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年後,我還是認為,它比《英雄本色》更能成為吳宇森的代表作

2020-10-11 影視地平線

現在還有真正的江湖嗎?

當賈樟柯用一部《江湖兒女》追憶那個早已回不去的年代時,那首貫穿始終的歌曲《淺醉一生》,卻更容易剝離物慾橫流利益追逐的迷茫心態,重新晾曬著自我內心真正的需求。

我想,賈樟柯的《江湖兒女》在整體意境的營造上,一定程度地借鑑了那部吳宇森編劇並執導的《喋血雙雄》。雖然,兩部電影在內容上完全是處在兩個極端,但從故事發展的脈絡來看,傳遞出的那種江湖的破敗感以及物是人非的落寞感,卻因為存在的相似性而總叫人難以忘懷。

在我看來,1989年上映的《喋血雙雄》這部電影,才真正稱得上是吳宇森暴力美學的代表作。

即便很多人總是習慣把那部1986年的《英雄本色》放在最前面,可如果仔細對比兩部電影的內容以及主題,就會發現,《喋血雙雄》比起《英雄本色》來說,更多了幾分哲學上的思考,尤其是關於江湖道義、人性抉擇以及社會發展的思考。

那不再只是簡簡單單的廝殺,或是互幫互助的情誼,而是模糊正邪概念的基礎上,試圖在現實主義的土壤中,固執地堅守著最後的理想主義情懷。縱使秩序正在崩塌,縱使道義日漸破碎,縱使利益取代情誼,但總有那麼幾個人會為了心中的信念苦苦支撐著。

小莊是個有原則的殺手,李鷹是個有原則的警察,但兩人卻面臨著同樣的處境。

小莊拿錢辦事,遵守著殺手的職業操守,那就是不問原因不計後果也不出賣僱主,可是,在最後一次刺殺任務中,卻遭到了僱主汪海的追殺,錢沒拿到,還被警察通緝;李鷹在追捕一個叫瘋狗的罪犯時,為了保護車上乘客安全,果斷出手擊斃瘋狗,間接地導致一名有心臟病的乘客死亡,案子破了,自己遭到投訴,還被上司百般刁難。

一個被追殺,一個被壓迫,一黑一白本來水火不容,卻在被逼到同樣處境後,居然產生了惺惺相惜的情感。我想,與其說是同病相憐的同情,倒不如說是社會價值扭曲後的理想堅守。

兩個人都太固執地堅守著所謂的江湖道義,可是,在這個道義早就蕩然無存的社會中,人們只在乎的是升職或是金錢,利益才是王道,至於那些本該遵守的規矩以及堅守的原則,統統都是可以任意踐踏的墊腳石罷了。

當小莊對曾經的好友四哥說「這個江湖已經不再適合我們了,我們都太念舊」,我大概已然猜出了這部電影的結局。因為故事本就不複雜,而吳宇森這次要做的,就是為他心中的那個江湖譜寫一曲輓歌。

他讓小莊完成了對於珍妮的救贖,代表著一種善良,完成了對於四哥的救贖,代表著一種情誼。而李鷹最後毅然決然地舉槍,當著眾多警察的面殺了汪海,則完成了對於小莊和這個江湖的救贖,代表著一種規矩和原則。

當然,這部電影本身就是凌駕於法律之上的敘事套路,所以,我們不能用現代死板的法律條文解讀電影人物的是非對錯。

在那個江湖裡,人們約定俗成並維護的東西,是基於人性的抉擇。小莊因為珍妮而開始對自己的職業產生動搖,李鷹因為小莊而開始對於殺手產生新的認識。大仁大義和無私奉獻的品質本該被傳承,承諾、信義、忠誠和信念,這些品德本該被發揚,可是,汪海的出現徹底攪亂了江湖秩序。

在我看來,汪海不再僅僅是一個人,而是無形中成為了物慾橫流利益至上的代表。

金錢社會中,江湖的那老一套早就過時,就像一個職業殺手可以不用籤訂協議,而僅僅憑藉口頭承諾就去執行任務,一個警察可以不用顧忌升職或是上司臉面,而全力以赴地偵破案件。如果放到現在,沒有利益好處的給予,誰會放棄私利而成全公利?誰會捨棄自我成全別人?

突然想起小莊和李鷹的一句對話,李鷹對小莊說:我承諾的事卻做不到,我相信正義,卻沒有人相信我,小莊則對李鷹說:好人通常被人誤解。說這句話時,小莊嘴角掛著笑容,這或許是一種釋然,也是一種看淡,畢竟,他心目中的那個江湖早已崩塌,與其這樣,還不如趁早離開,讓那份曾經的美好保留心中。

吳宇森從這部電影開始,便擺脫了簡單的槍戰搏殺,而為這些場面加入了莊重的儀式感,白鴿和教堂也是從這部電影開始,成為了吳宇森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白鴿代表和平,教堂代表信仰,這樣就讓所有看起來鮮血淋漓的廝殺,富有了浪漫主義的色彩,同時也帶有了哲學化的思考。人物不再是臉譜化的正邪對立,而擁有了更為複雜的心理活動和情緒反應,此刻,人性成為了電影所要表達的核心之一。

初看此片,覺得太過文藝,不像《英雄本色》那般快意恩仇,反覆去看,卻越看越覺得很有味道,總有種莫名的感動湧上心頭。

懷舊的人容易被感動,大概,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特色,可總有一種情懷是每個時代都在默默珍藏的。可因為物質過於誘人,情懷也就變得廉價,而本該純粹的兄弟情誼,也漸漸地被曲解成基友關係,可笑也可悲。

試想一下,如果《喋血雙雄》不是1989年上映,而是2020年上映,那麼周潤發和李修賢在最後槍戰中的惺惺相惜,會不會被解讀成腐化的男人情慾?這是很有可能的,畢竟,當下的人已經很少能夠理解男人之間的純粹情誼,因為這種情誼早就被留在了過去。

這讓我非常懷念四哥和小莊之間的情誼,四哥對小莊說:「我是一個沒用的人,但我承諾過的就一定要做到。」小莊對四哥說:「朋友之間無所謂誰欠誰,不然要朋友做什麼?」簡單真摯,不是利益所能夠取代的,這或許才是對朋友最好的詮釋。

我終於明白,為什麼賈樟柯電影裡總喜歡用吳宇森用過的音樂,或是吳宇森電影的某些片段,因為,賈樟柯和吳宇森一樣,都是念舊的人。

當《淺醉一生》的旋律重新響起時,多少讓人有些恍惚,好像捧著一杯酒,回到那個時代那個江湖,身邊坐著小莊、四哥和李鷹,而珍妮則演唱著這首歌曲,歌詞寫出了多少人期待而又落空的江湖夢——「儘管想擁有但卻只能期待,始終淺醉在心裡,絲絲期望漸飄渺,編織千寸心裡夢,即使希望似夢幻,人漸醉在夢裡海市蜃樓,讓我編織海市蜃,一天一天淺醉過一生。」

《喋血雙雄》是極具理想主義色彩的電影,看完後環顧四周,不禁產生這樣的疑問:在這個見利忘義追名逐利的當下,還有沒有如同四哥和小莊,小莊和李鷹這樣純粹的兄弟情誼?還有沒有注重承諾,堅守原則,恪守規矩的人了?

其實,看看我們現在的影視劇所反映的內容就能發現,一切都在改變,一切都在墮落,諸如《小時代》這樣爛俗作品的橫行,早已日漸毀滅著我們本該繼承的優良傳統,還有某些不知所謂的「明星」對於老藝術家趾高氣揚的踐踏,似乎已然忘記了尊重和虛心。

所以,當小莊口琴再次響起,他的槍聲已然不再,而是選擇帶著珍妮裹著一襲風衣轉身離開,不再留戀,亦不必感傷!

相關焦點

  • 吳宇森的代表作,除《英雄本色》以外,這部作品或許更具代表性
    如果要問吳宇森的代表作是什麼,應該大家都會想說是《英雄本色》吧,這部電影作為最出圈的作品,不僅在中國電影有一定的地位,就連在海外也受到了很多電影愛好者的追捧,也有很多導演在自己的影片中向這部電影致敬。
  • 《英雄本色》:彈指31年,江湖已遠,再見英雄
    吳宇森和徐克的江湖裡,我最愛那一款,《英雄本色》。 1986年,小馬哥拿一杯酒敬了他的瘸腿。而江湖匆匆掠影,距今已遙渡31年!31年的時光都改變了些什麼? 當年鬱郁不得志的導演吳宇森,如今成了電影界的大師。
  • 1989年,吳宇森拒拍《英雄本色3》,徐克親自導演後,搞砸了
    例如《教父3》,即使前兩部被譽為犯罪片教科書,但第三部仍被認為有圈錢之嫌。而在香港,也有這樣的「反面」典型。這便是《英雄本色》系列。雖說1986年首部《英雄本色》口碑票房大豐收,但隨後的兩部續作卻讓吳宇森傷透了心。
  • 《英雄本色》吳宇森:如果重拍結尾不讓周潤發死讓他覺悟
    影響了幾代人的香港暴力美學代表《英雄本色》修復版正在重映,1986年該片上映時,打破紀錄成為年度票房冠軍。在香港影評人評選的香港百部佳片中,該片排名第一。足見《英雄本色》的影響力及地位。對於31年後再次登上大銀幕,導演吳宇森非常激動,他表示這個影片又得到了重生。
  • 1989年,吳宇森拒拍《英雄本色》,徐克親自導演,搞砸了
    例如《教父3》,即使前兩部被譽為犯罪片教科書,但第三部仍被認為有圈錢之嫌。而在香港,也有這樣的「反面」典型。這便是《英雄本色》系列。雖說1986年首部《英雄本色》口碑票房大豐收,但隨後的兩部續作卻讓吳宇森傷透了心。其中1989年在籌拍第三部續集時,吳宇森和徐克還差點鬧翻臉,影片上映後也遭遇觀眾不少「惡評」。
  • 《英雄本色2018》致敬吳宇森
    今年賀歲檔吳宇森簡直成了被提及最多的一個名字,不僅他自己的新作《追捕》、修復版《英雄本色》要在11月上映,就連後輩丁晟也推出了致敬他的作品《英雄本色2018》,該片已經定檔2018年1月18日上映。昨天,丁晟攜片中幾位主演王凱、馬天宇、林雪、餘皚磊、吳樾等首次面對媒體。
  • ...徐克|新藝城|珍妮|吳宇森|周潤發|喋血雙雄|英雄本色|劉浩良|李鷹
    無論是劇本人物還是鏡頭語言都能捕捉到致敬的痕跡。很慶幸,已經30多年過去,在新世紀中除了屢屢被致敬的《英雄本色》之外,這部完全不亞於前者的經典再度重回大眾視野。《喋血雙雄》是吳宇森拍攝於1989年的經典警匪犯罪片。
  • 從《英雄本色》到《追捕》,吳宇森的光影「江湖」
    電影展第二天,吳宇森一大早又出現在大師班,向觀眾分享了自己拍片背後的故事。  1986年,吳宇森執導的《英雄本色》問世後,不僅成為了當年香港電影的票房冠軍,獲得了臺灣金馬獎和香港金像獎的多個獎項,成為華語電影的經典,還在日後的30年裡,對華語電影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 《英雄本色》起航:吳宇森、周潤發、張國榮的幕後人生
    一、《英雄本色》起航,吳宇森的內心獨白:我失去的我一定要親手拿回來。1986年,鬱郁不得志的吳宇森,在好友徐克的支持下,開始籌拍《英雄本色》。當時的吳宇森,被新藝城電影公司雪藏了三年,三年裡沒有任何作品,整個人也萎靡不振,職業生涯陷入低谷。
  • 以《英雄本色》為例,淺析吳宇森鏡頭下的暴力美學
    看完後鼻子很酸,但是卻有種說不出的舒爽感,不知道是被兄弟情義所感染,還是被英雄的豪氣薰陶,總言之情緒上得到了釋放。不得不說,《英雄本色》絕對是吳宇森導演的翻身之作,通過他的鏡頭,呈現出來的人物英雄情懷,兄弟情義都能在觀眾心中留下深刻的印記,這就是我們理想中的英雄豪氣。
  • 《英雄本色》傳奇影響力:吳宇森封王周潤發封神,黑社會大舉進入
    吳宇森辛辛苦苦拍成了《英雄本色》,但新藝城的老闆看完片子後,居然說先別上映了,這是要雪藏,吳宇森已經不是第一次遇到這種情況。之前他在嘉禾拍了一部槍戰片,就被雪藏了。這都幾年過去了,現在噩夢重現,吳宇森心涼了。最後在徐克的據理力爭和堅持下,新藝城高層考慮後回復可以上,但不能用吳宇森的名字,因為吳宇森這個名字都已經是票房毒藥了,乾脆還用吳尚飛吧!
  • 吳宇森:還沒拍到自己認為十全十美的電影
    當晚不僅有定檔11月17日的《英雄本色》修復版放映,更有吳宇森親臨現場與影迷進行面對面交流。重量級的活動搭配重磅級的影片,現場氣氛一度沸騰,座無虛席。  開票十分鐘售罄,立冬寒夜熱情不減  7日傍晚,中國電影資料館大廳大排長龍,寒冷的冬夜即使是工作日也沒能讓影迷的熱情減少半分。
  • 落魄天才吳宇森背水一戰,逆襲成就英雄本色,徐克背後默默支持
    當然電影也一樣,但是有一部電影卻打破了這個魔咒,它就是《英雄本色》。《英雄本色》除了講述男人間的友情,更有對身在逆境不忘初心的道義堅守。影片之所以能拍的這麼酣暢淋漓,感同身受,其實和創作者本身的經歷是分不開的。在這部戲的幕後其實隱藏著一段惺惺相惜的友情和低谷逆襲的傳奇故事。
  • 《英雄本色》導演吳宇森自曝曾拒漫威之父邀請執導,批評漫威電影
    提到吳宇森,大家應該都會想起他執導的電影《英雄本色》,這部電影不僅一舉斬獲當年香港票房冠軍,也成為了吳宇森人生的轉折點,在當時還流行起了一股「英雄熱」。之後《英雄本色2》、《縱橫四海》等膾炙人口的影片也出自吳宇森之手。
  • 電影賞析:《英雄本色》過去三十年,還是忘不了小馬哥那張臉
    老式的打字機、香港八十年代的街市、墨鏡風衣的主角造型、微微泛黃的影片色調,現在看來,因為年代感覺得有些老式,但是看到小馬哥與豪哥三年後重逢的時刻,我的眼眶還是熱了。很多年後,我們經過各種影視作品的薰陶,明白這世界上沒有絕對的正邪之分,明白壞人心中也有「人性」的一面,明白灰色地帶更有掙扎。而最早體現這一點的國產電影,是《英雄本色》。
  • 《英雄本色》:吳宇森失意後拍的翻身作,也是香港英雄片的開山作
    作為香港80年代十大經典電影更是給觀眾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其中排行第一位的《英雄本色》更是不在話下。這部電影雖然說是翻拍自1967年版,由謝賢主演、龍剛執導的同名電影,但是卻被吳宇森注入了新的靈魂,成為了一部無法超越的經典。
  • 吳宇森的「老時代」很難 但承載了不少人心
    電影還沒拍完,新藝城就有人建議停掉雪藏(之前吳宇森在嘉禾就有一部槍戰片被雪藏,後來《英雄本色》大賣嘉禾將此片改名為《英雄有淚》跟風公映),被徐克拒絕後,又建議不要用吳宇森名字,還是用回大家不熟悉的「吳尚飛」。徐克力挺老友,《英雄本色》最終大放光芒,成為傳世經典。這一回,徐克成了吳宇森的貴人。
  • 吳宇森的經典暴力美學電影,如果只知《英雄本色》就太low了
    其特徵表現為:創作者往往運用後現代手法,要麼把影片中的槍戰、打鬥場面消解為無特定意義的遊戲、玩笑;要麼把它符號化,作為與影片內容緊密相關的視覺和聽覺的審美要素。而吳宇森作為暴力美學大師,其「英雄系列」影片更是代表了他獨特的審美風格。儘管吳導近幾年的幾部電影並不是那麼盡如人意,但我們不能否認他在「暴力美學」這一領域的貢獻。今天,我們就來盤點和淺析幾部他的經典之作。
  • 吳宇森隱秘往事:英雄本色中最虧欠張國榮,因口吃改行做導演
    吳宇森說:「我覺得電影就是人生,實實在在的感情,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是共通的,這就是我的影片中永恆不變的主題。」17年,高曉松和吳宇森有一場對話。「英雄本色,縱橫四海,這八個字就是吳導演的人生」,這是高曉松見到吳宇森說的第一句話。
  • 40年前吳宇森一部武俠片:古裝版《英雄本色》,劉松仁成小馬哥
    提到吳宇森的作品,大家立馬想到的是《英雄本色》《喋血雙雄》《喋血街頭》《縱橫四海》現代槍戰片,其實吳宇森很早之前就拍過古裝武俠片,那個時候最像恩師張徹,比如被影迷津津樂道的《豪俠》,一度被譽為古裝版《英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