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十四歲解救孫策一家,後力保孫權上位

2021-02-13 向前看世界 向後看歷史

周瑜字公瑾,三國時期東吳的大都督,出身於廬江周氏,洛陽令周異的兒子。周瑜雖然才貌雙全,還娶了小喬為妻,可謂是意氣風發,但在影視劇裡面他往往是諸葛亮的背景牆。實際上,周瑜本人在三國時期的地位一點都不亞於諸葛亮,甚至是比諸葛亮功績更顯赫。這一點上有很多事實可以論證。

年少有為,14歲與孫策結成兄弟般友誼

周瑜與孫策初識源於當年孫策的父親孫堅被朱儁推薦攻打黃巾軍,孫策和家人留在壽春。

孫策當時沒有閒著,小小年紀在壽春結交名士,名聲遠播。這時的周瑜慕孫策之名,專程到壽春拜訪。兩人年紀相仿且志向遠大,於是便一見如故。

後來,孫堅授命前去討伐董卓。當時14歲周瑜覺得在此地有危險,便勸孫策攜母親弟弟移居舒縣自己家中以保萬全,孫策痛快地答應了。他們在舒縣周瑜安排的住所安頓了下來,隨後結交了很多當地的能人異士,周邊的一些名士聽說了都來投奔孫策。這樣一來,周瑜也深深地取得孫家的信任,孫策更是視為兄弟一般。

輔助孫策,奠定東吳領土基業

孫堅後來不幸遇難,被黃祖所殺(荊州牧劉表的部下)。當時才17歲的孫策,做主將父親孫堅葬在曲阿後,又將家眷搬到江都躲避戰亂。

孫策要東渡長江,率軍入歷陽,正好周瑜前去探望時任丹陽太守的從父周尚。孫策於是便寫信給周瑜求助。周瑜見信大喜,馬上率兵加入孫策徵戰天下。孫策自然也大喜過望,覺得有了周瑜的輔助,天下唾手可得。

於是,周瑜隨從孫策在江蘇等地攻下不少城池,而且部眾也已發展到數萬人,還幫助孫策收羅了太史慈等人才。孫策覺得當時實力已經足夠壯大,就令周瑜率部回到丹陽鎮守。

力挺孫權繼位,保住東吳江山

建安五年,孫策不幸遇刺身亡,僅僅26歲就一命歸西。孫策臨終之前把孫權託付給周瑜等人。孫權由於年齡尚小,僅僅只有丹陽、吳郡、會稽、豫章、廬陵數郡,即使這幾個地方也沒有完全歸附。當時孫策在世的時候收羅的諸多將領都分散在各個州郡,而且在那個亂世並沒有形成君臣關係,所以很難為孫權所把控。

但是周瑜覺得孫權能成就大業,用君臣的禮節表達對孫權的支持,聯合長史張昭共同掌管軍政大事,傾心盡力輔助他 。

不僅如此,周瑜還向孫權推薦了魯肅,並說服孫權搜羅和重用類似魯肅這樣的人才,不能讓他們為敵人所用。

赤壁之戰敗曹,力保東吳江山

曹操率軍攻打東吳,孫權的大臣們出現了分裂,主和與主戰兩派勢如水火,重臣謀士張昭更是傾向於投降曹操。想要背水一戰的孫權甚為苦惱,於是招回在鄱陽的周瑜來穩定大局。

周瑜回來以後向孫權分析曹操部隊的劣勢:

1.北方部隊不擅水戰,而且水土不服;

2.曹軍遠途跋涉,隊伍疲憊不堪;

3.天氣寒冷糧草匱乏,南方也缺少戰馬的草料;

4.曹軍招降劉表的七八萬人,人在曹營心在漢。

經過周瑜此番分析,孫權力排眾議決心抗曹。最後周瑜也不負眾望,利用黃蓋的苦肉計和蔣幹的離間計,一舉擊潰了曹軍,使得曹操在之後的數年裡不敢來犯。

總之,雖然在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周瑜被藝術加工成為與諸葛亮的對手,最終一而再再而三地被諸葛亮戲弄直至氣死 。周瑜還在臨死前仰天長嘆:"既生瑜,何生亮!"。實際上,周瑜幾乎是東吳的支柱性人物,戰功赫赫不說,而且有勇有謀。沒有他東吳幾乎不復存在,孫家也不可能三分天下。

最後,周瑜在返回駐地江陵,走到巴丘地界不幸暴斃,當時僅僅36歲,根本就跟諸葛亮沒有一點關係。

相關焦點

  • 孫權對周瑜的真實態度是什麼?看孫權是怎麼對周瑜的兒子的
    周瑜回來之後,文官勸降,武將主戰,各不相下。可以想像一下,這時候孫權內心的陰影面積有多大。名義上孫權是東吳之主,但在如此重大的事情上,自己的文臣武將卻要勸周瑜來拿主意,那麼,東吳到底是誰說了算,是孫權還是周瑜?  但同時,孫權也很清楚,無論是戰是降,周瑜的決定都是決定性的。即便孫權自己已經打定主意要戰,也必須爭取到周瑜的支持,才有可能付諸實施。
  • 周瑜死前告誡孫權:此人是東吳大患!孫權沒信,12年後險被滅國
    之後中原正在開展官渡之戰時周瑜策劃偷襲許昌把皇帝接過來,但是因為孫策遇襲而告終。孫策把江東交給孫權時曾經說:內政的事不明白就問張昭,軍事上不明白就問周瑜,由此可見周瑜在東吳的地位。後來孫權上位,曹操南徵,周瑜更是作為主戰派聯合劉備一起在赤壁打敗曹操,破滅了曹操一統天下的夢想。但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能,三番五次鬥不過他的情況下吐血身亡,臨死前曾和孫權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當時孫權不聽。
  • 《影》勾出一段歷史舊帳:周瑜真是孫權害死的嗎?
    建安五年(200年)4月孫策在丹徒遇伏,不久去世,臨終前將權力交給二弟孫權。孫權當時只有18歲,面對突然變故不知如何是好,周瑜不在身邊,孫權讓人送信給周瑜,讓他火速前來。丹徒與巴丘又相距千裡,周瑜接信後意識到情況危急,馬上率領本部人馬火速趕來,見到孫權後,孫權讓周瑜任中護軍,與長史張昭一起共同穩定局面。
  • 周瑜臨死前寫了一封信給孫權,寥寥數句話,差點改變了三國的歷史
    孫策與他的弟弟孫權相比,有令人嘆服的高強武藝,但卻沒有什麼謀略,與呂布屬於同一類人,追求的是眼前的個人之能。但他比呂布強的是他知道自己的缺點,所以不會剛愎自用,而是積極光羅謀士,聽取謀士建議。要說孫策這一輩子最能吹噓的,不是他的武藝之高,而是他招攬了周瑜加入孫氏集團。周瑜從加入孫氏集團,就開始發揮自己的謀略了。
  • 周瑜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而是被孫權害死的?
    為何有人說周瑜是被孫權害死的呢? 有些人認為,周瑜的死並不簡單,很可能是被孫權害死的,那麼周瑜作為東吳的中流砥柱,又剛剛打了一個驚天動地的大勝仗,為何孫權要害他呢?
  • 周瑜的死,到底和孫權有沒有牽連
    周瑜的死,到底和孫權有沒有牽連?三國歷史裡面有很多英雄大人物,其中周瑜就是我們都知道的一個大將軍。而且在初高中時期也是學習過關於周瑜的故事。說到周瑜,不難免讓我想到一個人,就是他的東吳主子孫權,孫權是當時周瑜的主子而且統治著整個東吳的人民百姓。
  • 換個角度看歷史之,孫權與周瑜的關係和周瑜之死淺析
    周瑜興致勃勃地回江陵整軍出徵的路上,都沒有回到江陵,竟然突發疾病去世了。對於周瑜之死,有的說是病逝,有的說兩年前的舊傷復發,其實都不合理。之所以有這麼不合理的記載,只能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有別的問題。赤壁之戰後,周瑜任南郡太守,劉備跟孫權私下說:「公瑾文武籌略,萬人之英,顧其器量廣大,恐不久為人臣耳。」
  • 周瑜臨死前給孫權提議,孫權沒有聽取,最終後悔莫及
    「既生瑜何生亮」,這句話是周瑜對於自己的才華比不過諸葛亮而發出的感嘆。在三國時期,周瑜就是典型被埋沒被誤解的人才。我們影響中的周瑜就是有點才能但是心胸狹隘,總想要算計諸葛亮,但是每次卻都被諸葛亮巧妙化解,最後只能落了自己的面子,給人的形象是一種各個方面都不如諸葛亮,最後還被諸葛亮活活氣死。但其實在歷史上周瑜並非這麼不堪,周瑜是當時最為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之一。不但精通軍事,而且還精通音律,可謂是文武雙全,並且因為其相貌英俊而有著「周郎」之稱,有著一種完美男人的形象。
  • 孫權稱帝後未追諡周瑜,是因為太無情了?尷尬的帝位令其無法追諡
    ,而江東孫氏的崛起離不開一眾能臣猛將,大家最熟知的就是周瑜了,其率軍大破曹軍於赤壁,並且拿下了江陵,同時他也極具戰略眼光,堪稱是孫權稱帝之前的第一能臣,但是孫權稱帝後,是沒有給周瑜追諡的,那麼是孫權太無情了嗎?
  • 周瑜臨死說:此人不除,東吳必危!孫權沒聽,12年後應驗
    有關羽,張飛,呂布等武將,也有諸葛亮,周瑜,司馬懿等文臣,可以說,三國時期是一個精英輩出的時期。 但是,我們常常忘了周瑜,那個感嘆既生瑜,何生亮的美男子。他的智謀與諸葛亮是不相上下的,那麼為什麼周瑜會輸呢?在我們看來周瑜是輸在了運氣上面。而當周瑜去世的時候,對孫權說的話,更能夠體現出周瑜的神機妙算。
  • 周瑜不是被諸葛亮氣死,而是被孫權氣死的,這個說法是真的嗎
    不過,近來有一種說法是,周瑜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而是被孫權氣死的。(周瑜劇照)這個版本說的是,在赤壁之戰之後,周瑜名震天下,天下百姓都在談論著東吳周瑜,而主公孫權則無人問津。這樣一種情況,讓孫權心裡很不痛快,因此非常忌憚周瑜。後來,周瑜準備搶在劉備之前,攻取益州。本來這是一個很好的建議,但是,孫權擔心周瑜入川後,擁兵自立。
  • 電影《影》中沛王和子虞矛盾重重, 歷史上的周瑜是被孫權害死的嗎
    電影《影》海報在電影中,沛王與大都督子虞之間明爭暗鬥,爭權奪利,子虞受傷後不得不讓自己的影子「鏡州」暫時代替自己活動,最終沛王被殺,子虞好像也被自己的影子取而代之了。那麼歷史上的孫權和周瑜之間有沒有矛盾?我認為是有的,但周瑜的死是不是孫權造成的,則很難講。
  • 周瑜死後,魯肅在靈前說了一句話,諸葛亮笑歪,周瑜死不瞑目
    三國謀士之中,鬥的最狠的當屬周瑜和諸葛亮。周瑜是孫權手下的謀士,侍吳多年,一直穩坐東吳黨政軍二把手的位置,赤壁大戰的總設計師,帶領東吳兵馬,聯手劉備,大破曹操,極大的削弱了曹操的實力,使其短期之內無力南侵,真可謂一戰而威震華夏。
  • 孫策將孫權扶上位,後代的下場卻很慘
    有這麼一對兄弟,成了業內的一股清流,兄弟情深,他們就是孫堅的兩兒子,孫策和孫權。一直以來挺佩服小霸王孫策的胸懷和格局,在他遇刺後,拼盡最後一口氣將江東領導人的位置傳給了弟弟孫權。但哈叔覺得孫權是有負於哥哥孫策的,且聽我慢慢說來。
  • 孫權沒有採納周瑜計策扣押劉備,如採用了會怎樣,後人給出了答案
    一、 周瑜在歷史上計謀的原貌。周瑜在歷史上,確實向孫權獻過一次計謀,但是,這個計謀不是像《三國演義》中所說的那樣,而且也沒有孫夫人因素的參與。那是在赤壁之戰後,當時劉備的兵力單薄,所以不能和周瑜競爭要地。周瑜的目標是上遊的江陵,佔領了這裡,就可以實現東吳全據長江的戰略意圖。劉備雖然對江陵也是垂涎三尺,可是實力不濟,只得把目光轉向荊州在江南的四郡身上。
  • 周瑜死前囑咐孫權,此人不除東吳將陷入危機,孫權不聽,結果應驗!
    周瑜死前囑咐孫權,此人不除東吳將陷入危機,孫權不聽,結果應驗! 忠言雖逆耳,但它利於行,若是不聽別人給的建議,不去了解那人為何要這麼說;那麼自己遲早有一天要為自己如此行事而付出代價。
  • 周瑜是怎麼死的?別再被電視劇騙了!史實讓人不忍
    孫策死後就由弟弟孫權接位,孫策臨終前就叮囑孫權:「內部的事情如果有何不懂的就問張昭,外部的事情有何不懂的就問周瑜。」所以周瑜算是一個託孤之臣,能力可見。孫權上位後時局非常不穩,在周瑜的扶持下才慢慢穩定下來。因為之前孫策就非常重用周瑜,所以孫權也十分尊敬他,還給他一個很高的職位大都督。後來曹操打敗了袁紹等人,正當野心勃勃的時候,又想攻打孫權。
  • 能臣周瑜為何死後也沒有被追諡,是局勢不允許,還是孫權無情?
    說到孫權與周瑜,想必小夥伴們都很熟悉吧。三國演義中的也將歷史中的三國演繹得比較清楚,周瑜與孫權的關係以及周瑜的事跡在劇情中都有很好的展現。那麼,孫權稱帝之前的第一能臣周瑜究竟為何死後連一個諡號也沒有?其實,這是有很多的原因的。
  • 曹操失去郭嘉,劉備失去龐統,孫權失去周瑜,哪個影響更大?
    值得一提的是,軍師能力雖然很強但生命非常脆弱,曹操早期失去了郭嘉、孫權中期失去了周瑜,劉備晚期失去了龐統。但影響最大的還是周瑜的離世。在說周瑜之前先來看下郭嘉和龐統的離世對曹操和劉備的影響。先說郭嘉,他是汝南的青年才俊,也是曹操主要謀臣荀彧的至交好友。反董聯軍結束後郭嘉曾經想輔佐袁紹,但後來覺得袁紹不是幹大事的人,於是加入曹操。
  • 張藝謀新電影《影》上映,選取三國題材,折射:孫權害死了周瑜?
    在觀看過這部電影後,有的觀眾說,非常的漂亮,因為色彩運用的非常好。也有些人看過後則表示了失望,這不是張藝謀的水準,而且因為該片取材於三國這段歷史,宣傳也是以此為噱頭,當時看過後也讓很多歷史迷們很失望,紛紛表示無三國看不到聯繫。這部電影就是最近大熱的《影》。這部電影的取材是之前的一個關於三國的劇本,但是在正式上映後卻故意把三國的相關名稱都改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