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日韓導演來華拍片,值不值花這個錢?

2020-11-01 電影情報處

作者 / 無念


悄無聲息,又一部日本導演執導的華語片於本周五公映,來自日本「恐怖片之父」鶴田法男的《網絡兇鈴》。本片曾定檔於去年的12月6日,卻在公映前一天宣布撤檔,如今時隔一年歸來,重新定檔萬聖節檔期。


提到鶴田法男,雖然他只執導了《午夜兇鈴》的第三部,但是導演中田秀夫曾說過,他是受到了鶴田導演在90年代創作的一系列恐怖作品的影響,才誕生了靈感拍出膾炙人口的《午夜兇鈴》,《咒怨》系列也是如此。因而鶴田導演無論是在國內外,在所有恐怖片迷心目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

不過,眾所周知由於政策原因,中國的恐怖片是不能出現鬼的,近幾年的國產恐怖片幾乎也可以和「國產爛片」劃上等號。而且翻看鶴田導演近幾年的履歷,作品口碑都普遍欠佳,從預告片的質感,毫無音量的宣傳,以及這個「碰瓷」《午夜兇鈴》的片名,基本上已經可以推測,這部片子最終免不了「撲街」下場。

為什麼外國導演尤其是日韓導演來中國拍片總是落得如此下場?這股外來導演「打工」熱潮是從啥時候開始的?未來我們還可以有哪些期待呢?


韓國導演批發引進,來華「打工」成潮流?

情報君總結了自2010年後,在中國大陸公映的由日韓導演執導的華語片。需要說明的是,表格裡只收錄了日韓兩國的導演和其作品,原因主要在於,中國和日韓兩國同屬東亞,無論從歷史性、地域性和文化根源上來看,都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市場層面也更易於接受。所以這篇文章接下來討論的範圍,也主要集中在亞洲區域的背景內。




從表格中可以看出,2014年之前,來華拍片的外籍導演數量並不多。安兵基是來中國拍片的韓國導演第一人。

2012年,安兵基導演在中國成立了工作室,不僅獲得了一億元的啟動資金,而且宣布以後將把工作重心向中國轉移。同年,他執導了來華後的第一部電影《筆仙》,1500萬的投資也打破了國內驚悚片投資記錄。

首日票房突破600萬,輕鬆打破國產恐怖片上映首日觀影人次記錄,上映三天票房突破1500萬,最終以小博大,收穫了接近6000萬的票房。在那之後,安兵基導演嘗到了甜頭,趁熱打鐵接連推出了《筆仙2》和《筆仙3》,雖然影片口碑表現都一般,但三部曲共獲得了近兩億元的總票房,也是賺了個盆滿缽滿。


除了安兵基,許秦豪也是第一批來華拍片的韓國導演,而他背後的中博傳媒在這當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作為中國第一家進入韓國本土電影市場的傳媒企業,中博傳媒在韓國本土投資影視劇作品的同時,也在韓國國內發行了多部華語大片,包括《英雄》《十面埋伏》《滿城盡帶黃金甲》《無極》等,是韓國電影市場最大的華語電影發行商。可以說多年來,中博傳媒在促進中韓兩國之間的商業文化交流上擔任了重要的橋梁作用。

2011年,中博傳媒籤約了韓國導演許秦豪、郭在容,成立了韓國導演工作室,不僅在製作中添加了更多的韓國元素,也積極推進韓國導演來華拍片。

許秦豪在來中國之前在影迷中就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八月照相館》《春逝》等經典的清純愛情片在國內收穫了一批忠實擁躉。《危險關係》是許秦豪和中博傳媒繼《外出》《好雨時節》後合作的第三部作品,根據法國原著小說改編,將故事背景放在了30年代的上海,投資高達兩個億,不過最後票房僅有6000多萬,可謂是口碑票房雙輸。

到了2014年,中國廣電總局和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籤署了一份《中韓電影合拍協議》,隨後內地市場迎來了一陣韓國導演「北漂」熱。協議中宣布,中韓合拍片在中韓兩國都享受國產片待遇,也就是說,中韓合拍片今後可以享受國產片的43%左右的分帳比例。這樣一項利好的政策無疑給眾多韓國導演指明了一條撈金之路。

彼時正趕上中國國內電影產業飛速發展之際,票房紀錄被不斷刷新,銀幕數和觀影人數每天都在增長,而國內自身的商業體系和電影數量是無法供應如此高的需求的。因而,籤署這樣的一份協議,很大程度上是帶有一定扶持和鼓勵意味的。


對於中國而言,隔壁的韓國電影有著相當成熟的工業化體系和商業片製作水準,韓國文化和中國文化同根同源,大量的經典作品在國內觀眾們心目中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引進」這批韓國導演,也是希望鄰國的電影人們可以將他們的技術和經驗帶到國內,為我們的電影產業注入新鮮的血液。畢竟,那時他們是亞洲市場內唯一沒有被好萊塢打敗的「獨苗」。

而對於韓國人而言,中國這片廣闊的市場無疑成了一塊巨大的「香餑餑」。在韓國,像宋康昊這樣的頂級巨星的票房號召力也就幾千萬,放在國內竟然如此微不足道。而韓國本身行業競爭激烈,除了那些早已有名氣的國際大導演,新人導演想要出頭非常難,在本土發展的局限性日益凸顯。面對中國人伸出的這跟橄欖枝,韓國人無法視而不見。

在這樣的「一拍即合」下,韓國導演開啟了轟轟烈烈的「北漂」打工熱。到了2016年,大多數項目迎來了收割期,市場上韓國導演執導的華語片也達到了一定數量的井噴,然而這時的「危機」似乎才剛剛開始。


來華拍片韓國導演數量井噴,十有九爛

2013年,一部劇集《來自星星的你》,一部電影《隱秘而偉大》,讓一個名叫金秀賢的男人,紅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和「都教授」一起名聲大漲的還有這兩部作品背後的導演。

2014年,《星你》的導演張太維第一次來到中國,那是《星你》火之後沒多久,很多國內片方都邀請張太維來到中國拍片。初來乍到的張太維被如此龐大的電影市場驚到了。相比韓國而言,中國的電影市場宛如一片少有人涉足的大花園,充滿了機遇和誘惑。

在那之前,張太維只是韓國SBS電視臺的一名電視劇導演。雖然入行20年,但是作為一個普普通通的上班族,張太維離自己想要成為一名電影導演的夢想始終非常遙遠。沒想到,這個願望將在中國實現。張太維幾乎是沒有猶豫就接下了這個項目。

張太維導演


相似的經歷也發生在《隱秘而偉大》的導演張哲洙的身上。2011年他第一次來中國,那時他的身份還是「金基德的副導演」。13年,金秀賢的爆紅給了他一把打開中國市場的金鑰匙,他的身份也變成了「金秀賢的伯樂」。待14年再次來到中國時,張哲洙有了試水合拍片的機會。項目的投資人甚至直言不諱地稱,選擇他很大程度上是受金秀賢的「紅利」影響,覺得他可以帶來更高的市場回報。

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張太維的《夢想合伙人》集結了姚晨、唐嫣、郝蕾、郭富城等一眾一線演員,最終豆瓣評分4.3,票房剛到八千萬,這樣的投資回報比顯然可以用「慘敗」來形容。一個月後,張哲洙執導的《蜜月酒店殺人事件》公映,評分更差,豆瓣3.4分,票房甚至還不足800萬。

短短時間內,來華拍片的韓國導演紛紛變成了避而不及的「燙手山芋」,中國片方開始在宣傳時有意避開韓國導演的介紹。那些本來拍出過經典佳作的導演們,來到中國後都好像不會拍電影了一樣,接二連三地撲街。甚至那些有國內流量明星加盟的作品,也大都沒有發揮出預期的商業價值。

《第三種愛情》由韓國男神宋承憲和中國女神劉亦菲主演,導演李宰漢曾拍出過經典感人愛情片《我腦海中的橡皮擦》,然而影片最終票房七千多萬;金帝榮的《所以……和黑粉結婚了》請來了偶像天團EXO中的樸燦烈來擔任主演,最終票房剛過八千萬;趙真奎的《夏有喬木 雅望天堂》改編自同名言情小說,有吳亦凡和韓庚兩大流量擔當,最終也只收穫了1.56億的票房。

這其中,值得一提的大概只有2015年的《我是證人》。這部由楊冪和鹿晗主演的懸疑片,由安相勳改編自自己執導的原版作品《盲症》,屬於「一本兩拍」。最終票房突破兩億,豆瓣評分6.2,相比原版的7.5雖弱了不少,但也算是勉強及格了。


為什麼中國片方那麼熱衷找韓國導演來中國拍片?為什麼很多韓國導演來中國後又都遭遇了職業生涯的滑鐵盧呢?

主要的原因在於,韓國導演的片酬很少,但是類型化創作經驗豐富。很多人會用「業界良心」來形容韓國導演,因為他們在導演專業技能方面有比較高的職業性,但同時又不會漫天要價。

在這些電影裡,愛情喜劇或是懸疑犯罪的類型佔了大多數,這其中便存在一個創作題材同質化的問題。而很多導演被片方找到後臨時上陣,其實對中國的實際國情並不了解,再加上文化溝通不順暢,不了解觀眾的心理,即便是文化同宗,仍然會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

而且,這些電影爛很大程度上也不全都怪導演。因為大多數項目都存在趕工的情況,很多劇本在送到導演手上時還存在很多漏洞,導演並沒有充分的時間去反覆打磨。換句話說,劇本本身就很差的話,就算不請韓國導演,請一些中國導演來拍,照樣也拍不好。

很多韓國導演就直言,中國的製片人地位太大,自己完全被架空,毫無話語權。這跟韓國傳統的導演身份是相反的,也讓很多導演感到不適應。郭在容導演就曾經表示,有中國片方根據他的《我的野蠻女友》自己模仿出一個《我的野蠻女友2》的劇本,送到他手上,說希望他來執導,這種做法令導演非常不悅。


再加上,中國的審查制度對於韓國導演來說也是完全陌生的領域,像《辯護人》的導演楊宇碩就直接表示:「如果不能自由表達,那就不拍了。」而大多數導演在面對審查時,都是一種「摸著石頭過河」的試水心態,這也讓他們的創作蒙上了很多的不穩定因素。

至於那些更看重自己職業發展的導演來說,來到中國不僅意味著更高的收入,也意味著一次難得的機會。如果在韓國,一部作品失敗了,那意味著他將至少有三年得不到任何拍片機會。但是在中國,試錯成本如此之低,資本湧入如此之快,一部作品失敗仍可以很快東山再起。這也是很多導演選擇來中國「打工」的重要原因。

只不過,結局似乎並不如他們想像的那樣。表格中的很多導演,像樸裕煥、趙根植、申太羅、金泰均等,在韓國本土也就是二三流導演,在中國的這一戰沒打響,回到韓國後,如今四五年過去了,仍然沒有下一部作品問世。


中韓關係降至冰點,日片迎頭趕上?

2016年,韓國的「薩德事件」一出,中韓關係降至冰點,這份韓國導演打工熱潮也暫時告一段落。尹鴻承的《逆時營救》成了登陸國內院線的最後一部韓國導演執導的華語片。

此前,很多宣布的由韓國導演執導的項目也沒了動靜。郭在容早年前就宣稱要和中國編劇鮑鯨鯨合作一部《叫醒愛情》,暫時沒了下落。大導演金基德的《無神》在接洽了一些演員後,也沒有了任何進展。

中韓關係緊張化後,中國暫停了中韓合拍片的協議,也停止了對於韓國電影的引進。而這幾年,肉眼可見的,日本電影的引進相比以前多了不少,除了動畫電影,真人電影的引進數量也不斷上升。中日關係可以說是迎來了40年一遇的蜜月期。


2018年,時值中日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40周年,兩國政府籤署多項合作,其中就包括電影合拍片的協議。至此兩國電影合作迎來新的契機,以後的中日合拍片也將享受國片待遇。中國作為如今全球第二大電影票倉,日本也很難完全忽視這片龐大的市場。

其實中國早已與英國、法國、印度等多個國家締結了電影合作攝製協議,包括我們上面聊到的韓國。在合拍片這件事上,日本是第21個籤署協議的國家。為什麼和日本的合作現在才姍姍來遲呢?

首先,在過去的幾十年間,日本並沒有有意去擴大海外市場。作為曾經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票倉,日本的國內市場可以很好地滿足本土的電影發展。但是隨著近幾年國內市場的萎縮,這樣的情況也在發生著變化。

其次,日本人雖然很早就有打聽關於和中國製作合拍片的情況,但因為沒有成功先例,缺乏信任度,所以也一直遲遲難以開展。直到《哆啦A夢》《你的名字。》的大賣,讓日本人看到了中國的巨大市場;2018年,中日合拍巨製《妖貓傳》在日本公映,獲得16億日元的票房,表現良好,也給了日本人打了一針定心劑。


協議籤訂後,第一部登陸院線的中日合拍片是動畫片《肆式青春》,這也是「中日文化產業交流協會」首個協助的項目。不過從本片的口碑和市場表現來看,似乎並不盡如人意。中日兩國無論是在文化傳統、工作方式、以及處事態度等多個方面,仍然存在著比較多的差異。中國電影人追求高效快節奏的方式,然而日本人嚴謹、相信慢工出細活,從根本上就存在不小的隔閡。

近幾年,嚴格意義上由日本導演執導的華語片並不多,且大多也難逃口碑撲街的下場,這其中語言溝通和文化差異恐怕是最需要解決的問題。像《你好,之華》即便有「巖井俊二執導+周迅主演+陳可辛監製」這樣的黃金配置,卻也仍然難逃「本土化」是否合理的問題,市場反響也比較一般。而諸如園子溫、三池崇史等大導演雖然紛紛宣布了要進軍中國市場,但也遲遲未見動靜。


無論接下來的結果如何,中日電影方面的合作也「雖遲但到」了,這註定是條需要不停摸索適應的過程,需要雙邊的共同努力。而在目前韓片尚無法引進國內,中韓兩國合作也暫時停擺的情況下,中國觀眾對於日片及合拍片的需求則顯得更為重要了。


除了日韓合拍,我們還能期待什麼?

目前,在中韓關係尚未完全回暖,中日合拍項目遲遲沒有進展,且大多數項目都撲街的情況下,中國觀眾還能期待些什麼呢?

和中國已經籤訂合拍協議的亞洲國家裡,還有哈薩克斯坦、新加坡和印度。

2019年的《音樂家》是中國和哈薩克斯坦的首部合拍片,影片根據中國音樂家冼星海在阿拉木圖的真實經歷改編,作為一部主旋律電影,影片最終只收穫了不到500萬票房,在市場上並沒有激起太多的水花。

哈薩克斯坦本土的電影市場相當局限,電影產業的發展很大程度上要依靠和其他國家合拍的模式。據統計,近五年哈薩克斯坦共面世135部國產電影。情報君認為,在「一帶一路」的合拍片政策下,中哈兩國在電影創作上可以繼續堅持歷史題材和現實主義的路線,但囿於文化陌生,即便口碑不錯也恐怕很難「出圈」。

隨著《摔跤吧!爸爸》在國內獲得了超過12億的票房,阿米爾·汗成為了家喻戶曉的巨星,中國電影市場在前幾年也迎來過一陣印度片的熱潮。《神秘巨星》《起跑線》《廁所英雄》《印度合伙人》……可以說,幾乎大部分作品都獲得了優異的口碑,市場表現也相當亮眼。


印度也是個電影大國,寶萊塢的文化名片也成了印度重要的軟實力體現。印度電影在聚焦社會現實議題,以及在歌舞喜劇和犯罪懸疑的類型上,往往都有著比較出色的成績,也比較容易喚起普通觀眾的共情,因而未來的中印合拍片或許可以試著超這個方向發展。不過隨著今年中印發生的小範圍內的邊境摩擦,兩國關係惡化,目前國內對於印度片的引進工作也暫時停止了。

至於新加坡,以及馬來西亞這樣的泛華語區,有比較高的觀影基礎,市場主要依靠引進片,但是偶爾也有出眾的本土電影能夠脫穎而出,2018年的《幻土》獲得洛迦諾電影節金豹獎,2019年的《熱帶雨》收穫好評無數,在平遙電影展、上海電影節上展映時都一票難求。下周,一部馬來西亞的電影《光》還將登陸國內院線,評分目前7.8,成績相當不錯。

雖然新馬兩國跟中國之間語言互通,但是礙於歷史文化差異和社會認同,想過跨過這層因素也有不小的難度。情報君認為,可以考慮先提供技術或拍攝場地等其他方面的支持,或是在泛文化交融的普世情感主題層面尋求破圈合作,因而小眾文藝片或喜劇片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馬來西亞導演周青元在本土執導了幾部口碑票房雙豐收的電影後,就被中國片方看中,邀請他來中國執導劇集和電影。

除此以外,還有泰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

泰國的青春類型片一直以來在內地就有很高的關注度,《暹羅之戀》《初戀這件小事》擁有無數粉絲,《天才搶手》引進國內時也曾引起過不小的轟動。越南的本土動作片《二鳳》打破《復聯4》的票房紀錄,後被引進國內。而印度尼西亞的《突襲》系列以火爆的動作戲和超高評價也收穫了一批動作片粉絲。


如果中國和這些國家合作拍攝電影,除了類型的融合和提煉以外,一個紮實的劇本則顯得尤為重要。青春片、恐怖片、動作片,這些都是值得學習的方向。不過,國內的審查也是無法忽視的一層因素。如何克服困難,將上面這些類型和本土元素相互嫁接,也是外籍導演們需要考量的問題。

說了這麼多,終歸一點,無論是外來導演執導華語片,還是中國與其他國家合作拍攝電影,文化層面的考量始終是第一位的。其他國家的導演在執導華語項目時,如何「入鄉隨俗」,這是首先需要克服的問題,至於市場反饋還是合作雙贏,都是建立在此基礎上。而從現階段的情況來看,恐怕還任重道遠。

參考資料:

1.京雅:《票房口碑雙撲街 韓國導演來華到底錯在哪了?》

2.飛鳥涼:《韓國電影人來華提速!跟著中國市場一塊兒跑》

3.斯塔西:《中日影視「相愛相殺」史:疏遠30年後,終於再迎蜜月期》

相關焦點

  • 拍了400多部大片,沒虧錢的好萊塢電影巨人來華解鎖新作!
    不可免俗的,作為外國影人來華必備環節,羅傑老爺子也聊起了中國電影。他最愛的中國電影是張藝謀的《大紅燈籠高高掛》,還力贊鞏俐是中國第一美麗的女演員。老爺子果然慧眼如炬,但不知以拍片高效速度聞名世界的他,知不知道王家衛的電影拍攝是「緩慢的拍」…….
  • 花40塊看一場《金剛川》,值不值?
    在我看來,這事兒會吵起來,歸根結底還是在於有些觀眾覺得"這片兒花了40塊看得不值,甚至憋屈"。我是首映日的晚上就去影院看了,票價40。看完之後,內心只有"不痛快"。這事兒,我得念叨念叨。
  • 拍片已成剛需,他們聯手600+導演,最快48h 出片,價格卻比行業低30%以上
    「這個行業有很多大坑,非常混亂,必須有一些機構或企業去建立規則和標準化流程。」這是拍片網 CMO 張立虎跟我們聊起的第一件事,他說在這個環境裡成立拍片網,就是希望能幫助更多的企業跳過行業的黑幕和大坑。方案確定之後,製作公司不做詳細的排期,不做詳細的鏡頭腳本,甚至連導演都不會合理匹配,客戶完全無法控制進度和片子的品質,直接影響到成片的品質和交片的時間。「有一個要做眾籌的公司,因為找了不靠譜的製作公司,沒有按時交片,結果眾籌沒上去,損失非常大。」這個公司後來輾轉成為了拍片網的忠實客戶。5.
  • 1000塊錢買來的蘭花大富貴,是貴了還是便宜了,到底值不值?
    1000塊錢買來的蘭花大富貴,是貴了還是便宜了,到底值不值?文/三條石之前有很多喜歡蘭花的朋友都會遇到這樣一個問題,就是不知道自己買來的蘭花到底值不值。不知道是貴了還是便宜了。今天三條石就和大家分享一些自己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啟發。當然說得不對的地方,還請各位多多指正。前段時間,因為今年的這個特殊情況,不能出門,所以很多住在山上的朋友都會選擇去山上玩耍。去山上後,就會發現各種各樣好看的植物,比如映山紅啊,福建茶啊,各種松柏啊之類的,當然山上最有意思的植物還是蘭花了。
  • 花700萬整容換臉,拍片賺兩千萬竟全給牛郎……
    用她自己的話講,沒有整容前非常自卑,因為自己的相貌和不自信錯失了許多機會。她從小地方來到東京後,看到很多人都擁有精彩的生活,看到周圍有那麼多精緻的女孩子,她開始對自己的相貌慢慢產生自卑感。「美少女們一起拍可愛的照片,大家可愛的樣子會被一起記錄下來。但如果其中有一個我這樣的醜女,整張照片不就白費了嗎。」慢慢的,這種很小的自卑感也在心中迅速蔓延,最後變得連她自己都無法忽視。
  • 韓國導演的水土不服:中韓合拍片困局
    相信很多影迷看海報,都想不起來2015年有部韓國票房冠軍電影叫《老手》這樣豐盛的票倉,已經足夠吸引韓國導演來華拍片了。一些嗅覺敏感的韓國電影人,其實早在《中韓電影合拍協議》籤署前,就已經進入中國內地市場試水了。2012年,韓國導演安兵基來華執導了恐怖電影《筆仙》,成為韓國導演來華創作的先鋒。
  • 重金請王菲到底值不值?
    如果王菲真的按照媒體報導的那樣,加入芒果臺公布的真人秀《幻樂之城》,那麼她顯然不會一個人將節目總製作費3億全部用盡,但無論是不是8000萬,王菲都憑藉一己之力將綜藝出場費提升到了億元級別,那麼下一個問題肯定是:王菲值不值這麼多錢?
  • 洪金寶監製三池崇史首度來華拍攝動作喜劇
    網易娛樂6月30日報導 日前,日本電影大師三池崇史來華,正式宣布將首次執導一部內地動作喜劇。至於中日文化差異,三池認為只要去花一些時間慢慢理解,反而這種差異會孕育出一些很有意思的作品。洪金寶:視覺上不能太暴力洪金寶大哥此次擔任影片監製。大哥透露,在看到劇本初稿後就和出品人盛育彬開始尋找一位能操控這部影片的好導演。能邀請到日本大師級導演三池崇史,也是片方經過反覆溝通、赴日兩次並多次拜訪,才最終確定了這次合作。
  • 袁詠儀首次與內地導演合作拍片
    中新網廣州9月20日消息:香港著名小說家梁鳳儀的又一部新作《無情海峽有情天》將搬上熒幕﹐女主角由香港袁詠儀擔綱主演,這也是她首次與內地導演合作拍片。  昨天在廣州舉行的開機儀式上﹐袁詠儀一身休閒的牛仔服裝扮﹐臉上一直掛著燦爛的笑容﹐還不時模仿致詞者的神情﹐謀殺不少攝影記者的菲林。
  • 《東方快車謀殺案》導演兼主演肯尼思·布拉納將來華
    片方今日公布中國觀眾獨家福利,影片導演兼偵探波洛(Poirot)飾演者肯尼思·布拉納(Kenneth Branagh)將於11月6日於北京參與中國首映禮,並受邀出席英國大使館主辦的論壇等活動宣傳影片。  莎翁戲劇大師來華引期待曾獻演倫敦奧運會  來自英國的肯尼斯·布拉納是演藝界最才華橫溢的全能巨匠之一。
  • 韓國導演來華翻拍 《我是證人》如何接中國地氣
    去年年末有郭在容來華拍攝的「女友系列」之《我的早更女友》;今年年初又有一本兩拍的《重返20歲》;年中劉亦菲搭宋承憲主演的《第三種愛情》則是中國女神配韓國偶吧的經典模式。10月30號上映的《我是證人》乍看班底,觀眾可能以為只是韓國導演來內地拍戲;然而翻翻新聞,你就會發現這部電影就是導演安相勳的處女作《盲證》的中國版嘛。
  • 我花40塊錢買了個新華字典APP,值這個錢嗎?
    在App Store裡打開它的頁面,你會發現一堆人在這個免費APP下面講花40塊錢到底值不值的事兒。而且評價兩極化,評分集中在一星和五星。事實上,這款看起來免費的APP,如果不買內置服務,幾乎無法頻繁使用:各種的「親!每天免費XX次結束了哦!」有錢嗎?沒錢的話每天只能查兩個字!有錢嗎?沒錢的話我的筆順你只準看一遍!
  • 這個日本老兵22年堅持來華謝罪,但被一名大學生問得啞口無言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有一位老人,省吃儉用40年多年,連剪頭髮的錢都不捨得花,把省下來的錢都拿來捐給了學校,說「中國要強大,要發展,就要從教育抓起」,然而,有一次他在四川成都西南民族大學演講的時候,卻被一名大學生問得啞口無言一身冷汗
  • 再刷《囧媽》,花2萬塊錢圓夢的徐媽媽,到底值不值?
    徐伊萬的媽媽為了彌補40年前的演出夢,花了2萬塊錢報名參加老年人歌舞演出,前往莫斯科。徐伊萬一開始是為了拿護照,後來看見媽媽花費了2萬塊錢報名費,擔心被騙,選擇坐火車跟她一起去莫斯科,在去的路程上發生了一系列搞笑的事情。
  • 好萊塢那些看不起中國,新片上映後卻為了錢來華宣傳的雙面人明星
    第三,本身對天朝非常厭惡,但因為錢所以不得不來華宣傳,在中國的時候擺出一副很歡喜的樣子,回到美國就繼續自己的立場,甚至不惜出言攻擊,「以身作則」,這類明星數大家都叫他們做「雙面人」。但結果硬氣了半年,在跟星爵的新片《太空旅客》上映時,為了錢還是跑來中國宣傳了。  不過,根據當時到現場的粉絲反映,這大表姐對粉絲的態度也是很惡劣,除了表面笑容以外,跟粉絲幾乎0互動,對粉絲的呼叫也是完全不理。
  • 郭敬明炫富不一般,竟被網友一致認可,這次錢真的花在了刀刃上
    郭敬明作為導演兼編劇,他目前的道路就一直走在導演的路上,在綜藝節目和紅毯上都能見到他的身影。郭敬明炫富並不是真的外在的「炫」,而是把富放到了他的作品中去了,看完了《小時代》四部曲的華麗後,他的《晴雅集》終於來了。
  • NMB48來華演出,中國觀眾接受日式「可見面偶像」了嗎
    作為「神7」之後現時期AKB48(Group)中最有人氣的成員之一,AKB48的另一個姐妹團體HKT48的成員宮脅咲良也在今年9月份宣布在兩年半的時間內「暫停」AKB48 Group內的活動,以全力投身日韓合作打造的女團「izone」——誰都明白,兩年半的「暫停」對於現已20歲的「小櫻花(日語「咲良」與「櫻花」同音)」而言,形如告別。
  • 搞笑GIF:兩千一天請的師傅,大家看看值不值
    兩千一天請的師傅,大家看看值不值訓練了六年的大雁,大家看看值多少錢
  • 中國之聲談賈斯汀·比伯被禁來華演出:藝術不能破壞國家底線
    但是這個行為依然令許多歌迷失望,紛紛表示北京文化局這波「幹得漂亮」。這件事情一出,也有很多網友反應過來,與華語樂壇的明星大腕幾乎每年都有走遍全國開巡演相比,一些叱吒歐美、日韓歌壇、影壇的明星,在國內真的甚少見到他們的蹤跡,偶有像One Republic的西方大牌來華開唱,都足以成為引起轟動的大新聞。
  • 《花木蘭》:圈中國人的錢,請先走點心
    連評分都這麼有爭議的電影,到底值不值一張電影票呢?原因一:中國元素的胡亂堆砌電影一開場,花木蘭的家竟然是福建土樓。估計主創人員一定是受《大魚海棠》的影響,覺得這個建築太中國範兒了。然而,花木蘭的時代和故鄉地點雖並不明確,但一定跟福建土樓毫無關係,這也就騙騙沒文化的老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