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前暑假從臺灣回來寫了《相忘江湖》系列四篇,寫了不同環境下學習的體驗、生活的感悟、出遊的經歷、單相思的繾綣……算是短暫交流生活的縮影。現選第二篇——離別前和小夥伴們三天環島的經歷。
猶記得剛認識穿人字拖大褲衩的吉爾時,他總是大大咧咧好像什麼都不在乎的樣子,但每每提起女友卻柔情似水,印象最深的還是他描述中學時代她的莞爾一笑和他心醉的神態。提到對未來的打算,他總是感嘆異地戀的遙遙無期。今年暑假,在陸家嘴看到他穿著白襯衫西裝褲出入寫字樓的樣子恍如隔世;六月底她碩士畢業、又一起在北京小聚了一次,七年的異地戀畫上了圓滿的句點。幾天前他們的愛情長跑終於修成正果,把朋友圈裡的照片看了又看,長舒了口氣,真心為他們高興。
啟丹的愛情長跑在早些時候也已修成正果,在我看來似乎沒有那麼波折——除了在臺灣的時光、其它時候都不必忍受異地的辛苦。能時不時分享他們的小確幸,也真是一件幸福的事了。
時光漫長、靜靜流淌,並不是所有美好的希冀和願景都會實現,也並不奢求生命中美好始終如初,但回憶,會永遠被珍藏。在中秋節來臨之際,「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
相忘江湖(二)
已是回廈大的第三天。
漳校的一切與四個月前一模一樣,似乎我們從未離開過。交換生們剛剛回來都多少有些不適應,相比於很多同學對於社會環境和整體素養的抱怨,對我而言,更令人茫然困惑之處在於——好不容易做出的改變,回來面對這個一如往常熟悉而陌生的世界,我究竟該如何選擇?堅持還是屈服?
想想去年這個時候決定大二下要去臺灣交流,一方面因為在一個學校待四年有些無聊,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的機會有限;另一方面如果以後要出國,環境瞬間變化很大恐怕難以適應,應該在此之前尋求一個過渡,儘早適應獨在異鄉求學的生活。相比不少同學刷GPA、要推薦信的明了直接,我倒是覺得,本來專業成績已經90+還能刷到哪裡去?像我臉皮這麼薄的人估計也要不到推薦信。
事實也正如我想的那樣:清大課時多考試頻繁要求高,課程銜接英文教學都是大問題,我們適應環境適應生活、周末還要出遊,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實在有限,能混個及格就謝天謝地了,哪裡還敢奢望GPA?遇到的幾個臺灣老師,也不如我想像的單純。當然有不少滿載GPA和推薦信而歸的同學們,不過我們目的不同,選擇不同,最後的收穫各不相同,這本身無可非議。
上周五深夜從物理館地下一樓超低溫原子實驗室出來,像被剝了一層皮,終於忙完了最後一門考試,想著還有五天就要回大陸可是環島的夢想尚未實現,就決定買TR-Pass坐區間車環島。我們從新竹沿著海線南下在臺中逛了一天,晚上又坐區間車到高雄。人生第一次在區間車上跨夜,抵達高雄已快凌晨1點。第二天我和吉爾去了佛光山、西子灣和中山大學,超哥和啟丹去了墾丁。晚上我們在愛河碰面,望著愛河兩岸的萬家燈火,想著過幾天就要告別四個多月的交流生活、告別溫情的臺灣、熟悉的校園和朝夕相伴的同學們,千言萬語又不知從何說起。白天在佛光山,星雲大師那句「問一聲汝今哪裡去,望三思何日君再來」更是讓人生出許多感慨。「從哪裡來、到哪裡去」,本身就是一個深刻的人生命題。和很多人的相知相識,就像兩條斜交的平行線——彼此從很遠的地方來,由於種種機緣巧合碰面相識,說聲「再見」後就頭也不回地再也不見。
回到住處國軍英雄館,我提議臥談。臺灣室友生活作息和我完全不同,原本在廈大每天熄燈臥談的習慣已中斷四個多月,那晚是人生第一次和三個男生同住一室,本身就是一種特別的經歷。他們表示從沒有臥談的習慣,覺得新奇。剛過12點,我們就拉上窗簾躺在各自的小床上開始臥談(說實話空間分布很像漳校宿舍,特別有感覺)。開始他們問我要談什麼,我說女生在一起一般就是八卦,他們就開始扯足球,結果無聊到我差點睡著。後來慢慢進入狀態,開始聊人生、聊社會政治、聊臺灣和大陸的差異、聊四個月多交換生活的感悟……說到放聲大笑、說到毛骨悚然、說到感同身受、說到惺惺相惜,期間還爬起來幾次發狀態。突然有一種路遇知音的感覺,大概和女生在一起不是不能聊這些,而是彼此想法差別太大沒法說到一塊去吧。印象最深的是超哥問我臺灣此行最大的收穫,我說「以前常常看不慣和自己想法不同的人,面臨選擇也經常猶豫。這四個月看到了很多不同的人不同的事,發現儘管彼此的價值觀、生活背景差異很大,但是他們生活得很好,因此要學會尊重別人、學會包容;與此同時,正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特點,也要學會傾聽自己的聲音,相信自己的選擇。」我反過來問超哥,他說「我的想法跟你很像,開始覺得來臺灣後會成為一個更文藝或更憤怒的人,而事實正如你所說,我反而變得更溫和更包容了。」
那一刻覺得好感動,如果拿這個問題問許多交換生,他們大概會說專業上的提高、英語水平的提高、眼界的開闊和自身的成熟,這些固然是很大的收穫,我也都受益匪淺。可是在我看來,價值觀的提升、對很多問題的重新思考和對人生何去何從的重新認識,這些才是更深層次更接近本質的收穫吧。回頭看看,交換的最大意義在於,我們的人生原本是一條單行道,以前的選擇決定了現在的生活,無論是不是陰差陽錯,只要有所選擇,就必然有所放棄,我們滿足現狀覺得現在過得不錯,恐怕更多時候是一種無奈的被迫。換一個環境,嘗試發掘全新的自己,拾回曾經的夢想,找尋往日的激情,哪怕是一點小小的改變,也比安於現狀要強百倍。
不知不覺就到了清晨六點,拉開窗簾,天空已由藍泛白,我們竟然臥談了通宵!起身洗漱,背上行囊,從高雄火車站出發繼續南下,過了屏東沿著東部海岸線北上,看看蜿蜒的蘇花公路和浩瀚的太平洋。考試周的連續複習完全沒休整就開始環島,最近三天睡了不到10個小時,我們幾個累到坐下來就立馬睡著,下午4點到了瑞芳,吉爾陪我去九份,雖然神往了很久,但是頭痛欲裂四肢發軟,也沒有什麼特別的驚喜。在山頂吃芋圓看海景的時候,我問吉爾「這三天你們都沒把我當女生吧?」他說「真正的好朋友在一起,是可以忽略性別的。」這大概是他這三天說的邏輯最清晰最動聽的話了。
從九份到瑞芳,從瑞芳到臺北,在臺北車站和臺北轉運站轉了轉,陪吉爾買老字號玉珍齋特產,最後坐三重客運回到新竹。
靜謐的月夜籠罩著清大,成功湖畔蛙聲此起彼伏。光與影的漸變裡,映出相聚分離的歡樂與傷感,短短三天區間車+自強號的環島之旅就這樣結束了。在臺灣的日子,也只剩下最後一天了。
天寒
2012年7月1日
於廈門大學漳州校區
TR-Pass:鐵路交通神器
東海大學
逢甲夜市
佛光山
愛河
國軍英雄館
區間車 和小夥伴們
臺北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