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非洲》凱倫從貴族名號到貴族精神的人生

2020-10-12 揚州古琴

  德尼·波拉克1985年製作的電影《走出非洲》算的是我最喜愛的影片了。

  多年前,我的一個朋友推薦給我。多年後,我又推薦給無數的朋友。

  片中女主角凱倫,在她還是一個富家小姐的時候,跟我們大多數普通人一樣,沒有什麼認真的理想,也沒有過多的人生經驗。因此,她的追求就是能夠獲得受人尊重的貴族名號。這倒沒有什麼,然而她很快就因這個懵懵懂懂的追求付出了青春和愛情等珍貴的東西,並且遠離家鄉嫁到了非洲,應該是一個叫做肯亞的國家,由此獲得一個男爵夫人的稱號。

  故事到這個時候才剛剛開始。一個虛榮的貴族稱號幾乎什麼都不能給她帶來,她的婚姻生活裡沒有一丁點她本來渴望的內容。因而,她便常常出門打獵、遊玩。在廣袤無垠的土地上,一邊咀嚼著人生的苦楚,一邊領略著大自然的美麗,由此開始,她的人生開始不再虛浮,而是開始慢慢深深地植根於大地之中。

深入人生的人,人生自然會賜予她應得的東西。很快,她就遇到自己心滿意足的愛情。

然而,人生的高貴從來不是靠自己的擁有和獲得來證明。

  凱倫的丈夫竟然不告而別地出走。

人生和世界,把一個弱女子凱倫基本上拋回到最初降生到這個世界上的空蕩蕩的狀態。此前的人生,基本上是一個小小的輪迴,那就是虛榮於貴族,並且獲得了貴族稱號。然而,這個貴族稱號,除了給她帶來人生的失敗和生活的不幸之外,並不能給予她更多的幸福和快樂。

於是,影片就開始了哲理式和抒情式的情節,那就是在苦難和不幸的人生中,如何活出貴族的氣質和精神來。

讓人開心的是,凱倫正是如此做的。她開始用心於莊園的經營,開始更多深入到種植園中的勞動者的世界 。

人生要提煉和鍛造高濃度的高貴,似乎也只有不斷給凱倫製造悲劇和不幸,先是遭遇火災,然後她愛情的對象鄧尼斯又遭遇飛機失事。

  最終,凱倫似乎仍然是一無所有。然而,她在用盡了貴族精神而努力生活、經營的過程中,周身已經布滿了貴族的光輝,她的生命開始結晶,透露著溫暖的光環。以至於,她的微笑,她的神情,都讓人倍加留戀,倍加感動。最終,她離開了非洲這片土地,但卻給我們留下了讓人無限懷戀、滿心讚賞的貴族精神……

  原來,生活以及生活中滿布的痛苦和不幸,在全身心投入地努力經營一樁事業、全身心投入地經歷一樁愛情、全身心投入地友誼讀書等等真正的貴族精神面前,根本沒有什麼了不得的威力,除了能夠更加深刻地磨礪貴族精神、更加豐富地塑造立體人生之外,在獨立、自尊、堅強的人性面前,它們什麼也徵服不了。

  走出非洲,走進人生。走出生活的磨礪,走進豐富飽滿頑強的人格精神。

相關焦點

  • 奧斯卡電影《走出非洲》,陪我到天明
    該樂章曾被用於奧斯卡最佳影片《走出非洲》,廣為流傳。《走出非洲》的主題曲改編自莫扎特的《單簧管協奏曲》第二樂章,影片的填詞主題歌是《Stay With Me Till The Morning》(陪我到天明)。
  • 《走出非洲》給黑非洲帶去現代化的白人們
    此時電影中的女主角凱倫,為了一個名分,不惜遠嫁到非洲。她名義上的的丈夫伯若,是一位喜歡沾花惹草的貴族。這段貌合神離的婚姻,並沒有擊垮樂觀的凱倫,反而讓她收穫了愛情。雖然最終凱倫,孑然一身,離開了生活了20年的非洲。但她用女性特有的細膩故事,讓人們了解了那片神秘的土地,以及她那段不算平凡的愛情。20世紀初的女性,還沒有得到太高的社會地位,特別是在保守的英國。
  • 豆瓣8.6分《走出非洲》:一個女人的史詩和她的盪氣迴腸的愛情
    1.關於婚姻電影《走出非洲》中,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凱倫是一個富家女,她為了獲得貴族的頭銜,嫁給了情人的哥哥,不遠萬裡來到非洲,在非洲開始了跌宕起伏的人生。這些,凱倫應該之前不曾預料到吧。幸運的是,婚姻帶給她的厄運和不幸,並沒有將她打倒,反而讓她懂得更堅韌地在非洲紮根生存下去。2.關於愛情在一次打獵遇險時, 凱倫邂逅了年青帥氣的英國貴族丹尼斯,在遭遇婚姻的破裂和丈夫出走之後,凱倫獨立承擔起經營莊園的任務。
  • 《走出非洲》堅韌的凱倫
    不過,性格堅毅的凱倫也沒有控訴丈夫,兩人的關係雖然名存實亡,但她還是回到非洲肯亞,跟他一起。當她再次回到非洲肯亞農場,受到了當地土著人民的熱情歡迎,那個腳受傷的小孩也聽她的話治好了自己的腳,還有小孩送她貓頭鷹。後面,咖啡園終於開花結果了。凱倫在農場還建了草棚讓當地的孩子接受教育。
  • 美國奧斯卡獲獎電影《走出非洲 (1985)》原版高清
    (港) / 遠離非洲(臺)   劇情簡介:  凱倫(梅麗爾·斯特裡普 Meryl Streep 飾)是一個愛慕虛榮的富家女,為了得到一個男爵夫人的稱號她離開故土丹麥遠嫁東非肯亞,然而男爵夫人的稱號並沒有給凱倫帶來美滿的婚姻生活。
  • 非洲人怎麼看待《走出非洲》?
    早年,我也是一樣非常喜愛《走出非洲》,某些段落的字句早已經長在了骨頭裡,但在2012年左右,接觸到一些《走出非洲》人物野史故事之後,我才發現,我們這些外來者和後來者,只不過是懵懂地吃了一顆彩虹糖果,偶爾吃一下可以,不能上癮和迷信,無益健康。
  • 再讀貴族精神
    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 貴族精神,首先就意味著這個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獻自己,服務國家。英國的威廉王子和哈裡王子,毫無疑問,是貴族。 英國皇室把他們送到陸軍軍官學校去進行學習。畢業後,哈裡王子還被派到阿富汗前線,做一名機槍手。英國皇室知道哈裡王子身份的高貴,也知道前線的危險。
  • 《走出非洲》一次非洲,一生也走不出的非洲
    今天給大家推薦的書是凱倫.布裡克森的《走出非洲》。在這期間,凱倫經歷了疾病的摧殘,婚姻的失敗,愛人的去世,連自己花費無數心血苦心經營的農場也在大火中毀於一旦,為了農場,凱倫扛過蝗災,拿起鞭子對抗野獸,熬過天災,雖然凱倫最終破產,回到了丹麥,但是此時的她卻如同廣袤的非洲大地,散發著蹦騰不息的生命力。
  • 《走出非洲》非洲17年,離婚不育、愛人墜機、農莊焚毀,這個丹麥富家女究竟收穫了什麼?
    後來,凱倫遇到了英國貴族青年丹尼斯,二人性情相投,是一對非常般配的戀人,然而丹尼斯卻因墜機去世,永遠留在了非洲,凱倫獨自一人傷心欲絕地返回了故鄉丹麥。影片根據丹麥作家凱倫·布裡克森同名小說改編,也是凱倫·布裡克森真實的人生經歷。在非洲的17年時間裡,凱倫失去了健康、失去了婚姻、也失去了愛人,在人們看來,凱倫徹頭徹尾地失敗了。
  • 老梁:貴族精神的特質是什麼?
    隨著貴族的發展,延伸出來的"貴族精神"慢慢不再受貴族身份的禁錮,變成了一種文人的精神得以傳承。孔子就曾言:"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由此可見,"富"與"貴"不再是捆綁關係,"為富不仁"和"貧寒君子"都大有人在。
  • 什麼才是真正的歐洲貴族精神
    英國皇室知道哈裡王子身份的高貴,也知道前線的危險。但是他們公認為國家奉獻自己、承擔風險是貴族的本職,或者說是本分所在,是理所當然的。英國二戰時有一張照片流傳很廣,當時的英國國王愛德華到倫敦貧民窟視察,他站在一個東倒西歪的房子門口,對著一貧如洗的老太太說:「請問我可以進來嗎?」這體現了對底層人的一種尊重,而真正的貴族是懂得尊重別人的。
  • 王思聰再有錢也不是貴族,這才是真正的貴族精神
    富是物質的,貴是精神的。貴族精神,首先就意味著這個人要自制,要克己,要奉獻自己,服務國家。英國的威廉王子和哈裡王子,毫無疑問,是貴族。英國皇室把他們送到陸軍軍官學校去進行學習,畢業後,哈裡王子還被派到阿富汗前線,做一名機槍手。英國皇室知道哈裡王子身份的高貴,也知道前線的危險。
  • 《走出非洲》:溫暖你的情人節
    我總是一再啟程,因為哪裡都陋於非洲。」                        這段文字,講述的是影片《走出非洲》中的女主角凱倫的故事。她的原型,是與安徒生並稱為「丹麥文學國寶」的著名女作家——凱倫·布裡克森。
  • 《走出非洲》苦難使人崇高
    崇高所涉及到的兩個要素,一個審美主體,一是觀照對象,觀照對象既可以是自然狀物,也可以是藝術品,或是人類的實踐活動。在以展現人物行動衝突為主要特徵的戲劇、電影和文學等藝術中,崇高往往得到最為普遍和集中的反映。與其說苦難使人崇高,莫若說在苦難面前,人類所展示出的頑強的精神、堅韌的品質賦予人以崇高。 在《走出非洲》這部電影中,女主角凱倫無疑具備這樣的精神和品質。
  • 《走出非洲》走出非洲:娶妻娶賢,戀愛戀色
    ,再看《走出非洲》這個電影,就晚了。求婚之前看《走出非洲》才是最及時的鎮靜劑。看明白電影,就明白自己是不是愛,對方夠不夠賢。凱倫跪在新總督面前的時候,新總督夫人一直靜靜地看著凱倫,面色平靜,一言不發。凱倫,可以站起來了。2.新總督不能給的承諾,怕壞了公事上的規矩,引發輿論爭議動搖自己的威信和官帽子,她可以給。夫人對夫人的承諾,是私事。3.所有既得利益者和凱倫提議反對者,都不想總督給凱倫的承諾,她可以給。總督夫人的面子可以給,但下不為例。
  • 《走出非洲》
    據說一開始凱倫的角色是要由奧黛麗赫本擔任的。但我看了原著作者凱倫·布裡克森的照片,覺得梅麗爾·斯特裡普實在是太像原著作者了。看過原著小說,一開始以為這是一部講大女主如何在非洲這片土地上與自然相處、與黑人交往的故事,看到後面才後知後覺電影和原著出入太大。全片最還原原著的一個場景恐怕就是一群非洲小孩偷摸聚在一塊兒,就為了等凱倫的布穀鍾報時的那一刻,一陣鬨笑然後掉。
  • 中國人的貴族精神
    中國人的貴族精神,很多人說中國人沒有什麼貴族,更沒有什麼貴族精神。但我要告訴大家的是中國人的貴族精神深入到了骨子不輕易表現在外,很多人都沒有刻意去了解,甚至是了解了也認為是理所應當的,但用很時髦的一句話說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就拿老人年紀大了養老問題。
  • 什麼才是真正的貴族精神?
    其實,這不叫貴族精神,這叫「暴發戶精神」。 什麼叫貴族精神呢?讓我們先從宋襄公的故事講起。 這豈不正是我們嘲笑了千年的「宋襄公精神」?可惜的是,今天相當多的中國人崇拜騎士精神,卻很少有人意識到它是「宋襄公主義」的歐洲版。
  • 精神上的貴族
    對於廣州的記憶要追溯到19年前,一個三歲的小孩作為外來務工人員的家眷遷入那狹小隱僻的城中村內,父親常待的麻將館、幼兒園附近的小型拱橋,再加上那一連串的零食鋪與玩具攤是如今22歲的我能回想起來的全部。廣東金融學院的教授黃燈在《我的二本學生》裡記錄了這樣一群人:我的學生,大多出生平凡,要麼來自不知名的鄉村,要麼從不起眼的城鎮走出,身後有一個打工的母親,或一個下崗的父親,和一排排尚未成人的兄弟姐妹,他們可能是村裡的第一個大學生,是寂寥村莊的最亮光芒和希望。
  • 電影《走出非洲》裡的莫扎特《a大調單簧管協奏曲》第二樂章
    電影《走出非洲》圍繞的是一個丹麥女人凱倫展開的,她出身富貴,卻為了一個男爵夫人的頭銜,離開故鄉遠嫁非洲。在肯亞,凱倫慢慢學會了打獵、探險、管理農場……這讓她逐漸愛上了這片神秘而廣袤的土地。只是,愛情似乎不是那麼順利。凱倫遠赴千裡,穿過連天炮火,只為看望身在前線的丈夫,然而短暫團聚給予她的不是溫情,而是疾病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