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人一向有「事死如事生」的傳統,講究人生除了生死都不是大事。
一旦身邊有人離去,即使過去有再多齟齬、不滿都會「煙消雲散」,化作一句「算了算了」;
在操辦身後事的時候也會儘可能選擇最好的,因為這是「最後一次」了。
而逝者的陵墓作為生者寄託哀思之情的載體,就更有講究,要「前有照、後有靠」,要風水好才能「蔭庇後人」,即使「最不講究」的人,也會選擇山清水秀的地方安放墓碑。
普通人是如此,革命烈士當然也是如此。
眾所周知,八寶山革命公墓是我國規格建制最高、聲名最著、紅色教育資源最為豐富的園林式公墓,位於北京石景山區八寶山東部,在這裡長眠著共和國的開國元勳、戰功顯赫的將軍、成就卓著的科學家、仁人志士和國際友人。
不過,八寶山公墓在國人心目中,一直是一個有些神秘的存在,雖然似乎經常有人祭掃,但它仿佛主要還是出現在「新聞聯播」裡,離我們很遠,可其實,八寶山裡長眠的,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人。
比如第一位被埋入八寶山的人是任弼時,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新中國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任弼時18歲加入黨,一生為黨無私奉獻,於1950年因過度勞累病逝,年僅46歲。
· 建築師林徽因
八寶山公墓建造於1949年11月。
北京解放後,就成立了公墓籌備組,籌建烈士公墓。
經過籌備組的精心勘察,烈士公墓選址在八寶山的護國寺,設計分為墓區和骨灰堂兩個部分。
長眠於此的人,無一不是新中國做出過重大貢獻的。
他們是戰功赫赫的開國功勳、是研發了國之重器的科學家、是有功於新中國的仁人志士、是與新中國親厚友好的國際人,他們為新中國奉獻了一生、功成身退,長眠於此,依舊守護著祖國與人民。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八寶山革命公墓主體建築的設計師正是我國著名建築師、才女林徽因女士,而林徽因過世後,也長眠於此。
1904年,林徽因出生於浙江杭州,她本名林徽音,名字出自《詩經·大雅·思齊》:
「大姒嗣徽音,則百斯男」,但因為與同時代另外一位男作家的名字一樣,她就改名為林徽因。
林徽因是廣為人知的作品是《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
至今仍被人傳誦。大家總以為她只是個作家、詩人,可忽略了她是我國著名的建築師。
除了設計了八寶山公墓之外,林徽因還參與了人民英雄紀念碑和國徽的深化設計。
林徽因與丈夫梁思成引領了用現代科學技術研究中國古代建築的潮流,是這一學術領域的領軍人物,同樣,他們也在這一領域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她的設計才華,從建築設計行業專家對於她的評價就能窺見一斑,兩院院士吳良鏞對於林徽因的評價是「一位了不起的中華第一女建築師,才華橫溢的學者」;
而清華建築學院教授、古建研究所所長樓西慶則稱她「當之無愧地是我國建築歷史與理論這門學科的創始者與奠基者之一」。.
更重要的是,當林徽因故去之後,梁思成在她的墓碑上刻下的是「建築師林徽因」,這足以說明,在人們的心目中,林徽因在建築設計上的成就遠勝於文學。
· 「最受歡迎」的才女
可相較於她在學術與事業上的成就,普通百姓更關心她的感情生活。
1921年,16歲的林徽因遊歷歐洲,結識了正在英國留學的徐志摩,兩人相互吸引,多有書信往來。儘管當時徐志摩有妻子、孩子,但他還是猛烈追求過林徽因,為林徽因寫過許多情詩,但直到他與髮妻張幼儀離婚 、直到他與陸小曼完婚,都沒有真正與林徽因在一起過。
儘管林徽因承認徐志摩是她文學道路上的引路人,但她也曾對自己的女兒說過:「徐志摩當初愛的並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詩人的浪漫情緒想像出來的林徽因,而事實上我並不是那樣的人。」
而林徽因真正的愛人是梁思成。1924年6月,林徽因與梁思成在梁啓超的安排下同時赴美攻讀建築學,1928年,他們在渥太華的中國總領事館舉行婚禮。
他們既忠誠於西方式的愛情生活,又是遵從父母之命所結的秦晉之好,夫妻二人郎才女貌、兩個家庭門第相當。結婚後,梁思成對於林徽因可以說是呵護備至,加上夫妻二人也有共同愛好——建築事業,兩人極其恩愛、相濡以沫。
林徽因將作為文人的審美情趣、想像力與科學家的細緻、踏實完美結合,與梁思成在山西對古建築做了大量實地調查和測量工作,使得山西眾多埋沒於荒野的國寶級古代建築為人所知、以至走向世界。
除了徐志摩與梁思成以外,著名哲學家、邏輯學家金嶽霖也對林徽因鍾情一生。金嶽霖與林徽因、梁思成夫婦志趣相投,一直毗鄰而居、交情頗深,甚至林徽因與梁思成吵架,也會找金嶽霖仲裁。而金嶽霖雖然愛了林徽因一生、為此終生未娶,但他一直以最高的理智駕馭著自己的情感,從未越界。
太多的花邊新聞,讓人們不太記得,建築師林徽因是因保護文物四處奔波,最終積勞成疾的,1955年4月,林徽因病逝於同仁醫院,終年51歲。
在她故去後,她的遺體被安放在八寶山公墓,墓碑上刻有「建築師林徽因墓」,墓碑下方的漢白玉,則是天安門人民英雄紀念碑碑座雕刻的樣品,人們將它當作是無字的墓志銘,獻給了它的設計者。
作為近代才情卓絕的女子,林徽因逝世後受到了許多人的懷念,而她的陵墓也成為了八寶山公墓中被祭掃次數最多的。
· 特殊的81號墓
八寶山革命公墓,因為安放著32500多份國家領導人或元帥功臣的骨灰,而被稱之為「地下中南海」。
在八寶山公墓,骨灰堂的骨灰擺放是按照生前的級別排序的,這也導致了不少人革命家、領導人與他們的妻子未能合葬。
中一室,在八寶山公墓28間骨灰室中地位最為顯赫,朱元帥的骨灰盒正安放在中一室迎面正中的101號位置。而八寶山公墓,還有一個特殊的81號墓,說它特殊,是因為八一南昌起義總指揮、新中國十大開國元帥賀元帥的骨灰盒,恰好被安放在此處。
賀龍,原名賀文常,是黨的主要領導人。他原是南昌起義的總指揮,後來加入黨,在抗戰和解放戰爭中,他所領導的部隊,一直是直插敵人心臟的利劍。
而在十年動亂開始後,賀元帥卻受到了迫害,於69年含恨離世。
74年9月29日,賀元帥被恢復名譽,這一案得以平反。
1975年6月9日,在賀龍元帥逝世6年後,他的骨灰被移藏至八寶山,安眠於81號墓內。
可以說,八寶山埋葬的都是新中國的「功臣」,葬在八寶山公墓的唯一條件,就是為國家做過多少貢獻,八寶山公墓內的每一個英魂,都不應該被遺忘。
許多年後,假如有人問我,當年你為社會做過的貢獻是什麼?我會說:我傳播了很多充滿人性、良知、散發著正義光芒的文字,我拒絕了與邪惡同汙合流。
支持,請點亮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