸虧有疫情排查發現了這件事,不然後果不堪設想,但更多的是網友們紛紛指責孩子父母狠心,把孩子和生病的老人留在家裡不聞不問。
  • 孩子玩手機上癮?父母做到這3件事,孩子會放下手機不玩遊戲
    前段時間有個新聞,父母外出打工,把10歲的孩子留給奶奶照顧,不料這個孩子居然花了十幾萬給遊戲充費。更讓人痛心的是,那本來是家裡人為臥病在床的爺爺籌的手術費。有很多家庭並不富裕的孩子,會偷偷記下父母的支付密碼,花幾千塊錢買遊戲裝備,給主播打賞,對父母辛苦賺來的血汗錢任意揮霍。
  • 13歲男孩屋頂倒汽油縱火,長大會變壞的孩子,都有這個明顯特徵
    這兩天,廣西一個13歲男孩的行為,引發了網友熱議。從視頻中可以看到,該男孩疑似拎著一桶汽油,來到小區屋頂。隨後他將桶內液體傾倒在地上,並點燃一個編織袋物體丟在汽油上。不管田某有沒有看責任書,防火這件事,都應該是父母從小就給孩子上的必修課。田某的不作為,不僅給孩子埋下了生命隱患,還給社會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因為涉事男孩11歲,未達到法定刑事責任年齡,但其父母要負相應的民事責任!
  • 15歲男孩打賞女主播近9萬元後,父母才察覺,男孩:她說喜歡我
    導讀:打賞主播這件事在很多人看來都有些不可理喻,畢竟自己和對方無親無故,為什麼要花費這麼多錢去打賞給不認識的人呢?並且隨著網絡的不斷發展,很多小孩子也接觸到了網絡的世界,但是在這個世界裡,他們分辨不了是非,很容易落到別人施下的陷阱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