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鎮的「格蕾絲定律」
格蕾絲來到狗鎮最初的一段時間,狗鎮居民對她還是比較友好的。儘管她的外來者身份,不足以讓她跟狗鎮居民平起平坐。俗話說,人不求人一般高。格蕾絲有求於狗鎮居民,只好矮人三分。這是沒有辦法的事。但她用自己的善良、熱情和助人為樂慢慢贏得了狗鎮的好感。這一度讓謝宗玉想起另一部電影《天使艾美麗》。
-
司法雜誌 正義的天平
威廉•米勒《正義的天平》一文闡述了正義與天平的關係,釐清了關於正義女神像蒙眼布的誤讀,指出天平裁決的結果取決於天平的傾斜,而矯正正義最終是通過天平的平衡得以實現。他還強調天平起初保持平衡的重要性,提出完美的平衡可能無法實現,且正義與榮譽觀念密切相關。
-
《狗鎮》偽君子湯姆
前半段讓人覺得溫馨,一開始狗鎮的居民因為格蕾絲的到來是警惕的,是外人入侵式的抗拒。但格蕾絲兩個星期的善良幫助讓居民們有所改變,那15聲鐘聲是居民與格蕾絲最融洽的頂峰,若是格蕾絲在那個時候離開了或許狗鎮是她最美好的回憶之一,狗鎮雖然貧瘠但大家都盡力而為地生活得更好。單純的格蕾絲被她眼裡淳樸的小鎮所打動。
-
狗鎮
美國大蕭條時期,在洛基山脈的深處有一個不為人知的小鎮「狗鎮」,小鎮裡只有15個成年人和幾個孩子、一條叫莫西的狗。一個多愁善感的東海岸人將小鎮中的主街命名為榆樹街,但狗鎮並沒有榆樹。 湯姆是一個幻想成為作家的年輕人,在一個夜晚聽見小鎮附近響起槍聲並遇見了年輕女孩格蕾絲。
-
《狗鎮》狗鎮 接短評
為了不被舉報 不被追她的人抓走 尤其是在她的通緝令貼滿了整個郡之後 男人們都耐不住了我想 如果她在第一次被強姦時 能真正的抵抗 事情 也不會發展成最後她被人隨意上 栓上了狗鏈子和鈴鐺的地步可悲電影 畢竟是電影很高興最後 格蕾絲 下令滅了整個狗鎮
-
天平正向有利川普的方向傾斜!連任依然很穩,留了後手還在隱忍
實際上,現在的拜登也沒有什麼太大的優勢,雖然坊間有不少人認為,拜登只需要看著川普折騰,等著躺贏就行了,但現實是,天平正在向有利於川普的方向傾斜。因為川普已經觸底了,已經不可能讓美國更糟糕了,之後的時間裡,不出其他么蛾子的話,川普的選情只會越來越好。
-
《狗鎮》狗鎮中的兩種惡
說到狗,一開始小鎮居民想省糧食不給狗吃骨頭偏要說「吃飽了它就不看家了」,多麼虛偽。一種是群體之惡,組成虛偽之網互相蔓延、勾連。兩次投票,幾次公議,三三兩兩結成同盟的婦女,都是如此。GRACE一詞與其說是上帝的權力,不如說是人性的榮光,當這種榮光被踐踏入泥,隨之而來的毀滅也順理成章。
-
影評|《狗鎮》
在影片中,我們可以發覺到小鎮居民的原罪「貪婪」,一開始便是由於男主角湯姆的貪婪,將女主這份禮物帶給了狗鎮,也正是這份貪婪,導致男主在結局又上演了同樣的戲碼。再來看其他人也是同樣的,他們的貪婪是對女主的無窮無盡的索取,是肆意地欺辱。而女主的原罪則是「傲慢」,自認為高人一等的她,認為可以原諒一切,導致她不斷地「縱容」鎮民對她進行驅使、甚至欺辱。
-
《狗鎮》狗鎮:懸置於虛實間的闡釋法
《狗鎮》以其舞臺式場景設計、文學化的畫外音和章節結構,與道格瑪95式的手持影像的衝突,為影片創造了兩個並行的雙重世界:1、通過劇作、表演和調度構建的虛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演員作為角色而存在。2、一切如其所示的舞臺世界,在這個世界裡演員作為演員自身而存在。
-
電影《狗鎮》
一個下午把《狗鎮》看完,滿滿的正能量,人舒服多了,人類社會無論大城市還是小地方哪裡都是狗鎮,我們不是 耶穌基督,人人都是狗鎮人,一個義人都沒,聖母小清新很適合看這部片子解毒
-
《狗鎮》該死的CX
剛開始會覺得難以理解並棄之以鼻,後來聯想到自身的破爛事也便理解了。女主對男主的盲目的愛以及她自身的善良道德水準讓她如此。在旁觀者眼裡男主只是個無所事事的空想家,沒有喜歡何來去選擇相信。可他的好,在她愛戀之時在無限放大。狗鎮展現了人性。其實生活處處都是狗鎮,有時無知的我們也是這村民。但明知還掩蓋自己對別人的傷害,不去承認不去更改的話,那就徹徹底底是村民愚昧該死的結局了。
-
法律工作者李璞:「讓法律的天平永不傾斜」
現為濟南市市中區人民調解委員會會長、濟南市中正榮凱法律維權協會副會長、濟南市中正榮凱法律服務所執行主任的李璞始終堅持一個理念:不讓心中的天平失去平衡。針對疑難複雜的案件,特別是涉及傷殘、死亡賠償的案件,他堅持當面向當事人解釋清楚每項賠償的證據、法律依據、計算方法等,讓當事人有話當面講,有意見當面提,保持透明工作,打消當事人的猜測和疑慮。
-
【懷舊時光】關於電影《狗鎮》影評
當通輯令又一次貼到了狗鎮,警察來盤查,人們覺得格蕾絲是一種危險,她應該付出更多,才能與收留她的風險持平。她開始做更多的苦活,這一次,大家再也沒有客套,把髒活累活全交給她。這個美麗善良如聖女的女孩,開始替整個狗鎮人承擔,受苦,逐漸骯髒。但人性的貪婪,從來就沒有滿足之時。只要你有所求,受制於人是難免的事。格蕾絲的危境,也成為格蕾絲最大的軟肋。
-
雕龍|《狗鎮》:無從審判,無處慈悲
大蕭條時代,少女逃犯格瑞斯逃亡至落基山脈深處與世隔絕的「狗鎮」,被鎮上的青年作家湯姆收留。漸漸地,鎮上居民發現她身為逃犯的秘密,遂開始向她勒索更多,她逐漸淪為小鎮居民欺辱的對象。她試圖逃出狗鎮,卻被湯姆出賣,繼續被凌辱虐待直到十幾個黑幫分子闖入小鎮——原來她是黑幫頭目的獨生女。格瑞斯最終同意和父親一起回去,卻要求屠戮小鎮中的人。最後,她親手殺死了湯姆。
-
《狗鎮》Arrogant
而Grace開始是嚴於律己,寬於律窮人,對於富人或有權勢的人比如她爸,要求就變了,所以她的信條並不是統一的,而她卻要強加自己的信條到她爸身上,甚至還說她爸arrogant,對於她爸來說,嚴於律己,嚴於律親人,嚴於律富人,而寬於律窮人,這才是arrogant的表現,他才會那麼生氣。
-
《狗鎮》槍炮與狗
警察的拜訪讓鎮民開始對她梳離,男人們強暴她,每天。她反被害做是勾引男人,她嘗試過逃跑,甚至再次獻出身體,但結果依然讓人絕望。人們把她當狗一樣拴起來,和諧的外表,寂靜的狗鎮。大家變本加厲,對她指手畫腳。男丁們每夜拜訪她,每一次高潮都瞧一次鐘聲,連她自己也認為「我」不過是個任人擺布的機器人。
-
電影《狗鎮》經典臺詞
今天又看了一遍拉斯·馮·提爾的《狗鎮》,在國內提起《狗鎮》這部電影,就一定會有人提起另一部電影《盲山》。
-
文藝|天平兩端:是名畫還是貓?
當心中的天平傾斜,人就會倒向任何一端。而在天平兩端投下砝碼的同時,筆者想在此叩問天平背後——人的選擇。回到辯題本身,「博物館著火,名畫和貓之間只能救一個」。無論是名畫還是博物館,它存在的意義在於展現的人的過去未來,人的抗爭,人的覺醒,人的精神,人的美與愛。
-
從基督教義看《狗鎮》中神性與人性的矛盾
《狗鎮》是丹麥導演拉斯馮提爾以批判美國社會為目的的一部作品。全片可以感受到導演懷著「人性本惡」的一種悲觀主義態度,質疑了傳統道德倫理和民主制度的合理性與約束性,解剖人性深處與生俱來的「原罪」。從影片的細節中不難看出這其實是一部包裹著宗教內核的電影,而導演在創作中表現在女主人公身上神性與人性的對立矛盾表現得十分突出。
-
《狗鎮》短評
結合馮提爾的《狗鎮》一看,悲觀的基氏一出此言,其意圖可謂諷刺至極。另一方面,狗鎮仿佛就是一個孔子構想的、小國寡民的大同社會,人民只有在勞動之中得到了發展——而這種發展是固步自封的。「天下的烏鴉一般黑」,人類的本性從來沒有改變,只是滿足的要求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