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俠?
飛花摘葉,踏雪無痕,武功天下第一?
都不是,真正的俠,與武功高下,甚至會不會武功都沒有關係,而是一種精神,一種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當中總結的精神,曰:
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俠雖然有點漠視規則,但,說到做到;濟人危難;義之所在,萬死不辭以及謙虛低調,功成而弗居,好像還比較值得稱道。從中可以看出,司馬遷雖然對俠有點不滿,但對他們的優點還是總結的很到位的。
優點不多,只有四個,秦末漢初的朱家,無疑,就是具備這四種優點的俠者,他也因此成為漢家第一大俠,但問題是,朱家有何功德,到底是怎麼坐上漢家第一大俠之寶座的呢。
一:小格局,大作為
朱家是魯國,也就是現在的山東曲阜人,曲阜是個好地界,孔子的家鄉,自來就以好儒而聞名。
但朱家呢,沒人知道什麼原因,打小就對儒家的學說不感興趣,專以任俠而名傳天下,他是怎麼任俠的?
幫人能上癮啊。
朱家與劉邦歲數差不多,基本上是同時代的人,劉邦呢,格局很大,秦失其鹿,黎庶受苦,他就起兵反秦,開創漢家天下。
朱家與之相比,差了點,他的格局比較小,但卻做出了了不起的成績。
秦末,天下大亂,魯地還相對太平一些,因此,有不少豪傑反秦不成,逃亡到魯地避難,一到魯地,他們基本上就算到了家,為什麼,因為這裡有一個朱家。
一個朱家,好像水滸傳中的及時雨宋江似的,幫人能上癮,但凡來人,他就盡力隱匿,想盡一切辦法幫忙,乃至於:活豪士以百數。
老人家說的好:一個人做一次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並且不避生死。
很顯然,朱家就是這樣的人,幫一個人,可以利用一些聲望、權勢矇混過關,幫上百個,一千個腦袋也不夠砍。
但他就是藏了,幫了,還盡一切努力使之「活」,為什麼?希望得到這些人的報答嗎?
義之所在而已。
有些人的「義」,只停留在口頭上,他們喜歡萬裡之外搖旗吶喊,發表正義,但朱家,很顯然不是這樣的人,他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態度,不惜搭上自己的性命。
二:寒酸的大俠
先人而後己,先己而後人,這似乎是道義及情理上的難題。
人這輩子,誰不會遇到點困難,誰沒有點過不去的坎兒,有了麻煩怎麼辦?
倘若有人幫忙,那這人簡直就像天神一樣,這樣的人,豪傑需要,普通人,也就是所謂的庸人也需要,因為庸人不是典簿上的數字。
他們也像豪傑一樣,在同一塊土地上生存,並且,遇到的麻煩不比他們少。
倘若幫助豪傑是為了義,還有點名堂,那麼,幫助庸人呢,很顯然,沒有一點益處,他們只老老實實的生活,不但於所謂的天下大勢無補,甚至。
既沒有能力傳揚你的名,也沒有能力回報你的恩情,能做的,怕也只有賭咒發誓,下輩子做牛做馬。
有的人,為利所圖,對不同的人,就會採取不同的態度,熱臉冷臉隨時轉換,很明顯,朱家不是這樣的人。
同樣,司馬遷在《史記·遊俠列傳》當中說,朱家除了「活豪士以百數」之外,還「其餘庸人不可勝言」。
幫過的庸人,普通人數都數不清,為什麼?
原因無他,就是見不得人受苦,若不小心見到怎麼辦?
振人不贍,先從貧賤始。家無餘財,衣不完採,食不重味,乘不過。專趨人之急,甚己之私。
救援別人的危難,超過自己的私事,為此,家底都折騰了個乾淨,致使每頓飯只吃一個菜,身上沒一件好衣服,出趟門,連個馬車都坐不起。
一代大俠就是這麼寒酸。
但他卻在利人或是利己的選擇中,讓人們看到了大善。
三:功成而弗居
功利心很強的人,付出總指望能得到回報,但朱家不是,儘管他可以因此而擺脫貧賤。
西楚霸王項羽,麾下有一員大將季布,楚漢相爭的時候,季布很努力,曾「數困高祖」,甚至逼得劉邦流露本性,兩次把女兒魯元公主和兒子劉盈踢下馬車。
堂堂帝王,居然被人逼得這麼狼狽,劉邦當然把季布恨到了骨子裡。
奪得江山之後,滿世界通緝,一度宣稱:項羽麾下,誰都可以赦免,唯獨季布,不行。
季布怎麼辦?
再大的英雄他也得活啊,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剃掉頭髮,賣給洛陽豪強老周當了奴隸。老周很有眼光,沒幾天就發現新買的這個奴隸很不簡單。
舉手投足之間似乎有一點虎軀一震的氣勢,有這麼點氣勢怎麼辦?
急忙置辦好酒好肉,私下裡詢問季布的來歷,季布只能合盤託出,老周大驚,他知道這窩藏季布的分量,但又不願招惹這等英雄,怎麼辦?
打個馬虎眼,低價賣給曲阜的朱家。
朱家很快知道季布的身份,知道後怎麼辦?
二話不說,再上洛陽,西漢立國的前四個月,劉邦是在洛陽定都的,很顯然,朱家跑到洛陽,就是打算替他活動,但怎麼活動呢?
恰好他跟夏侯嬰關係很好,於是便找夏侯嬰說情,說辭是:季布是個天大的人才,如果逼得太急,向南投奔百越,向北投奔匈奴,都會是漢朝的禍患,更何況桀犬吠堯,並非堯的德行不如桀,各為其主而已。
如今天下雖定,但國內並不太平,正是需要人才的時候,這種時候,怎麼能把季布推出去呢。
朱家說的很有道理,夏侯嬰聽了他的話,連忙進宮給劉邦一說,劉邦的特點就是從善如流,如今一聽這麼有道理,那我還跟季布過不去幹嘛。
於是,赦免了季布的罪過,找到朝廷,任命為郎中。
不是看病的郎中,而是皇帝身邊的小使喚,把當年的敵人放在身邊,劉邦的大度固然可敬,但其中就沒有朱家的幫助嗎。
於季布而言,說朱家是他的再生父母都毫不為過,那麼,季布怎麼報答朱家了呢?
史書上說:及布尊貴,終身不見也。
季布不是不想報答,而是報答不了,因為朱家一輩子都不再見他。
但,朱家僅僅是對季布如此嗎?
然終不伐其能,歆其德,諸所嘗施,唯恐見之。
不誇耀自己的才能,不欣賞自己的功德,幫過的人,生恐再次見到。
對所有人,都是這個態度。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這就是朱家,這就是真正的俠,漢家第一大俠之名,名不虛傳。
其實,除了漠視規則之外,我們每個人都有能力成為俠,區別的,也僅在於為或不為而已。
參考文獻:史記
圖片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