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三十而已》目前已經大結局了,在大結局時三個主演女人都用自己的觀點及建議來闡述在三十歲時不該有的茫然和無措,最後結束時同時說了四個字「未完待續」,給觀眾一份神秘感和追第二部的欲望,雖然已經完結但是還是忍不住對編劇及演技點個讚,現在細細回味還是滿懷期待第二部的歸來。
顧佳演繹的全能女人是生活中所有女人都想成為的榜樣,許幻山沒有很大的野心固然是對的,如果顧佳沒有所謂的「我只是想換更大一點的房子」,如果沒有認識到太太圈,那麼不會走到婚姻破裂的結局。
許幻山的出軌是必然的,只是時間的早於晚,他是一個有婚外情出軌的能力的男人,正是因為在婚姻中沒有得到他心目中理想的情感需求,在見到林有有時只是加快了他出軌的速度,就算是沒有林有有還會陸陸續續有其他女人來介入。
正是因為顧佳太完美了導致了許幻山的出軌,在出軌被抓住現行時還把責任歸於顧佳,在管控丈夫的同時沒有拿捏好分寸給丈夫太多的壓力,就像自己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不管是生活和工作都是按照妻子規劃的路線在前行,就如同父母教育孩子一般,說一千道一萬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從未意識到他們「所謂的好」其實是一種壓力。
顧佳:「三十歲,這一年要慌慌張張的過去了,可是往回細數往前探路,哪一年不慌張。正是因為這些大小的慌張,變成了閃耀的成長,三十歲只是被時間偷走了一點小青春,帶給我們的卻是獨一無二的閱歷,體悟情感的經歷,和追求更好的動力」。
鍾曉芹的離婚也是早晚發生的事情,只是在過生日該有美好的儀式感的那一天,電話不接、微信不回、回到家最基本的噓寒問暖的耐心全然沒有,回想以往一個活人連他的魚都不能相比,溝通簡單幾個字略過。
在這個快節奏的都市中,婚姻生活本身就是抱團取暖的追求,如果遭受了生活中不被重視的態度、交流三言兩句輕描帶過、沒有共同的話題、節日的儀式感和對自己的噓寒問暖,那麼結婚的意義是什麼?
鍾曉芹說:「我以為,獨自一個人的開始會是新生,我幻想了無數的陽光和美好,但最後落在心底的,恰恰是過往的那些瑣碎不堪,如同寒風拂過的湖面,總會留下的痕,也許這才是生活」。
王漫妮的遭遇是劇中最大的矛盾體,步入三十歲的最後時刻想遇見生命中完美的另一半嫁給愛情,遇見的卻是不婚主義者直到改變自己原有的想法並釋然的妥協,在得知自己成為第三者後回到前男友身邊求安慰卻回想之前男友連包都買不起。
那麼王漫妮所扮演的角色究竟是為了愛情,還是為了物質的生活,答案是兩者都想得到。卻換來了什麼也沒有得到,電視劇裡的完美男主角只是幻想演繹出來的罷了,所謂:「希望越大,帶來的失望就更大」。
王漫妮:「人生大概率就是一場,有去無回的旅程,並沒有哪一個特定的數字,可以決定我們奔跑的速度和停下的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