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少年說》一檔節目,一名七年級的學生付軒昂衝上臺說道,「大家都知道,我們讀初中後有個課程叫社會實踐,別的同學都是昨晚每個月的8小時就行,而他的媽媽就像找到了緊箍咒,以社會實踐為藉口,在家讓他洗碗、拖地、摘菜,包攬了媽媽很多家務。」
話還沒說完,臺下的同學們就笑得人仰馬翻的。付軒昂繼續說,媽媽還逼他學做飯、煮粥、拌涼菜。末了,這名七年級的學生委屈的說道,「我還只是個十幾歲的孩子。」
隨即該男孩吐槽道因為家務太多做完之後第二天他常常迷迷糊糊的晨跑,並會對自己的媽媽提出質疑,「學校布置的是社會實踐,不是家務實踐。你能不再逼迫了我做家務了嗎?」
臺下的媽媽在聽完兒子的「控訴」之後,斬釘截鐵的回覆道,「不可以。」媽媽解釋說,「家務是生活的一部分,你已經長大了,你必須承擔。你爸爸在你姥姥家刷了三年的碗,才娶到了你媽媽。家務勞動能力能鍛鍊你的動手能力,培養你感恩的心,讓你更有耐心和愛心,你必須學習。」
媽媽還補充道,「我不後悔嫁給你爸爸,我希望你更優秀,你的另一半以後也會說,她不後悔嫁給付軒昂。」
網友們看到視頻的這個片段,都表示反觀之前朱雨辰媽媽的賢妻良母論,這位付軒昂的媽媽簡直就是媽媽女性中的優秀代表,真想代表廣大的女性感謝這位媽媽。
大家紛紛在下面留言評論道,「這媽媽價值觀這么正,感覺不管女兒還是兒子都會教育的很好的。」「這樣的媽媽哪怕教育出來女孩,也有明是非懂人情的好孩子,能辨別真善美醜。」「真的特別搞笑,而且都特別真實,半夜看這個都更不困了,這絕對是未來的中國好婆婆,這個小夥兒也應該是中國好男人了。」
的確,該媽媽的教育理念值得點讚。家務勞動貫穿於家庭生活中,它不應該只是家長或者僅僅是媽媽們承擔的,需要家庭中的每一份子來一起分擔,為這個家付出。
那麼,家長們教育孩子分擔一起分擔家務都有哪些好處呢?
第一,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做家務可以讓自家孩子意識到他是家庭的一員,也可以讓他體會到平日裡家人們做家務時的辛苦,學著為家裡的其他人盡點力,這有助於培養孩子的責任感。
第二,可以培養孩子獨立生活的能力。
父母之愛子,也為之計之深遠。孩子們總有一天會長大成人,獨立生活。讓他們從做家務做起,點滴培養。可以讓他們增加獨立性,減少對父母的依賴性,學著自我管理。因此,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是家長給予孩子鍛鍊的機會,對培養他們獨立生活的能力特別重要。
第三,是不錯的親子活動。
讓孩子和家長一起做家務,還可以幫助家長和孩子的親子關係更加融洽,家庭氛圍更加和諧。畢竟和孩子一同參與,切水果、揉麵團、烹飪,等待美食出鍋,這些可能都是孩子特別喜歡的事情。這個過程可是比讓孩子玩ipad和對著電腦打遊戲好得多。
有研究數據曾表明:我國小學生每天做家務的時間僅12分鐘,而這只是美國小學生1.2小時的五分之一。廣大家長們可以試著讓孩子的孩子和自己一起做家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