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可謂是綜藝節目爆發年,各種真人秀和歌唱比賽空降各大衛視臺。有媒體統計,整個暑期在各衛視播出的綜藝節目有近30檔,堪稱有史以來「最擁擠」的暑期檔。然而再擁擠,用心製作的綜藝節目也是可以脫穎而出。就像《歌手是誰》,憑著不走尋常路的節目內涵,在眾多的節目中成為一股清流。
綜合為王,多元素集於一身
從節目設置上,《歌手是誰》本身就有別於一般真人秀節目和以專業歌手為主的音樂競技節目。每期節目都會邀請不同的A、B明星來對戰,在眾多素人歌手中分析判斷誰是實力唱將誰是冒牌假唱。節目綜合性極高,可謂將音樂、綜藝、推理等集於一身。
音樂——參與的素人選手將「演唱「發揮到極致,不僅要唱,還要演。「實力唱將」和「實力音痴」,都要通過「假唱」表演徵服嘉賓。綜藝——現場嘉賓在比賽中笑料不斷,素人假唱這環節也充滿笑點,各種誇張浮誇的表演,娛樂性強。推理——也是《歌手是誰》的獨特亮點,魔術師劉謙變身推理師,通過充滿魔幻的劉氏推理引導法來「幫助」現場嘉賓識破音痴,找出真正的實力唱將。在舞臺上所呈現出的這種劇情張力,更能為節目帶來懸疑緊張感。
而正因為《歌手是誰》的與眾不同,獲得東風風行6000萬贊助獨家冠名播出,並且成為播放量超10億的高品質綜藝。綜其原因,除了節目娛樂性和綜合性外,跟網際網路思維下的節目模式也脫不開關係!
網際網路思維下的節目模式——全民互動的大平臺
《歌手是誰》在開播前一個月就率先推出衍生節目《歌手是誰之假唱大戰》預熱,由優酷土豆發起,與小咖秀聯合打造,直指龐大的微博用戶。事實上,《歌手是誰》與小咖秀在內容傳播上是有共同點的,這也恰恰讓網民有了互動的載體和平臺。一方面,微博用戶上傳「對口型「假唱小咖秀視頻增加相關話題量。另一方面,參與節目的明星嘉賓在節目開播前也「劇透」小咖秀視頻為《歌手是誰》作勢。以花千骨十一師兄董春輝為例,單單一條小咖秀假唱視頻就由1691轉發,964評論和12532贊。
網際網路思維下的節目模式——全民參與的低門檻
只要有網就能參與《歌手是誰之假唱大戰》的低門檻,實現了每個網民都有一個當主唱的。一經開放就吸引了全民踴躍參加,全網播放量達2億,這場「假唱大戰」在網際網路上引來瘋轉,前二十名的選手將有機會直通《歌手是誰》舞臺。《歌手是誰之假唱大戰》作為一個深度互動渠道,找尋最優秀的「假唱者」輸送給《歌手是誰》,也把輸入「假唱者」的決定權都交給了全民,真正實現了「全民參與」。
網際網路思維下的節目模式——推廣炒作搏眼球
如今的社交平臺推廣,一味的內容傳播已經難以為節目本身帶來關注,而話題性傳播卻慢慢地佔據人們大部分的焦點。人們對新鮮八卦的娛樂圈趣事十分敏感,因此節目組在話題傳播中也嘗試了明星八卦的炒作方向。在思聰炮轟黃子韜事件和張杰欠舞臺事件中,不難看出節目組在話題炒作中的手段,以及《歌手是誰》的露出。這種推廣更像是一把雙刃劍,把品牌推到風口浪尖上,危與機並存。
《歌手是誰》所掀起假唱浪潮
以話題互動吸引時下年輕人,在節目內涵上不走尋常路,才能夠在如今花多眼亂的節目中突出重圍。不管你會唱,不會唱,都來唱的全民嗨玩小咖秀模式,掀起了微博假唱視頻的熱潮。而憑藉著獨特的節目內容,《歌手是誰》的影響力也逐漸蔓延到整個行業。據了解,這類大型音樂推理互動節目已經有其他節目組相繼進行模仿借鑑。在當今這個「除了真人秀還是真人秀」的時代,對於整個綜藝行業來說,《歌手是誰》不僅僅是一次探索前進,或許會開闢出一條綜藝新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