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媽Lynn也加入美善品顧問大家庭了,這個賣1W塊錢還從來不打折的萬能「鍋」,到底值不值得回票面價值?來上幾次免費體驗課就有答案了。
從我——一個拍菜的男人——的角度來看,入一臺美善品,意味著煩惱的瞬間轉移:
你再也不用為沒東西拍而煩惱了,厚厚幾本菜譜,每個都可以傻瓜式操作完成,而且不得不佩服這個德國人造的機器,居然能完美做出中餐,招牌的糖醋排骨和白斬雞,艾瑪不說了,咽回口水,自己來體驗吧。
然鵝,最多三天,你就會發現新的煩惱接踵而來——一個個新菜都不帶重樣的,家裡的盤子就這麼幾個,這能忍?
相信我,我就拍了一次日式土豆牛腩,隔天又拍了一次奶油蘑菇湯,就已經有了馬上買高鐵票去今天剛開幕的景德鎮瓷器展掃貨的衝動了。
這個帶節奏稍微有點快哈,可能你現在小美和盤子都還沒有,BUT,這些用錢就能解決的問題算什麼問題?
其實最重要的一點,應該是先學會怎麼給你的菜拍美照吧?
作為一節攝影課,這樣的開頭,無論是吃貨的你還是為吃貨服務的你(顧問們,吼起來),是不是特別能接受?那麼往下看咯。
跟我來。下面你要做的,就是學會怎麼讓你的片子,也給你的讀者、你的客戶帶來同樣的誘惑。
高調的照片,體現清新乾淨的特點,有點我們常說的所謂「日式」風。
話說這個菜在美善品綠皮菜譜上的官名就叫「日式馬鈴薯燉牛肉」,那就先按照官方給定的性來咯,就把它做成日式風。
布光,沒有比這更簡單的了。(Lynn的瘋6S畫質實在太渣了,問題是8要爆炸,X買不到,先忍忍吧。。。)
大窗光加柔光板做成典型的天幕式布光(居然這個說法也是日本人想出來的),45度左右的逆光機位,這樣就能最大程度地捕捉湯麵上的反光,還有液面之上牛肉表面的溼潤反光。體現湯品的液體質感,沒有比這更好了。
如有需要,就用泡沫板在主體菜碗的背陰面補光。本來,照片裡的日式風,總體風格就是低對比度,明暗反差小,無論人像還是靜物皆是如此。所以補光減弱了碗側面和下方的陰影,讓畫面整體風格更和諧統一。
STEP 2 布景相對布光來說,在布景上花的時間更多一些。
拍湯品,要注意的是控制液面和乾貨的比例。
如果液面太高,湯太滿,牛肉全都被淹沒了,不但看不清楚主體細節,做成菜單還難免被顧客嫌棄「摻水太多,牛肉太少」而棄選,搞不好再給你在大眾點評上扣一星,豈不是虧大了。
如果湯太少,乾貨太多,讀者就搞不清楚這到底是燉湯還是幹燴,難免也會鬧出貨不對板的尷尬。
所以,完美的擺盤,就是要讓湯和肉比例協調、姿勢和諧。。。
先看上面這張幕後渣圖,我在拍攝前一直用筷子擺擺擺。我總結的要點是:牛肉土豆等乾貨,要像千島湖中的島嶼一樣露出海面,你能感覺到,這是茫茫水庫中的「島」,而不是在水庫蓄水前陸地上的山。
所以,湯麵積比例多一些,在碗裡的液面滿一些;牛肉所佔的面積比例小一些,但是必須佔據絕對的視覺焦點位置。
回到前面的正片,體會一下,牛肉土豆胡蘿蔔,是不是像千島湖上的「千島」呢?
STEP 3 化妝術食物攝影,其實並不都是攝影師一個人幹的活。細分,有一個工種叫food stylist,食物造型師。這種人幹的就是拿噴槍給牛排烤紋理、拿乾冰冒充熱氣、用洗髮水冒充牛奶的「五毛特技」。看起來很搞笑,但是完美的商業片根本少不了他們。
顯然,絕大部分人,比如我,就不可能有這種豪華配置,今天拍蘑菇濃湯,從買菜到最後洗碗都是我一個人。。。不過也有好處,就是在親自實踐中,一個人把所有活都幹完了,學到的經驗也更多(此處不包括洗碗)。
這次的燉牛肉,就有一個化妝的過程。
真實的濃湯,是這樣的。
舌頭喜歡這種濃鬱的味道,但是眼睛未必喜歡。湯色濃稠不透明,我們看不見湯麵以下的部分,不利於表現牛肉等食材。更要命的是,因為土豆煮化了,在牛肉表面黏上了一層澱粉顆粒,非常影響體現肉質纖維的質感。
所以,這裡要來一個「換湯不換藥」。
來看這張特寫,湯被換成了透明質,牛肉表面也被洗乾淨了,肉質紋理和油膩的反光分毫畢現。
我用的湯,是用老抽醬油加植物油,重新煮的。把牛肉等乾貨放進去洗個澡再來見人,整個世界都清淨了。
美善品綠皮菜譜上的官方圖,也是換了清湯的。
一菜多吃。除了拍這一組高調日式風,我更喜歡的是這組暗調法式風。因為有個LC鍋嘛,只能定性為法式了。
那麼一模一樣的菜品,換成暗調又怎麼拍? 下期見分曉。
如果你是一拉到底,恭喜你,你直接找到了廣告
壹伍食攝美食攝影實體課:
坐標杭州,時間兩天,學費1980,
相機自備,午飯管吃。
課上學什麼 掃一掃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