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網時刻8月21日訊(通訊員 胡國際)近年來,零陵區接履橋街道四達亭村著力打造生態環境優美、基礎設施完善、文化內涵豐富、產業特色鮮明、鄉村旅遊活躍,讓村民「腰包鼓起來」,鄉村「新衣穿起來」「腰杆挺起來」「顏值靚起來」,有效煥發出鄉村振興的新路徑。
筆者從零陵古城出發,從寬闊的城市新幹線轉上一條條新鋪的瀝青路整齊平坦,僅用了十多分鐘便來到了四達亭村。一路來是滿嶺的綠樹和油茶林,掩映在蔥綠樹林和金黃稻田中的紅瓦白牆的農舍不時從眼前掠過。好一幅江南農莊畫卷。
2018年以來,四達亭村村支兩委一班人,對四達亭村的村容村貌進行了整體規劃和建設,使該村既富有鄉村韻味,又不乏文明氣息,成為零陵區「整潔美麗、生態宜居、美麗鄉村」的示範村。
「我們將爭取到的6000餘萬元鄉村振興扶持資金,全部投入新農村建設中,這筆錢為村裡改善人居環境注入了活水,各項工作得以穩步推進。」談到四達亭村建設初期的經歷,村支部書記激動地說。
利用扶持資金,四達亭村先後改善了村裡的各項基礎設施:修建排水渠3500餘米,新建柏油路5公裡,由專業綠化公司通過招投標具體實施,目前,該溝段栽植紫葉藤27000餘株正煥發著勃勃生機,村西岸100畝溝坡栽植的5700棵美國紅楓已綠樹成蔭,三年後,每株將產生經濟效益100元以上。見縫插針補栽紫薇、紫葉李、黃金槐等觀賞類苗木,讓一道道靚麗的風景呈現在多彩的農村公路上。栽植高杆木槿、金葉女貞等觀賞植物3000餘棵。另外,村裡的人畜喝水、垃圾治理、廁所改造等問題也全部予以妥善解決。村支兩委一班人在村裡設立了垃圾點,並有人專門負責清運垃圾,推行「戶分類、村收集、街道轉運」的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實現了農村生活垃圾的徹底治理。面對排汙這個老大難問題,村支兩委一班人在全村全面鋪設排汙管道,使原來村裡的汙水全部由明排變為暗排,徹底消除了村裡汙水橫流亂排亂放的現象。
鄉村美不美,環境衛生是關鍵。為了讓村民的生活環境更加乾淨、舒適、宜居,四達亭村一邊大力整治村裡的公共環境衛生,一邊打造綠色鄉村藍圖,不斷優化全村發展環境,增加村民幸福感。「以前村裡的衛生情況比較差,村民們習慣把雜物、垃圾等都堆放在門前,顯得特別髒亂。現在不一樣了,每天早上6點開始,村裡會有專人上門收集垃圾,再運往指定的垃圾點。不但整個村子乾淨了,村民們也養成了良好的衛生習慣。」村民劉明說起村裡衛生狀況的改善,別提多高興了。
暑假來臨,短途鄉村旅遊成為新熱點,遊客到廣闊的鄉村盡情撒歡,在披綠的田園暢快呼吸,品鄉村之美、享健康人生。鄉村旅遊消費的升溫,既能穩就業、擴內需,增加農民收入,又能助力脫貧攻堅,促進鄉村振興,可謂「一舉多得」。新建村民宿10家,農家樂22家。49歲的劉群紅返鄉創業,精心打理著這家民宿。他說,外出務工時最思念的就是村裡的古屋、老樹、潺潺流過的清泉,以及那些經歲月風雨侵蝕卻依然完好保留的拴馬樁、石馬槽、大磨盤、功德碑。如今,這一切成為民宿最吸引遊客的景致。
「4月22日恢復營業,生意越來越好,已接待了冷水灘、東安、祁陽自駕遊的客人。」在劉群紅看來,暑期是民宿運營的好機會,15間房已被訂到了8月底。為了讓遊客住得放心,他每天掃灑庭院、霧化燻蒸,對所有用品尤其是客人有可能接觸的用品進行嚴格消毒,床上用品、衛生間用品、餐具、座椅等做到全覆蓋。目前只接待單人和以家庭為單位的遊客,嚴格檢查健康碼,還自備了體溫槍和口罩,每天對所有遊客、工作人員進行測溫登記,防控和運營「兩手抓」。鄉村旅遊發展可以吸納大量閒置勞動力就地就業、參與經營,使貧困群眾從旁觀者、局外人變為參與者、受益者,拓寬就業渠道、均衡利益分配、促進增收致富,實現真正的「授人以漁」,促進貧困戶富起來、產業興旺旺起來。
在村莊環境面貌發生變化的同時,村民的精神面貌也煥然一新。「剛從地裡摘西瓜回來,還沒顧上收拾家哩。」說話的是四達亭村村民鄧泉。走進他家,只見家具擺放整齊,地面也全鋪上了瓷磚,乾淨整潔。鄧泉家是村裡評選出來的星級文明戶之一,一家生活和睦,家裡種了4個西瓜大棚,僅這一項,一年可收入十幾萬元。
在四達亭村服務中心樓後,還有一座在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目前大樓已經竣工,正在進行內部裝飾。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成後,將集村史展覽、文化禮堂、村裡紅白喜事等場地為一體,這將成為四達亭村提升人居環境、提升村民素質的精神加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