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姜子牙》上映的第5天,它成為票房最快破10億的動畫電影,也是國慶檔話題度最高的電影。
《姜子牙》的製作團隊與《哪吒之魔童降世》並不是同一個,而且兩部動畫電影各自同步製作,角色雖然都是《封神演義》裡的角色,但其實世界觀並沒有打通。
在某種程度上,電影《姜子牙》甚至顛覆了我們對於《封神演義》的認知。
接下來,影小妹就來給大家深入分析下,《姜子牙》中的4個主要角色——姜子牙、申公豹、蘇妲己(小九)、九尾狐——到底和歷史上以及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他們有什麼不同。
姜子牙在歷史上確有其人,生於大約公元前1156年,死於大約公元前1017年。
他姓姜名尚,字子牙,是中國古代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韜略家,還是周朝的開國元勳。
姜子牙曾垂釣於渭水之濱,被西伯侯姬昌尊為首席智囊。姬昌去世後,周武王尊姜子牙為「師尚父」。輔佐武王消滅商紂,姜子牙被封為齊侯,成為呂氏齊國的締造者。
姜子牙在後世備受尊崇,成為明代古典神魔小說《封神演義》的主人公。
在《封神演義》裡,姜子牙是崑崙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的闡教弟子之一。
在輔佐周武王滅商之後,姜子牙奉法旨封神,自己卻沒成正果,最終老死,墮入輪迴。
電影《姜子牙》裡對姜子牙的基本設定,是和《封神演義》一致的:元始天尊是他的師尊,申公豹是他的師弟,四不相是他的坐騎。
《封神演義》裡,四不相原本是元始天尊的坐騎,贈給了姜子牙,助他伐紂。
姜子牙在《封神演義》裡斬殺了九尾狐狸精所化的蘇妲己,但在電影《姜子牙》裡,姜子牙因為對九尾狐體內藏有的靈魂動了一念之仁,才會被貶到北海,開始探尋真相……
影視作品中的姜子牙,大都是鬚髮皆白的老者形象,因為姜子牙從崑崙山學藝下山的時候已經72歲了,電影《姜子牙》裡的他,外形是個憂鬱的中年男人。
小說《封神演義》裡的姜子牙有剛剛下山、不識人間冷暖的際遇,而電影《姜子牙》裡的他也有股子「軸」勁兒,敢於揭開真相、反抗強權、追求公正。
而他在電影裡的結局,雖然推翻了元始天尊對人間蒼生的掌控,自己卻也被關進了渡劫城。
平心而論,電影《姜子牙》裡的姜子牙,並沒有打破人們對於他偉光正的傳統印象,倒是第二個片尾彩蛋裡那個有著嚴重強迫症的姜子牙更可愛、更接地氣、更有人物弧光。
真實的歷史上並沒有申公豹這個人,他是小說《封神演義》裡的虛擬人物。
在《封神演義》裡,申公豹是姜子牙的師弟和死對頭,因為不滿元始天尊把封神榜交給姜子牙保管,申公豹各種搞破壞,被闡教逐出師門,又多次慫恿截教門人攻打武王和姜子牙。
助紂為虐的申公豹遭到元始天尊懲罰,肉身填堵北海之眼。
最終,姜子牙在封神榜上將他的一生之敵申公豹封為「東海分水將軍」。
在之前的相關影視作品中,申公豹一直以反派的形象出現。
時隔一年多,《哪吒之魔童降世》和《姜子牙》呈現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申公豹,令人意外。
《哪吒之魔童降世》裡的申公豹是苦大仇深的反派。
他是敖丙的師父,處處和哪吒的師父太乙真人對著幹。
因為口吃的申公豹只來得及說半句話,敖丙就衝出去救哪吒,成就了全片最高級的笑點。
申公豹還貢獻了金句:「人心中的成見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麼努力也休想搬動。」
雖然申公豹在《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戲份不多,但人物塑造卻很成功,他出身妖族,內心充滿自卑與不甘,這也令他作惡的動機和行為能夠被觀眾理解。
在電影《姜子牙》裡,申公豹變成了姜子牙的忠實迷弟,這實在是夠顛覆的。
與《哪吒之魔童降世》裡那個精瘦兇惡的申公豹不同,《姜子牙》裡的申公豹敦實憨厚,光是看到這個形象,完全難以想到他是人們印象中的申公豹。
迷弟版申公豹最終勇敢地阻擊九尾狐,差點為救姜子牙和小九而死,這種捨生取義是《封神演義》的申公豹無論如何也不會去做的。
如果說《哪吒》和《姜子牙》兩個版本的申公豹有什麼相同點,或許只有他們原本都是豹子吧。
在歷史上,妲己是商紂王的第二任王后。
據《左傳》記載,商紂王攻打有蘇氏部落,部落首領將美女妲己獻給了商紂王。
兵敗之後,商紂王在鹿臺自焚,周武王佔領朝歌,妲己被殺。
在《封神演義》裡,妲己成為冀州侯蘇護的女兒,具有傾國傾城的絕色美貌。
商紂王看上妲己,蘇護只好將女兒獻給紂王。在去朝歌路上,妲己被九尾狐狸精噬魂而死並奪屍附體。九尾狐壞事做盡,最終被姜子牙用「斬仙飛刀」殺死。
在電影《姜子牙》中,剛開始姜子牙要斬殺九尾狐的時候,九尾狐化身妲己的形象還是很魅惑的。
但在現出原形後,九尾狐就一直是戴著面具的精壯妖狐形象,實在不夠美,不過,這倒是和《姜子牙》片中相對暗黑沉重的基調是相符的。
妲己被困的靈魂化為少女小九,因為是少女,小九的形象也和我們印象中嬌媚的妲己很不一樣。
姜子牙和小九的關係很像是父女,在共同尋找真相的途中,他們建立了信任,並彼此依賴。
小九說的那句「幽都山沒人等我」其實不對,在妲己充滿迷霧和陰謀的悲慘一生中,她終於等來了那個不把她當棋子看待、不認為她應該被隨意犧牲的姜子牙。
《姜子牙》講的並不是救一人還是救蒼生的選擇題,而是一個人是否可以隨意被強權擺布犧牲的是非題。姜子牙執意去救的是小九,也是每個可能像小九一樣被當作炮灰的鮮活的人。
在電影《姜子牙》裡,和原本的認知不同,元始天尊成了將蒼生玩弄於股掌之中的反派。
而紂王被封了姻緣神之後依舊對愛妃念念不忘,被塑造成了一個情種。
電影《姜子牙》顛覆了申公豹、元始天尊的形象,也對姜子牙、妲己、九尾狐、紂王的故事進行了大膽的再創造,步子走得挺大的,也許不能被所有觀眾接受。
但如果只是忠於原著來講《封神演義》的故事,那也太沒有新意了,畢竟有那麼多影視作品做過許多嘗試,有成有敗。《封神演義》是小說,不是歷史,可發揮的空間太大了。
《姜子牙》的這次嘗試雖不完美,卻很勇敢,值得鼓勵,國漫的未來會越來越好的!
本文由「獨家影視」作者「雲影」原創,未經作者授權同意,任何其他平臺號不得轉載本文,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歡迎各位訂閱「獨家影視」,感謝大家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