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川》上映4天,票房破了4億,基本上是一天1億的節奏。
不過,票房是片方關心的事兒,作為觀眾我們只關心"這片看得值不值"。
《金剛川》是一部爭議不斷的電影,在傳出要立項拍攝時就已經吵翻了天。
而今終於上映,觀眾的看法也是大相逕庭:
喜歡的觀眾,覺得它弘揚了志願軍精神,展現了先輩的不容易;
討厭的觀眾,覺得它侮辱了志願軍精神,辱沒了電影這門藝術。
在我看來,這事兒會吵起來,歸根結底還是在於有些觀眾覺得"這片兒花了40塊看得不值,甚至憋屈"。
我是首映日的晚上就去影院看了,票價40。看完之後,內心只有"不痛快"。
這事兒,我得念叨念叨。
不是。
甚至從"電影"的角度來說,簡直是場災難。
《金剛川》更像是一次作業,是"管虎+郭帆+路陽"以及"張譯、吳京、李九霄……"一眾大咖聯合起來做的一次作業。
規規矩矩,工工整整。沒什麼錯誤,但也一丁點兒都不出彩。
甚至,連老師"宣揚愛國情懷、紀念志願軍先烈"這個主題任務都完成得不好,可能還起到了反作用。
電影的形式有多無聊,每一個看過的觀眾都能感受到。
同樣一個事兒多個角度、視角去敘述,這其實是個不錯的主意。《羅生門》就是這樣成就出來的。
但多視角切入並不意味著,同一個事兒重複展現好幾次。
多角度、多視角講一個故事可以,但我們想看到的是不同的人對同一個事件的反應,想要感受到的是人物更多內在的光輝。
《金剛川》不是這樣,它純粹就是把一個事兒翻來覆去的說。
每一個視角展現的東西都差不多——橋毀了,得修。但這個過程中,先輩們內心的掙扎、勇敢沒有絲毫體現。
觀眾看完這樣一個作品,很難發自心底的感受到痛恨、崇敬等強烈的情緒衝擊,反而更像是批改試卷。
看完這個作品,我們也只能簡單地表示"已閱"。
甚至過分些,我反而覺得這種應付式的作品,是對這段歷史,這段歷史中的人的不尊敬。
先輩們面對這樣的困境,我相信是一定有苦痛、糾結、甚至退縮的情緒的。有這樣的情緒沒有任何問題。因為這正是【戰爭】帶給人的,最極致的痛苦。
恰恰是這些先輩們知道,此去必然是流血、是犧牲,還願意一往無前。如此,才是最偉大的精神,也是最能振奮我等後輩的精神。
《金剛川》的浮在表面的情懷、作業式的應付,既不是好的電影,也不是好的宣傳。
不知道是哪方面的人,在反駁"片子太差"的時候,拖出了"兩個月拍成這樣是奇蹟"這個話頭。
對此,我只能說"挺蠢"。
"兩個月拍出《金剛川》"是奇蹟嗎?那還真不是。
奇蹟是什麼?是指在不可能的情況下完成一個事兒。
國產電影,從2017年的《戰狼2》開始,隨後的《湄公河行動》、《紅海行動》,再到去年的《流浪地球》,"重工業"的實力早已具備。
只要有錢、有人、有後臺,兩個月完成拍攝和剪輯真是難事兒?
《金剛川》的發行,基本糾集了目前市面上所有的頭部影視公司,連"中影和華夏"都同框出席。這樣的陣容,錢、人、後臺哪個不足?
《金剛川》拍成這樣,只能說剛剛好。
基本沒誰在出力,大家都是拿出剛剛好完成任務的時間和精力搞定這個事兒。
所以根本上來說,《金剛川》就沒想成為一部好電影,卻又為了多搞點票房收入,把自個兒當"好電影"宣傳。
苦就苦在我們這些觀眾,懷著滿滿的情懷和崇敬進入影院,結果去收穫了一肚子的不痛快。
真正的奇蹟,不是"《金剛川》居然被拍出來,而且如期上映了",而是"《金剛川》真是部了不起的電影"。
《金剛川》的奇蹟在於讓觀眾看完哭了、震撼了,內心對祖國的信念更堅定了;而不是看完緩緩寫出個"已閱",甚至一肚子的不痛快。
【主旋律電影】沒什麼問題,觀眾其實並不排斥主旋律。
觀眾排斥的是"填鴨式主旋律",懟著一堆大道理、大情懷硬往人家腦子裡灌,擱誰也不會覺得痛快。
真正好的主旋律,是潤物細無聲。
是《八佰》裡南岸刀子抱起電報機,用生命把它送到北岸的壯烈。
從拒絕流民進入賭場避難,到為了送電報機而付出生命,"刀子的覺醒"也是熒幕前觀眾的覺醒。
刀子倒下那一刻,觀眾內心的恨、痛、敬意和家國情懷,才真正達到頂峰,並且會永遠刻在內心深處。
《金剛川》裡每一個人都在拼命,連反派飛行員都在拼命,但我們從電影裡得不到他們拼命的理由,他們的犧牲雖然壯烈卻難以共鳴。
在熒幕外,知曉歷史的我們當然知道他們拼命的理由,也崇敬這種犧牲,但這和《金剛川》無關。
《金剛川》流於表面的形式、內容,沒有讓我們內心的這種崇敬變得更深沉。
相較於《八佰》來說,這是極大的失敗。
主旋律電影好不好,其實不在於【技術有多好】,不在於用了怎樣怎樣的拍攝手法、導演思維,而是在於重現彼時的精神。換句話說,就是它有沒有【藝術價值】,能不能感染人、感動人。
這幾年,內外的環境使然,【主旋律電影】必然是一部接著一部。
觀眾並不排斥觀看主旋律,但觀眾也想要在看主旋律的時候,真正體會到那種動之以情的內容,而不是形式主義的內容。
前幾天《長津湖》宣布要拍了。導演又是一長串,陳凱歌、徐克、林超賢… …單獨擰任何一個出來都能獨當一面。
但【電影藝術】這事兒,往往是1+1<2。導演越多,整出來的東西就越彆扭。
比如這部還在上映的《金剛川》,比如這兩年的"我和我的"系列,都是彆扭得讓人難受。
好在"我和我的"系列雖然彆扭,但好歹還挺好看,雖沒有【藝術成就】但好歹能娛樂觀眾的同時宣揚情懷;《金剛川》就別提了,不僅不好看,情懷也乾癟無營養。
最後再回到標題那個問題:花40塊看《金剛川》,值不值?
某瓣有個評論,我深以為然,他說:
《金剛川》,基本就是一場美學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