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是在中國還是日本,提到每日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道具,筷子必須擁有姓名。尤其對於日本人而言,筷子可不只是簡單的食器而已。
一旦挑起這個話題,你的日本朋友大概率會滔滔不絕地闡述以下事實:每個家庭成員都有專屬的筷子、不同食物配不同的筷子、逢年過節都可以送筷子、在神前供奉御饌需要筷子、葬儀中也要用到筷子……用一句話簡單粗暴地總結:日本人終其一生都擺脫不了筷子。你看,新年將至,很多家庭主婦又都跑去了筷子店,忙著物色正月用的筷子。
筷子在日語中寫作「箸」,顯而易見離不開中國文化的薰陶。筷子的發祥地就是中國,至少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據說從戰國晚期到漢代,中國人就稱之為「箸」,在此之前曾稱為「梜」。直至明代才得了如今「筷子」這一名號。倒是鄰國一直將「箸」這一舊稱沿用至今,並且發揚光大。
日本使用筷子的時間尚無定論,有人認為其實早在彌生時代就有了筷子。不過與現在兩根一組的筷子不同,而是將一根細竹彎折成兩段。形狀和鑷子類似,奈良的正倉院中便有此類藏品。此時並不是作為普通食器,主要是在神前供奉神饌時使用,是連接神和人的橋梁。除此以外,只有天皇才配擁有。
注釋:日語中筷子和橋的讀音都是「はし」。
筷子正式出現在日本人的餐桌,大概要從1400多年前說起。主流說法是以小野妹子為代表的遣隋使們將中國的筷子與飲食文化一併帶回,聖德太子便開始仿效之,率先在宮中採用了筷食制度。
到了平安時代,筷子文化普及到了平民階層,筷子商應運而生。鎌倉時代,勺子的作用減退,筷子在餐桌上佔據了絕對的支配權,開發出了切、夾、拌、壓等更多功能。江戶初期已有木筷表面塗漆的「塗筷」出現,可直接掰成兩根的「割筷」(一次性木筷)則是誕生於江戶後期。
雖然包括中國、韓國、越南、新加坡、泰國等國在內,世界上約有28%的人口都是習慣使用筷子,但只有日本是屬於「完全筷食文化圈」。幾乎不藉助勺子,從始至終都由一雙筷子hold住全場。
這大概與各地大米的特性有關,日本的大米粘性較強,用筷子夾食更為方便。即便是湯汁,捧起碗直接往嘴邊送的畫面也是屢見不鮮。又因食用魚肉的場合很多,筷尖相對來說會更加尖細。加上日本人習慣分食,無需伸到桌子的另一頭去夾取,所以筷子的長度比一般國家都要短。
如果去日本人家做客,或許你會發現每個人都有專屬的筷子,不存在家族共用的情況。仔細一瞧,每雙筷子都暗藏玄機,風格必定是跟著使用者走。對於日本人來說,性別、年齡、手的大小等等都會影響到對筷子的選擇。唯有一雙用起來得心應手的筷子,才能成為每日不可欠缺的愛用之物。
點擊播放 GIF 0.4M
除了外觀造型要投其所好,材質也很重要。就以普通的木筷來說,杉木、檜木、黑檀、紫檀、櫻木、柿木等等,每一種的顏色、紋路、重量皆會不同。每個人對筷子的感受都有差別,統一配發一樣的筷子已然是不可能。而對於偶爾去一次的客人,多半會準備一雙專用的一次性割筷,絕不會出現混用。關於筷子的禮儀也超級多,簡直到了可以出測試題的地步。從一雙筷子就透露了使用者的個性與修養,各位在應邀用餐時可要提前多做功課。
隨著飲食文化的多樣化,適用於不同料理的專用筷也日漸多了起來。刺身筷、烤魚筷、納豆筷等等,成功解救掌握不好手部平衡的食客。單就麵食來說,拉麵筷的筷尖部分會有刻痕,方便夾起細滑的拉麵;烏龍麵筷的筷尖略粗,並且四面帶有凹槽,夾住粗壯的烏龍麵就不易打滑;蕎麥麵筷則比較細,筷尖呈四角形,應付一不小心就哧溜掉的蕎麥麵十分順手。有了這樣的利器,食量也會跟著大增吧。
點擊播放 GIF 0.9M
筷子施展的空間遠不止於進食的輔助,也滲透進了烹調的過程當中。比如烹飪雞鴨魚肉等菜餚時用的菜筷、真魚筷,炸制天婦羅等炸物時用的炸物筷、衣筷,裝盤、分裝飯菜甜點時用的取筷、菓子筷……
這些家庭主婦們的好幫手,在形狀和材質上都會根據用途而有所區別——菜筷一般以竹製居多,長度超過普通筷子;炸物筷的筷尖會用金屬,柄部則是木製;取筷的筷尖相對較細,保證乾淨、利落地夾取,如兩頭細的懷石料理取筷更適合表現出精緻細膩的造型需求。
當然,源於「神器」的筷子從來沒有退出過神聖的儀式舞臺。在人們還沒未能使用筷子進食時,神明就已經享有了筷子的特權。一直到現在,供奉在神前的御饌還是習慣性地添上一雙「祝筷」——兩頭都有筷尖,意在神人共食,一頭是神專用,另一頭則是人專用,也稱作「兩口筷」。
說起來,日本新年期間吃的御節料理本就是供奉給年神的行事食,家家戶戶也會提前準備好新年用的祝筷。通常會在大晦日將祝筷塞入各自名下的筷袋,並放在神龕前供奉。在元旦到松之內期間,都可使用這一雙「加持」過的筷子。
不局限於新年,祝筷在婚宴等喜慶的場合出現得也很頻繁,是公認的緣起物。在筷子店能看到各種各樣用于贈禮的筷子,生日、聖誕節、母親節、父親節、敬老日、結婚紀念日……只要你想送,就沒有機會送不出去。
各位在日本旅行時如果不知道買什麼伴手禮,選一雙精緻的筷子帶回去也未嘗不可。這些年筷子的設計感越來越強,早就超過了食器本身。有些店家順應潮流做出了很多讓人眼前一亮的新嘗試,其中不乏一些藝術家的聯名款,絕對的時髦又上品。
發源於中國的筷子,在傳入日本的風土之後,衍生出了更加龐雜的文化系統。筷子的種類可能不下幾千種,細分到了各種場景之中。千百年來,從神器到食器,筷子已經在日本人的生活中深深紮下了根。以筷子為始,又以筷子為終,不同的筷子分別拼湊映照出一個人的一生。大家下次若是遇見了筷子店,也別忘了挑一雙適合自己的筷子。
千萬不要跟日本人聊筷子,因為他們可能拉著你說上個三天三夜:每個家庭成員都有專屬的筷子、不同食物配不同的筷子、逢年過節都可以送筷子、在神前供奉御饌需要筷子、葬儀中也要用到筷子……用一句話簡單粗暴地總結:日本人終其一生都擺脫不了筷子。不就是餐桌上的道具嗎?日本人與筷子的緣分怎麼就如此深厚?了解更多內容,請關注下周推文!
點擊觀看視頻
《千萬不要跟日本人聊筷子!》
撰文×編輯 / 蛋糕 攝影 / 松村
設計 / Tong×大白 插畫 / No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