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多地驚現「大頭娃娃」,12年後,中國父母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2021-02-11 雲音咖

12年前,三鹿毒奶粉事件深深的刺痛了一代人,「大頭娃娃」成了無數家庭的噩夢。


沒想到12年後,相似的劇情重演!竟有人在奶粉上做手腳,導致「大頭娃娃」再度出現!

原來惡魔從未離去,它一直在我們身邊。

最近,湖南郴州的多位家長發現孩子發育異常。

有的孩子顱骨突出、體重迅速下降,變成了「大頭娃娃」;

有的孩子無緣無故用力拍打自己的頭部;

有的孩子體檢報告更是顯示,生長曲線下降,遭遇半年的「發育停止」.

面對這麼多孩子發育異常的情況,當地醫院對他們逐一做了深入檢查,得出了同一個結論:

孩子們生長發育指標都不達標,甚至被確診為佝僂病!

當就診醫生懷疑奶粉有問題時,家長們這才發現,這些孩子都食用了同一款名叫倍氨敏」的奶粉。

據家長們回憶,這些孩子都是對普通的奶粉或者母乳過敏,醫囑建議孩子喝特殊配方的胺基酸奶粉。

於是家長們在母嬰店,購買了店長和店員重點推薦的「倍氨敏」。

孩子們喝了少則半年,多則兩年,最後都喝成了「大頭娃娃」。

看到這,你肯定要罵不良廠商生產毒奶粉。但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孩子們喝的並不是「毒奶粉」,這東西甚至不能稱之為奶粉。

「倍氨敏」壓根不是奶粉,而是一種蛋白固體飲料。

家長本想給孩子買高配奶粉,沒想到陰差陽錯給孩子買成了低配飲料。最該吸收營養長身體的階段,孩子卻喝了兩年的飲料,能不營養不良嗎?

「假奶粉」被媒體報導後,有很多網友大肆批評這些父母沒有文化、無知,害了自家的孩子,可這也許並不全是家長的錯。

這些家長也不是貪小便宜,「假奶粉」一點也不便宜。有些家長每月2000多的工資卻要花3000多來買奶粉。

對於「奶粉」的蹊蹺,家長不是沒有一點懷疑,但家長實在沒想到會有這麼大膽的店家,把飲料當奶粉賣。

有家長在購買時曾經懷疑過「固體蛋白飲料」這種說法,而店員稱,

「固體蛋白飲料」就是牛奶的另外一個簡稱。

也有家長覺得孩子喝完奶粉後不對勁想停用,結果被母嬰店店員勸阻,按店員的說法是因為奶粉沒喝夠。

像極了微商賣三無面膜時,把過敏說成排毒的樣子。

「利」就一個字,卻害慘了這些本該茁壯成長的孩子。

重出江湖的「大頭娃娃」事件,就只是將「固體飲料」錯當成「奶粉」這麼簡單嗎?

顯然不是。

這不僅僅只是商家的虛假宣傳,而是有一條成熟的作惡鏈。

小編查了資料後發現,國家對於固體飲料的生產和營養標準沒有硬性要求,所以廠家生產這些基本上沒啥門檻。

就算廠家把奶片磨成粉賣,只要他們在罐上標註了「固體蛋白飲料」這六個字,那麼他的生產銷售就是合法合規,廠家完全可以名正言順的洗脫責任。

這次被錘的「倍氨敏」在罐子上也標上了「蛋白固體飲料」這六個字,所以倍氨敏的生產商可以大言不慚的回應自家產品沒有任何問題,沒有誇大宣傳。

可是,這種所謂的「固體飲料」只是普通食品,連保健品都算不上,更達不到嬰兒成長需要的營養水平,本就不建議給嬰兒食用。

而過敏體質的嬰兒需要的又是更高標準的「特殊醫療奶粉」,那麼廠家生產這種雞肋、毫無意義的「蛋白飲料」,到底是給誰喝的?

廠家把飲品包裝做成近似奶粉罐的樣子,又是為了什麼?

「蛋白飲料」和「嬰幼兒奶粉」之間,光看外觀,本身就極具迷惑性。

不禁讓人懷疑,生產商是否一開始就抱有誘導消費者,打著奶粉擦邊球的心思。


一個敢產,必然還有一個敢賣的。

在記者的採訪中,店員稱對於「倍氨敏」的銷售話術,公司是有培訓過的,灌輸給她們的觀念就是:倍氨敏=特醫奶粉。

母嬰店只是一個進貨商,他的售賣話術是跟著廠家銷售走的。

如此把飲料當奶粉賣的「銷售策略」,這條作惡鏈上的每一個人,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可令人揪心的是,把蛋白飲料當奶粉賣,早就成了一門買賣。

在郴州,類似的事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而是接連發生。

早在2019年7月,媒體就曾曝光過郴州地區的一起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事件。

2020年3月30日,十幾位家長在「問政湖南」上發表「聯名信」,指控郴州兒童醫院的醫生長期聯合醫院對面的母嬰店,向嬰兒家屬售賣特殊奶粉「舒兒呔」,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臟器損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舒兒呔」還沒完全過去,又發生「倍氨敏」風波。

套用導演北野武的話來說,災難並不是發生了兩起違法操作事件,而是近乎同一種違法操作發生了兩次。

一些監管者可能認為「大頭娃娃」頭再大,也不是自家的娃,讓「固體飲料」假以奶粉名義堂而皇之「逛大街」也與他們的孩子沒有半毛錢關係,輿論炒大了才後知後覺。

如無意外,此次涉事的商家難逃追責,而有關監管者可能的瀆職,恐怕也該要有個說法。

然而,真相總是事件之後,監管總在事故發生之後,在群眾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之後才醒悟,是不是有些晚了?

成鏈條式的作惡,也更需要全面追責。如果能夠卡住這當中的某一環,類似「大頭娃娃」的事件或許就可以避免。

涉及嬰幼兒的奶粉問題,絕不容許存在「百密一疏」。即使一萬件產品中僅有一件不合格,涉及到個體的嬰幼兒和家庭,那就是100%的悲劇啊!

這次再現的「大頭娃娃」事件,也將人們帶回到三鹿奶粉和三聚氰胺的痛苦回憶裡。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是國人之殤。


當年無良商家在奶粉中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造成至少5萬多名孩子受害,背後還有5萬多個家庭!

受當年毒奶粉影響,多數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身體或心理的影響。

有些孩子身體畸形,頭部比同齡人大很多,經常還要面對別人異樣的眼光;還有些孩子身體素質偏下,抵抗能力弱,成了藥罐子;有些孩子10歲了還經常尿床.

現如今,居然還有黑心商家在上演殘害中國孩童的悲劇。

難以想像,被當作珍寶的孩子,變成了「大頭娃娃」,這到底對一個家庭的打擊有多大。

錯過發育時間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假奶粉帶來的後遺症或多或少都會伴隨終身。

《紅與黑》裡說:

「在人生的這片自私的沙漠裡,人各為己,人人都是在為自己打算。」

可恨可悲又可憐,愚蠢和貪婪會結出最大的惡果。

此次「大頭娃娃」事件,憤怒之餘更多的是震驚,將飲料當奶粉賣給嬰兒,這不是個別人的行為,而是在一條骯髒利益鏈條上的集體行動,上次三聚氰胺的處理結果讓造奶粉的人長了記性,希望這次的嚴懲也能給賣奶粉的人敲響警鐘。

毒(假)奶粉,毒的是幼小的嬰兒,毒的是中國的未來。

受害人選擇原諒是為了活下去,我們選擇不原諒,是為了不讓更多的人成為受害者。

同時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不用小心翼翼的活著:

當我去一家餐館,我不需要提前檢查它有沒有營業執照,菜品裡會不會出現菸頭、衛生巾;

當我買一袋饅頭,我不需要「一看二聞三水泡」去判斷是不是染色饅頭;

當我去嬰兒專櫃購買食品,我不需要擔心孩子吃了會變成大頭.

希望那一天早日到來。

文末點個「在看」,戕害孩子的劣質奶粉早日滾蛋吧!

相關焦點

  • 湖南郴州「大頭娃娃」事件調查:喝了幾年才發現不是奶粉!專家:謀財...
    「都跟我們說是奶粉」「等於我女兒喝了兩年多的飲料」……繼2003年安徽阜陽「大頭娃娃」事件之後,湖南郴州又發生「大頭娃娃」事件。湖南郴州永興縣一家母嬰店,將一款名為「倍氨敏」的蛋白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售賣給家長。當地多名兒童此後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等異常情況,被確診為佝僂病。
  • 還記得12年前受毒奶粉侵蝕的「大頭娃娃」,現在怎麼樣了?
    還記得12年前受毒奶粉侵蝕的「大頭娃娃」,現在怎麼樣了?隨著世界的多樣化,人們的生活開始發生了巨變。各行各業相互競爭,為自己的產品爭取最大的利益化。這樣的事件屢見不鮮,但最讓人記憶猶新的還是12年前的那次「三鹿奶粉事件」。給人們心裡留下了不可磨滅的烙印。還記得曾鬧得沸沸揚揚的「三鹿奶粉事件」?因為商家的過於唯利是圖,不顧客戶群的安全和健康生產出大量的有毒奶粉。事件爆出後引起了社會人士一致的喧譁,因為這不僅僅在關乎誠信問題,更是關乎健康方面的問題。
  • 湖南郴州「大頭娃娃」事件追蹤:母嬰店何以成為「灰色地帶」
    每經記者:劉晨光 方京玉 每經編輯:張海妮從去年12月至今約半年時間內,湖南郴州先後發生了兩起疑似「大頭娃娃」事件,雖然涉事產品不同,但事件性質均為當地母嬰店將固體飲料作為「特醫奶粉」售賣給家長。當地多名服用上述產品的兒童此後出現類似「大頭娃娃」等異常情況。
  • 郴州大頭娃娃事件家長發聲:擔心孩子會有後遺症
    郴州大頭娃娃事件家長發聲:擔心孩子會有後遺症原標題:大頭娃娃事件當事家長發聲:沒想到會這麼大膽,拿飲料當奶粉賣郴州永興縣愛嬰坊母嬰店,長期誤導多名家長給孩子喝「倍氨敏」蛋白固體飲料,謊稱這種飲料就是他們需要的胺基酸奶粉。
  • 「大頭娃娃」事件追蹤:江蘇多地檢查涉事產品
    」事件後續追蹤:江蘇全省多地摸排檢查涉事產品  近日,網傳「大頭娃娃」事件引發社會持續關注。截至目前,宿遷已經出動衛生監督員八十人,檢查各類單位百餘家,在市場上沒有發現涉事產品,全市未發現疑因使用涉事產品變「大頭娃娃」的情況。
  • 「大頭娃娃」事件最新進展!央視追問:為何又見「大頭娃娃」?
    多位患兒家屬向記者表示,患兒體檢是家屬自費,部分家屬和衛健委未就患兒的健康影響達成共識,後續治療和營養費用未獲賠償。又見「大頭娃娃」?這是一個令人震驚和心碎的消息,十幾年前震驚全國的「大頭娃娃」事件,至今仍是公眾的心頭之痛。猶記得當時一批官員被問責,有關經銷商也被判刑。絕不讓劣質奶粉折斷祖國的「花朵」,這是社會共識,也是監管部門的決心和行動。為何今天仍有「大頭娃娃」?這是公眾的疑問。
  • 又見「大頭娃娃」!這鍋誰來背?!
    又見「大頭娃娃」!這鍋誰來背?!近日湖南郴州多名家長發現孩子體重下降,有的孩子頭骨畸形好似「大頭娃娃」,這些孩子有個共同之處,都食用了一種名為「倍氨敏」的「奶粉」。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見習記者 艾陸琦再現「大頭娃娃」湖南出現多名大頭娃娃,都吃了一種「倍氨敏」產品據湖南經視報導,最近湖南郴州永興縣多名嬰幼兒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溼疹、體重下降等現象,個別孩子還有不停拍頭的行為
  • 又有喝了假奶粉的「大頭娃娃」出現!
    震動家長圈的湖南郴州大頭娃娃據湖南經視報導,近日湖南郴州永興縣多名患者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還有不停拍頭等異常情況。經媒體調查發現,這些患兒被醫院確診為「佝僂病」,且都食用了一款名為「倍氨敏」的「特醫奶粉」。實際上,這款「奶粉」是一種固體飲料,並不具有特醫奶粉資質。
  • 鍾南山擔心的事發生,日韓傳來一壞消息,中國家門口驚現變異病毒
    正當大家開始將擔憂的心放回肚子裡,以為疫情終將迎來結束之時,情況卻又發生了變化:新冠病毒開始發生了變異,其傳染性變得更強了。雖然目前情況來看,新冠疫苗對變異病毒依然有效,但就怕病毒繼續變異下去,直至發展成讓人束手無策地步。
  • 人民日報聲音,湖南「大頭娃娃」事件到底是誰的責任?
    有一篇關於「大頭娃娃」的報導,編輯已經說得很清楚了。之前,湖南省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責成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和郴州市組成調查組,對涉案商家進行徹查,並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法從重處罰,作出及時為公眾所知。事實上最大的受害者是孩子和他們的父母,聽了導購的「忽悠」後,他們買了所謂的「最好奶粉」,但最終還是買了,這讓家長們感到既冷又害怕。從家長的情況來看,他們可能沒有那麼博學,他們很容易被這種騙局欺騙,真的是防不勝防。小編在這裡想說,不管是誰,這件事已經發生了,應該承擔責任的人應該承擔責任,逃避不能解決問題。
  • 「大頭娃娃」處理結果令人憤怒,背後真相令人不寒而慄
    近日曝出了一起令廣大父母痛心的事件,在江蘇再次出現了「大頭娃娃」事件,但這次有所不同的是,全因一款兒童面霜所起。江蘇一個女寶寶柚子在出生後兩個多月時,腿、脖子、胳膊的褶皺處經常起一些疹子,家長就去母嬰店打算買一款面霜給寶寶塗,緩解身上起疹子的症狀。在母嬰店員的推薦下,柚子爸媽買了一款叫做「益芙靈多效特護抑菌霜」的嬰兒霜。
  • 5月食品行業熱點新聞:湖南郴州出現「大頭娃娃」事件;因黴菌超標...
    對此,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25日在出席2020「兩會議食廳」活動時表示,普及推廣分餐制,最簡便易行的辦法應該從推廣公筷公勺開始。他同時呼籲,餐飲企業要支持踐行分餐,為消費者分餐提供必要的服務。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帶來了「關於加快細胞培養肉發展戰略部署的提案」。孫寶國表示,細胞培養肉已成為國際肉類食品研究的熱點,有望成為一種最有可能解決未來肉品供應問題的新型肉類生產方式。
  • 「大頭娃娃」家長:孩子喝了 89 罐,從會說話喉嚨就一直沙啞
    近日,湖南郴州永興縣多位家長發現自己孩子身體出現溼疹,體重嚴重下降,頭骨畸形酷似大頭娃娃。醫生檢查發現,這些孩子普遍存在維生素 D 缺乏,發育遲緩等症狀,依此診斷為佝僂病。這幾個孩子此前一直食用一款叫倍氨敏的 " 奶粉 ",而這款奶粉其實是固體飲料,多位家長表示是被店家誤導。有家長反映,當時奶粉怎麼也搖不勻反映給店家,對方稱這是漂浮的養分,屬於正常現象。
  • 中國留學生最擔心的事,還是發生了
    /wiki上個周末,就在義大利總理孔特宣布封閉北部多地前一天,她才剛搬完家,從合租的房子搬出來單住一間。原本,她將搬家安排在4月初,但受疫情影響,擔心城市封鎖後行動不便,她就把計劃提前了一個月。結果新家剛住下沒多久,封鎖令就來到了楊可的家門口。要是再晚幾天,真不確定家還搬不搬得成了。搬出來一個人住,楊可也是出於安全考慮。
  • 「大頭娃娃」再現,堪比12年前的三鹿奶粉事件,家長引以為戒
    最有代表性的,莫過於2008年轟動全國的三鹿奶粉事件了。當時,很多孩子因喝了這款奶粉出現了「大頭問題」,即頭圍比正常孩子大出兩三倍。即便受影響沒那麼重的孩子,也留下了不少後遺症。智力低下、發育遲緩,一生都要依靠藥物,無法過上正常生活。
  • 時隔12年,曾被三鹿奶粉迫害的「大頭娃娃」,現狀如何?
    除了明星之外,現實中的寶爸寶媽也是如此,首先孩子生下來,他們選擇奶粉都要是最好的,甚至要選擇進口的洋奶粉,12年前,三鹿奶粉是非常受歡迎的,這是一個大品牌,所以不少家長都為孩子購買這款奶粉,但是令人心想不到的是三鹿奶粉居然被查出了問題,因為奶粉含有違禁物品三聚氰胺,影響孩子的身體發育。
  • 「面部腫大、多毛」!又一家長投訴孩子塗面霜變大頭娃娃
    「大頭娃娃」一事再起風波。南都此前調查江蘇女嬰疑因使用嬰兒抑菌霜變「大頭娃娃」引發廣泛關注。近日,雲南一名女嬰母親投訴其女兒疑因使用廣州一廠家生產的「戒之館嬰親霜」後,臉部出現腫大、多毛、發育遲緩等症狀。1月14日,南都記者從廣東省衛生監督所獲悉,監管部門已於1月12日介入調查此事,涉事產品已送檢,檢測結果還需要等待。
  • 多名「大頭娃娃」出現,都是奶粉惹得禍,店長:靠銷售吃飯
    01「大頭娃娃」事出有因這段時間事比較多,無法做到日更,但是這個平臺邀請的話題,感覺是一定要參與,因為無論是作為媽媽,還是媒體作者,都有太多的話,想和所有的爸爸媽媽共勉。起因是最近郴州永興縣多名家長,在自己孩子身上發現了一種共同的特徵:症狀就是孩子身上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溼疹,體重呈現出非常嚴重的下降趨勢。孩子的額頭都出現明顯的突出,很像「大頭娃娃」。而且孩子會時不時敲自己的腦袋。
  • 「大頭娃娃」悲劇重演,有毒的居然是...
    左邊這個,是5個月大的漂亮女寶寶;右邊這個,還是這個寶寶,不過只用了兩個月,她就變成了這樣的「大頭娃娃」!據封面新聞報導,家長帶著嬰兒到權威醫院檢查得知,寶寶極可能是因為使用了激素藥膏所致。更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孩子父母將孩子的不幸遭遇放到社交平臺後,很快就收到了來自商家的恐嚇,說商家早就收到了權威檢測部門做出的該產品0激素的檢測報告,要他們不要亂說話!
  • 全國暴怒的「大頭娃娃」奶粉事件揭秘:特醫奶粉+母嬰店套路,跟毒奶粉鬥爭12年,資本依然沒放過孩子!
    2008年,三鹿毒奶粉事件曝光,讓每一個中國家長十年怕井繩。誰想到,12年之後「大頭娃娃」事件竟然再一次發生。  最近,湖南郴州不少家長稱,在孩子長期服用一款名叫「倍氨敏」的特殊配方奶粉後,出現了拍頭、溼疹的症狀。有些孩子的頭顱異常發育、體重迅速下降,已經變成了「大頭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