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還有真正的江湖嗎?
當賈樟柯用一部《江湖兒女》追憶那個早已回不去的年代時,那首貫穿始終的歌曲《淺醉一生》,卻更容易剝離物慾橫流利益追逐的迷茫心態,重新晾曬著自我內心真正的需求。
我想,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在整體意境的營造上,一定程度地借鑑了那部吳宇森編劇並執導的《喋血雙雄》。雖然,兩部電影在內容上完全是處在兩個極端,但從故事發展的脈絡來看,傳遞出的那種江湖的破敗感以及物是人非的落寞感,卻因為存在的相似性而總叫人難以忘懷。
在我看來,1989年上映的《喋血雙雄》這部電影,才真正稱得上是吳宇森暴力美學的代表作。
即便很多人總是習慣把那部1986年的《英雄本色》放在最前面,可如果仔細對比兩部電影的內容以及主題,就會發現,《喋血雙雄》比起《英雄本色》來說,更多了幾分哲學上的思考,尤其是關於江湖道義、人性抉擇以及社會發展的思考。
那不再只是簡簡單單的廝殺,或是互幫互助的情誼,而是模糊正邪概念的基礎上,試圖在現實主義的土壤中,固執地堅守著最後的理想主義情懷。縱使秩序正在崩塌,縱使道義日漸破碎,縱使利益取代情誼,但總有那麼幾個人會為了心中的信念苦苦支撐著。
小莊是個有原則的殺手,李鷹是個有原則的警察,但兩人卻面臨著同樣的處境。
小莊拿錢辦事,遵守著殺手的職業操守,那就是不問原因不計後果也不出賣僱主,可是,在最後一次刺殺任務中,卻遭到了僱主汪海的追殺,錢沒拿到,還被警察通緝;李鷹在追捕一個叫瘋狗的罪犯時,為了保護車上乘客安全,果斷出手擊斃瘋狗,間接地導致一名有心臟病的乘客死亡,案子破了,自己遭到投訴,還被上司百般刁難。
一個被追殺,一個被壓迫,一黑一白本來水火不容,卻在被逼到同樣處境後,居然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感。我想,與其說是同病相憐的同情,倒不如說是社會價值扭曲後的理想堅守。
兩個人都太固執地堅守著所謂的江湖道義,可是,在這個道義早就蕩然無存的社會中,人們只在乎的是升職或是金錢,利益才是王道,至於那些本該遵守的規矩以及堅守的原則,統統都是可以任意踐踏的墊腳石罷了。
當小莊對曾經的好友四哥說「這個江湖已經不再適合我們了,我們都太念舊」,我大概已然猜出了這部電影的結局。因為故事本就不複雜,而吳宇森這次要做的,就是為他心中的那個江湖譜寫一曲輓歌。
他讓小莊完成了對於珍妮的救贖,代表著一種善良,完成了對於四哥的救贖,代表著一種情誼。而李鷹最後毅然決然地舉槍,當著眾多警察的面殺了汪海,則完成了對於小莊和這個江湖的救贖,代表著一種規矩和原則。
當然,這部電影本身就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敘事套路,所以,我們不能用現代死板的法律條文解讀電影人物的是非對錯。
在那個江湖裡,人們約定俗成並維護的東西,是基於人性的抉擇。小莊因為珍妮而開始對自己的職業產生動搖,李鷹因為小莊而開始對於殺手產生新的認識。大仁大義和無私奉獻的品質本該被傳承,承諾、信義、忠誠和信念,這些品德本該被發揚,可是,汪海的出現徹底攪亂了江湖秩序。
在我看來,汪海不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無形中成為了物慾橫流利益至上的代表。
金錢社會中,江湖的那老一套早就過時,就像一個職業殺手可以不用籤訂協議,而僅僅憑藉口頭承諾就去執行任務,一個警察可以不用顧忌升職或是上司臉面,而全力以赴地偵破案件。如果放到現在,沒有利益好處的給予,誰會放棄私利而成全公利?誰會捨棄自我成全別人?
突然想起小莊和李鷹的一句對話,李鷹對小莊說:我承諾的事卻做不到,我相信正義,卻沒有人相信我,小莊則對李鷹說:好人通常被人誤解。說這句話時,小莊嘴角掛著笑容,這或許是一種釋然,也是一種看淡,畢竟,他心目中的那個江湖早已崩塌,與其這樣,還不如趁早離開,讓那份曾經的美好保留心中。
吳宇森從這部電影開始,便擺脫了簡單的槍戰搏殺,而為這些場面加入了莊重的儀式感,白鴿和教堂也是從這部電影開始,成為了吳宇森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白鴿代表和平,教堂代表信仰,這樣就讓所有看起來鮮血淋漓的廝殺,富有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同時也帶有了哲學化的思考。人物不再是臉譜化的正邪對立,而擁有了更為複雜的心理活動和情緒反應,此刻,人性成為了電影所要表達的核心之一。
初看此片,覺得太過文藝,不像《英雄本色》那般快意恩仇,反覆去看,卻越看越覺得很有味道,總有種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
懷舊的人容易被感動,大概,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可總有一種情懷是每個時代都在默默珍藏的。可因為物質過於誘人,情懷也就變得廉價,而本該純粹的兄弟情誼,也漸漸地被曲解成基友關係,可笑也可悲。
試想一下,如果《喋血雙雄》不是1989年上映,而是2020年上映,那麼周潤發和李修賢在最後槍戰中的惺惺相惜,會不會被解讀成腐化的男人情慾?這是很有可能的,畢竟,當下的人已經很少能夠理解男人之間的純粹情誼,因為這種情誼早就被留在了過去。
這讓我非常懷念四哥和小莊之間的情誼,四哥對小莊說:「我是一個沒用的人,但我承諾過的就一定要做到。」小莊對四哥說:「朋友之間無所謂誰欠誰,不然要朋友做什麼?」簡單真摯,不是利益所能夠取代的,這或許才是對朋友最好的詮釋。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賈樟柯電影裡總喜歡用吳宇森用過的音樂,或是吳宇森電影的某些片段,因為,賈樟柯和吳宇森一樣,都是念舊的人。
當《淺醉一生》的旋律重新響起時,多少讓人有些恍惚,好像捧著一杯酒,回到那個時代那個江湖,身邊坐著小莊、四哥和李鷹,而珍妮則演唱著這首歌曲,歌詞寫出了多少人期待而又落空的江湖夢——「儘管想擁有但卻只能期待,始終淺醉在心裡,絲絲期望漸飄渺,編織千寸心裡夢,即使希望似夢幻,人漸醉在夢裡海市蜃樓,讓我編織海市蜃,一天一天淺醉過一生。」
《喋血雙雄》是極具理想主義色彩的電影,看完後環顧四周,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在這個見利忘義追名逐利的當下,還有沒有如同四哥和小莊,小莊和李鷹這樣純粹的兄弟情誼?還有沒有注重承諾,堅守原則,恪守規矩的人了?
其實,看看我們現在的影視劇所反映的內容就能發現,一切都在改變,一切都在墮落,諸如《小時代》這樣爛俗作品的橫行,早已日漸毀滅著我們本該繼承的優良傳統,還有某些不知所謂的「明星」對於老藝術家趾高氣揚的踐踏,似乎已然忘記了尊重和虛心。
所以,當小莊口琴再次響起,他的槍聲已然不再,而是選擇帶著珍妮裹著一襲風衣轉身離開,不再留戀,亦不必感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