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歲,他卻得了老年痴呆。
01
照片中的這位年輕人,名叫Daniel Bradbury,30歲的他成了一對雙胞胎的爸爸。
悲喜總是不斷交集,也是在當爸爸的那一年,他被診斷為阿爾茨海默病。
阿爾茨海默病,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痴呆,沒人會想到一個30歲的青壯年會與這樣的疾病關聯。但當疾病來臨時,誰也別想置身事外。
其實,早在妻子剛懷孕時,他就表現出明顯的痴呆症狀。當時,妻子提醒過他,由於工作和生活過於忙碌,他忘記了去檢查。
但當Daniel Bradbury的病因在後來被查出時,事實證明,即使當時提前幹預也於事無補。因為,他的痴呆來源於——遺傳基因。
研究數據表明,類似於Daniel Bradbury這樣,因基因遺傳而誘發阿爾茨海默病的家庭,在全球範圍內目前有500-600戶。
遺傳的恐怖之處在於,這種疾病可能在家庭範圍內無限循環下去...
02
阿爾茨海默病,即老年痴呆症,醫學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退行性疾病。大部分發病患者在80歲以後,有數據表明,80歲後患病的概率為50%。
這樣的概率是十分嚇人的,哪怕是讓我們無比畏懼的癌症,也沒有這樣的概率。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每3秒鐘就會產生一位認知障礙症患者。在中國,這種狀況也不容樂觀,平均每分鐘會產生4個。
患上老年痴呆,並不是無緣無故的,更不是說年齡增長就一定會患病,更多的和以下因素有關。
1.年齡
年齡也許不是必要因素,但一定是患病的最大危險因素,目前來看,多數老年痴呆患者是年齡65歲以上的老人。
2.遺傳
Daniel Bradbury便是遺傳因素患病,事實上,10%的患者和自身所在的家族遺傳因素有關。
3.文化程度
這點看起來不可思議,但事實表明,教育程度相對較低的老人,大腦使用頻率低,患病風險更高。
4.性別
女性壽命相對男性更長,獨居時間更久,發病機率更高。
5.生活方式
酗酒吸菸、營養不均衡和運動少等,都有可能成為發病的誘因。
03
現階段的醫療水平,對於阿爾茨海默病並沒有有效的治療方法。所以,當接診到發病患者時,我們唯一能做到的就是延緩這種疾病的發展。
這個時候,我們常說的「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就顯得格外有意義。
所以,當身邊老人,尤其是60歲以後的老人出現下面種種細微的變化,我們就要格外留心了。
1.瞬間遺忘
可能是緩慢的記憶力減退,也有可能是突然性的瞬間遺忘。最典型的就是前一秒做過的事,下一秒可能就忘記了,卻偏偏對很久以前的事情記憶猶新。
2.表達障礙
說話時出現表達障礙,甚至很難表達自己的意思,並出現言語重複和語無倫次。
3.敏感多疑
突然敏感多疑,對身邊的人與事各種猜忌。
4.性格突變
情緒上開始喜怒無常,開始變得與身邊人計較,甚至對周邊所有事物失去興趣。
5.定向障礙
經常迷路和搞不清時間、地點。
如果身邊人出現這些症狀,需要特別當心,最好及時就醫以做出最快判斷。
但是,更多時候當身邊老人出現這些症狀,不少人會誤以為是家庭矛盾或者老人心情低落導致的,這個時候忽略了真正的病因。
柳葉刀研究指出,全球超三分之一的老年痴呆症其實是可以通過風險影響因素的生活方式幹預來進行預防的,因此預防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和治療幹預一樣重要。
1.多用腦
由於認知訓練可以降低痴呆的發病風險,所以建議平時多訓練大腦,如讀書、下棋等等。
2.保證睡眠
很少有人知道,睡眠呼吸障礙在很大程度上會促進認知障礙的進程。所以,保證充足睡眠,其實是有助於我們的大腦修復的。
3.健康飲食
減少糖、鹽和油的攝入,儘量以清淡為主。多吃富含維生素B12的食物。
4.戒菸戒酒
不要吸菸,儘量不要喝酒或者少喝酒。
5.注意運動
有研究指出,運動可以降低痴呆發病的概率,所以建議每周最少運動3次,每次30分鐘以上。
上面這些,需要我們在平時生活中多注意。而下面這些動作,簡單易學,也能預防阿爾茨海默病。
手心相對,上下摩擦
手心搓手背
雙手十指交叉用力相握
雙手十指交叉握拳,順時針轉動
單手指尖相對
雙手握拳,再用力放開
一手握拳,一手五指散開
一手手心放在胸口,一手握拳向前伸展
一手手心按壓一手指尖
兩手拇指、食指做爬梯動作
(圖片來源: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Dr.X說
老年痴呆和「老糊塗」(自然衰老)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當身邊親人出現反常症狀時,希望我們不要再將其定性為「老糊塗」了。
生活不易,但還是請抽出一點時間關愛一下身邊的老人,畢竟他們也只是「老去的小孩」。
▼關注我,走進臨床醫生的生活!
-Dr.X-
一個醫學博士、外科醫生和三娃奶爸
《學會看病》作者
帶給你有態度、有溫度的健康乾貨和育兒錦囊~
關注我,每天多一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