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幸福的根源,不論你在社會上取得什麼樣的成功,或者是達到了什麼樣的地位,最能夠讓你感覺到安心的地方,永遠都是你的家庭。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家庭的穩定是能夠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尤其是對於中國人來說,家庭環境的重要,不論是怎麼樣去看重都不為過。對於家庭來說,只要能夠保持興盛的狀態,那麼就能夠反哺到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狀態中,但是若是家庭走向衰敗,那麼不論我們個人的事業如何的蓬勃發展,遲早也會受到家庭環境的影響,畢竟沙漠之中開不出燦爛的花朵。
所以聰明的人,一定會在生活中細細地勘察自己家庭中的走向,能夠在衰敗的跡象剛剛顯露的時候,就及時的更改,我們就來了解一下,能夠造成你家庭敗落的四個原因,究竟都是什麼。
一 、關係不和睦
中國人常說「親人不睦家必敗」,只有任何時候都能夠團結一致,那麼就沒有完成不了的目標,而若是不能夠做到和氣,那麼勢必就會胳膊肘往外拐,到了那個時候,家庭中每天都是雞飛狗跳,對於我們的人生來說只能夠是一種拖累。保持好一個輕鬆愉悅的氛圍,只有做到了這樣的氛圍,那麼才能夠讓家庭的興盛狀態可以長久地保持下去。
家庭成員之間保持好一個平和的心態,多多的諒解和支持,不論是什麼樣的分歧都可以通過溝通來解決,而不會是經常用情緒化的大吵大鬧來讓家庭出現裂痕,以避免出現不能夠調和的遺憾。只要能夠多多的注意自己的家庭氛圍,將一些不好的習慣改掉,避免出生敗落的徵兆。
二、習慣於懶惰
走到一個人的家庭中,不需要過多的深入了解,只要看看房間裡的塵土,就能夠知道這個家庭中的運勢會有如何發展了。如果要是家庭中,處處都是一塵不染,說明這個家庭中的成員,他們富有活力,能夠熱愛生活,有著這樣的精神氣,那麼何愁不會在生活中有所成就呢?可是若是家庭中塵土堆積,狼藉一片,這種慵懶消極的氣憤,衰敗的氣象就已經是顯露了出來。
所以古人常說「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若是連自己手頭上的事情都不能夠盡心地收拾好,那麼還能做成什麼樣的事情呢?因此家庭中一定不能夠有懶惰的存在,畢竟這是表明了一種低下的效率,消極的做事已經會產生敗落的結果。
三、不愛學習
一個能夠看書的家庭,那麼就是有著學習習慣的,只有學習才能夠讓家庭「青出於藍而勝於藍」,若是在閒暇的時候,大人們都在來牌,小孩們都在玩遊戲,那麼這樣的家庭,最好的下場也不過就是平庸,想要避免家庭的敗落,那麼就將從書本上來培養學習的氛圍和習慣。因此過去人最推崇的家世,並不是錢財無數,也不是位高權重,而是書香門第。
錢財的富有總會一夜散盡,權高的家門或許會有更大不幸,只有愛讀書,以及重視讀書的人家,這樣的家庭中才是有希望的,他們不但能夠有前途,而且這樣的前途不會戛然而止,更不會走向敗落。
四、不懂得節制
財富永遠都是有限的,可是欲望卻能夠是無窮的,一個人的欲望低於他所擁有的財富時,這個人才能夠算是真正的富人。因此就需要在生活中避免養成奢靡的作風,只有保持生活習慣的樸素,才能夠修養自己的心志。朱元璋在座上皇帝位置後,他對於皇室宗親做了一個約束,那就是除了祭祀大典所穿的禮服之外,家常的服裝一定要有補丁,朱元璋的這個要求就是提醒朱家後人江山來之不易。
在明朝初期的時候,這樣的祖訓還能夠起到一些作用,朱家的王爺王孫們都能夠謹記「儉樸傳國」的訓示,但是當道了明朝中晚期時,朱元璋的話就被拋到了腦後,很多藩王的家居常服的確是有補丁,但是「補丁」是請蘇州繡娘用昂貴的蜀錦,花費十數天的功夫修補在衣服上。
而王爺們如此,皇帝也是一樣,嘉靖皇帝號稱自己的衣服只有區區八件,但是他年年興修的宮殿,所耗用的錢財卻足夠抵上一個省的百姓所穿衣用度的花費。正是這樣的「奢靡」成風,讓明朝後期的國力衰弱,百姓不堪重負,以至於最後李自成振臂一呼,朱家王朝就轟然倒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