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畫家李學明畫牛系列作品:牧笛聲聲斜陽裡,故園春深又一年

2021-02-08 中華網

牛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個極為重要的符號。作為數千年農耕文明的締造者,牛的性格隱忍、負重、勤懇、真誠,不僅影響和塑造了傳統的中國人格,也參與塑造了我們的文化品格。晴耕雨讀,曾是多少人安身立命的生活方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並充實著,日子在土香與書香中不緊不慢地流淌著,人生的飽和度在不斷充盈,傳統的生命家園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澆灌。因此,牛的意義不只是美學意義上的,還是人格意義上的,更是文化意義上。數千年來,牛力締造和推動了我們古老的文化,對牛的特殊情愫滲透到了我們每個人的血液裡。

以牛入畫,吾國最早見於漢畫像石、畫像磚,真正落到紙上,則要從唐代韓滉的《五牛圖》開始。《五牛圖》是居於廟堂之高對民間的俯瞰,真切生動渾樸厚實,整體瀰漫著一種神氣磊落的田野之氣。戴嵩用沒骨畫二牛相鬥,場面寫實,風趣新穎。石濤畫《對牛彈琴圖》,那是處江湖之遠的文人曲高和寡的清高情懷的流露。現當代畫家「師牛堂」主人李可染以牛為師,砥礪精進,畫筆下的牛是一種灌注高度人格化的筆墨符號,繼承了魯迅先生「俯首甘為孺子牛」的氣格,賦予其一種大壯的犧牲精神。沿著牛畫一路走下來,當代畫家李學明畫牛系列作品,則予人一種別樣的感動,讀《春雨無際》《春風高矣》《楊柳依依》《夕陽影長》《巧雲無盡》《歲月往矣》《秋風乍起》《五穀豐登》《有味詩書》《河水清清》《蟬噪林樾》等作品,內心被一種久違的來自故園深處的泥土的芳香充滿。

從表現手法上看,李學明畫牛系列作品援書入畫,骨法用筆,強調書寫性,以線勾勒牛之輪廓,然後飽墨闊筆,三筆兩筆,豎抹橫塗,濃淡枯潤,牛之結構、造型、筋骨血肉精神宛宛可見,暢快淋漓,極盡大寫意之能事。體現了李學明先生高超的造型概括和提煉能力與筆墨駕馭能力。這樣嫻熟的畫法,看似無意,實在是成牛在胸,沒有仔細的觀察與思考,沒有成千上萬次的錘鍊,難成此面貌。

畫家一如既往地對空白的運用得心應手。中國畫講求言外之意畫外之旨,於無聲處聽驚雷。空白是中國畫獨特的語言形式,那實在是另一種「充實,拓展了畫面的筆墨語言,指向更加自由更為豐富的田園之境,那是畫家內心深處真正要表達的心境。

在李學明的畫筆下,那些牛或黑,或白,或灰,或黃,一律都是北方旱地之牛的形象,而非齊白石、李可染筆下南方水田之牛的形象。那是李學明所熟悉的。那些牛,或立,或耕,或牧,或行,或與牧童角力相向,或與少年耳鬢廝磨,或乾脆各玩各的相安無事又彼此相顧,牛的各種動態、形容、表情、精神等隨手拈來,無一重複,並與畫中人物的行為動作有機融為一體,體現著牛與人的相親相近,與土地的相互融合,充滿濃鬱的田園生趣。說到底,李學明是帶著自己的深情去畫牛,而非憑著習慣或畫史程式畫牛。言為心聲。畫如其人。畫家畫畫,畫來畫去都是畫自己。李學明是極為樸素且胸懷古風之人,酣暢的用筆,淋漓的水墨,用筆墨書寫的不只是牛,更是自己的生命態度,表達的是筆墨背後的那個真實的自己。

李學明是當代人物畫大家,對人物畫的發展是有著獨到的建樹。傳統人物畫講求「傳神」,其實,動物畫也講求「傳神」,將動物作為人物畫來畫,近世李苦禪、郭味蕖、吳作人皆有深入實踐,是基本約定俗成的美學範式。唯有具備「傳神」二字,動物才能更與人性相通,更生動鮮活,更有生命感。李學明畫牛系列作品中恬淡閒適的田園詩意和深沉通透的古典氣息即自茲而來。

我常常想,為何有的筆墨是如此的感人,而有的筆墨卻那樣無情。大約要歸結為一個詞:真誠。真誠一點,真誠一點,再真誠一點,拋棄所有雕飾的成分,歸於赤子,將自己的身心全部託付給筆墨,託付給藝術,你就能獲得藝術,你的藝術就能感動人了。

但凡和李學明深交的人都知道,李學明是懷素抱樸一以貫之的布衣本色,他是從自己的生活經驗、生命理解以及對生民的同情、對自然的熱愛、對土地的感恩、對天地的敬畏出發走向筆墨世界的。他畫筆下的牛,有著別樣的深沉的精神灌注其中。他得到的不只是筆墨的垂青,更有來自故鄉莘縣的高天熱土和徒駭河的加持。李學明是一個戀家情結深沉的畫家,夕陽西下的時候,月白風清的時候,空堂兀坐的時候,亂花紛謝的時候,夜雪飛舞的時候,常常是他忽然想家牽腸掛肚的時候,也是他藝術靈感賁張的時候。無論他走到哪裡,他永遠是那片土地的孩子。

牧笛聲聲斜陽裡,故園春深又一年。時間總是這樣不經意地流逝,但敏感的藝術家卻從中發現了永恆的意味。當我們被一種巨大的力量裹挾著,推搡著,踉踉蹌蹌地步入越來越發達的現代文明,進入繽紛照眼的信息化時代,轟轟烈烈的城市化進程中,家鄉變故鄉,家園變故園,牛載著牛背上的牧笛聲漸行漸遠,牛已化身歷史的存在,我們的鄉愁就變成了一棵「沒有年輪的樹」(席慕容詩句)。距離產生美,大地上再平常不過的牛終於超越「力耕之牛」而上升為「美學之牛」。

當我們隨便翻閱一幅李學明的作品的時候,當我們帶著回憶讀著眼前這批畫牛的作品的時候,筆墨不只是畫家的表達手段,它化身為一種情感,那泥土的芳醇,那酒一樣的鄉愁,那古典的田園詩意以及來自田園深處的文人氣質,在我們的血脈裡鼓蕩。

讓我們走進李學明的筆墨世界,循著牧笛聲聲,夢回故園吧。

應龍度山房主人之邀而作此文。

——大鳳2020年12月1日夜於石頭小記草堂

畫家簡介

李學明,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山東省美術家協會顧問、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教授。1954年生於山東莘縣,1978年畢業於曲阜師範大學藝術系。作品曾入選第八屆全國美展、第九屆全國美展、全軍第九屆美展、第四屆中國體育美展、全國首屆中國畫人物畫展、第二屆全國名家邀請展、全國三百家畫展、第二屆杭州中國畫雙年展等全國性展覽,曾舉辦「文心禪境——李學明水墨人物畫展」等個展。作品曾獲「山東人物畫大展」一等獎等諸多獎項。《沂蒙豐碑》入選山東省重大歷史題材美術創作工程。著有《李學明畫集》《從山林到庭院》《李學明人物畫新作集》《當代中國畫名家精品叢書•李學明人物作品精選》《李學明踏雪尋梅卷》等多部著作。

  責任編輯:陳雅雯

點擊查看全文(剩餘0%)

相關焦點

  • 李學明:用筆墨為十二生肖造像
    近世以降,隨著藝術觀念的解放,諸多畫家才將其納入自己的筆墨表達範疇。但不難發現,即便是那些實力在手的畫家也很難真正畫好。原因如上,此不贅述。庚子立冬,讀李學明先生《十二生肖圖冊》,眼前為之一亮,心中泛起的是一如既往的賓服與讚嘆。
  • 動畫巔峰《牧笛》故事,頂級大師的合作,成本高到難以複製
    一、《牧笛》的創作背景,世界第二在上美影廠創作的世界上第一部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問世之後,由於該片獲得了極高的榮譽和極多的讚譽,上美影廠備受鼓舞,第二部水墨動畫作品也就呼之欲出了。還在創作《小蝌蚪找媽媽》時,上美影廠就已經開始分工協作,將各種動物分給不同的人去攻關,除了畫蝌蚪的、畫青蛙的、畫螃蟹的,還有畫馬的和畫牛的。
  • 【牛到吉祥轉乾坤】記當代著名畫家梁文博筆下的牛
    引言在文學作品中,牛以及和牛有關的人物形象比比皆是。
  • 【牛到吉祥轉乾坤】記當代著名畫家趙梅生筆下的牛
    引言在文學作品中,牛以及和牛有關的人物形象比比皆是。
  • 春牛迎新|周滄米先生畫牛輯選
    牛自古為農耕文明的符號,其身形龐大,堅韌有力,溫順勤勞,樸實無怨,深受畫家所喜愛,並皆以牛自喻,
  • 專訪梅州著名畫家曾德新:畫到極致 畫出獨一無二
    (李少鳳 攝)  ●本報記者 李少鳳  轉眼間,我市著名畫家曾德新的中國畫作品《和諧家園》已被天安門城樓收藏一周年了。  從梅州大山裡走出的曾德新,如何一步步地破繭成蝶?如何從自學成才,到不斷精進,最後創作出大師級的藝術作品?成功從來只屬於永不止步的奔跑者。帶著許多的好奇和崇高的敬意,記者日前採訪了曾德新老師。
  • 【牛到吉祥轉乾坤】記當代著名畫家宋述林筆下的牛
    引言在文學作品中,牛以及和牛有關的人物形象比比皆是。
  • 藝術人物:著名畫家徐銘作品賞析
    作品《北方.鹽鹼地》系列及水墨花鳥畫系列入選「全國建軍美展、全國第四屆體育美展、全國第十一屆美展、全國第十三次新人新作展、全國第二屆、第四屆花鳥畫展、全國工筆畫大展、文化部全國畫院首屆雙年展等幾十次全國大展。獲加拿大金楓獎國際水墨大展獎,湖南省第七屆平面設計大展銀獎,全國工藝美術大展金獎,湖南美術大展銀獎、銅獎、佳作獎等多項大獎。被中國文聯授予「海峽兩岸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 [藝術中國 ]歌頌祖國71周年華誕—— 著名畫家李文峰
    《中國書畫》雜誌社書畫院院聘畫家。  作品參展情況:  2014年11月作品《風送清香滿故園》「吉祥草原?丹青鹿城」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入選   2015年4月作品《整裝》「泰山之尊」全國中國畫、油畫作品展 入選   2015年7月作品《青春綻放》獲「悲鴻精神」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入選   2015年6月作品《春之語》(合作)獲「翰墨齊魯」全國中國畫作品展 優秀獎   2015年9月作品《靜謐的潔白的》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6周年「多彩貴州」
  • 牛年畫牛-欣賞十位歷代名家畫牛
    戴嵩,唐代畫家,韓滉的弟子,以畫水牛著名,後人謂之「野性筋骨之妙」,與韓幹畫馬並稱為「韓馬戴牛」。李唐,南宋著名畫家,初以賣畫為生, 後被宋徽宗趙佶招入國家畫院。李唐擅長山水、人物。清代畫家、僧人。本姓朱,名若極,後削髮為僧。《對牛彈琴圖》是石濤晚年的重要作品,也是其代表作之一。此圖構思精妙,是研究石濤晚年思想不可多得的材料。這幅作品極有趣,圖中一古高士模樣的人,手撫古琴、正襟危坐。琴前一碩壯玄牛,匍伏於前,其肥大屁股直直地著對我們這些看客。最有趣的還是,圖中有題詩共四通,近九百字。
  • 泰山巖巖|李學明國畫新作展
    展覽將展出著名畫家李學明泰山題材繪畫作品120多幅,展期至20日。由西泠印社出版社出版的《瞻岱記》將在展覽開幕式上首發。我居住的這個城市,北邊有一條河,南面有一座山,再往南有一位聖人。這條河叫黃河,這座山是泰山,這位聖人是孔子。我此生能生活在這樣一方風水寶地上,自是福分不淺,此真可謂是上天厚我!
  • 《李學明:看雲》
    就這個傍晚的紅霞,這個傍晚的景象,在以後的半個世紀裡再也沒有見到過。  直到若干年後,在齊白石畫裡又看到那滿天的紅霞,齊白石可謂有神來之筆,那漫天紅霞在他的塗抹裡熠熠生輝,我分明覺得那一紙的紅霞在悠悠湧動,仿佛是五十年前那個傍晚的紅霞宿進了他的畫裡。
  • 著名畫家歐日東淺析「油畫與水彩畫的血緣關係」暨作品欣賞
    揚·凡·愛克最著名的作品《根特祭壇畫》(現藏於比利時根特城的聖·巴馮教堂,由23幅畫組成)被認為是世界第一件真正的油畫作品,他另一件代表作是《阿爾諾芬夫婦》,揚·凡·愛克確實是油畫的奠基者,這製作方法很快傳到了義大利,並被那裡的畫家所採用,事實上,從他以後,油畫就在歐洲各地的畫家中逐漸傳布開了。
  • 李學明|鄉關何處
    為什麼齊白石的繪畫這麼感人,一幅小品畫了幾個爆竹畫一臺蠟燭,它就往你心去呢?因為他有一顆燦燦的童心,童心是什麼?「童心乃童真也」。農村那個偏僻的鄉村,給我的這種感受,給我的這種啟迪,它可以說在我的血液裡在我的靈魂裡。我現在閉上眼睛,很多夢做的就是家鄉的情景。
  • 85歲老畫家攜「牛畫」賀新年
    洪祖仁在展示自己創作的水墨「牛畫」。  通訊員 秦倩攝元旦期間在社區舉辦主題作品展本報訊(記者 管有明)日前,姑蘇區虎丘街道清塘社區的85歲老畫家洪祖仁完成了水墨「牛作」系列畫,元旦期間在社區舉辦以「牛」為主題的作品展,以迎接牛年的到來。「年輕時就開始畫牛,畫到現在80多歲了,越發對牛有了深厚的感情。」洪祖仁說,他將以畫「牛作」的形式,給居民們拜個早年。
  • 國畫大師李可染牛畫中的梅花,美美美!
    李可染的牛畫是一絕,極富生活情趣,或行、或臥、或鳧於水中;牛背上,稚氣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觀山,或引吭,或競渡,寥寥數筆,便勾出一幅質樸而生機盎然的田園小景。李可染《春牛梅花圖》李可染《梅花開時天下春》1987年作此幅《梅花開時萬樹春》是李可染先生於1987年春為周良所畫。周良為李可染、劉海粟之共同好友。
  • 李恩成:畫語畫境 | 畫院畫家
    ——南風堂藝術總監 劉懿瀅△李恩成作品《故園寫生系列》(局部)2016年創作恩成感情細膩而豐富,故其身邊的一草一花,一禽一蟲,一磚一瓦,一簷一牆皆可以成為澄其情懷的物象。由於其情懷細膩仁厚,所以其為物寫真得清灰素雅之味,自然別致之象。恩成在味象澄懷的紙素表現上有著明顯的傳統文人憂鬱而孤獨的精神灰度。
  • 鼠你最牛|庚子新春畫家石金庫作品欣賞
    著名畫家石金庫老師石金庫,(筆名金石),號北鬥牛人。現為(書國中國)藝術研究院執行院長、文化部藝術發展中心(中國畫創作研究院畫家、榮寶齋畫院畫家、中國教育臺水墨丹青書畫院(執行院長)、國家一級美木師丶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牛津大學藝術學院研究生導師、中國老年畫院創作研究員、詩意丹青書畫院院長。
  • 近50幅優秀畫作匯聚一堂!孫棋水墨藝術研究展今日開幕
    、教授吳磊、副教授劉翔鵬、李曉娣,山東畫院辦公室主任魏書波、研究部主任楊曉剛,著名美術批評家鄭崗,濟南美術館創作部主任李靜、展覽部主任馮超、創作部副主任李恩成,山東工藝美院副教授齊敬峰,濟南大學水墨藝術中心主任陳健,山東省畫廊聯盟秘書長劉仲原,山東省青年美協副主席韓宏宇,山東美術館學術理論部方輝、收藏部孫春龍,山東省中國畫學會理事孟祥軍,山東畫院專職畫家常朝暉、董海全、張德娜、李玉旺、劉揚、翟聖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