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洛·龐蒂——真正的哲學家

2021-02-13 新大眾哲學

【編者按】海德格爾在梅洛.龐蒂逝世後寫的一封信中說:「雖然我本人沒有見過梅洛.龐蒂,但通過他所說的和他所主張的,我可以想見在他身上具有一種自由和誠實的精神,他知道思想的事情是什麼,知道思想要求什麼……我們感到安慰的是,這位剛剛離去的朋友,他已經在一條真正的思想道路上留下足跡,這條路通向從未被世俗的喧囂吵鬧和惟利是圖的動亂所染指的領域」。 

「真正的哲學在於重新學會看世界。」 —— 梅洛·龐蒂( Maurice Merleau-Ponty)

五十年代初,薩特終於親赴德國弗萊堡見到了海德格爾,但這次訪問令薩特失望沮喪。回國後,他情緒很壞,稱這次會見是「聾子的對話」,對方是「退休軍官的頭腦」,「我是和他的打獵帽對話…..」[1] 這也難怪,早在1944年,海德格爾在《關於人道主義的一封信》曾對薩特對他的許多概念的理解和翻譯作出言辭強硬的批評。對薩特的《存在與虛無》,海德格爾是在滑雪時翻看了幾頁,很快就放下,而且再也沒有拿起來過。但是法國作家聖.埃克絮貝裡的《小王子》卻讓他愛不釋手,甚至在整本書的書角頁邊都寫滿了批註…… 從此,薩特明白了:他後來幾乎再也沒有對海德格爾作任何評論。但是,海德格爾卻有自己鍾愛的法國哲學家,他喜歡一位把他的思想和柏格森相混的特別法國味的哲學家,這位法國人最尊崇的三個哲學家是胡塞爾、海德格爾和柏格森。海德格爾認為在法國哲學家中,這個人是最有價值的。這位法國哲學家就是莫裡斯.梅洛. 龐蒂。雖然,他們兩人從未謀面,但彼此欣賞、神思牽掛。 

梅洛.龐蒂(Maurice Merleau-Ponty,1908-1961)是法國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思想家之一。他在存在主義盛行年代與薩特齊名,是法國存在主義的傑出代表。他最重要的哲學著作《知覺現象學》和薩特的《存在與虛無》一起被視作法國現象學運動的奠基之作。梅洛.龐蒂和薩特有著驚人相似的經歷:早年喪父,「從來沒有從一個不可比擬的童年之中復原過來 [2] 」。1926-1930年在巴黎高師學習哲學,1930年通過大中教師學銜考試。1934年通過博士論文《現象學與格式塔心理學中的知覺問題》。二次大戰開始後應徵入伍,參加抵抗運動,在中學教書、在巴黎高師擔任輔導教師,開始在學界產生影響。在此期間,他與薩特等左派知識分子一起創辦《現代》雜誌,但因政治上的分歧很快分道揚鑣。後來梅洛.龐蒂先後在裡昂大學、巴黎高師、巴黎大學任教。1952年進入法蘭西學院。1961年,梅洛.龐蒂突發心臟病猝然離世,時年僅53歲。他的英年早逝,令法國學界震驚、遺憾。和他已決裂的薩特還專門寫了一篇長文《梅洛.龐蒂》紀念他昔日的戰友和同行。 

德國現象學進入法國是法國思想界的一個「事件」。甚至可以說改變了法國哲學的面貌。現象學在法國的接受始於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40年代到五十年代演變成為法國「存在」思潮,被稱作現象學的「存在主義轉向」。至六十年代發生以勒維納斯為代表的現象學的「神學」轉向。梅洛.龐蒂在法國當代哲學中的重要性首先在於他是第一次轉向最傑出的思想家。法國著名哲學評論家德貢伯認為梅洛.龐蒂是法國現象學運動的真正代表,開創了法國存在現象學的道路。和薩特相比,他在哲學上的重要性更加純粹。梅洛.龐蒂1929年就在巴黎參加胡塞爾舉辦的《先驗現象學》的四次講座。幾年後,他在《法蘭西哲學通訊》上發表了兩篇文章《知覺本性的研究計劃》和《知覺的本性》[3] 。他的第一部哲學著作《行為的結構》(1942年)就是他現象學研究和行為主義、動物心理學、格式塔心理學研究的結果。在這一年,梅洛.龐蒂讀到了《國際哲學雜誌》為紀念胡塞爾的專號,其中有胡塞爾未發表過的《作為歷史意向問題的幾何學起源問題》,還有芬克的《胡塞爾的現象學問題》等文章。梅洛.龐蒂對現象學的興趣和研究愈加深入,他為《哲學研究》雜誌寫過一篇有關胡塞爾的論文。大戰期間,胡塞爾受到納粹迫害離開了弗萊堡。胡塞爾去世後,一位勇敢的比利時年輕人伯雷達(1911-1974)冒著危險來到胡塞爾夫人那裡,幾經波折,把四千多頁胡塞爾未發表過的手稿帶到比利時的盧汶。梅洛.龐蒂1939年3月到盧汶查閱了胡塞爾的《歐洲科學的危機和先驗現象學》,《觀念II》未發表部分及其它手稿,對他以後的現象學研究影響深遠。大戰期間,伯雷達計劃在巴黎籌備成立徵集胡塞爾未發表手稿的組織。梅洛.龐蒂和越裔學者唐.迪克陶都非常關注這件事。唐.迪克陶在1944年從盧汶帶回了一批胡塞爾的重要手稿回到巴黎。梅洛.龐蒂是法國當時利用這批資料最多的學者之一。也是在對胡塞爾現象學的探索和研究的基礎上,梅洛.龐蒂完成了他的巨著《知覺現象學》(1945)。之後還有《人道主義和恐怖》(1947),《意義與無意義》(1948)、,《辯證法的探險》(1955),《符號》(1960)等哲學著作出版,還有一些著述和講稿在梅洛.龐蒂去世後由他的學生整理出版:《眼與心》(1964),《可見的與不可見的》(1964),《自然》(1995)。 

梅洛.龐蒂的哲學思想受到多方面的影響,所以他的哲學研究涉及多種領域。當然,首先是胡塞爾現象學的影響。從胡塞爾那裡,他懂得了如果不傾向被思想的對象,思想就永遠不存在:這就是意向性。在他看來,既然現象學是對人的實在經歷的存在的描述,那麼它就永遠不可能完全是白的,也不可能完全是黑的。這種現象學描述的是實在物,也就是描述處在自在與自為之間、意識與物質之間、自由與自然之間的東西。也可以說「兩者之間」的東西是梅洛.龐蒂的關心所在。換句話說,知覺的主體既不是精神的,也不是物質的,這個主體同時是思維著的主體,又是肉體的我。所以,就必然有物質欲望,又有自我意識,人的肉體不能縱情存在。所以,人既是自由的,又是決定的,既主動又被動。人是身體和思維不可分割的存在,使得世界與人生都成為曖昧、摸稜兩可的。所以也有人稱梅洛.龐蒂為「曖昧的哲學家」。 

其次,梅洛.龐蒂受到海德格爾的影響,他把現象學引向本體論。他認為回到實事本身,就意味著回到先於認識而認識又總是要談論的世界。他反對自然主義或唯科學主義的立場,批評它們把科學的觀念看成實在的鏡子,設定自在世界,認為真實的意識可以用因果關係的形式與之發生聯繫。梅洛.龐蒂則認為哲學的首要活動就是要從客觀世界回到經歷世界中去。不存在內部的人,人總是在世界之中,只有在世界之中才能認識自己。他大概是他那一代學者在精神上最與海德格爾這位「德國思想大師」相通的少數幾人之一。海德格爾在梅洛.龐蒂逝世後寫的一封信中說:「雖然我本人沒有見過梅洛.龐蒂,但通過他所說的和他所主張的,我可以想見在他身上具有一種自由和誠實的精神,他知道思想的事情是什麼,知道思想要求什麼……我們感到安慰的是,這位剛剛離去的朋友,他已經在一條真正的思想道路上留下足跡,這條路通向從未被世俗的喧囂吵鬧和惟利是圖的動亂所染指的領域」。 

再次,就是格式塔形式理論的啟迪,這使梅洛.龐蒂的結構研究對於以後的法國結構主義產生很大影響。這裡還應補充加入他對心理學和行為主義的出色研究。在梅洛.龐蒂早期的著作中特別是《行為的結構》中已經提出一種「結構的哲學」。梅洛.龐蒂在這方面的論述極富法國特色。他對行為的研究是為著關注意識和自然的關係,但法國傳統的習慣是用靈魂和身體的統一來表述這個問題的。意識與一般意義上的自然發生關係的那一點,就是意識存在的身體。而形式理論則可以產生更高層次的分析。梅洛.龐蒂希望綜合形式心理學和行為主義。行為在他看來是結構化了的總體,是一種有意義的總體。這種結構不是物,也不是意識,更不是對刺激的反應,而是對一種處境召喚的回答。他認為,意向從中發射出來的自我,承受意向的身體,意向趨向的諸物,這三者就是經驗的活的統一中的不可分割的三項,意味著一個行為結構。而結構的概念在梅洛.龐蒂那裡表現為形式心理學的格式塔結構。自然就表現為一種「形式的宇宙」,各種形式按有等級的次序排列:不完整的物理形式,完整的人類形式:「物質、生命和精神應是不平等地參與形式的自然之中,它們代表著完整的不同等級,並且最終構成一種等級,在其中,個體性總是越來越多地自我實現 [4] 」。這裡可以看到柏格森生命哲學精神在梅洛.龐蒂思想中的滲透和融會。 

從根本上講,梅洛.龐蒂的知覺現象學沿循的仍是法國人特有的「我思」的笛卡爾傳統。但他的我思並不包容「我在」,「我思」在「我在」的超驗運動中完整化,這是梅洛.龐蒂存在現象學的意圖和界限:回歸存在。這也是薩特等法國存在主義哲學的共同主張:「我在」優先於「我思」,「我思」賦予「我在」以意義。梅洛.龐蒂和他的同代人一樣,堅持笛卡爾以來的基本哲學教益,但又對之進行改造。也出於這樣的立場,他用知覺哲學的思想,求助於索絮爾的語言學奠定了他的現象學的歷史哲學觀點。他以此反對薩特只注意到人和物的二元論,忘記了歷史、象徵、符號,而不懂得世界間的東西。在《辯證法的探險》中,梅洛.龐蒂從對知覺理論的現象學研究轉向了歷史、社會的現象學研究,即可稱之為「意義本體論」的理論研究。其實,歷史是物中間的人與人的關係。我與他人中間的是世界間。這樣,身體是人存在於世的運載工具,話語屬於意義,他人是我的世界構成的前景。整個歷史不是無意義的,但又不是只有一種意義。歷史不能提供真理,卻可能使我們避免一些錯誤。絕對的歷史不存在,它只是對無意義的一種消除,它的意義是未完成的,是開放的。 

最後,還應提到,梅洛.龐蒂在美學理論方面的傑出貢獻。梅洛.龐蒂本人在繪畫藝術、文學等方面造詣頗深。而他最重要的貢獻在於:他以現象學的方法關注「非表象」的東西。這和以後的勒維納斯和德希達等關注「不在場」應該是相通的旨趣。在《眼與心》中,他結合繪畫藝術,特別指出見者和可見物之間互相召喚,畫中物在自己描述自己,藝術作品是反映彼世的東西,這就是知覺。而在他身後發表的《可見的和不可見的》中,他進一步提出問題,指出本體論超出我們知覺和此在的 「原始存在」。而以畫家塞尚為例說明:最原始、最本原的存在,就是沒有人的東西。即反思之前向我們顯示之物的繪畫。自然中存在某種召喚各種繪畫的東西,被畫的山召喚畫家。所以,注視就是看到可見物的非肉身化的過程。諸如顏色那樣的可見物並不是堅硬、象視線那樣展開的碎片,而是不同方向中的窄路,相對不可見物而使不可見物迴響的東西。這些看法都是很有啟發性的。 

由於梅洛龐蒂的哲學涉及多種領域,又建立在「曖昧性」之上,所以他的思想以至政治態度比他的同代人(比如薩特)要溫和。他說過:「我只是要指出哲學不再應該按照上帝、人、被造物的劃分來進行思考……」但他先於許多人(比如利科)把意識哲學、辯證法和語言學、心理學聯繫起來。先於許多人(比如新哲學家們)更加徹底和恰當地對馬克思主義進行評論。他的思想影響了勒富爾、加斯多裡亞蒂、利科等許多學者。近些年來,隨著現象學研究的不斷發展和深入,梅洛.龐蒂的思想也日益受到關注和重視,他提出的問題和思考將繼續吸引和啟迪後來人。 

 

[1] 參見Frédéric de Towarnicki:《馬丁.海德格爾,回憶和記事》( Martin Heidegger , Souvenir et Chronique),巴黎版,Bibliothèque Rivage, 1999年,85頁以下。 

[2] 見《現代》雜誌,1961年10月號,總期184-185期。 

[3] 這兩篇文章和梅洛.龐蒂1946年在法國哲學會上的一次講話稿,在1996年由法國Verdier出版社結集出版成書《知覺的優先性及其哲學後果》。這部書仍對了解梅洛.龐蒂的思想有很大幫助。 

[4] 梅洛.龐蒂:《行為的結構》,法文版,加利瑪出版社,143頁。 

來源:[法]莫裡斯·梅洛-龐蒂:《知覺現象學》,姜志輝譯,商務印書館2001年版。

歡迎關注「新大眾哲學」微信公眾號:

權威發布馬列經典著作編譯出版資訊;

為讀者提供第一手馬列主義經典作家的文本;

分享國內外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

投稿郵箱:xindazhongzhexue@sina.com

相關焦點

  • 《咒怨:詛咒之源》——身體隱喻、時空層疊與莫裡斯·梅洛-龐蒂
    通過梅洛-龐蒂的理念,《咒怨》中那些關於生與死、肉身與靈魂、罪孽與解脫的辯證關係,也許能得到某種全新的釋放。甚至,梅洛-龐蒂也許能解釋為什麼新版劇集在幾乎重寫了整體設定之後,仍然是一次抓住神韻的改編,而非美版或周年紀念版那樣徒有其表。我想,這在於劇集對超驗性的把握,而這種超驗性,又附著在角色身體與兇宅時空這兩個最關鍵的敘事元素上,完美自洽地運轉。
  • 哲學家101種花樣zuo死法
    泰勒斯第一位史上留名的西方哲學家,「認識你自己」的提出者,觀看體育比賽時熱死的。2. 佩裡安德希臘七賢之一,為了隱藏自己的墳墓位置,他先僱了兩個人殺死自己並就地埋葬,又僱了四個人去追殺那兩個兇手,最後僱了一大批人去追殺那四個殺手。3.
  • 赤霞珠與梅洛,誰是傾世王妃?
    有人說,上帝只鍾愛兩種葡萄,一種是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另一種是梅洛(Merlot)。上帝有沒有厚此薄彼,我們不得而知,但對於我們這些愛酒的凡夫俗子來說,赤霞珠有赤霞珠的風情,梅洛有梅洛的韻味,捨棄哪一個似乎都令人難以抉擇。赤霞珠與梅洛,誰才是我們的傾世王妃呢?
  • 宴請女性朋友,為什麼選「梅洛紅酒」比較好?
    同樣是紅酒,梅洛紅酒跟赤霞珠紅酒、西拉紅酒、蛇龍珠紅酒,一起出現在酒桌上,女性朋友們更寵愛的,還是梅洛紅酒。可能,你會疑惑為什麼?聽我慢慢道來。1梅洛紅酒是什麼在講原因之前,我們先得了解下,什麼是梅洛紅酒?
  • 要說喝紅酒怎麼能不認識梅洛葡萄酒
    說到葡萄酒,很多人腦海裡第一個反應出來的品種就是赤霞珠,但其實,梅洛也很出名,它的口感比赤霞珠更柔和,因此梅洛也被稱為「大眾情人」。梅洛在全世界種植量最大的葡萄品種之一,釀造出了很多頂級酒王,如柏圖斯和裡鵬等。今天,就一起了解下梅洛的世界。
  • 上海賽男雙-澳網冠軍完敗 梅洛/卡拉森奪冠
    10月18日,上海網球大師賽進入最後的決賽日,在率先進行的男雙決賽中,由馬塞洛-梅洛和瑞文-卡拉森組成的跨國組合6-3/6-3直落兩盤擊敗義大利強檔弗格尼尼/伯萊裡。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巴西人梅洛第二次在上海拿到男雙冠軍,2013年他曾經和多迪格搭檔在這裡奪冠。   32歲的梅洛是位雙打高手,他和克羅埃西亞人多迪格是長期的固定搭檔,曾在今年合作拿下了法網男雙冠軍。不過在9月中旬的戴維斯杯之後,多迪格便早早遠離賽場,梅洛這次只能和南非的卡拉森臨時組合出戰中網。
  • 哪個星座最有哲學家潛質?(對號入座)
    同樣處境的還有羅爾斯、梅洛·龐蒂、保羅·利科等。雙魚座的這些人都很精神化,其中有兩位新黑格爾主義者,兩位非純粹現象學人士。雙魚座人更像是舞蹈家,而不是白羊式的大刀手或摩羯式的冷槍客。 魔羯座 (12/22 - 1/19) 實力排名:8
  • 他畫畫時是與大自然真正地交融‖體味到了怒放的生命與力量的衝動
    這讓我異常的興奮,以至於心裡痒痒地忍不住要打開電腦,找出這幅畫的圖片,放大縮小,細細品味琢磨,當然也與我那一階段研究梅洛龐蒂有關,可以說真正結束身體單向度研究的正是梅洛龐蒂,其中,最重要的莫過於他對藝術的興趣和對塞尚的研究。他這麼描述塞尚的感覺:「在畫家與可見者之間,角色不可避免的相互顛倒,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畫家都說,事物在注視他們,不知道誰在看,誰在被看,誰在畫誰在被畫。」
  • 葡萄酒名稱中,梅洛、西拉、赤霞珠等詞綴啥意思?原來區別甚大
    葡萄酒名稱中,梅洛、西拉、赤霞珠等詞綴啥意思?原來區別甚大,這些詞綴都是代表了釀製此葡萄酒所用的葡萄品種,能釀製葡萄酒的品種全球已經超過6000種,但常見與品質上佳的只有10種紅葡萄品種。本期小鹿為大家科普釀製葡萄酒的十大常用葡萄,所代表的產地和獨有風格都有簡單解說,排名不分先後:1、梅洛(Merlot):此葡萄品種是世界最流行、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一般情況,有種植赤霞珠的產地也有梅洛,有些酒廠還會用赤霞珠和梅洛兩種葡萄品種混合釀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