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在家周圍有沒有留心過這樣一個箱子?
是的,就是這樣的愛心捐衣箱。
上面通常寫著「公益」,「愛心」的字眼。
在我們認知裡,所有捐獻的衣服會被分類整理打包。
然後捐給貧困山區的人們。
尤其是冬天,我們不穿的舊棉服,可以讓他們,尤其是孩子們不再那麼寒冷。
每每想到這點,我們心裡也會倍感溫暖。
所以我們把不穿的,完好的舊衣服,洗淨裝好後,塞到了這些捐衣箱裡。
可是,這些衣服真的如上面所說,會被送到貧困者的手裡麼?
其實不盡然。
舊衣回收後面是一條完整的產業鏈
很多人覺得舊衣服沒啥價值,拿到廢品回收站,賣不了幾個錢。
有些人賣都懶得賣,都直接丟垃圾點了事。
無論是你自己賣也好,扔了被拾荒的撿了賣也好,你想過這些衣服的去處麼?
其實,這些被回收的舊衣服,會經過專門的分類篩選。
完好較新的服裝,批給二手服裝市場的經營者。
或者和成色稍微差一點的衣服一起裝箱通過外貿發往非洲,賣給那裡的平民。
實在破損老舊的衣服才會拿去分成布條製作拖把一類的布製品或者打碎分解成最基本的布料纖維等著再利用。
上面幾種舊衣服的用途,創造出的價值由高到低,都遠高於回收時的價格。
如果是捐衣箱裡的衣服呢?
一個捐衣箱幾百塊,放置箱子每年給佔地的物業幾百塊。
打上「公益」「愛心」這樣的字眼,就會有人源源不斷地把衣服洗好包好送過來。
因為是愛心捐贈,這些衣物成色大多還可以。
達到賣給二手市場或外貿給非洲兄弟姐妹們這一檔是沒有問題的。
微不足道的成本,一本萬利,還源源不斷。
想到這裡,大家是不是感覺被欺騙了?
心裡想,他們怎麼敢這樣做?
如果有10%的利潤,它就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它就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它就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它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有300%的利潤,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絞首的危險。——馬克思《資本論》
更何況,區區幾個捐衣箱,遠遠達不到絞首的地步。
為了如此暴利,他們為什麼不敢?
不這麼做,他們怎麼住別墅,開豪車。
至於被發現,撤掉箱子就好,反正已經賺了不少。
難道只是一個捐衣箱真假的問題麼?
人們通常在意的不是捐贈的衣物能值多少錢。
而是在意自己的善行是不是被落到了實處。
論誰在被欺騙後都不能繼續保持平常心對待,尤其是自己的本意是獻愛心。
或暴怒或憤憤不平。
得知真相後感覺自己就是在獻笑話。
心裡再也不相信這種捐衣箱的把戲。
哪怕真正的志願組織的捐衣箱出現。
是的,其實是有真正公益的捐衣箱的。
但正因為其是公益性質的,資金人力方面遠不如那些逐利商人齊備,導致覆蓋不會那麼廣。
而且地點更多是公家的地方,不一定那麼便民。
篩選衣服也是一個費時費力費人工的工作。
至於監管,不說公益及志願組織是否管得過來,大部分群眾甚至都不會去質疑。
這才讓那些利益薰心的「李鬼」們有了可乘之機。
一哥有話說
如果可以,大家可以選擇自行郵寄的方式。
雖然這往往不現實,而且大家不見得有信息渠道知曉地址。
至於捐衣箱。
民眾通常不會有分辨真假捐衣箱的意識。
也沒有分辨其真假的能力。
他們只是遵循本心,善良地想著把自己閒置的衣服捐給更需要的人。
何曾想過這些衣物會去其他地方。
倘若是真的最好,民眾的善心得到落實,會鼓勵他們繼續遵循自己的本心。
如若是假的,愛心被人利用中飽私囊,則會打擊他們的信任和積極性。
時間久了,會使大多民眾的善心同情心被欺騙磨耗殆盡。
而這,誰也不願意看到。
不是什麼錢都可以賺,至少民眾的善心錢真的不能賺!
朋友們,你們怎麼看待這件事的?
大家好,我是一哥,感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讚,如果喜歡我的文章,懇請點個關注,後續我會繼續努力帶來更優質的原創作品,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