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在眾多真人秀中,《花樣男團》很像一個走鋼索的人,在喜劇和真人秀之間,在掌控和失控之間,在遵循套路和不走尋常路之間尋求著一條適合的路。
從《花樣爺爺》到《花樣姐姐》再到《花樣男團》,東方衛視的三部花樣系列各有千秋。前兩部花樣系列在概念上能夠非常明確地劃分為明星旅行類真人秀,而《花樣男團》卻很像一檔戶外喜劇大電影,可以取名叫《歐囧》。
在眾多真人秀中,《花樣男團》很像一個走鋼索的人,在喜劇和真人秀之間,在掌控和失控之間,在遵循套路和不走尋常路之間尋求著一條適合的路。
喜劇or真人秀 概念上的破界
《花樣男團》總導演朱慧曾在接受採訪時說過,將喜劇元素融入《花樣男團》的創作是一次獨特的嘗試。曾打造過《笑傲江湖》、《笑傲幫》等喜劇節目的朱慧團隊,在業界被定義為一線喜劇節目團隊,這次《花樣男團》是他們首次試水戶外真人秀。如何將自己擅長的內容融入真人秀中,突破固有思維,玩點不一樣的東西出來,是節目組一直思考的問題。所以《花樣男團》請來了郭德綱,以他為喜劇發力點,為整個節目營造出幽默的氛圍。
例如:郭德綱和歐弟的組合,在維也納街頭暴走時一路吐槽開掛說段子,簡直就是一場活動的相聲。
這一段用真人秀的理論來說的話,是極端場景逼迫下,嘉賓展示出了性格中真實的一面,觀眾可以窺見二人在同一情境下不同的性格差異。用喜劇理論解釋是,"郭德綱處於施力位,歐弟是受力位,你會看到他們不斷的進行喜劇包袱的拋和接,從而產生了喜劇形態。
所以《花樣男團》在模式上進行了破界的嘗試,為真人秀節目的多元化發展提供了經驗。
掌控or失控 節目效果的催化劑
《花樣男團》播出12期,記憶點最強的莫過於"集體逃跑"事件。當時這場"鬧劇"在網絡上引發熱議,郭德綱稱"這才是真正的真人秀",有的網友則懷疑這是節目組設計的橋段。關於真人秀到底"有沒有劇本""設計性有多強"一直以來都是大家關注的熱門話題。
男團的節目組曾經非常誠懇地告訴過媒體,"逃跑事件"真的是他們意料之外的事。但是業內人士也同樣清楚,"意外"可以發生,但不能"失控"。所以該事件百分之七十因為男團的任性,百分之三十因為節目組的縱容。不得不說《花樣男團》的製作方確實有顆強大的心臟,敢於讓節目暫時處於"失控"狀態,直面損失,縱容逃走的發生。但也正是因為這次失控,《花樣男團》變得不一樣了,有別於花樣所有的系列,也不同於其他的旅行類真人秀,而形成了屬於自己的風貌。
其實"任性大逃亡"是嘉賓"頑童心態"的表達。郭德綱和信都在節目中說過:"導演說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所以"逃跑事件"在他們看來是覺得挺好玩的,既然導演組說了想做什麼就做什麼,那咱們說走就走,來場不一樣的真人秀。
而這次失控對於節目本身來說,首先真正地拉近了男團成員之間的關係,大家從相伴到達相知的程度,其次激發了男團的孩子氣,自此次之後,男團六人在後面的旅行中越來越自然,逐漸回歸到了男孩結伴出遊時的心態和狀態。
所以掌控是讓節目取得更好的效果,失控則是效果產生的催化劑,把握好平衡點至關重要。
遵循套路or不走尋常路 更多可能產生更多驚喜
《花樣男團》在播出之初,純男性的人設會讓人擔心「戲劇性」不夠強,畢竟大大咧咧的男人之間不會為小事產生衝突,這就意味著節目會失去一些「看點」。而且節目完全沒有考慮性別上的配比問題,也沒有安排導遊或者挑夫,尤其是在白天行程結束後,就把時間全部交給了嘉賓,也是挺大膽的,畢竟在真人秀的拍攝中,導演組最害怕的就是"沒戲"。以上種種表明,《花樣男團》似乎想要拋開真人秀的套路,可是節目開始之後,快節奏、強密度的任務安排又表明節目組並沒有真正完全放棄套路。
據總導演朱慧介紹:"《花樣男團》任務密是節目組刻意為之,因為男性比較果敢直爽,任務激烈了,才更有看點。"的確對於故事進度、矛盾衝突弱於競技、挑戰類真人秀的旅遊類真人秀來說,導演組都希望用更加強力的任務設計激發爆點,這也是其他旅遊節目喜歡用窮遊或者人為設計矛盾的原因。
《花樣男團》雖然通過套路式的任務設計推進節目,但在任務執行時又不走尋常路。辛辛苦苦設計的任務,嘉賓說拒絕就拒絕了,導演組也一幅你開心就好的狀態。在這種狀態的互相影響下,嘉賓的表現也越來越隨意。
猶記節目開始之前,宋丹丹給郭德綱囑咐,千萬不要放鬆警惕忽略了攝像機的存在。結果節目開始沒多久,在導演組的縱容之下,男團成員們早就忘了攝像機的存在。喝酒聊天吃火鍋,撩妹互損認乾爹,別的真人秀裡沒幹的事,男團成員全都幹了。然而這恰恰就是真人秀所追求的"真"。
如前文所述,《花樣男團》就像一個走鋼索的人,在節目的製作中,尋求著各種可能之間的平衡點,渴望尋求突破。同時因為大膽的嘉賓選擇和勇於嘗試的精神,為旅遊類真人秀開闢出一條不一樣的路。
《綜藝報》——傳媒與娛樂的智勝之道。更多資訊請登錄手機版「綜藝+」m.zongyij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