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嘍,筒子們好,今天為大家帶來雷德利·斯科特老爺子新作《金錢世界》,本片已於3月2日登陸內地院線。關注漫影像,每天為你帶來最具參考意義的院線影評,不吹不黑。
《金錢世界》的現實背景
《金錢世界》根據1973年轟動世界的首富綁架案改編,前世界首富保羅·蓋蒂的孫子小蓋蒂被綁架,作為持資10億美元的大富豪老蓋蒂,卻拒絕支付1700萬美元贖金,保羅·蓋蒂到底有多摳?
1958年,因為「節省」,老蓋蒂登上時代雜誌封面,在中國傳統文化中,「節省」應該是美德,但在上個世紀的美國,物慾橫流,保羅·蓋蒂的「節省」被視為摳門。作為世界首富,除了能為藝術品下血本,他衣食方面很簡單,每個月的生活成本不超過300美元。
下面這兩點體現的是摳,不是節省,老蓋蒂在城堡裡安裝了英式電話亭,外人打電話需要自己掏電話費。贖金中的100萬美元是老蓋蒂借給兒子的,利息每年高達4%,比存銀行還賺錢。
《金錢世界》對人性的探討
《金錢世界》並沒有用大筆墨描繪老蓋蒂燈紅酒綠的奢侈生活,而是注重表現老蓋蒂作為世界首富,與常人不同的思考和選擇。如果一般人家的孩子被綁架,首先想的是如何籌備贖金救人,但老蓋蒂第一時間拒絕支付贖金,這並不是冷血的表現。如果馬上同意支付贖金,雖可以保小蓋蒂一時平安,但他14個兒孫可能會被輪流或重複多次綁架。
保羅·蓋蒂對於「成為一個有錢人」和「作為一個有錢人」的論述最為經典,與中國傳統思想「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有異曲同工之妙。前者相對易操作,只需要埋頭賺錢就可以;後者則更為考驗人性,作為富豪你要戰勝自己的私慾,以防掉入欲望的深淵,不能自拔。
老蓋蒂和他的兒子就是最好的例子,兩人走向了不同的方向,老蓋蒂除了收藏藝術品外,他的日常生活很簡樸;兒子蓋蒂二世則墜入了欲望的深淵,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吸毒玩樂一樣不落,不思進取,老蓋蒂最終選擇將金錢帝國留給孫子,而不是兒子,蓋蒂二世沒能「子承父業」。
雷德利·斯科特的出彩之處
《金錢世界》是半傳記性質的劇情片,影片以老蓋蒂之孫小蓋蒂的旁白切入,用不斷插敘的手法完整的呈現了整個綁架事件的始末,導演對劇情發展的輕重緩急把握十分到位。據悉最初由凱文·史派西飾演保羅·蓋蒂,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凱文·史派西下馬,由克里斯多福·普盧默代替,老戲骨的表演震撼人心,雷德利·斯科特用9天的時間補拍了保羅·蓋蒂的所有戲份,趕上了上映檔期。
作為平凡人的我們,大都在「成為一個有錢人」的路上一路狂奔,追逐金錢的人熙熙攘攘,而真正能駕馭金錢的人門可羅雀。希望在座的各位小夥伴成為駕馭金錢的人,而不是被金錢駕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