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符號。作為數千年農耕文明的締造者,牛的性格隱忍、負重、勤懇、真誠,不僅影響和塑造了傳統的中國人格,也參與塑造了我們的文化品格。晴耕雨讀,曾是多少人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並充實著,日子在土香與書香中不緊不慢地流淌著,人生的飽和度在不斷充盈,傳統的生命家園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澆灌。因此,牛的意義不只是美學意義上的,還是人格意義上的,更是文化意義上。數千年來,牛力締造和推動了我們古老的文化,對牛的特殊情愫滲透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血液裡。
以牛入畫,吾國最早見於漢畫像石、畫像磚,真正落到紙上,則要從唐代韓滉的《五牛圖》開始。《五牛圖》是居於廟堂之高對民間的俯瞰,真切生動渾樸厚實,整體瀰漫著一種神氣磊落的田野之氣。戴嵩用沒骨畫二牛相鬥,場面寫實,風趣新穎。石濤畫《對牛彈琴圖》,那是處江湖之遠的文人曲高和寡的清高情懷的流露。現當代畫家「師牛堂」主人李可染以牛為師,砥礪精進,畫筆下的牛是一種灌注高度人格化的筆墨符號,繼承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氣格,賦予其一種大壯的犧牲精神。沿著牛畫一路走下來,當代畫家李學明畫牛系列作品,則予人一種別樣的感動,讀《春雨無際》《春風高矣》《楊柳依依》《夕陽影長》《巧雲無盡》《歲月往矣》《秋風乍起》《五穀豐登》《有味詩書》《河水清清》《蟬噪林樾》等作品,內心被一種久違的來自故園深處的泥土的芳香充滿。
從表現手法上看,李學明畫牛系列作品援書入畫,骨法用筆,強調書寫性,以線勾勒牛之輪廓,然後飽墨闊筆,三筆兩筆,豎抹橫塗,濃淡枯潤,牛之結構、造型、筋骨血肉精神宛宛可見,暢快淋漓,極盡大寫意之能事。體現了李學明先生高超的造型概括和提煉能力與筆墨駕馭能力。這樣嫻熟的畫法,看似無意,實在是成牛在胸,沒有仔細的觀察與思考,沒有成千上萬次的錘鍊,難成此面貌。
畫家一如既往地對空白的運用得心應手。中國畫講求言外之意畫外之旨,於無聲處聽驚雷。空白是中國畫獨特的語言形式,那實在是另一種「充實,拓展了畫面的筆墨語言,指向更加自由更為豐富的田園之境,那是畫家內心深處真正要表達的心境。
在李學明的畫筆下,那些牛或黑,或白,或灰,或黃,一律都是北方旱地之牛的形象,而非齊白石、李可染筆下南方水田之牛的形象。那是李學明所熟悉的。那些牛,或立,或耕,或牧,或行,或與牧童角力相向,或與少年耳鬢廝磨,或乾脆各玩各的相安無事又彼此相顧,牛的各種動態、形容、表情、精神等隨手拈來,無一重複,並與畫中人物的行為動作有機融為一體,體現著牛與人的相親相近,與土地的相互融合,充滿濃鬱的田園生趣。說到底,李學明是帶著自己的深情去畫牛,而非憑著習慣或畫史程式畫牛。言為心聲。畫如其人。畫家畫畫,畫來畫去都是畫自己。李學明是極為樸素且胸懷古風之人,酣暢的用筆,淋漓的水墨,用筆墨書寫的不只是牛,更是自己的生命態度,表達的是筆墨背後的那個真實的自己。
李學明是當代人物畫大家,對人物畫的發展是有著獨到的建樹。傳統人物畫講求「傳神」,其實,動物畫也講求「傳神」,將動物作為人物畫來畫,近世李苦禪、郭味蕖、吳作人皆有深入實踐,是基本約定俗成的美學範式。唯有具備「傳神」二字,動物才能更與人性相通,更生動鮮活,更有生命感。李學明畫牛系列作品中恬淡閒適的田園詩意和深沉通透的古典氣息即自茲而來。
我常常想,為何有的筆墨是如此的感人,而有的筆墨卻那樣無情。大約要歸結為一個詞:真誠。真誠一點,真誠一點,再真誠一點,拋棄所有雕飾的成分,歸於赤子,將自己的身心全部託付給筆墨,託付給藝術,你就能獲得藝術,你的藝術就能感動人了。
但凡和李學明深交的人都知道,李學明是懷素抱樸一以貫之的布衣本色,他是從自己的生活經驗、生命理解以及對生民的同情、對自然的熱愛、對土地的感恩、對天地的敬畏出發走向筆墨世界的。他畫筆下的牛,有著別樣的深沉的精神灌注其中。他得到的不只是筆墨的垂青,更有來自故鄉莘縣的高天熱土和徒駭河的加持。李學明是一個戀家情結深沉的畫家,夕陽西下的時候,月白風清的時候,空堂兀坐的時候,亂花紛謝的時候,夜雪飛舞的時候,常常是他忽然想家牽腸掛肚的時候,也是他藝術靈感賁張的時候。無論他走到哪裡,他永遠是那片土地的孩子。
牧笛聲聲斜陽裡,故園春深又一年。時間總是這樣不經意地流逝,但敏感的藝術家卻從中發現了永恆的意味。當我們被一種巨大的力量裹挾著,推搡著,踉踉蹌蹌地步入越來越發達的現代文明,進入繽紛照眼的信息化時代,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進程中,家鄉變故鄉,家園變故園,牛載著牛背上的牧笛聲漸行漸遠,牛已化身歷史的存在,我們的鄉愁就變成了一棵「沒有年輪的樹」(席慕容詩句)。距離產生美,大地上再平常不過的牛終於超越「力耕之牛」而上升為「美學之牛」。
當我們隨便翻閱一幅李學明的作品的時候,當我們帶著回憶讀著眼前這批畫牛的作品的時候,筆墨不只是畫家的表達手段,它化身為一種情感,那泥土的芳醇,那酒一樣的鄉愁,那古典的田園詩意以及來自田園深處的文人氣質,在我們的血脈裡鼓蕩。
讓我們走進李學明的筆墨世界,循著牧笛聲聲,夢回故園吧。
應龍度山房主人之邀而作此文。
——大鳳2020年12月1日夜於石頭小記草堂
畫家簡介
李學明,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1954年生於山東莘縣,1978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藝術系。作品曾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第九屆全國美展、全軍第九屆美展、第四屆中國體育美展、全國首屆中國畫人物畫展、第二屆全國名家邀請展、全國三百家畫展、第二屆杭州中國畫雙年展等全國性展覽,曾舉辦「文心禪境——李學明水墨人物畫展」等個展。作品曾獲「山東人物畫大展」一等獎等諸多獎項。《沂蒙豐碑》入選山東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著有《李學明畫集》《從山林到庭院》《李學明人物畫新作集》《當代中國畫名家精品叢書•李學明人物作品精選》《李學明踏雪尋梅卷》等多部著作。
責任編輯:陳雅雯
點擊查看全文(剩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