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Ai軟體幾乎在絕大部分的設計工作中都會用到。熟練的掌握它的一些小技巧很有必要,還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今天分享一些我在不斷摸索學習它的過程中感覺還有點小用的技巧。談不上多麼高大上,但都是過程中的一些坑。感覺有用的話請停留下來細看,文章囉嗦且長,排到序號30了,都是小白操作,大神、大師、大佬、鍵盤俠之流請繞道。不錯,我就是人菜脾氣大。
1、不轉曲的情況下給文字填充漸變;
先編輯好需要的漸變,在把漸變定義成圖層樣式,感覺和PS的複製其他圖層樣式的效果類似。
小聲嗶嗶→這個不知道算不算技巧。我感覺會者不難,難者不會。但是我有一些同事N年工作經驗的也無從下手,只有轉曲再填充,所以還是分享出來。
2、成文前改變文字方向的快捷方式;
文字輸入後當然可以改變方向。但是更裝X的是在選擇文字工具時按住shift點擊下再輸入,文字已然變成縱向;
Ai類似的操作有按住Alt拉參考線,參考線變向。在PS裡是按shift可得到同樣向效果,暈頭轉向我太難了。
3、選擇所有文字對象,或點文本,或區域文本;
4、文字轉曲、查看文字是否轉曲(把文字創建輪廓變成文本的形狀,不能再編輯);
接著上個技巧,然後Ctrl+Shift+O轉曲,再「文字→查找文字」,當文檔中的字體位置處顯示為0時表示全部轉曲;
可以更粗暴的Ctrl+A選擇ai裡的所有對象,然後直接Ctrl+Shift+O轉曲,反正不會影響其他文字外的圖形。
5、查找和替換(快捷鍵Alt+E+E),類似Word裡面的同名功能;
這招估計少用到,我也是當年做地產設計的戶型單頁時候,改過N次之後蒙圈了。把露臺和陽臺互換時用到了這招。一個個檢查過去好累的,而且容易出錯,我寧願相信一板一眼的機器,哈哈哈,其實就是懶……
6、對齊時需要一個參照物,有基礎的人都會,請跳過(有基礎的都會,我怕有剛接觸的不懂,也囉嗦一句),還需注意對齊畫板、對齊關鍵對象、對齊所選對象之間的切換。
選中需要對齊的那些對象,然後什麼鍵都別按,再點擊下你想讓他做為參照的對象,此時參照對象邊緣會有變化以區別於其他對象;
7、對齊錨點;
當一個圖形的兩個或多個錨點需要在同一水平或縱向對齊時,可用此方法。因為點與點的對齊難選參照物,所以記住對齊原則是先選對後選。
從這個我的gif也能看出,還是需要注意對齊畫板、對齊關鍵對象、對齊所選對象的問題。
8、圖形對象間的零0間距對齊,或者說指定參數對齊;
選擇對齊關鍵對象,然後輸入想要的間距就行咯。
9、對齊點,對齊像素(沒有gif演示,這一說就懂,一懂就會,一會就精,一精就專……);
當你需要做一些UI圖標啥的,導出後邊緣會發虛,這時就需要事先勾選視圖菜單下的對「對齊像素」、「對起點」,還可以用像素預覽模式看看邊緣是否清晰;
當你需要手動去對其某兩個錨點時,發現放大後總有一個像素的間距託動不了對不上,這時就需要關閉「對齊像素」、「對起點」,也可用上文提到對齊錨點的方法試試。
10、選擇相同填充或相同描邊顏色、描邊粗細,以及一些具有其他相同特徵的對象一起選中;順便提一句選擇顏色不是很複雜的相同對象時也可直接用魔棒工具;
當想要把某些雜七雜八,不能一起框選的對象一起做處理時可用此方法,反正都在「選擇→相同」這個菜單下自己慢慢去琢磨吧。這個知道的會不以為然,但是我是個後知後覺的人,學習的時候確實是一段時間後才知道這個功能,將心比心就有些囉嗦了,尷尬!
11、添加多個描邊或多個填充;
ai軟體中可以對同一圖形或文字添加多重描邊和填充,做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下圖這個數字海報就是添加了多個不同大小的點圖案填充做出來的一個小練習,文字仍然可編輯可更換。
12、D恢復白色背景黑色描邊,shift+x前景色與背景色互換;
13、這是一步裝那啥的操作,極度不適,請跳過。
X鍵切換當前前景(填充)和背景(描邊)的順序,決定優先,填充當前純色(快捷鍵<)、漸變(快捷鍵>)、關閉填充或描邊(快捷鍵/,該關閉誰看誰優先,前面的X鍵說了算)
描述得有些拗口暈頭,看gif和左下角快捷鍵提示吧,有可能這個功能不常用,但是熟了之後像彈琴似的…再配合上一個D和Shift+X的操作,簡直無敵,哈哈哈,不想裝那啥的話可以滑鼠點下,也還不慢。
14、圖層解鎖不了;
有時候不管怎麼按Ctrl+Alt+2都始終有一些圖形選不中,那是他們不在同一個圖層,並且整個圖層或單個對象在圖層面板裡被上了鎖。囉嗦囉到底,圖層面板的快捷鍵是f7。
15、像複製正常圖形那樣按住alt拖動,也可以複製漸變條上的滑塊(和Ps軟體一樣);
16、拖動色板的顏色到漸變條上,簡單粗暴;
17、使用鋼筆時,按Ctrl可以迅速另起一筆;
這個知道的估計也會嗤之以鼻,但是我看很多人另起一筆都是從新再點下移動工具再切換回鋼筆,或者再點下工具面板的鋼筆,所以冒著被嫌棄的危險囉嗦羅列一下。
18、縮放/移動/變換/旋轉等操作時,有針對對象或圖案的區別;
為了更直觀我用上面講過的方法給圖形添加一個純色填充和一個圖案填充,請看表演:
縮放和移動就不演示了。
移動快捷鍵:選中小黑工具時候回車;縮放快捷鍵:按一下S接著按回車;旋轉快捷鍵:按一下R接著按回車;變換(這是一個整花裡胡哨經常用到的手段,可以多多研究):效果→扭曲和變換→變換
19、縮放描邊和效果、縮放圓角;
我這破電腦有點卡,我演示的時候沒有添加效果,自己嘗試的時候可以添加下試試,高斯模糊、投影、羽化之類的效果。
Ctrl+K調出首選項面板常規那一欄的右下角兩個便是,縮不縮放有啥區別看過就知道,要不要勾選看你開不開心。
20、為所欲為的操控變換時候的錨點;
完了我又想囉嗦了,所有效果欄下的效果添加後都可以在外觀面板再次編輯,想當於ps的圖層樣式。
21、AI也有蒙版,雖然簡單,可很多初學者找不到。
原理和PS蒙版一樣,黑色不顯示,白色顯示;
22、從蒙版的坑裡走出來;
當選中蒙版,在蒙版裡面編輯漸變的時候忘了退出來,此時是選不中其他任何圖形的。這個蒙版的氣焰就是這麼囂張。
這個雖然簡單,但是毫不誇張的說有很多同事問過我,所以慚愧的列出來充當一條AI小技巧。
23、鎖定和隱藏的結合妙用(不是很好演示就不gif咯,口述下,自己去實踐就會恍然大明白~^^~);
多個複雜對象、背景、文字等等一系列擠在一起時,我是這樣用的:
當我想編輯某個對象時,總是誤選他下層的其他對象,先把要編輯Ctrl+3,然後不管三七二十一Ctrl+A,Ctrl+2;有時看情況還可結合剪切(Ctrl+X)和原位粘貼(Ctrl+F)這兩個操作,真的很完美。這個不是炫技,誰都會,誰用誰知道。當文件巨大儲存較慢時可以選擇隱藏一部分再儲存,文件不會變小的。做的很多大型線下物料我就是這樣搞事情的。
Ctrl+2鎖定,Ctrl+Alt+2解鎖;Ctrl+3隱藏,Ctrl+Alt+3顯示。
24、吸管工具小技巧;
什麼都不按,直接吸,複製被吸對象的所有屬性(文字的字體、段落樣式、字間距、對齊方式,圖形的描邊顏色、填充顏色、透明等等);
按住Shift,填充在上時,吸到點擊到的顏色當做填充色,樣式吸不了;
按住Shift,描邊在上時,也是對描邊產生相應變化,它兩誰在前上文提到X鍵可切換。
用吸管工具時,可以視情況去設定它的吸取屬性(按一下快捷鍵i接著回車)。
按住Alt(這個不演示,怕誤人子弟),吸管工具會變樣,此時和誰在前沒關,且吸取對象和被吸取對象變得難以捉摸,什麼不選直接吸也可以,難道是和兩者間的距離、長相高矮胖瘦有關,並且感覺有點類似cdr又不像,估計是進入了另一個時空。個人不喜歡,不知有何毛用,感覺像雞肋。上面兩個更直觀快捷也能滿足所有需要了。知道原理的歡迎交流告知下,不勝感激!
25、取消誤操作的透視網格工具;
有時候我就想按個Shift+O畫板工具,但是由於手指太粗誤操作了Shift+P,出現了透視網格工具,想著再按一下可以取消,結果萬萬沒想到頑強的關不掉。劃重點這時候需要按Ctrl+Shift+i即可取消。
26、隱藏定界邊框,隱藏邊緣,隱藏畫板;
顯示/隱藏定界邊框,快捷鍵Ctrl+Shift+B。我是誤操作後琢磨的,隱藏後形狀的邊緣沒有變換控制項,縮小無路、旋轉無門,很絕望。
顯示/隱藏邊緣,快捷鍵Ctrl+H。當一堆形狀或其他對象組合在一起,全選和想進行一些操作時,發現根本看不見選中的這些個對象,全被各對象的各錨點擋住了,此時可用此法解決此問題於此地~^^~。
隱藏畫板,快捷鍵Ctrl+Shift+H,隱藏後軟體的整個能作圖區域全部變白。可以記住,萬一有用到呢。
27、疊印預覽、像素預覽、輪廓;
疊印預覽(Ctrl+Shift+Alt+Y)類似隱藏畫板那樣,不過疊印預覽是整個AI工具裡除菜單欄工具欄和屬性面板這些全部變白;
像素預覽(Ctrl+Alt+Y)用於想讓圖形邊緣清晰時的像素點對齊,圖形和畫板的坐標應該都是整數,最好雙數,不出現小數點。和上文的對齊點和對齊像素一起結合理解學習。啟用後會有顯示網格後那樣的格子以像素顯示。
輪廓(Ctrl+Y)可以黑色顯示所有圖形的邊緣線,當像選中某圖形的下方圖層時,除了上文說的圖層鎖定或隱藏、以及誰都會的加選減選之外,還可以用這個辦法,我經常用挺好用的。
28、偏移路徑;
當想讓一個圖形比原來小或大某個定數時,正方形和圓可以直接在坐標裡輸入加減乘除去計算得到,或者直接手動縮小、眼神目測。但是長方形和一些不規則圖形則到不到想要效果,這時可用便宜路徑便宜具體某個數。
29、清理路徑;
清理一些無用的錨點空文本路徑什麼的,因為我有強迫症。比如有時鋼筆額外不小心點了個點,文字工具點擊後沒有輸入文字都可用此方法清理。
30、波浪線旋轉變換的騷操作;
畫圖形的同時按住1旁邊的波浪線,滑鼠也同時跟著拖動旋轉跳躍不停息,就會玩出花樣。這個有很多人分享過,覺得很好玩,我把他寫在最後,有時用它整點花裡胡哨也是可以的,不過沒有變換來得規矩有序。
為了小於5兆,都快壓縮成一張紙咯!能看清我在幹啥就行~
我有廢話
這只是我個人感覺工作中會用到的技巧和一些我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坑,強大的Ai軟體還有很多值得去摸索。本文籌備很久,加上電腦出了點狀況,可以說是廢了九牛二虎之力,但文中仍可能有謬誤之處請斧正,有什麼高招希望不吝賜教一起交流下。我核對了兩遍,假如有錯別字也請指出。排版仍很粗陋,沒藉助第三方編輯器或模板,正在努力學習改進中,感覺不會影響閱讀邏輯,就是可能有點辣眼睛。同名站酷緊隨跟新,可以來看,不用gif了,打算圖文重排,畢竟站酷文章的編輯器還不如公眾號好用。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