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上海》別傳之周璇恩怨錄(上):曼舞輕歌繞明月

2021-01-18 歷史側影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華燈起,車聲響,歌舞昇平。只見她,笑臉迎,誰知她內心苦悶。夜生活,都為了,衣食住行。酒不醉人人自醉,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曉色朦朧,倦眼惺忪,大家歸去,心靈兒,隨著轉動的車輪。換一換,新天地,別有一個新環境。回味著,夜生活,如夢初醒。」

1947年1月7日,這首叫《夜上海》的歌曲,憑藉電影《長相思》一炮走紅。70多年後,仍餘音繞耳,成為華語樂壇的經典代表作。

歌曲首唱者周璇,卻沒有這等美好命運。

1957年9月22日,年僅37歲的她,因突發中暑性腦炎早早離世。

周璇早早地這一走,帶走三千煩惱絲,卻將一地恩怨,留在世間......

1947年的中國,剛剛贏得八年抗戰的勝利。

這時,一部以抗戰為背景的愛情電影《長相思》上映,並成為中國早期的經典電影。

這部由中國香港華星影片公司出品,何兆璋執導,周璇、舒適主演的電影,講述了一個典型的「朋友妻不可欺」式的中國愛情故事:

周璇飾演的女主角李湘梅,是音樂學校高材生;丈夫後心明,是一個積極的地下抗戰工作者;一個叫高志堅的男教師,與他們是莫逆之交。抗戰前,兩家人都住在燈紅酒綠的上海租界。太平洋戰事爆發,後心明進入內陸抗戰,李湘梅與婆婆在生活十分艱難的困境中,得到了高志堅慷慨接濟。但是李湘梅不願長期加重高志堅的負擔,在好友柳青的介紹下,到舞場當歌女,致高志堅誤以為其甘心侍奉權貴。後高志堅因向學生灌輸抗敵思想而被拘捕,在湘梅與柳青疏通憲兵後獲釋,終於明白湘梅當上歌女的苦衷,二人萌生愛意。抗戰勝利後,後心明斷臂而歸。眼見好友歸來,高志堅不欲破壞他們的家庭,遂悄然而去。

「夜生活,都為了,衣食住行」。

在電影裡,時年27歲的周璇飾演的「李湘梅」如此唱到,似乎給了一個女人為了生活而不得不陷入燈紅酒綠場合的行為以某種合理的解釋。

其實,在改革開放後到香港尚未回歸之前,我們看到很多港產電影中的女主為了生活,都是採取的這種「自強」模式,這似乎是「港式電影」情節模式設計的一脈相承的體現吧?而多年以後的1990年,臺灣手童安格在歌曲《把根留住》中這樣唱到:「為了生活,我們四處奔波」,也許應該算得上是這種解釋的某種現實的呼應吧?

因為生活的壓力而四處奔波,於女人於男人於古人於今人,其實都一樣。

只不過,生活幸福總是相似,生活的苦難各有不同。

周璇的苦難,從童年就開始了。

1920年8月1日,江蘇常州一個姓蘇的書香門第,誕生了一個女孩,父母為她取名為「璞」。六歲那年,蘇璞被抽大煙的舅舅拐賣,幾經轉賣,最後落腳在一個姓周人家,改名周小紅。然而,周家養父也是一個愛抽大煙的主,抽得家庭境況日漸潦倒,周小紅又差點被養父賣到妓院,幸虧養母葉鳳妹及時發現才沒有被賣進去。

周小紅自幼喜歡唱歌。還在上學的時候,就經常把在路邊學到的歌曲唱給同學們聽,慢慢在學校有了名氣。12歲那年,上海明月歌舞團的琴師張錦文聽到她的歌聲,非常喜歡。經她養母同意,將她介紹進由黎錦暉創辦的上海明月歌舞團。

黎錦暉

這黎錦暉也是一個非常了不得的人物。他於1891出生於湖南湘潭,是中國流行音樂的奠基人。黎錦暉自幼學習古琴和彈撥樂器,家鄉民間音樂和當地流行的湘劇、花鼓戲、漢劇等戲劇音樂對他影響至深。青年時代,他醉心於新音樂運動,主張新音樂與新文學運動攜手共進,創作了大量兒童歌劇、歌舞及歌曲,不僅在大陸風靡一時,而且遠播香港及南洋,《麻雀與小孩》《葡萄仙子》《神仙妹妹》《可憐的秋香》《月明之夜》等歌曲流傳極廣。1929年,組建「明月歌舞團」,併到全國各地巡迴演出。1931年,「明月歌舞團」併入聯華影業公司。1949年後,他在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擔任作曲,1967年逝世於上海。

明月歌舞團經常上演一些進步的歌舞劇。1932年,周小紅參演了救國進步歌劇《野玫瑰》的演出,終場時她演唱了歌劇的主題曲《民族之光》,其中一句歌詞「與敵人周旋於沙場之上」得到了眾人的好評,經黎錦暉提議,周小紅從此她改名為周璇,並直至她人生的謝幕。

明月歌舞劇院的嚴華,成為周璇人生中最重要的男人。

這個嚴華,也是在20世紀30、40年代活躍於上海的大師級人物,主要作品有《孟姜女》、《李三娘》、《三笑》、《董小宛》、《西廂記》、《七重天》等影片的配樂和插歌,其中《西廂記》插曲《月圓花好》已經成為中國歌曲的經典,以後被張琪、奚秀蘭、鄧麗君、費玉清、謝採妘、伊能靜、童麗等一代又一代歌手翻唱。

嚴華生前照

與周璇相識於時,因為國語好、樂感強,又學會了作曲和彈鋼琴,且能自彈自唱,嚴華已是明月歌舞劇團的臺柱子,其妹妹嚴斐亦為該歌舞團演員。周璇進入明月歌舞劇團之後,嚴華曾與其對唱《桃花江》一曲,轟動一時,被譽為「桃花王子」。

嚴華比周璇大八歲。在明月歌舞劇團期間,嚴華待周璇如同親人,親暱地稱她「小璇子」,在唱歌和表演上悉心指導,在周璇受委屈時竭力安慰,在生活上盡心照顧,給了周璇人生之中難得的幸福時光。

1934年,周璇經嚴華推薦進入新華歌劇社,並逐漸受到外界的關注,上海「友聯」「新新」「青鳥」等電臺常邀其播唱,《五月的花》《叮嚀》等多首歌曲被百代和勝利唱片公司灌製成唱片,廣受歡迎。同年,上海《大晚報》舉辦的「廣播歌星競選」,周璇名列第二,並由此獲得了「金嗓子」的稱號 ,一時間上海無人不曉,與龔秋霞、白光、李香蘭、姚莉、白虹、吳鶯音並稱上海七大歌星。

1935年,憑藉成名曲《五月的花》,周璇進入電影圈。1937年,主演了其表演生涯代表作的劇情片《馬路天使》,由她演唱的影片插曲《天涯歌女》《四季歌》亦在華人地區流傳甚廣。1938年,周璇籤約上海國華影業公司。至此,周璇基本上到達了藝術人生的巔峰。

也許,一切自嚴華始,一切自嚴華終。

從1938年開始,周璇在經歷人生短暫的幸福之後,又一步步滑向人生的深淵。

周璇嚴華結婚照

1938年,在與嚴華相識相愛6年之後,18歲的周璇與26歲的嚴華結婚。此後三年間,他們度過了短暫的婚姻蜜月期。

然而,此時的周璇已經在上海灘大紅大紫,如日中天。隨著她參演電影的放映、她演唱歌曲的流行,關於她的緋聞也小報上屢見不鮮。如同當今時代的「狗仔隊」一樣,當時上海的娛樂媒記們絕不放過一絲一毫關於周璇的緋聞,隨時地捕風捉影地將關於周璇的隱私,放在報紙上大炒特炒,活生生將一段美好姻緣炒得壽終正寢。

與嚴華的婚姻僅僅維繫了三年,1941年,周璇不堪忍受媒體的緋聞炒作和嚴華的百般猜忌,宣布離婚。

之後,傷心的嚴華告別歌壇,棄藝從商,擔任過中國唱針廠經理,後與一名叫潘鳳鵑的女子結婚。1949年之後,任中國唱片社上海分社編輯;1992年1月11日在上海逝世。

相關焦點

  • 《夜上海》的原唱周璇一生不順,晚年甚至得了精神病
    說到周璇這個名字,恐怕大多數人都沒有什麼印象,但要說到《夜上海》這首歌曲,恐怕大多數人都會哼上兩句,而《夜上海》的原唱正是周璇。出生於民國九年(1920年)的周璇,在民國時期絕對是紅遍全國的巨星,然而周璇不僅幼年遭遇悽慘,感情生活也是極為不順,晚年甚至患上了精神病,最終於1957年因腦炎病逝,年僅37歲。
  • 民國歌曲經典老歌之夜上海 聽歌后周璇為你傾情鷹草
    《夜上海》,指民國時期上海的夜晚,因為早期的夜總會就是在上海形成,所以夜上海在民國時期非常著名。歌曲《夜上海》是家喻戶曉的金嗓子歌后周璇演唱的名曲。該曲是1947年香港故事片《長相思》插曲。該曲被眾多歌手翻唱。如伊能靜,蔡琴,楊嵐,趙薇,肖雅嫻。被公認為是華語樂壇的經典代表作品。
  • 周璇,夜上海永遠的「女神」
    周璇,夜上海永遠的女神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夜上海,是繁花似錦的十裡洋場,是人潮擁擠的外灘風光,是燈紅酒綠的百樂門,是昏黃悠長的弄堂……是一個歌舞昇平、夜夜笙歌的夢鄉。:「那時上海灘上到處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月圓花好》,戶戶《鳳凰于飛》。」
  • 是什麼原因讓《夜上海》演唱者周璇,死前在精神病院生活了五年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華燈起~樂聲響~歌舞昇平~」悠揚的歌聲響起,帶我們回到那個硝煙四起燈紅酒綠的戰亂時期。說出來可能嚇你一跳,這正是當時紅遍上海灘的當紅歌星和演員周璇。周璇的一生經歷過太多坎坷,雖然事業上功成名就,但是和那個時代大多數知名女星一樣,她的感情世界確實一片荒蕪,以至於她的精神世界也變得越來越脆弱。
  • 【原創歌曲介紹】周璇-夜上海
    夜上海,指民國時期上海的夜晚,因為早期的夜總會就是在上海形成,所以夜上海在民國時期非常著名。
  • 在明月歌舞團的那段時間裡,周璇與嚴華結緣,譜寫了璇華之戀
    在明月歌舞團的那段時間裡,周璇與嚴華結緣,譜寫了「璇華之戀」。後來嚴華在歌壇大展頭角,「歌壇之王」、「中國第一歌唱家」的稱號都是對他歌唱才華的肯定。嚴華一生才華橫溢,創作歌曲100多首,其中以《月圓花好》《送君》、《百鳥朝風)、《天堂歌)、《難民歌》等數十首歌曲最為大眾熟知。
  • 「金嗓子」周璇:被逼瘋的「一代歌后」
    ,她的原名是蘇璞,璞乃未琢之玉,取其天然、純真之意。1932年的一個冬天,12歲的周璇跟著留聲機唱歌,歌聲雖稚嫩卻清甜悅耳,吸引了她的鄰居、明月歌舞團的鋼琴師張錦文的注意,他看周璇眉清目秀,又靈性十足,便介紹她加入了明月歌舞團。頗負盛名的明月歌舞團,是由著名音樂家黎錦暉主辦的。他們還培養了一批歌舞演員如王人美、黎莉莉、胡笳、白虹、薛玲仙等。年紀雖小,但剛剛入行的周璇卻表現出了卓爾不凡的藝術天分。
  • 【組圖】周璇:銀幕上永遠的天涯歌女
    王家夫婦離異後,周璇又被送給了上海的一家周姓人家,更名周小紅。養父周文鼎系上海工部局翻譯,養母葉鳳珠曾是粵劇演員。 1931年,周小紅加入黎錦暉創建的明月社。在一次演出中,周小紅演唱一首《民族之光》的抗日愛國歌曲,其中一句歌詞「與敵人周旋於沙場之上」,受到聽眾熱烈讚賞,為此黎錦暉便替周小紅起了個藝名「周璇」。
  • 周璇2次被拐賣,3個男人2個兒子,為何37歲去世
    周璇和趙丹主演的《馬路天使》中的《天涯歌女》和《四季歌》在大上海的大街小巷廣泛傳唱,周璇和她的歌聲成為老上海的印記。黎錦暉也看不出12歲的周璇有什麼過人之處,看她身世可憐就先收進了明月歌舞團。周璇雖然年紀小,但確是很能吃苦。每天練舞蹈、練劈腿,練習唱歌、學習普通話一樣也不落下。機會終於來臨,1932年周璇參加救國進步歌曲演唱會,演唱《民族之光》的歌詞「和敵人周旋在沙場上」很得黎錦暉賞識,遂改名周璇。
  • 《夜上海》周璇:被拐賣3次,未婚生子後遭"滴血驗親",當場發瘋
    在《蕎麥瘋長》的片場多次失控……今天我們也來說一個在片場精神失常的苦命女人,她就是唱著《夜上海》的周璇養母的老家十分窮苦,不久養母就再度將周璇轉賣給上海一戶姓周的人家。王小紅變成了周小紅。所以成名後的周璇仍然對這個女人感恩非常,照顧有加。11歲,小周璇終於迎來自己翻身的日子。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外貌出眾嗓音清麗的她被明月歌舞團的團長黎錦暉看重,並受邀進入歌舞團。
  • 1951年,唱《夜上海》的「金嗓子」周璇,為何忽然在片場精神失常
    上世紀的舊上海,周璇被譽為「金嗓子」,不僅人美歌甜,還會演戲。夜上海》《何日君再來》依然是不滅的經典,被無數後輩翻唱。周璇的父親上過大學,是個有文化的知識分子,媽媽是一名護士。因為母親懷上第三個孩子,無暇照顧2歲的周璇,她被送去了外婆家。
  • 民國歌后周璇,大半生都在尋愛,卻無奈黯然離世
    1936年她先後參加了《花燭之夜》、《狂歡之夜》、《喜臨門》和《百寶圖》多部電影的拍攝。他們二人之間一直保持著聯繫,周璇在繁忙的拍片之餘總是很關心嚴華的狀況。在出演《狂歡之夜》的時候,周璇得知嚴華在電臺過得並不如意,於是她就嚮導演推薦讓嚴華來試鏡拍電影。嚴華本來不願意去,但是經不住周璇的軟磨硬拖只得硬著頭皮去試鏡。
  • 周璇童年2次被拐賣輾轉3個家庭,3段情傷精神失常,37歲腦炎去世
    上世紀三四十年代,中國電影蓬勃發展,湧現了一大批包括胡蝶、趙丹、舒適、周璇、阮玲玉等一大批家喻戶曉的人物。而周璇是第一個橫跨唱歌和演戲的兩棲明星,她主演的電影幾乎都以唱歌的表現形式,塑造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周璇和趙丹主演的《馬路天使》中的《天涯歌女》和《四季歌》在大上海的大街小巷廣泛傳唱,周璇和她的歌聲成為老上海的印記。
  • 1951年,唱《夜上海》的周璇,在片場突發精神病,其中有何隱情?
    上世紀的舊上海,周璇被譽為「金嗓子」,不僅人美歌甜,還會演戲。至今她演唱的《夜上海》《何日君再來》依然是不滅的經典,被無數後輩翻唱。周璇當年有多火?因為母親懷上第三個孩子,無暇照顧2歲的周璇,她被送去了外婆家。周璇的舅舅有很大毒癮,即使當時當上了警察局長,也無力負擔巨大的毒資。因此,舅舅盯上了這個突然到來的外甥女。
  • 三十年代周璇有多火?白先勇:上海灘到處都在播放周璇的歌
    白先勇是民國將軍白崇禧的兒子,長大後,他成為了一位十分著名的作家,小時候的白先勇在上海曾住過一段時間,每當回首往事時,他都記得自己記憶裡那熱鬧的上海,那個時期,也正是周璇最火的時候,白先勇曾回憶:我的童年在上海度過,當時霞飛路上的霓虹燈通宵不滅,上海灘到處都在放周璇的歌
  • 69年前,唱《夜上海》的「金嗓子」周璇,為何忽然在片場神經失常
    因為王家夫婦離異,周璇輾轉又被送到了上海一戶人家,改名周小紅。養父是個大賭鬼,但是養母對她卻是非常不錯的,從小就愛唱歌的周璇,有著一副天籟的嗓音,在音樂上非常的有天賦。1931年,周璇憑藉著自己的歌唱實力進入了明月歌舞團,自此開始了她的歌唱生涯。
  • 百年光影中的「金嗓子」 ——周璇誕辰100周年 | 封面人物 | 南方...
    上世紀30年代,大銀幕上那個明麗純真的「小紅」,噘嘴摩娑著兩條麻花辮,一曲《四季歌》,從春數到冬,唱的都是好景致;令人唏噓的是,歌聲背後的一代巨星周璇,經不住這人世的大暑大寒,只活了短短37個春秋……「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水銀燈下「馬路天使」,留聲機畔「天涯歌女」,十裡洋場,流光溢彩,天上人間,轉瞬即逝。
  • 「上海歌后」周璇被二男欺辱生子,一生悲慘,至死不知自己真實身份
    「夜上海夜上海,你是個不夜城,華燈起月聲響......」這首熟悉的民國歌曲《夜上海》,我們經常可以在民國電視劇上聽到,雖說很懷舊,卻是經典的不能再經典的歌曲,旋律很有韻味,驀然間仿佛回到了燈紅酒綠的上海灘。
  • 周璇珍貴原唱28首老上海歌曲,民國的中國好聲音
    當時上海霞飛路上的霓虹燈通宵不滅,上海灘到處都在播放周璇的歌。家家月圓花好,戶戶鳳凰于飛。,但生活上的坎坷經歷,卻如一支哀婉悽楚的歌。12歲加入明月歌舞劇社,該社當時雲集了眾多舊中國音樂人才:包括國歌作曲者聶耳、中國流行樂之父黎錦暉。
  • 悲情歌后周璇:一生尋母不得,被男人傷害三次,37歲抑鬱而終
    在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她是上海灘的「金嗓子」是公認的一代歌后。《天涯歌女》《何日君再來》《夜上海》《四季歌》都是她的代表作。她一生出演了四十多部影視劇,《馬路天使》是她的巔峰之作。1931年,周璇在街上賣唱的時候,偶遇明月歌舞團的章錦文,章錦文認為周璇的嗓子有種獨特的韻味,便將她推薦到了明月歌舞團。周璇順利進入明月歌舞團,當時歌舞團可謂人才濟濟,王人美,白虹等人已經聲名鵲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