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歌德的《浮士德》是名著,卻沒讀過,了解一下吧

2020-12-23 語文教師沐陽

浮士德確有其人,名叫喬治·浮士德,生於15世紀的德國,死於1540年前後,他博學多識,懂醫道,會魔術。

後來浮士德演變為民間傳說中的神秘人物,他學識淵博卻總不滿足,一心想發現天上人間的一切奧秘,於是與魔鬼訂約:以肉身、靈魂為代價換取24年隨心所欲的生活。

民間故事書中的浮士德生活在中世紀,就時代來說他是一位鍊金術士,地位不尋常,可謂「人上人」,然而即使如此還是解決不了他精神上的疑惑。

作為時代的先行者,他通過與魔鬼籤約的方式探尋了對知識、青春、享受等的困惑,喪失了靈魂的所有權。

這一故事保留了救世主原型的最初內涵,雖然救世主的身份不再是神卻也是「高於人」的非凡人,救世的內容和方式較原始本質變化不大。

歌德的經典名著《浮士德》從開始構思到最終完成,前後歷時六十年。

早在青年時代,處於「狂飆突進」時期的歌德就對故事的構思瞭然於胸,並創作了《浮士德》初稿,其中包括《學者悲劇》和《格雷琴悲劇》兩個重要片段。

從義大利旅行歸來後,步入中年的歌德懷著對古希臘與羅馬文明的崇敬之情,又對原稿進行了增刪,完成了《浮士德》的片斷。

此後,在友人席勒的督促和鼓勵下,歌德重新構思了作品的核心內容,完成了《浮士德》的第一部分將浮士德形象升華為整個人類的代表,使作品成為德國古典文學的巔峰之作。

進入晩年,壯心未已的歌德在76歲高齡時再次進行精心創作,最終在去世前一年完成了《浮士德》第二部分。

在臨終前不久,歌德再次通讀全文並最終修訂完成了該作品。由於擔心這部博大精深的作品遭到世人的誤解,歌德在世時不願將全書公開發表。

他封存手稿並留下遺願,要求在自己去世後再將《浮士德》全書發表。

《浮士德》第一部中,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浮士德是位困守書齋的老博士,他已經年過半百。在中世紀,五十歲年紀已很大,那個時候人的平均壽命只有四五十歲。

他困守在書齋,精神瀕於崩潰的境地,「他面臨著與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類似的困惑:生存還是死亡。當然哈姆雷特的困惑比浮士德更為強烈,因為他的父親被叔父謀殺,而他作為王子需要為父親復仇,將與叔父拼死一搏。

浮士德已年過半百,長期困守書房,基本喪失了生命的活力。但梅菲斯特有這樣的魔力,當把他帶到魔女的房間,給他服了魔藥,隨後他便重新煥發了青春活力,一下子變得風流倜儻。

他在街頭遇到美麗的少女葛蕾辛,就去追求她。葛蕾辛後來她經不起引誘,委身於浮士德。

為了晚上外出約會,她讓母親多吃一點安眠藥,想讓她多睡一會兒,沒想到給母親的藥量太多,導致母親因服藥過量而死亡。

她哥哥聽說這件事後,就一氣之下跟浮士德決鬥,沒想到武藝沒有浮士德高強,因為浮士德有梅菲斯特助陣,幾個回合下來就把葛蕾辛的哥哥殺死了。

這還不足以使葛蕾辛陷入絕望,關鍵是葛蕾辛懷孕生了個孩子。絕望之中,她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了深重的罪孽,明白了是自己不可控制的情慾害死了自己的母親和哥哥。她覺得嬰兒是罪惡的化身,於是就把嬰兒溺死了。

把嬰兒溺死在當時是非常嚴重的罪過,她被司法當局判了死刑,被關進監獄,她在監獄中發了瘋。

浮士德非常同情她,也非常痛苦,良心上承受著巨大的譴責。

他到監獄中探視葛蕾辛,想要營救她,葛蕾辛拒絕了。

她覺得和浮士德相戀是自己情願的,她自己應當承擔倫理責任,不能畏罪潛逃,因此她情願聽憑上帝的安排,坦然接受死亡。

她的肉體生命消失了,但是因為她自願接受上帝的懲罰,靈魂還是得到了上帝的赦免。

第二部的核心線索是浮士德對美的追求,他追求古希臘美人海倫。浮士德在梅菲斯特的帶領下來到皇帝的宮廷。

皇帝正面臨財政危機,浮士德建議皇帝大量發行紙幣。當時中世紀主要流通的貨幣還是金銀貨幣,發行紙幣以後這個國家的財政狀況一下子便迎刃而解了,因此皇帝很高興,給了他們大量的犒賞。

隨後皇帝也是異想天開,想要看看古希臘美人海倫和特洛伊王子帕裡斯的形象,讓浮士德把他們找回來。

在梅菲斯特的幫助下,浮士德來到一個虛渺之地「母親之國」。那裡是幽靈之地,只有幽靈在飄蕩。

浮士德拿了鑰匙去那裡獲取寶鼎,把寶鼎帶回到皇帝的宮中,他用鑰匙一碰,帕裡斯和海倫的形象就出現在眾人面前。

浮士德出色地完成了皇帝交給他的任務,但是沒有想到的是,浮士德看到海倫之後,一下子也失控了,他愛上了海倫。

他見到美人海倫以後,覺得以前的世界對他來說是何等的無聊而空虛。他想從帕裡斯王子手中把海倫搶奪過來,沒想到鑰匙碰到帕裡斯王子之後引起了一場爆炸。

本來海倫和帕裡斯王子都是虛渺的形象,一爆炸就化為青煙飄浮而去,浮士德昏倒在地上,梅菲斯特趁亂把他扛在肩上,離開了皇帝的宮廷。

隨後梅菲斯特把他帶到助手華格納的實驗室中。華格納正在造一個小人,叫何蒙庫路斯。

浮士德的助手華格納有一個幻想,他想通過各種化學原料造出人來,他覺得這樣具有更加高貴的出身。

何蒙庫路斯就是在小的燒瓶中被製造出來的。他具備精神的力量,但是不具備人的肉身,他自己也有奮鬥的目標,就是要獲得自己的肉身。

隨後浮士德在梅菲斯特和何蒙庫路斯小人的陪伴下,穿越到兩千年前的希臘神話發源地忒薩利亞,小人在瓶子裡面發光為他們照路,他們一路上尋找海倫。

小人何蒙庫路斯受到老海神女兒的魅惑,撞到她的車座上,玻璃瓶碎裂,生命體在海上燃燒發光,於是小人就殞沒在大海當中,最終也沒有獲得肉身。

梅菲斯特帶著浮士德穿越到特洛伊陷落的時代。特洛伊戰爭時,希臘聯軍通過特洛伊木馬這一詭計把特洛伊城堡攻破了,海倫被帶回到了她的國家。

梅菲斯特化成管家威脅海倫,說她的丈夫想要將她處死,因此他把海倫帶到了阿卡狄亞去避難。在那個地方,他讓海倫和浮士德相聚,浮士德也在魔法的世界中成為一個城堡的君王,殷勤地將海倫迎入城堡,供奉她為女王,兩個人相互愛慕。

這是歌德借這一情節,喻示著北歐的日耳曼文化和南歐的希臘文化相互融合。

之後,他們生養了一個兒子叫歐福裡歐,這個小孩充滿了生命的活力,而且秉承了他父親的個性,永不滿足:他不滿足塵世中的一切,想要不斷向上空飛翔,最終從山崖上縱身躍入空中,墜落在父母身邊死去。

後來浮士德在梅菲斯特的幫助下又一次為皇帝平定了叛亂,皇帝感謝他,就賞賜了海濱的土地作為封地。

浮士德利用這塊封地進行開發,本來是海灘荒無人煙,進行開發之後,滄海變成了良田,浮士德在此修築了長堤,建造了花園,這裡很快展現出綠油油的牧場、草地、森林、田莊,到處是繁華叢密的景象。

浮士德儘管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有一件事情讓他感到悶悶不樂,那就是他發現有一對老夫婦始終不肯搬遷,大概是覺得自己年紀大了。

浮士德很不高興,因為他想登上自己的房屋,可以看到改造後的海濱盛景。老人的破舊房屋在這裡就像一塊瘡疤,使他無法順利地觀賞他的成就,無法一眼望到人類精神的偉大創造。

這個時候他想到梅菲斯特,他說你要想辦法跟老夫婦商量,讓他們搬走,多出一點錢無所謂。

梅菲斯特帶著三位勇士,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把老夫婦趕走了。

正好這個時候老人的房裡還來了住宿的客人,由於三十多年前老夫婦救過他的命,他特意回來感謝他們。客人一氣之下跟三個強拆的人發生了衝突,結果被打死,並引發了火災,旁邊的教堂和菩提樹也被焚毀了。

目的是達到了,但面對殘局浮士德也深感內疚,在半夜的時候,有四個人格化的幽靈上門了,它們分別是「匱乏」「貧困」「過失」「憂愁」。

浮士德現在一點不「匱乏」,「貧困」也一點談不上,通過開發他已積累了巨大的財富;儘管他犯下了「過失」,但是他認為自己的靈魂在上帝那裡是清白的。

但是「憂愁」避免不了,他感到對葛蕾辛犯下了過失,對老夫婦犯下了過失,因此他的靈魂就被「憂愁」佔據了,他的肉體在「憂愁」的襲擊下逐漸趨於衰敗、解體。他對人類的前途也感到了悲觀,但是他還不想罷休,還想在死之前完成大業,繼續讓人拿起鐵鏟開發新土地。

梅菲斯特這個時候命令小鬼給他掘墓,浮士德把這些掘墓人的聲音誤以為是在繼續開發土地。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浮士德跟魔鬼籤約中約定的致命的瞬間就要來到了——浮士德自己不知不覺地說出了「你停一停吧,你真美」。

因為當初跟魔鬼締約的時候就說,他如果在哪個瞬間說出這一句話,便會倒地而死。在他倒地而死的瞬間,他已經悟到了智慧最後的斷語:「只有每天爭取自由和生存的人,才有享受兩者的權利。」

通過浮士德和魔鬼的打賭,歌德一方面探索人類未來的前途,另一方面尋求人生的最高價值。浮士德體悟到的智慧最後的斷語,可以視為人生最高的價值。

悟到這一點之後,他認為自己此生已無憾,覺得這一生滿足了,就倒地而死了。

魔鬼按照當初的契約,獲得了他的靈魂,魔鬼贏了。但是魔鬼沒有想到,他跟上帝也定了契約。

上帝認為浮士德一輩子的追求沒有偏離正道,所以雖然浮士德和魔鬼的打賭中是浮士德輸了,但是在上帝和魔鬼的打賭當中,是上帝贏了。

所以當魔鬼要掠奪浮士德的靈魂的時候,上帝派天使下凡,遍地灑開玫瑰,把魔鬼戲弄了一番,將浮士德的靈魂接往天國。

浮士德在精神成長的道路上,常常流露出對於追求本身的懷疑。

正如人類精神的成長並不是一帆風順的,其中有探索,有追求,也有迷茫和困惑,當浮士德在追求中面對太陽時,他得到的啟示是:目標是不可及的,人生是在目標的引領下的反覆迴旋。

歌德在此幾乎預言似的宣告了現代主義對於人文傳統的顛覆,但是最終歌德還是肯定了理性約束的力量,肯定了浮士德的追求。

人類不會再一味地強調個性的無限制的解放與張揚,因為,無節制的縱慾會導致惡欲的泛濫與私慾的膨脹。

人類也不再會盲目地崇拜理性的力量和自身的能力,因為那樣有會導致盲目的樂觀和幼稚的自信。

人類一方面以一種「生生不息」的力量不斷地追求個體生命價值,一方面又以一種「獨立意志」向真善美飛升。

相關焦點

  • 名著導讀26|《浮士德》內容簡介與賞析
    全劇沒有首尾連貫的情節,而是以浮士德思想的發展變化為線索,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是一部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結合得十分完好的詩劇。《浮士德》(Faust)是歌德的代表作,是他畢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結晶。
  • 【賞析】歌德《浮士德》
    文章分五部分,不僅詳細介紹了詩劇的內容,還得出以下的結論:浮士德就是歌德自己;真正的人性就是不斷的努力;執著人生,充分發展人生是詩劇的根本思想。「五四」之後,開始了對詩劇的翻譯,並出版了中國最早的歌德研究專著:馮至的《歌德論述》。其中的《〈浮士德〉裡的魔》等兩篇論文直接對《浮士德》進行了解讀,文中將其看作一部肯定精神與否定精神鬥爭的歷史。
  • 通覽歌德的《浮士德》
    歌德少年時看過有關浮士德的木偶戲和故事書,上大學時萌生創作詩劇《浮士德》的想法。《浮士德》第一部於1806年完成,到1832年他快去世時,第二部才完成。一般認為,著名的「浮士德難題」(兩難選擇)是人類共同的,在追尋人生的價值和意義時都無法逃避的難題。而「浮士德精神」則是一種不甘墮落、永不滿足的追求精神。
  • 《浮士德》:被殺死的是「肉身」,被留下的是靈魂
    這部電影比較難懂,因為是名著改編,但即使你看完了名著依舊是覺得難懂,因為文字和影像的差別是根本,奈何有些文字在轉換為影像的時候,就更加難以成形。 本片名叫《浮士德》,又名《浮士德:魔鬼的誘惑》。當然,第二個片名有助於我們了解本片的主旨,更加有助於我們對於整個故事的基本邏輯脈絡的清晰。
  • 浮士德是一個人,他有著神魔交織的一生|歌德的《浮士德》
    「獻詞」應該是歌德對這部作品的感受寫成詩,「舞臺上的序幕」裡三個登場人物戲班班主、劇作家、丑角,他們三個七嘴八舌地討論著舞臺和戲劇本身。「天堂裡的序幕」就與情節扯上關係了,其中上帝和眾天使還有魔鬼靡菲斯託登場,接著上帝與魔鬼打賭,而浮士德就是賭注。
  • 《最強蝸牛》浮士德怎麼獲得 浮士德獲得途徑分享
    導 讀 最強蝸牛浮士德貴重品怎麼解鎖,浮士德有哪些屬性加成,浮士德的悲劇新幻境怎麼解鎖呢,下面就和九遊遊戲網小編一起了解下吧
  • 歌德:少年維特之煩惱
    上帝才知道人為什麼這樣! 歌德深有感觸地說:「從父親那裡,我得到一副強壯的體魄和做一個正直人的人生觀;從母親那兒,則繼承了她樂觀的性格和對於語言的表達能力。」 兩部巨作:《少年維特之煩惱》與《浮士德》 在良好的家庭教育薰陶下,歌德很早就對文學產生了興趣。
  • 為什麼人人都是浮士德?
    作為西方名著中的名著,德國著名思想家、作家歌德的代表作,腿子們看不懂,很正常!但這些,腿子們必須知道~從1768年開始創作,直到1832年完成,《浮士德》的構思和寫作貫穿了歌德的一生,可謂是其畢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結晶。在《浮士德》的故事中,滿腹經綸的大學士浮士德,沉淪在知識海洋的底部,意識到這是一場悲劇。
  • 【世界十大歌劇合集】之《浮士德》
    原本他想以毒藥了卻殘生,並且呼喚魔鬼的名字前來索命;但沒想到,魔鬼梅菲斯託菲勒斯竟然應聲出現!浮士德雖然害怕,但還是堅定地要求梅菲斯託菲勒斯給予他青春與愛情,並且答應以自己的靈魂為條件,作為願望實現的報酬。浮士德喝下梅菲斯託菲勒斯提供的「毒藥」,搖身一變,成為一位風度翩翩的俊美男子,遂與梅菲斯託菲勒斯歌頌起青春 。
  • 《浮士德》:歌德的文學實踐助力黑格爾近代悲劇美學的誕生「一」
    但作為德國古典主義文學最著名的代表作家,歌德的作品數量多、種類多,單文學作品就完美地覆蓋了詩歌、戲劇、散文和小說等。他既是最偉大的德國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學領域的一個影響巨大而深遠的超重量級人物。歌德作品,文學類扛鼎之作當屬詩劇《浮士德》。
  • 董問樵 | 《浮士德》戲劇的舞臺史
    1987年,董問樵的《<浮士德>研究》出版,書中《<浮士德>戲劇的舞臺史》一文,追溯了《浮士德》戲劇自1810至1960年代的演出史,並提出了這樣的問題:《浮士德》這部世界名著能不能移植到中國舞臺上來?三十年來,《浮士德》的戲劇形式和舞臺表達不斷創新,尤為耐人尋味的是,2017年5月,中國的實驗京劇《浮士德》正要回到歌德的故鄉,開始首次德國巡演之旅。
  • 《浮士德》:歌德的文學實踐助力黑格爾近代悲劇美學的誕生「二」
    01歌德對浮士德悲劇性格帶來的矛盾衝突必然性的具體實踐《浮士德》全劇共分五個階段,矛盾衝突必然性蘊含其中,依託歌德的如椽巨筆但是,浮士德與海倫兩者生命的結晶——歐福良,因高飛墜地致死的結局,宣告了這個「美妙的結合在歌德時代對抗性的歷史條件面前,必然只能是一個夢,一個理想的概念。」本階段揭示了,新生的資產階級力量與完全脫離社會現實的古典美根本不能相容並存,它們的結合必然引起衝突,最終導致破裂,構成悲劇。
  • 他是花心大蘿蔔、鍊金術士、律師,和席勒搞基,他是寫出傳世佳作《少年維特之煩惱》《浮士德》的文學巨匠歌德
    狂飆運動由此開始期間他也沒忘撩妹撩了牧師女兒弗裡德莉克在愛的激情驅動下歌德寫出了萬神殿、貝爾尼尼設計的一座巴洛克教堂女子甚至並不知道這些建築享譽內外正是這樣文化不深的女子在慵懶的午後與歌德滾了床單(史殼郎:「老歌,你墮落了嗎?
  • 《浮士德》為什麼選擇南京?
    從南京成為「文學之都」的那一刻開始,我們與名著的距離就更近了,並且迎來一個重大利好:2019·南京戲劇節將在12月6日迎來壓軸大作——話劇《浮士德》。 / 強大陣容撐起世界名著 /歌德24歲時完成處女作《少年維特之煩惱》,貫穿一生寫下《浮士德》。
  • 樊陽:生命的金樹才是長青——我推薦《浮士德》
    可你知道嗎?這句看似耳熟能詳的名句,出自德國大文豪歌德的名作,詩劇《浮士德》,而且原句竟然是魔鬼說的。《浮士德》講的是這樣的故事:天主與魔鬼梅菲斯特為主人公浮士德爭論和打賭。浮士德被作為世人的代表,魔鬼認為他好高騖遠,最終會貪於享樂,成為自己的俘虜;天主相信他難免有迷誤,但終將走上正途。這樣天主允許梅菲斯特去引誘浮士德。
  • 劇說×浮士德丨從《奧涅金》到《浮士德》,圖米納斯能否再創奇蹟
    歌德創作的一部長達12111行的詩劇,以德國民間傳說為題材,以文藝復興以來的德國和歐洲社會為背景,寫一個新興資產階級先進知識分子不滿現實,竭力探索人生意義和社會理想的生活道路。自1768年開始創作的《浮士德》,直到1832年才正式完成,這幾乎貫穿了歌德一生的歷時64年完成的作品,成為了他畢生思想和藝術探索的結晶。而這一次,試圖重新將這部作品搬上舞臺的,是國內觀眾已不再陌生的裡馬斯·圖米納斯。
  • 曹雪芹與歌德:絕望並夢想著(下)
    接下來,我們說歌德的第二件事——歌德在處理費希特「無神論事件」中的堅決、無奈及沮喪。我在上一篇《凝望星空,凝望心靈》裡,曾經從費希特的角度上演過這一劇情。現在,我把舞臺重新調度一下,從歌德的角度把劇情再演一遍。
  • 《浮士德》:追求生命的貨真價實
    / 01 /故事梗概:挖掘更深的浮士德        剛出場的浮士德滿腹經綸,久負盛名,但是卻對長期的生活狀態感到迷茫和不滿,不知道應該向什麼地方去。學術上的成就不能使他收穫內心的滿足,理性和感性在這裡發生了極大的衝突,在這時理性佔據上風,壓制了他的感性需要。
  • 浮士德:生活的真相,都在這部作品裡了.特別喪,也特別燃!
    我們今天就來聊一聊這個許多人都聽說過,卻甚少有人了解的文化符號。 在開始講浮士德之前,我們首先要明確的是,我們講的究竟是哪個浮士德? 那麼,浮士德的「無刪減官方設定版」又是哪部作品呢? 毫無疑問,這部作品是歌德1832年出版的詩劇《浮士德》。 可即使是歌德,也並非浮士德人物形象的塑造者。有據可查的有關浮士德的作品,早在16世紀就已經出現了,據說浮士德的人物原型,是活躍於15世紀初的德國鍊金術師、佔星家、魔法師約翰·喬治·浮士德。
  • 浮士德精神追求的實質是什麼?
    簡述浮士德形象歌德筆下的浮士德,是個深居學術象牙塔中,終至垂垂老矣的人物。從中我們可以看出歌德是一個樂觀主義者。對於浮士德來說,靡非斯託的惡在客觀上起著引導浮士德最終找到人生真諦的作用,促成了浮士德的向善。超越自我,不斷向更高的目標奮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