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劇日影裡,大都有一家人圍著餐桌整整齊齊吃飯的場景。煙火氣,是看日本電影常散發的感覺。無論是《海街日記》《小森林》還是《麵包和湯和貓咪好天氣》,都是圍繞著一張餐桌展開的日常。
在這張餐桌的延伸外,是不遠不近的中島臺,溫和又質樸;是樸素耐看不反光的牆,其質最吸音;是實在又柔軟的榻榻米,坐在上面,人甚是篤定.
日式的屋,人在其中,總有種契合感。暗暗的,教人目光只如垂簾,似看又不似看,便這麼輕輕地待送光陰。
一兜糖家居APP上有位設計師說:「日式不止於一種風格,它是居住方式,生活態度,哲學思想的總和」。選擇日式的家,便是選擇一種生活。
那些選擇了日式之家的人,是如何在家裡度過日常的呢?他們又是怎樣的一批人呢?
· 餅妹 ·
85後
自由職業者
有一個兒子一個玩攝影的老公以及一隻貓
◎「我心目中日式的家,不需要很多東西,簡簡單單整整齊齊就讓人很溫暖。
餅妹是個自由職業者,大部分時間喜歡宅在家裡,做做好吃的,整理整理家務。
裝修的時候她也考慮過ins北歐風,性冷淡風之類,後來還是覺得日式的風格最溫暖。那些自帶溫度的木質元素,是那種即使過很多年,也相看兩不厭的情愫。
家裡最喜歡的地方是廚房。廚房是家的核心,主宰每天的生活節奏,飲食是種習慣,是從小而來的記憶。
餅妹的爸爸是一個很愛做菜的人,經常從電視裡學一些新菜做給大家吃。從小受爸爸的影響,她也特別喜歡在廚房裡倒騰。剛搬到這個家時,餅妹第一次在家烤蛋糕,兒子搬著凳子坐在烤箱前等著,雖然最後蛋糕一般,但是兒子依然很喜歡。這種因食物而產生的溫馨感,讓餅妹覺得幸福。
像極了她最近在看的日劇《昨日的美食》中的場景,她喜歡日劇裡的主人公對待生活的態度。「他們永遠能把生活過出有質感的模樣,一言一行更像「人」本身的樣子。」
對美食的喜愛,也自然影響了家裡客廳的裝修。
不喜歡看電視,就不設計電視牆,代替放上餐櫃,擺滿喜歡的器皿,餅妹比較喜歡收藏一些中古的杯子,芬蘭品牌ARABIA的杯碟是她的最愛。沒有非遵循不可的設計原則,如果說有,那就是「喜歡」。
客廳做了大大的飄窗,是一家人最常待的地方。住在低層,對面是風景優美的公園,坐在飄窗的懶人沙發上,望向窗外,風景盡收眼底。
這是餅妹和老公按照自己喜好的裝修房子,每個角落一起用心打造,每件物品一起用心挑選,每個角落都非常有感情。一切皆有來歷,也皆有下落。房間裝修好之後,兩個人都變得更戀家了。
「小時候長期與父母分離,二十幾歲的時候,喜歡經常在外面走,現在覺得一家人在一起整整齊齊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
幸福的家庭,隨時可以見面的父母,還有三兩好友在身邊。理想的生活不過如此。
💬
Q: 推薦一些不錯的家具店吧。
A: 比較喜歡一些日式、簡約、復古風格的家裝店,其實我家裡的裝飾並不多,主要還是以家具為主,之前糖友問的比較多的家具店我可以推薦一下:1、木智工坊,2、待人接物,3、木納家具。
▼點擊看看@餅妹更多日常▼
· 良子 ·
90後
自由職業者
平時拍照寫字做手工做飯
◎我發現日式的家不單單是一種裝修風格的定義,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演繹」。放鬆、舒適、溫暖。
良子喜歡拍照,日常教小朋友寫字,做美食。可以宅在家裡一整天不出門,享受和自己獨處的時光。
嚮往《小森林》裡的生活,特別希望有一天可以在山間有一座小房子,院子前種滿各種花,不遠處有菜地。
現在她的家,除了沒有菜地外,都達到理想的狀態。
可以在家肆意地赤腳,可以隨意躺下,可以在開放式廚房和島臺上緩慢地享用晚餐,一家人可以更好地交流,木質家具靜靜存在,簡約卻又不失溫暖。
良子是在家掌勺的人,甚至去朋友家做客也是她做飯,廚房讓她快樂,切菜的聲音,水沸騰的聲響,給她的生活帶來豐潤的感受。
「廚房是整個家的靈魂,也是我生活中的靈魂,生活是需要煙火味來填充的。」
一日三餐四季都離不開廚房,一頓用心做出來的美食可以讓一整日的疲憊消散。
這煙火味瀰漫在良子的生活裡。她常邀請老友來家裡用餐,有一次宴客,良子和先生兩個人配合著做菜,朋友偷怕了一張他倆的照片,發朋友圈感嘆到:「這就是我想要的夫妻生活呀」。
在廚房這片小天地裡,上演著他們溫馨美好的日常。
良子的老公總是一下班就回家吃飯,良子做飯,老公洗碗,或是坐在小島臺旁邊看著良子做飯。
吃完飯後,兩個人依偎著在小沙發上看電影,貓咪安靜地躺在一邊。這是她的日常。
生活不再是外在的喧囂,而是回到了小小但溫馨的家裡。在這個封閉的空間裡,兩人一貓,廚房裡食物的氣味散出,縈繞在兩個人的心間。
💬
Q: 推薦一些你喜歡的室內裝飾品牌和店鋪吧。
A: 燈具算嗎?要算的話那肯定要推薦一下「軸年」「南燈記」「黃銅時代」。我還喜歡二黑木作、一嶼、失物招領這幾家店的設計。比較簡約,和細膩,質感也非常好。
▼點擊看看@良子更多日常▼
· 騷桑 ·
80後
手藝人
現居景德鎮插花烹飪做陶藝
◎「喜歡日式之家,是喜歡「日本人對於空間的物盡其用」。我心目中的日式之家是麻雀雖小,卻五臟俱全。是個隨著主人一起成長包容的理想空間,也是溫暖的處所,當你疲憊了一天之後回來,可以安心的說一句:我回來啦。」
用日本的紀年,騷桑出生在昭和,成長在平成,如今正經歷著令和時代。日漫,日劇,日影伴隨了他的整個青春期。
2016年,曾經熱愛流浪生活的騷桑突然停下來了。定居景德鎮,有了一個小小的家。用他的話說:「會在某個外出的深夜想要早點回去,會在拉著旅行箱進門的瞬間才感到腳踏實地。」出於對日本文化的熱愛,日式裝修自然成了他的首選。
他喜歡日式家居裡那種溫暖的,空間陪主人一起成長的感覺。
和日漫《衛宮家今天的飯》一樣,騷桑家的廚房和被爐裡也總是充滿著故事。家裡的飯局甚至要以年為單位預約了。
天寒地凍,飄起初雪的日子,朋友們便來躲在騷桑家的被爐裡,喝酒抽菸打手遊,等待著他從廚房裡端出溫暖人心,撫慰靈魂的食物。那些食物的外衣,好看的器皿們,也正是出自這些可愛的手藝人朋友之手。
吃完飯,清理完餐具,疲乏的朋友們開始變得溫馴。騷桑會煮一壺水果茶,一群人會玩起填字遊戲,或是吃著橘子聊著天,逗逗貓。
沒有什麼比橘子配被爐更愜意的和風生活了,所以日本人都說被爐就是廢人製造機,時間黑洞,因為這裡藏著一份安心。
騷桑不僅裝修是日式,生活方式也非常日式。
他會在寸土寸金的小戶型裡,放棄在玄關處單做收納,而是一分為三,上面留作神龕,下層作為入戶鞋櫃,而中間最大的空間留給了最愛的插花。
玄關櫃兼容了收納、傳遞美與四季輪迴,以及一個神明居所的功能。每天回家,看著自己的插花從櫻花變成蓮花,再從蓮花變成秋菊,從秋菊變成臘梅。一年四季,就在這裡步履不停地行進,安心而從容,一如騷桑的生活節奏。
四時花草在深情款款地等待著他的歸來,在對他說:「歡迎回家」。
他獨自居住在這樣有溫度的日式之家裡,用心製造著生活的儀式感。敏感地捕捉生活之美,也腳踏實地地過一天天的日子,同時對世界褒有一份敬畏心。
這是騷桑在景德鎮的靜謐時光。
💬
Q: 推薦一些你喜歡的室內裝飾品牌和店鋪吧。
A: 平時喜歡找代購買一些日本雜貨,品牌的話,muji啊,愛麗絲啊,都是很喜歡的。
▼點擊看看@騷桑更多日常▼
糖/主/有/話/說
正如良子所說:日式的家不單單是一種裝修風格的定義,更多的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演繹」。
以上三個屋主選擇日式的家,其實選擇了一種「隨處是美感,日日是煙火」的生活。在這樣的日常裡,廚房裡時常煮著熱氣騰騰的食物,家人朋友貓咪在側圍爐夜話,沒有什麼必須要做的事兒,歲月緩慢而悠長。
每個人,都在用心地,過著尋常的小日子。
▼ 互動 ▼
你為什麼喜歡日式的家呢?
快在留言區留下你的答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