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韓兩國的網友因為漢服吵了起來。事情的起因是一位漫畫博主@old先在微博和海外社交媒體曬出的一組漫畫圖。
這組在國內頗受眾人喜愛的圖卻在國外社交媒體受到攻擊,原因是韓國網友認為這組圖中的風格根本不是博主所說的「古風混搭」,而是「中國與韓國風格混搭」,因為「圖中的帽子和服飾都是韓國的」。
、
還有人說「清朝的瓜皮帽才是中國的傳統帽子,請不要用韓國的傳統帽子」。
面對爭議,博主@old先又重新發了一篇帖子解釋自己的漫畫,他表示,漫畫人物的服飾和帽子參考了「中國華服文化活動」以及「明朝藍氏畫像軸」。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11月4日晚,演員許凱在社交平臺發布了一張新劇的照片,因為新劇故事背景發生在明朝時期,所以圖中的許凱穿著明制漢服。
照片發布之後,有網友以為許凱穿的是韓國服裝,並提問是否是在拍韓劇。
對此,於正轉發了該條博文,霸氣回應道:「這妥妥的明朝漢服,不能因為當時作為大明屬國的高麗沿用了,就被沒文化的說成『韓服』了!」
於正還在國外社交媒體instagram上甩出一張明朝漢服組圖,怒對韓國無腦網友。
不少網友也貼出歷史文物圖片,證明我們歷史上的確有過這種帽子。
然而許多韓國人並不買帳,多名韓國畫手還在外網發起"韓服挑戰",指責中國的漢服「抄襲」韓服,甚至有評論大言不慚說中國在歷史上曾是韓國的「地方政府」。
這簡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11月4日上午,中國歷史研究院發表了一篇文章《「韓服」真相:「衣冠文物 悉同中國」》,其中就指出:古代韓國本沒有自己的衣冠制度,根據明朝服飾進行改良,才形成了現如今大家在韓國古裝劇中看到的服飾。事實勝於雄辯,歷史不容篡改。
不少漢服愛好者也紛紛站出來維護漢服文化。
一位up主十音shiyin還專門錄製了一段視頻,用英文科普漢服和韓服的歷史淵源。
視頻中她提到,中韓地理位置相近,古代中國作為一個文化大國影響力很大,因此韓服和漢服有相似之處很正常。
ancient China was really influencial. It influenced a lot of its bordering nations in areas such as culture food, architecture, clothing, etc. So it's completely normal for the hanbok.
古代中國是很有影響力的,影響了很多周邊國家,例如在文化、飲食、建築、服裝等多個領域。所以韓服和漢服有相似之處是完全正常的。
但是要說中國明朝漢服「抄襲」韓國韓服,甚至說「古代中國是韓國的一個地方政府」簡直荒謬至極。
小姐姐用流暢的英語科普了漢服和韓服的關係, 並給出了圖片對比。
她強調自己發這段視頻的目的並非要引發兩國網友的罵戰,而是希望那一小部分試圖將中國傳統漢服扭曲稱成「抄襲」韓服的韓國網友停止造謠,尊重歷史。
It's very common for cultures to influence each other, especially in the case of China and Korea when the two nations are located so close geographically, and really there is no shame of admitting that your clothing wad influenced by another culture. There is nothing wrong with it.
不同的文化互相影響是再普遍不過的事,特別是當韓國和中國兩個地理位置如此接近的時候,我覺得並不需要因為你的服飾是受了其他文化的影響而感到羞恥。這並沒有錯。
事實上,韓國人的「文化自信」聞名在外,不少中國文化都難逃他們「韓化」的下場。眾所周知的就是他們的「端午節」申遺成功。但其實韓國人申遺成功的是他們的「江陵端午祭」(Gangneung Danoje Festival)——是一種祭祀活動,和咱們的端午節(Dragon Boat Festival)不太相同。2005年11月28日,人民網刊登了《江陵端午祭何以勝出》,文中明確指出:「除了時間上接近外,中國端午節和韓國端午祭已是兩回事。中國端午節的許多習俗,在江陵端午祭中找不到影子。而端午祭中的祭祀、演戲、遊藝等,都有著濃厚的韓國民俗特色。另外爭的比較多的就是孔子到底是哪國人。Quora上常年掛著這個題目:為啥韓國人會覺得孔子是韓國人啊???
在這個問題下面會看到很多闢謠的,其實大多數韓國人表示並沒有這麼認為過。@Eli的回答也總結的很全面了:惡作劇、民族主義、反韓情緒、純粹的信息誤導。
爭辯一時的對錯終究是過眼雲煙。歸根結底,我們能做的就是為文化輸出多出一份力,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將其發揚光大。只有這樣,才能在面對文化傳統爭議時佔據主動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