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5件事家長定要做(別讓自己後悔)

2020-12-19 家長必讀

最近,家長群裡關於青春期孩子的問題已經怨聲載道了:

「家裡有個青春期的兒子,真的頭疼至極,你說東他就往西,根本不跟我們說話,不管我們說什麼他都覺得老土。」

「我家孩子感覺和我的距離越來越遠,一問他在學校怎麼樣,永遠都是『就那樣唄』。如果多問幾句的話,就會非常地不耐煩。」

「就說我們女兒,小時候挺乖的,什麼話都對我們說。自從上了中學,就對我們沒話了,還常常一臉心事的樣子。你問她,張口就是:別管我,說了您也不懂。」

孩子在12-13歲以前,沒有太大的自我意識,這個時候你讓他幹什麼他就會幹什麼,他會順從你的安排。

但是過了這個時期以後,他開始不聽話,因為他覺得自己已經長大成人了,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也該得到應有的尊重。

如果這個時候,父母還不改變以前的習性和慣性去控制孩子,沒有意識去調整自己的話,孩子的青春期問題會越來越嚴重。

李玫瑾曾在文章中寫道:

當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要改變你的教育模式,做到5件事。

首先,父母要改變你的教導模式

早年你可以說快寫作業去,走我們上學去。到這個階段不要這樣了。告訴孩子,你現在長大了,有一些事要自己做,需要幫助時你就說話,你如果不說的話,我不管,你要自己管自己。而家長則要暗中盯著孩子的一舉一動,只是表面上開始放手。

第二,把孩子當作自己的同事一樣尊重對待

有一個單親媽媽看女孩子日記,結果孩子離家出走,媽媽很著急。那時候在央視《今日說法》節目,我和這位媽媽有一個連線,媽媽問我怎麼辦。我問她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同事在辦公桌放一本日記你會翻看嗎?她說不會。那你為什麼看孩子的日記?她說我想了解她的心理。但孩子已經長大了,她需要有一個獨立的心理空間了。你不能這樣去了解她的心理,而是要尊重她,不要動涉及她隱私的東西。

第三,要讓他參與家庭大事

孩子走向工作單位,往往是要先做領導的助手,所以一定要有動手能力。從小就要培養他對家庭的責任感。

第四,善於從孩子的態度中發現自己教育的問題

當孩子對你不尊重的時候,你一定有不自重的表現。有的父母愛得沒有節制,他今天對你不尊重,明天出去對老者也不尊重,他以後有苦頭吃。

第五,要給孩子信任,減少不必要的嘮叨

孩子青春期時,你一定要注意,不要嘮叨,你的嘮叨只會讓他離你越來越遠,話要說,一兩句足夠了。

孩子青春期到來,除了父母要做好引導之外,孩子也應該做好心理準備。這套從生理到心理全方位呵護孩子的「成長寶典」——《你好,青春期》(全9冊)能夠幫助孩子平穩度過青春期。

這套書總共有9冊,分別是:《我要上初中了》《青春期的秘密》《學會管理情緒》《我的家庭》《我愛時尚》《完美男孩》《完美女孩》《友情與幸福》 《我與網際網路》

豐富的內容讓孩子能學到很多東西,生理衛生、學習規劃、情緒管理,人際交往、家庭關係、穿著打扮,手機、網絡等各種話題皆有涉獵。

孩子看完,就能對很多事有很深的理解,知道自己該如何處理問題。

《我的家庭》這一本,幫助青少年認清自己的角色,知道如何與其他家人成員和諧溝通,避免不必要的紛爭。

《青春期的秘密》主要是科普孩子青春期的身體改變,例如男女發育變化、性衝動、月經、生殖器官等、還提到了哪些行為是不該做的。

《友情與幸福》這本,則聚焦在青少年的交友與人際交往。

當你沒能和小學最好的朋友分到同一所初中,該怎麼維持你們的關係?當你最好的朋友結識了新的朋友,慢慢疏遠你,你該怎麼辦?異性之間,能不能成為朋友呢?什麼是益友,什麼是敵友?這些都是青春期交友中必會面對的難題。

可以說,無論是孩子最好奇、最困惑的問題,還是咱們家長想到的、沒想到的內容,這套書全部都囊括了。

最難得的是,書中沒有遮遮掩掩,而是以自然真實的視角,帶孩子們探索青春期的成長秘密,直面人生的重要課題。

強烈建議青春期的孩子,以及家長都讀一讀這套書。它不僅會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也會幫助咱們家長更好地了解孩子,收穫更好的親子關係。

這套書一共9冊,每一本都非常實用,原價160元/套,團購價89元/套(包郵),點擊下方即可購買。

相關焦點

  • 李玫瑾教授:孩子進入青春期會出現這幾個信號,家長要做好準備
    其實只要細心觀察,孩子的青春期是有跡可循的,當出現這3個信號,家長心裡要有數,孩子進入了青春期。這三個信號是我以前看過一場李玫瑾教授關於青春期的講座,總結出來的,分享給大家!二、出現性功能特徵進入青春期以後,男孩和女孩的性器官會迅速發育,性激素會促使第二性徵的出現,這件事也成為了很多男孩女孩內心的困擾。
  • 孩子進入青春期,家長一定要做到這八件事!別讓自己追悔莫及
    對於家長來說,孩子的青春期是最令人頭疼的一段時期。在這段時間內,你罵也不行,對孩子好也不行,總會受到孩子的強烈反感。千萬家長為此頭禿。難相處是一種問題,最重要的是,青春期對於孩子未來的性格影響很大。所以,青春期家長對孩子的教育,也十足重要。
  • 面對「危險」的青春期孩子,家長要會做這件事…
    她說,孩子的抗壓能力太重要了。 「因為任何能力的施展、做任何事情都不可能在無壓力的真空中展開,所以拋開心態和抗壓能力來談腦力,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青春期的孩子,叛逆期嚴重,家長說什麼都不聽,逆反心理大,是加強版神獸。 有的孩子甚至還作出了過激的行為。 前一陣,15歲少女親手勒死了母親,原因就是母親管得太嚴厲。
  • 如何和青春期孩子相處?李玫瑾: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要學會放手
    李玫瑾老師認為孩子到了青春期,父親要培養胸懷,母親則要學會放手!父親要培養胸懷作家麥家的兒子有一個非常叛逆的青春期,初中三年,兒子緊緊關閉關上房門,拒絕和父母溝通。他的內心總是充滿憤怒,只要交流,一定會發生矛盾。麥家坦言,那段時間,陪伴兒子,就像陪伴一頭老虎。即使很痛苦,麥家依舊選擇沉下心來,主動接近孩子。
  • 決定中學生是否順利度過青春期,不是他自己!而是家長要做4件事
    從身體上來講,青春期孩子年均身高增長6到11公分,並且出現了明顯的性別特徵,也一切都說明他們已經在向成人邁進。如果家長還是像以前一樣跟孩子對話:你不能做這,你只能做那,你要穿秋褲等,得到的回應基本上是這樣的:我的事不要你管!我偏要這樣,你管得著?嘁,都啥年代了,還穿秋褲?
  • 李玫瑾:孩子到這個年齡段,家長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否則早晚後悔
    身為媽媽又要工作、又要維護家庭,很多寶媽實在沒有充足的精力同時兼顧兩件事情。所以很多媽媽在重新拾起工作後,就會選擇讓家裡的老人幫忙帶孩子。但是李玫瑾教授直言:孩子到了下面這個年齡段,家長再忙也別讓老人帶,否則會影響成績。什麼年齡段的孩子會被影響?李玫瑾教授的這個言論引發了家長的熱議。
  • 李玫瑾:5歲之前是孩子的「黃金檔」,浪費了家長們後悔也來不及
    甚至家長們對於孩子教育的關注度要比10年前更高。隨著生活水平的穩步提升,每個家庭在教育消費的開支上也有了階梯式的上升。有調查顯示,30%家庭甚至願意支付比自己消費能力還高的學費,而其中學齡前的消費支出甚至快要比肩大學的消費水平。
  • 14歲-18歲危險的青春叛逆期,家長做好這3件事,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控制青春期的孩子,就如同這個效應,父母幹涉得越多,孩子反抗就越大。因為青春期孩子有一定的自主需求,希望獨立自主,不願意成為別人的傀儡,一旦別人要求自己去做什麼事,就會感到自己的主權意識收到了威脅,從而產生心理抗拒。
  • 李玫瑾:這類孩子令人頭疼,未來卻是當領導的料,家長好好栽培
    而那些業務能力強的人,往往自己累夠嗆,還人緣不好!這句話相當有道理,出自犯罪心理學家李玫瑾教授之口。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分析過有一類孩子,令家長頭疼,未來是當領導的料。這類孩子學習成績一般、但是小嘴很會說,讓家長困惑的地方就是,這孩子看起來聰明伶俐,怎麼就學習不好!
  • 「別把女兒打扮得太好看」,李玫瑾教授的教育忠告,你要聽進去
    這句話戳中了黃磊的心,他激動地說你信不信我一鐮刀,把這小哥哥給弄「死」了。雖然是玩笑,但這種心聲可謂是相當真實,我們所有做父母的,最擔心的是什麼?怕女兒吃虧,怕在人生裡走了彎路。這就甩給家長一個問題,要如何養育女孩?
  • 李玫瑾:孩子到12歲後,家長要學會放手,不做「保姆式」媽媽!
    孩子在小學的時候,他做什麼家長都要管;到了中學之後,家長還要管學習,在12歲之前,家長做這些都沒有關係,但是孩子進入12歲後,父母們就應該懂得什麼叫做「邊界感」,不要什麼事情都為孩子做好,應該要懂得讓孩子獨立起來。
  • 李玫瑾教授建議:孩子放學後先做這件事,再寫作業,學習效率更高
    「孩子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會做什麼?」對於這個問題,不同的家長都會有不同的回答有的家長會說:「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玩手機」;也有的家長說「第一件事就是看電視」;還有的家長說「放學也不回家,總是在外面玩夠了才回家」。
  • 李玫瑾坦言:養育女兒,牢記這4句忠告,將來孩子能少走不少彎路
    李玫瑾坦言:養育女兒,牢記這4句忠告,將來孩子能少走不少彎路一、堅持原則,保留底線李玫瑾教授曾在一次訪談節目中表示,作為女孩想要獲得更多的尊重,那麼一定要堅持原則,保留底線,要指導原則和底線是女孩子最重要的自我保護工具。
  • 養育女孩,要謹記這4個忠告。李玫瑾:別把女兒打扮得太漂亮
    所以父母要儘量幫助女孩成長得更為強大、睿智,讓女孩明白應該堅守哪些底線和原則,從而保護好自己,擁抱幸福人生。李教授自己本身就是一位非常優秀的女性,家裡的孩子也是一個女孩,在養育女孩這一方面,或許可以說經驗更為豐富。李教授給大家提了4個意見,家有女孩的父母可以仔細了解一下,以便避開這些坑。
  • 李玫瑾:家長懂得「養兒3忌,養女5忌」育兒法,孩子將來少走彎路
    養育孩子詩意間大是,很多家長都存著「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思。其實養育男孩和養育女孩,是有不同的方式的。李玫瑾教授說:「養兒三忌,養女五忌」,家長懂得這幾點,孩子日後少走彎路。養兒三忌:1、不要和孩子說男子漢不可以哭,要堅強自古以來,人們就覺得男性應該頂天立地。所以家有男孩的家長,從小就教育孩子:男孩子不許哭鬧,要做個堅強勇敢的男子漢。
  • 孩子青春期的「14歲」現象,家長要重視,在這3方面需「使勁管」
    越是父母不讓做的事,就越要做,一定要和大人「對著幹」。這就是我們常說的「14歲現象」。在這個問題上不要迴避,首先要讓孩子知道這不是羞恥的事,而是一種很美好的情感,其次要讓孩子明白,自己所需要負起的責任感,在沒有能力為自己負責的時候,就要清楚不能偷吃禁果。
  • 李玫瑾:青春期之前不狠心管孩子,再想管就遲了!尤其是這兩方面
    大家都知道兒童心理學家李玫瑾吧,她的一些教育觀受,到了好多家長的認可,確實也有可取之處。其中一點,就是在孩子十二歲之前,也就是在孩子青春期之前,為孩子培養好的人品和性格。不然在孩子青春期的時候,就根本管不了孩子了,很多習慣在孩子小的時候,就需要開始好好培養了,家長們一定要注意。
  • 李玫瑾教授忠告:孩子這3個生日,最好別隨便過,要過得有儀式感
    懵懵懂懂的孩子,也會認為生日是自己一年中最重要的日子,所以格外期待當天如何過。父母不要以為給孩子過生日是過家家,它是育兒中的重要課題,關於成長的二三事可以在今天展開來談,孩子也能聽得更入心。
  • 李玫瑾送給家長的語錄,適合孩子未滿12歲的家長讀讀,警醒世人!
    鑑此,需要所有的父母明白:在準備懷孕、準備養育孩子時,一定要做好思想準備,在孩子出生後的第一年不管如何辛苦,一定要自己帶孩子!當然,在孩子12歲之前,依戀現象一直存在,依戀現象與年齡成反比,年齡越小越重要。——李玫瑾
  • 李玫瑾教授:決定孩子命運的是性格而不是智商,別只看重學習成績
    所以說,性格比智商更重要,性格決定一個人的命運。性格決定命運,有科學依據嗎?李玫瑾教授是根據自己多年工作的經驗,依據實際的案例,依據實際的案例總結出了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那這個道理真的有科學依據嗎?家長要把握孩子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提到「孩子在3到6歲的時候,性格養成的關鍵期,此時不使勁管,12歲以後想管就難了」。為什麼有的孩子青春期非常叛逆難管,與父母話不投機,幾近決裂,而有的孩子在青春期,仿佛不叛逆,很平穩的就度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