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筷子絕對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東西。眾所周知的是,筷子的發源地是中國,距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筷子的構造看起來非常簡單,僅僅是長度適中的兩根小細棒,卻兼具撥、夾、拌、挑等各種功能,實在是神奇。而且,筷子物美價廉使用範圍廣,就連部分外國人都對它讚不絕口。那麼,筷子的發明者究竟是誰?它是為何而存在的呢?
商朝王后蘇妲己,為討好紂王而發明
實際上,因為筷子的使用記錄過於久遠,而早期出現的人類又沒有發明出文字,所以筷子的發明者很難確定。不過,關於筷子卻有很多神奇的傳說。
蘇妲己是商紂王的王后,在很多人的觀念中,都覺得她心術不正仗著美貌禍亂商朝江山。但是,史書記載都未必真實,更何況是那些具有神話色彩的民間故事。在野史傳說中,蘇妲己是一個修行多年的狐狸,因為商紂王對女媧娘娘不敬,所以才讓她變身成美貌的女子前來覆滅商朝。而在現實中,蘇妲己原本是蘇氏部落女,她之所以進入紂王的後宮,只是為了保全族人性命而已。至於後來的商朝滅亡,或許是因為紂王的暴虐行徑,也或許是權力鬥爭,跟蘇妲己沒有太大的關係。換句話說,她只是一個弱女子,保全自己已經很困難,如何有能力顛覆江山呢?
商紂王是一個喜怒無常的君王,他雖然暫時沉迷於蘇妲己的美貌,卻並不代表不會翻臉無情,所以蘇妲己必須小心侍奉。在日常的飲食方面,商紂王的要求是非常嚴格的,如果他覺得食物過燙過涼,或者味道不夠美味的話,就會有很多人因此遭殃。蘇妲己擔心侍奉不好商紂王,所以每次設宴前都會親自品嘗食物的鹹淡,以免惹怒對方。有一次,蘇妲己突然發現有幾碗菜餚比較燙,可是紂王此時已經走到了餐桌旁,根本沒有機會遣人調換。為了討好商紂王,蘇妲己便急中生智取下了頭上的玉簪,親自將菜夾起吹涼後餵給商紂王,完美地躲過了這次危機。在這種情形下,紂王滿心滿眼都是眼前的美人,自然沒有多餘的心思追究。
紂王的荒淫眾所周知,他覺得由蘇妲己餵飯非常有趣,於是要求對方天天如此。後來,蘇妲己便命令工匠打造了兩根長玉簪,這就是玉筷的雛形。久而久之,玉筷的使用又傳到了民間,只不過普通百姓沒有能力打造玉筷,便以木筷代替。
姜子牙為試毒,便用兩根絲竹進餐
姜子牙的前半生一直在研究治國安邦之道,可是,直到72歲時才遇到了姬昌。姜子牙的家中生活困苦,他不但沒有正式工作還整日釣魚不回家,這一點引起了妻子的強烈不滿。為了實現改嫁他人的願望,姜子牙的妻子便有了毒殺他的心思。這一天,姜子牙照常釣完魚回家,妻子便將煮好的肉端了過來,餓極的姜子牙本想用手抓肉,卻被一隻飛鳥啄了手。
嘗試三次未果後,姜子牙突然明白了過來,那隻鳥很可能是一隻神鳥。後來,姜子牙便借著追鳥的由頭離開了家,那隻鳥居然跟他說"吃肉不可用手抓"。因為神鳥棲息在絲竹之上,所以他就折了絲竹回家夾肉,果然看到絲竹冒出青煙。眼看事情敗露,姜子牙的妻子落荒而逃,於是,用竹枝吃飯便成了姜子牙的習慣。後來,這件事被越來越多的人知曉,村民們紛紛效仿,這就是筷子的由來。
跟蘇妲己的傳說比起來,姜子牙的故事顯然更富傳奇性,卻也與史料不符。姜子牙生活在殷商時期,而筷子的出現時間比這還要早,所以不可能是姜子牙發明。除此以外還有一種說法,大禹在外治水的時候常常不能回家,所以便就地取材用樹枝夾菜吃飯。後來,人們發現這種吃飯方式非常實用,所以才加以改良流傳後世。
總結:
關於筷子的發明有很多傳說,華夏人民歷來愛美食,筷子就是先人智慧的結晶。如果大家只能停留在用手抓飯的時代,很多美食都會因此錯過。人類的歷史在不斷進步,烹調方法的改進便意味著飲食餐具的發展,很多東西都是相輔相成的。在早期的史料記載中,筷子被稱為"箸",是古人最理想的餐具。但若是再往前追溯,有一段時期的人類是沒有發明出文字的,即便那時有筷子,後人也無從得知。總而言之,筷子的歷史非常久遠,很可能跟人類的出現時間相差不多。
我是史海魅影,關注我為歷史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