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筷子長而粗,日本筷子短而細

2020-12-27 騰訊網

筷子對於我們每一個中國人來說都是再熟悉不過的東西,在中國,有飲食的地方就有筷子的身影。筷子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已經有三千多年的歷史了,在中國的石器時代就已經出現了筷子的身影。

日本奈良時代崇尚唐風,日本天皇派使者出使唐朝,意在學習中國的文化和制度,與此同時,筷子也被傳入日本,並隨著時代的演變逐漸和日本的文化相融合,形成了不同於中國的筷子的文化。因此,中日筷子文化開始顯現出明顯的差異。

「一根筷子易折斷,十雙筷子抱成團」,在中國筷子代表了團結精神。而日本筷子外形短小,亦能展現出日本人的克己自律,恭謹謙遜的特點。

從「象箸玉杯」到奈良時代

1.中日飲食方式決定筷子樣式

中國由於竹木資源豐富,且材質輕便,因此中國大多數的筷子都是竹木材料製成。這種材質貼合中國的飲食烹飪,因此得以一直延續至今。但是中國人對於筷子材質是沒有特別的偏愛的。一些象牙、犀角、玉石、玳瑁、金銀等珍貴材料製成的筷子是上層社會用來體現自己財富和地位的物什,普通貧民是用不起的。

中國的筷子長而粗,這是和中國合食的飲食方式息息相關的,中國人吃飯會將菜放在一個盤子裡,大家共同夾取食用。菜距離人較遠,因此食用較長的筷子就變得比較方便。並且長筷使得夾菜時手臂的動作幅度減小,看起來較為雅觀。

日本作為一個島國,魚類資源相當豐富,日本飲食講究「稻米加魚類」,日本人對稻米相當喜愛,而筷子夾取的特點也更適合日本的飲食文化,因此從日本的奈良時期以來,筷子在日本廣為流傳。筷子剛傳入日本時,由於受中國唐朝時期影響,在早期日本上層貴族使用金屬制筷子,後唐風衰敗,筷子開始帶有日本民族的特色

由於日本森林資源豐富因此較之中國日本竹製筷子較少,多以木質筷子為主。同時日本人由於神道教的影響,崇拜自然,認為萬物都有自己的靈魂,而這種木質的筷子正是一種溝通人與靈的媒介。由於這個思想,白木筷子被普遍用於祭祀場合。日本人認為筷子會帶有一個人的靈魂,因此日本人不共享筷子,一次性筷子也是最早在日本被發明出來的。

日本筷子外形短小,這是因為,日本飲食方式是分食制,飯菜被分為一人份,裝在小巧精緻的餐具裡,因此日本的短小的筷子樣式更符合這種分食制餐具的日式審美,並且這種對這種較短距離的夾食方式來說,短小的筷子更為適合。

2.象箸玉杯與日本的禁肉令

在我國,有關筷子的記載最早可以追溯於殷商時期。《史記 宋微子世家》中描述了商末封王生活的極盡奢靡,封王住「廣室高臺」,每餐都要用象牙筷,穿九重錦衣,荒淫無度,最好到時商朝滅亡。因此後世用「象箸玉杯」來比喻生活的奢侈。

在沒有筷子之前的上古時期,人們吃飯都是用手抓捏,《禮記 曲禮上》又說:「共飯不 澤手。」因此吃飯前要淨手,保持手的清潔。

戰國時期也有關於筷子的記載,此時筷子叫做「獲」,《管子 弟子職》云:「左執虛豆,右執挾匕。」後到了漢代,筷子被稱為「著」,此時筷子已經開始普遍使用了。

日本的筷子是由隋唐時期從中國傳入的,因此最開始和中國的長筷無甚差別,飛鳥時代的聖德太子是日本第一個使用筷子的人。筷子最開始傳入日本時只有皇室才可以使用,後來逐漸使用筷子的習俗才逐漸向民間擴散。

日本的飲食文化中少肉,這是因為歷代天皇有禁食肉食的命令,七世紀中期到八世紀中期日本皇室中除了魚肉其他肉類幾乎都被蔬菜代替,這也從側面突出了魚肉對於日本飲食重要性。

吉祥與祈願——筷子在中日的不同寓意

1.筷子的「十二禁忌」與婚嫁

中國用筷子講究「十二禁忌」,用筷時不可以用手指人,不可以用筷子隨意扒拉菜品, 不可以用筷子敲擊飯碗等等,這些用餐的細節都會表現出一個人的家庭教養。

筷子通「快」,有快樂,快速之意,因此被賦予了吉祥的意義。從宋代開始就有「陪嫁筷子」,意在祈子和祝願新人長長久久。中國舊時陝西一帶還有「撿筷子」婚俗。中國農村會在新家的大梁上掛上筷子。甚至中國民間的土方都有「筷子療法」,將用開水煮過的筷子燒成灰敷在被狗咬傷的患處可以起到殺菌的作用。

中國的筷子在北方甚至能和一些用科學難以解釋玄學聯繫在一起,如果家裡孩子長時間高燒不止,用小碗盛裝半碗清水將筷子用雙手把住筷子立於碗中,若念到某個死者名字,鬆開手筷子自行立住,則說明孩子被鬼魂衝撞,向該逝世者燒紙即可緩解孩子症狀。

2.架起橋梁之筷

在日本,「箸」和「橋」發音相同,因此送人筷子就代表想和某人搞好關係。筷子成雙成對,讓人很容易聯想到夫妻,因此在日本筷子也象徵著夫妻百年好合。日本的孩子出生百天後,會舉行祈願儀式,儀式中用接觸過固齒石的柳木筷觸碰孩子的牙齦,意在使孩子長出堅硬的牙齒。在日本筷子的意義是積極向上的,代表了人們對安居樂業平靜生活的嚮往。

結尾

日常生活中我們都離不開筷子,它不僅是我們吃飯的工具更融合了中國的文化與哲學。筷子起源於中國,後經日本的奈良時代傳入日本,從此也在日本生根落戶,衍生出了不同於中國風格的筷子文化。由於中日兩國地理位置和飲食習慣的原因,中式筷子和日本筷子在材質和外形上就產生了很大的差別。

並且也融合了當地不同的習俗文化,各有各的特點和長處。每一種文化都有它自己獨特的生命活力,都應該受到我們的尊重,同時,「文化」不是多麼高深的字眼,它就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我們朝夕相處。

參考資料:

1、《中國筷子:非遺文化的快消化挑戰》——孫博文

2、《文化差異對筷子造型影響的研究——以中日韓比較為研究對象》——張天雄

相關焦點

  • 同樣用筷子吃飯,中國/日本/韓國的筷子差距竟然這麼大
    受古代漢文化的影響,日本和朝鮮半島的居民也學會了用筷子進食。使用筷子進食是一種文化,儘管今天中日韓三國都有使用筷子進食的文化,但由於歷史和本土化的影響,筷子在三國之中均不盡相同。日本:日本的筷子是相當短,而且筷子尖非常的鋒利,他們使用的是木筷子。
  • 中國、日本、韓國筷子的區別
    日本:日本人在吃飯的時候喜歡用筷子夾碗,所以他們不需要長筷子。  中國:日本和韓國很少使用傳統的餐椅,但是在中國,吃飯和坐都是用傳統座椅(西式)。所以,由於盤子離的比較遠,人民使用很長的筷子。跟韓國人吃米飯使用勺子不同的是,中國人甚至在吃米飯使用的也是筷子。因此他們的筷子不僅長而且很厚實。  韓國:韓國筷子,既沒有中國筷子長也沒有日本筷子短。
  • 日本的筷子為啥頭是尖尖的
    那麼,日本的筷子與中國的筷子有什麼不同?至少有兩大基本的不同。首先,日本的筷子要比中國的筷子,頭要來得尖。日本筷子的頭為什麼會是尖的?這與日本的飲食有關。因為日本是一個島國,主要的食物是魚,日本人吃魚時,要把魚肉和魚刺分開,就必須要有尖尖的東西,於是,日本人就把中國傳過來的圓頭筷子把它削尖,吃起魚來,就變得十分的方便。
  • 日本的筷子為啥頭是尖尖的?
    日本歷史教科書裡,將聖德太子敬奉為日本第一個用筷子的人。後來,筷子從朝廷逐漸的傳入到民間,並在此後1000多年中,賦予了筷子不同的禮儀規矩,形成了日本獨自的筷子文化。  那麼,日本的筷子與中國的筷子有什麼不同?至少有兩大基本的不同。首先,日本的筷子要比中國的筷子,頭要來得尖。日本筷子的頭為什麼會是尖的?
  • 中國、韓國、日本的筷子有什麼不同
    筷子,可謂是中國的國粹。據歷史學家考證,中國使用筷子的歷史可追溯到商代。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與中國毗鄰的日本和韓國,在效仿中國筷子的同時,又出現了符合各自國情的筷子。中日韓三國都屬於筷子文化圈,筷子的傳播是中國>韓國>日本。
  • 在日本,筷子竟然不只是餐具?!
    但在日本人民的心目中筷子卻有著不平凡的經歷與至高無上的神聖地位。下面就讓諾應君帶大家來了解一下日本的筷子文化吧。日本推古天皇15年(607年),小野妹子受聖德太子差遣,作為第一批遣隋使出訪隋朝時目睹中國上自宮廷下至百姓都使用筷子作為日常飲食的常見餐具,而此時日本人還停留在用手進食的階段。第二年小野妹子一行人帶著中國先進的用餐方法回到了日本。
  • 中國、日本和韓國的筷子!真相讓人吃驚...
    毫無疑問,筷子是中國人發明的。因為方便好用,後來傳到了朝鮮半島和日本。韓國人曾經想把筷子申遺,然鵝!韓國最早出土的筷子來自公元6世紀,比中國晚了上千年!至於日本,在筷子傳入之前,廣大日本群眾一直吃手抓飯...
  • 中日韓的「筷子之爭」,為什麼韓國人堅持使用世界上最難用的筷子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與中國毗鄰的日本和韓國,在效仿中國筷子的同時,經過長期發展,逐漸形成了符合各自國情的筷子。筷子在東南亞地區中通用的進餐工具,受古代漢文化的影響,日本和朝鮮半島的居民也學會了用筷子進食。
  • 從神器到食器,不走尋常路的日本筷子
    不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提到每日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道具,筷子必須擁有姓名。尤其對於日本人而言,筷子可不只是簡單的食器而已。筷子在日語中寫作「箸」,顯而易見離不開中國文化的薰陶。筷子的發祥地就是中國,至少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據說從戰國晚期到漢代,中國人就稱之為「箸」,在此之前曾稱為「梜」。直至明代才得了如今「筷子」這一名號。倒是鄰國一直將「箸」這一舊稱沿用至今,並且發揚光大。日本使用筷子的時間尚無定論,有人認為其實早在彌生時代就有了筷子。
  • 中日韓的筷子的區別竟然這麼大
    受古代漢文化的影響,日本和朝鮮半島的居民也學會了用筷子進食。使用筷子進食是一種文化,儘管今天中日韓三國都有使用筷子進食的文化,但由於歷史和本土化的影響,筷子在三國之中均不盡相同。中日韓三國都是用筷子,但是相互之間有一些不同。日本:日本的筷子是相當短,而且筷子尖非常的鋒利。他們使用的是木筷子。中國:我國的筷子很長很厚重,筷子主要是木質的,當然有些地方也會用塑料筷。韓
  • 日本網站:日本人橫著放筷子,中國人豎著放筷子的緣由
    日本All About網站9月25日文章,原題:中國人豎放筷子、日本人橫放筷子的驚人理由 日本人從小就用筷子,沒有人會特別思考為何會橫放。中國人也使用筷子,但卻豎著放。這是為什麼呢?筷子的發源地是中國。
  • 還有「筷子節」這種奇葩節日?別小看了你的筷子!
    其實啊,筷子裡的學問還真不少,你可千萬別小瞧了它。日本的筷子文化,最早是從中國傳入的。七世紀初,日本使節出訪中國,歸國後效仿中國使用筷子,但初期,使用筷子的還只有皇室貴族,八世紀後,筷子才慢慢盛行。對筷子的使用,改變了日本人用手抓食的進餐方式,是這個國家進一步邁入文明社會的象徵,所以,筷子的傳入也被他們稱為「生活革命」。除此之外,由於日本特有的民族信仰,筷子還被日本人賦予了一層獨特的意義。
  • 每天都在用筷子,但真正懂筷子的中國人沒幾個
    久而久之先民們就開始對這些長長短短的獸骨進行打磨,使它的形狀一端方便抓握,另一端易於盛起粥飯。早期的餐勺大部分是長條扁平形,末端磨有薄利的刃口,兼具有輔助切割的功能。據香港大學的抽樣調查發現,香港小朋友基本能夠獨立使用筷子吃完一頓飯的平均年齡是4.6歲。據日本學者研究,在使用筷子的時候需要牽動人體30多個關節和50多塊肌肉。而南京大學應用心理學的實驗證明,中國人在用手進食和用筷子進食時,大腦利用了相同的觸覺信息。而當進食工具由筷子變成夾子時,大腦還需要調用視覺信息。
  • #日本食事#筷子的傳人
    就像韓文當中有「匙筷」這個詞藻一般,就算到現在,韓國人還是將筷子與匙子一起使用。順道一提,用匙子吃飯,筷子夾菜,是韓國的用餐禮節。 受到此一影響,禮俗上,韓國人吃飯的時候不可以用手捧金屬制的碗,必須用匙子舀飯來吃。古代中國的主食是小米粥,匙子是當時主要的餐具。越南長期受到中國統治,因此受到中國的影響,越南人也是用筷子夾菜、用匙子吃飯。
  • 在日本,這樣用筷子是大忌,你用對了嗎?
    今天的開篇先來做個小調查~你是如何握筷子的?今天,我們就來扒一扒日本獨特的筷子文化!使用筷子時又有哪些禁忌呢?筷子的起源筷子最早由中國傳入日本,《韓非子 · 喻老》中的「紂為象箸而箕子怖」的「箸」就代表著「筷子」,與日語中的「箸」(はし)同字。而傳入時間相傳在彌生時期(公元前300-公元250年),最早期用竹子做成鑷子的形狀,只用於祭祀,稱為「折箸」。
  • 「一次性筷子」反轉?日本砍樹賣給中國背後!
    每經筆者注意到,中國作為全世界森林資源第五大國,依然成為全球最大的木材進口國,而日本木材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也是中國。不過和段子中不同的是,環保意識逐漸提高的中國人,進口日本木材可不是為了當一次性筷子使用。在你小時候,有沒有和每經筆者一樣,聽過各種將日本人國民素質「神化」的段子?除了「中日小學生夏令營」以外,「一次性筷子」也是一個很多人曾經耳熟能詳的神級段子。
  • 專訪|王晴佳:筷子的起源和「筷子文化圈」的形成
    中國歷史上,筷子是什麼時候開始被大規模地作為進食工具被使用的,在筷子使用之前古人以什麼工具進餐?筷子與飲食史是如何交互錯雜在一起,二者又是如何相互影響的?推及到中國的周邊國家如日本、越南、韓國,它們是什麼時候開始受中國影響使用筷子的,而筷子之後在這些國家中又如何衍生出新的樣態?
  • 中日韓三國的筷子有什麼不同?
    筷子是中國先祖發明的,在東亞餐桌上佔有重要地位,是東方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以筷子為主要餐具的國家有中國、韓國、朝鮮、日本、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還有西方各國的東亞裔移民群體。按照餐具全世界可劃分為筷子區,刀叉區和手食區,手食區居然最大。
  • 8月4號日本筷子節:筷子起源於中國,日韓舉辦筷子節,中國呢?
    今天是2020年8月4日,是日本的筷子節。筷子史我們都知道筷子起源於中國,它是指中國常用的飲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屬、塑料等材料製作。它是華夏飲食文化的標誌之一,也是世界上常用餐具之一,發明於中國,後傳至朝鮮、日本、越南等漢字文化圈。中國人習慣用筷子,而非洲、中東、印度尼西亞及印度次大陸等地區的人則用手指去抓取。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筷子是河南省安陽市殷墟出土的銅筷子。
  • 筷子的材質有哪些 筷子品牌推薦
    筷子,是指中國常用的飲食工具,通常由竹、木、骨、瓷、象牙、金屬、塑料等材料製作。我們熟悉的筷子材質究竟有哪些特點?市面上的筷子品牌又有哪些?今日我們就來聊聊筷子的材質與品牌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