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山有什麼神奇之處,為什麼那麼多名人死後都想葬在那?

2020-12-23 老歷史茶館

事功者一時之榮,志節者萬世之業。 ——孫中山

和平鴿一隻只飛過,地上的橄欖葉隨風飄動,遠處孩群嬉戲,老人下棋。如今的和平,是昔日徵戰沙場的將士用他們的血肉換來的。

安寧是"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安寧是"普天無吏橫奪錢"。和平也是八寶山下安葬的無數英魂的祈願。

如今的世界已是和平的年代,冥幣輕吹,透過朵朵菊花,人們看到隱藏花朵後面的照片裡,綻放著的笑顏。

烈士保家衛國,為的就是和平。政府人員鞠躬盡瘁,為的是百姓安寧。碧血丹青一片赤誠心,始終向著祖國,望著百姓。

每一個為了國家長眠的烈士,名人,官員,上對得起國家,嘔心瀝血付出,血肉之軀保衛;下對得起百姓,費盡心血調查走訪,全心全意只為安康

一心一意的付出,不為官階、不為名利、不為錢財,只為了一個個百姓的開心、一組組數據的上升。科學家們名揚華夏,只為國家挺胸抬頭將士們保國安民,只為一方平定,官員們大公無私只為百姓安居樂業。

座座墓穴,朵朵菊花點頭,張張紙幣翻動,他們朝著北京——中國的心臟,用自己的一生保衛著!

王侯將相的歸宿

死亡是個沉重的話題,每每談起,都有些惋惜,緬懷,獨獨缺少了喜悅。然而提起埋葬在八寶山的英雄們,人們卻面露喜悅。八寶山有什麼神奇之處,為什麼那麼多名人死後都想葬在那?——因為這裡面長眠的,是每個為國家做貢獻的人。

八寶山,坐落在北京西山,只不過是一個高度約130米的孤寂殘丘,卻埋葬了我國無數烈士英魂。

一開始,八寶山並非它本名,原名叫做黑山,荒涼慘澹,不過傳說中這座山下埋藏著"金豆子"、"金笸籮"、"金磨"、"金牛"、"金碾子"、"金簸"、"金雞"、"金馬"這八件寶貝而聞名。

雖是傳說,但八寶山之所以名叫八寶山,還真是因為盛產耐火土、白土、灰石、紅土、青灰、坩土、黃姜、砂石等八種建築材料而聞名。

但八寶山真正出名的,並非是盛產的建築材料,而是大片土地下,埋葬的英魂。

緬懷先烈,一心忠貞為國,每每提起八寶山,都是帶著敬畏之心,因為眾所周知,這個地方埋葬了不少保家衛國的英雄。如今的和平,是長眠這裡的英雄用自己的血肉換來的,如今的安康,也是許多科學家等人執著堅守的成果。

八寶山雖然面積狹小,可這裡埋葬的靈魂卻是偉大的。

歷史悠久的陵園

八寶山歷史悠久,早在元朝的時候,當時的僧人在八寶山修建了靈福寺。到了明朝,又被當地官員改成褒忠護國寺,後來被當作年老的官員,養老的地方。這裡風景宜人,氣候正好,雖是山並不高,但正適合老年人居住。

原本就是靜謐安寧的山丘,盛產著獨有的建築材料。可抗戰爆發後,此地被國民政府徵用,再次改名為忠烈祠,由此,一個沉寂多年的山丘變得不再平凡。

後來這個地方,被用來安放抗戰犧牲的官員,紀念在抗戰中光榮犧牲的官兵,深埋著抗戰的靈魂,與長眠於此英雄的希望。小小的山丘埋葬了無數英雄,其中包括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等38位將領。

直到後來,新中國剛剛成立,為了緬懷先烈,又根據總理的要求,而定了八寶山公墓陵園。

交通方便、日後紀念活動方便、環境優美、又不佔用農田,這些條件八寶山都符合。

於是總理便規定八寶山專門埋葬保家衛國的烈士、為國奉獻的國家領導人、名揚華夏的科學家。

這裡面長眠的人,每一個都是為國家付出貢獻的人,死後埋葬在八寶山,是最高的榮耀。

狹小的土地沉睡著偉大的靈魂,靈幡晃動,冥幣微揚,那是英雄們不屈的吶喊。

一代代偉人長眠於此,後人們心生敬仰。是他們保家衛國的奮鬥、徵戰沙場的血肉、嘔心瀝血的努力,才換來如今的和平幸福生活。

充滿緬懷的山丘

在這座小小的八寶山裡,卻有著許多沉睡的靈魂。無數英雄長眠這裡,有國家領導人,有烈士,有名人。許多對國家有貢獻的人都埋葬在這,雖然都是為國付出,然而埋葬的地段也是有等級的。

八寶山公墓陵園裡,分為墓區和骨灰堂兩大部分,墓區有三個。墓地或骨灰的安放格局遵循生前的政治級別而定。

第一墓區,位於整個公墓北向頂端,在這裡,安葬著董必武等人,後來主要是為了安葬已故國家領導人,以及副部級以上的幹部等。因此,一墓區是公墓中政治級別最高的地方。

而第一墓區的第一位主人,也是八寶山公墓陵園建成後所入葬的第一位,就是素有"中國人民駱駝"之稱的任弼時。他的墓地佔地三百平方米,墓地位置最高,也最大,也有"八寶山第一墓"之說。

並非是因為第一個安葬八寶山才有如此高的待遇,而是任弼時為人正直,剛正不阿,不管對方的官銜多大,有錯誤就指出。對百姓又盡職盡責,盡其所能,當時社會的安定與平穩,任弼時也是付出了很多,更是後代官員的楷模!

第二墓區,進入大門後的兩側是第二與第三墓區,他們佔據了公墓最顯著的位置,是在一墓區形成後擴建而成的,這兩塊墓區主要以級別較低的縣團級幹部為主。

雖然等級不是很高,但是上對國家,下對百姓皆有付出,丹心鐵血為國家,赤誠一心為百姓。每當提起他們,想起所有的貢獻,令我們敬仰。

當然了,八寶山不僅僅安葬著名人烈士,也有普通公墓,比如八寶山人民公墓,老山公墓等。

不過埋葬在這裡的人,都值得我們敬仰。我們所享受的和平、安樂,都是靠長眠此地的英雄的付出。

大片橄欖枝隨風搖曳,孩童嬉戲、蝶飛蜂舞,八寶山上小草青青,和風暖陽,這一切的幸福和美滿,都是安葬在八寶山土地裡的英雄們所付出的。

正是680位長眠地下的英魂一生的追求、是他們的無私奉獻、是他們的艱苦奮鬥,才造就了如今的社會,才會有我們現在的安寧。

長眠吧,烈士們,你們的靈魂安息於此,你們的事例將傳承整個時代!

相關焦點

  • 都認為郭沫若死後會葬入北京八寶山,可他死後,卻葬在了山西小山上
    這樣一個在歷史上成績斐然的人,年老時卻特地囑咐親屬們,不要把他葬入北京八寶山,而是葬在大寨,肥田。他做出這個決定,不是出於偶然。有才正應了那句鮮衣怒馬少年時,一舉成名天下知。 郭沫若少年時可謂是事業有成,但他的感情生活卻沒有那麼如意。他一共有過三任妻子,期間還有幾個情人,每一個都沒有什麼完美的結局。 他的第一任妻子出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少年意氣的郭沫若思想自由,對自由戀愛有著十成十的期待與渴望,對這個新婚才見第一面的妻子自然是不滿意的。
  • 王耀武到底有哪些功勞,為何被捕後關押了十年,死後仍葬在八寶山
    1980年的時候,經過決定,置王耀武骨灰於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那麼,王耀武到底有哪些功勞,死後能夠葬在八寶山公墓呢?王耀武本人非常擅長帶兵,蔣介石都多次稱讚他擅長用兵。當時有人說「寧碰閻王,莫碰老王」,可見王耀偉非常能打。那麼,王耀武就能打了哪些仗,能讓他後後來的殊榮?王耀武畢業於黃埔軍校,是蔣介石的嫡系。
  • 溥儀一生身不由己,死後骨灰埋在八寶山,為何後來卻強制遷出?
    縱觀歷朝歷代,幾乎每朝的末代皇帝,都是一個悲劇。他們沒有能力麼?不見得。他們不夠努力麼?那也不一定。他們麾下沒有良臣猛將麼?那也未必,但是,國家既然走到滅亡盡頭,絕非一朝一夕,他們越努力越「亡國」。與其他努力過的皇帝一樣,清朝末帝溥儀,也想掌握自己的命運。
  • 1962年「雲南王」龍雲死後,為何葬入八寶山公墓?對國家有功
    ,一個兩個不都是這樣值得人們紀念的人嗎?只不過唐繼堯可不是什麼好人,為了能夠保住自己的那一塊蛋糕,不惜走歪門邪道,後來龍雲在沒辦法之下就起義搶了他的政權,並自然而然地成為了雲南掌事人。為了能夠讓交通更加便利,他用僅僅8個月的時間就建成了滇緬公路,而建成滇緬公路的資金大部分都是來自於他的積蓄,正是因為那條公路,成為了運送抗日物資的重要通道,這條公路還是人們認為的抗戰輸血管呢!也因此讓他成為了人們口中的那個人民英雄。
  • 身為晚清皇室貴族的他,死後竟被葬入了八寶山?
    可是,在這種情況下,卻有一個人,他是晚清皇室成員、王子,在新中國之後卻分別擔任了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死後還被葬入了八寶山革命公墓。 有史記載,1934年春,日本關東軍奉天特務機關長土肥原賢二,曾請載濤去長春扶助溥儀「執政」。
  • 美國女作家安娜:長期替蘇聯辦報卻遭驅逐,死後為何葬入八寶山?
    她是美國作家,卻服務蘇聯30多年,72歲移居中國,死後葬入八寶山。美國女作家安娜:長期替蘇聯辦報卻遭驅逐,死後為何葬入八寶山?她是第一個公開皖南事變真相的外國記者,被贊為中國人民的朋友!「紙老虎」女士安娜·路易斯·斯特朗 一代偉人在抗戰勝利後的延安,曾提出了一個著名論斷,那就是「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美帝國主義是紙老虎」。
  • 此女結過兩次婚,因第三任丈夫,死後被葬在了八寶山
    說通俗一點,學習歷史可以使你智慧,可以使你變得更聰明 在我國有個很神聖的地方,那就是八寶山革命公墓,能夠安葬在這裡的都是為國家和民族做過巨大貢獻的人,是一個十分偉大的地方。而在八寶山革命公墓深處,有一個不知名的護士墓,她能夠葬在這裡,全是因為自己的第三任丈夫。
  • 兩彈元勳鄧稼先:62歲逝世,死後葬入八寶山,一兒一女現狀如何?
    兩彈元勳鄧稼先:62歲逝世,死後葬入八寶山,一兒一女現狀如何? 對祖國鞠躬盡瘁,對人民無私奉獻。在曾經那個無比動蕩的時代,湧現了一批又一批的建國棟梁之材,他們不畏艱苦、大膽創新,勇擔歷史使命,立志將祖國建設成為一個繁榮富強、科技發達的自由國度。
  • 郭沫若明明可以葬入八寶山,為何骨灰撒在山西大寨?郭沫若臨終說了...
    北京八寶山公墓,中國規格等級最高的園林公墓,它位於北京市石景山區東部的八寶山南麓。據目前公開資料顯示,有資格下葬八寶山公墓的主要有以下幾類人,我國已故黨和國家及軍隊領導人、民主黨派領導人、愛國民主人士、著名科學家、文學家、高級工程技術人員、革命烈士、國際友人和縣團級以上領導幹部。 新中國成立後,很多人開國元勳、著名人物等都葬入了八寶山。然而,我們發現最有資格葬入八寶山的郭沫若,卻沒有選擇這裡作為自己的長眠之地,這是為何?
  • 大寨陳永貴墓地:仿南京中山陵設計,本可葬在八寶山,但他有遺願
    1986年陳永貴逝世,根據他的遺願,葬在了自己奮鬥過的山西昔陽大寨。大寨是山西省昔陽縣大寨公社的一個大隊,原本是一個貧窮的小山村。陳永貴帶領鄉親們修造梯田,使糧食畝產增長了7倍。
  • 末代皇帝溥儀骨灰為什麼被遷出八寶山?
    那次溥傑的壽宴,載濤、溥任等全到了,至親中只有溥儀夫婦「沒賞臉」。事後,李淑賢那「不稱名道姓地請我,我就不賞他那個臉,我不去,溥儀敢去才怪呢」的「挑眼」,由她自己口中傳出。然而,她這一犯「刁」沒「刁」出威嚴來不說,反倒讓親戚們都像躲瘟神一般,能躲著她就躲著她了。
  • 乾隆皇帝的母親死後,為何不願與丈夫合葬,而要獨自葬在它處?
    但她死後(1777年),卻是撇下雍正,獨自葬在了泰東陵(雍正皇帝於1735年去世,葬於清西陵之泰陵)。崇慶皇太后為何不與雍正合葬呢?她為什麼不與雍正一起葬在泰陵呢?要知道,身為乾隆生母的她,是完全具備與雍正合葬的資格的。這大概要從崇慶皇太后剛嫁給雍正那會兒說起了。
  • 北京八寶山公墓:墓區整齊劃一,什麼身份的人死後才能在此下葬?
    八寶山革命公墓大門自古以來,中國人受到視死如生等傳統觀念的影響,對於人們死後的墓葬儀式和埋葬地點,都非常的重視。甚至,在中國的人們心中,葬禮與婚禮幾乎是同等重要的。墓葬是易經中風水學的一種,也是中國文化的傳統習俗。
  • 「鐵人」王進喜47歲病逝,死後被葬入八寶山,5個子女現狀如何
    在新中國的建設過程中,有許多人不顧自己生活,全心全意地投入到了當時一窮二白的國家建設當中。 在這樣的大環境之中,有人拍到了這樣一張照片,照片裡的工人沒有顧及自己的生命安全,將全部身體浸在油田之中。
  • 為什麼那麼多名人都是「雌雄雙體」?
    兩者都改變了繪畫領域,雖然他們的人格沒有什麼相似之處。那麼,富有創造力的人是不是沒有與眾不同的特點呢?如果必須用一個詞來將他們的人格與其他人的人格區分開,那這個詞就是「複雜」。我的意思是,他們所表現出來的思想與行為傾向,在大多數人身上是分離的。他們包含著相互矛盾的兩種極端性格,每個人都不是「單面的」,而是「多面的」。
  • 死後葬入八寶山,五個子女過得怎樣?
    11月15日,全國多地舉行了王進喜逝世五十周年紀念活動,尤其在王進喜的家鄉甘肅省玉門縣,當地舉辦多場紀念活動,號召民眾學鐵人、做鐵人,傳承王進喜留下來的寶貴財富——鐵人精神。而那次遭遇井噴,他不顧一切跳入坑中用身體當攪拌機,震撼了在場的每一個人,從此有了「鐵人」的稱號。
  • 八寶山有一特別墓地,一半骨灰存在此,另一半在北京中心,他是誰
    但是在八寶山,有一個人的墓地很特別,他只有一半的骨灰存在這裡,而另一半被埋在了北京市中心,這又是為什麼?這位男士不是別人,他叫孟凡章,1951年出生於河南省的一個小村莊,從小讀書,渴望成為英雄,1968年,還在讀中學的孟凡章順利入伍,成為一名衛生員。
  • 溥儀去世時,清王朝已經滅亡55年,為何還能被葬入皇陵?
    溥儀是最後一個正式登基的清朝皇帝,不過這個皇帝在登基時候還是個幾歲的小孩子,啥都不懂,大權都在其父攝政王的手中,在面對革命軍和袁世凱的威脅,本人沒有任何的處理能力,而攝政王也是野心有餘,能力不足。溥儀遜位之後,仍然居住在紫禁城,以宣統年號紀年,1916年袁世凱死後曾經在張勳、康有為的扶持之下復闢,隨後再次失敗,退位,繼續居住在紫禁城,對外以皇帝自居,直到1924年馮玉祥派人將他們趕出皇宮,方才變成一介平民。
  • 林徽因與陸小曼之墓:一座悽涼無人記掛,一座位於八寶山鮮花不斷
    窈窕淑女,君子好,其實二人本身也無太大交集,唯一相同的是她們都愛過一個男人,徐志摩。此二人生前俱風光,死後的待遇卻截然不同。 陸小曼死前最大的願望是能和徐志摩葬在一起,卻被徐志摩與前妻的兒子徐積鍇拒絕,死後連骨灰盒都找不到,還是陸小曼的侄女為她在蘇州東山華僑公墓建了一個普通的衣冠冢,終日荒涼,無人祭拜
  • 在講究傳宗接代的古代,為什麼有那麼多人心甘情願的去當太監?
    漢朝的「內侍」也就就地取材,總之長安洛陽貴人多,犯事的,也不會少。到了唐宋,中原地帶湧現出一大批太監。唐時甚至有「良胄入侍」的制度,就是中下層官員弟子,家世清白之人割了小兄弟入宮為宦,神奇的是,這事還存在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