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前,三鹿毒奶粉事件深深的刺痛了一代人,「大頭娃娃」成了無數家庭的噩夢。
沒想到12年後,相似的劇情重演!竟有人在奶粉上做手腳,導致「大頭娃娃」再度出現!
原來惡魔從未離去,它一直在我們身邊。
最近,湖南郴州的多位家長發現孩子發育異常。
有的孩子顱骨突出、體重迅速下降,變成了「大頭娃娃」;
有的孩子無緣無故用力拍打自己的頭部;
有的孩子體檢報告更是顯示,生長曲線下降,遭遇半年的「發育停止」.
面對這麼多孩子發育異常的情況,當地醫院對他們逐一做了深入檢查,得出了同一個結論:
孩子們生長發育指標都不達標,甚至被確診為佝僂病!
當就診醫生懷疑奶粉有問題時,家長們這才發現,這些孩子都食用了同一款名叫「倍氨敏」的奶粉。
據家長們回憶,這些孩子都是對普通的奶粉或者母乳過敏,醫囑建議孩子喝特殊配方的胺基酸奶粉。
於是家長們在母嬰店,購買了店長和店員重點推薦的「倍氨敏」。
孩子們喝了少則半年,多則兩年,最後都喝成了「大頭娃娃」。
看到這,你肯定要罵不良廠商生產毒奶粉。但事情遠沒有這麼簡單,孩子們喝的並不是「毒奶粉」,這東西甚至不能稱之為奶粉。
「倍氨敏」壓根不是奶粉,而是一種蛋白固體飲料。
家長本想給孩子買高配奶粉,沒想到陰差陽錯給孩子買成了低配飲料。最該吸收營養長身體的階段,孩子卻喝了兩年的飲料,能不營養不良嗎?
「假奶粉」被媒體報導後,有很多網友大肆批評這些父母沒有文化、無知,害了自家的孩子,可這也許並不全是家長的錯。
這些家長也不是貪小便宜,「假奶粉」一點也不便宜。有些家長每月2000多的工資卻要花3000多來買奶粉。
對於「奶粉」的蹊蹺,家長不是沒有一點懷疑,但家長實在沒想到會有這麼大膽的店家,把飲料當奶粉賣。
有家長在購買時曾經懷疑過「固體蛋白飲料」這種說法,而店員稱,
「固體蛋白飲料」就是牛奶的另外一個簡稱。
也有家長覺得孩子喝完奶粉後不對勁想停用,結果被母嬰店店員勸阻,按店員的說法是因為奶粉沒喝夠。
像極了微商賣三無面膜時,把過敏說成排毒的樣子。
「利」就一個字,卻害慘了這些本該茁壯成長的孩子。
重出江湖的「大頭娃娃」事件,就只是將「固體飲料」錯當成「奶粉」這麼簡單嗎?
顯然不是。
這不僅僅只是商家的虛假宣傳,而是有一條成熟的作惡鏈。
小編查了資料後發現,國家對於固體飲料的生產和營養標準沒有硬性要求,所以廠家生產這些基本上沒啥門檻。
就算廠家把奶片磨成粉賣,只要他們在罐上標註了「固體蛋白飲料」這六個字,那麼他的生產銷售就是合法合規,廠家完全可以名正言順的洗脫責任。
這次被錘的「倍氨敏」在罐子上也標上了「蛋白固體飲料」這六個字,所以倍氨敏的生產商可以大言不慚的回應自家產品沒有任何問題,沒有誇大宣傳。
可是,這種所謂的「固體飲料」只是普通食品,連保健品都算不上,更達不到嬰兒成長需要的營養水平,本就不建議給嬰兒食用。
而過敏體質的嬰兒需要的又是更高標準的「特殊醫療奶粉」,那麼廠家生產這種雞肋、毫無意義的「蛋白飲料」,到底是給誰喝的?
廠家把飲品包裝做成近似奶粉罐的樣子,又是為了什麼?
「蛋白飲料」和「嬰幼兒奶粉」之間,光看外觀,本身就極具迷惑性。
不禁讓人懷疑,生產商是否一開始就抱有誘導消費者,打著奶粉擦邊球的心思。
一個敢產,必然還有一個敢賣的。
在記者的採訪中,店員稱對於「倍氨敏」的銷售話術,公司是有培訓過的,灌輸給她們的觀念就是:倍氨敏=特醫奶粉。
母嬰店只是一個進貨商,他的售賣話術是跟著廠家銷售走的。
如此把飲料當奶粉賣的「銷售策略」,這條作惡鏈上的每一個人,你們的良心不會痛嗎?
可令人揪心的是,把蛋白飲料當奶粉賣,早就成了一門買賣。
在郴州,類似的事件並不是第一次發生,而是接連發生。
早在2019年7月,媒體就曾曝光過郴州地區的一起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事件。
2020年3月30日,十幾位家長在「問政湖南」上發表「聯名信」,指控郴州兒童醫院的醫生長期聯合醫院對面的母嬰店,向嬰兒家屬售賣特殊奶粉「舒兒呔」,造成孩子營養不良,存在不同程度的臟器損傷。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舒兒呔」還沒完全過去,又發生「倍氨敏」風波。
套用導演北野武的話來說,災難並不是發生了兩起違法操作事件,而是近乎同一種違法操作發生了兩次。
一些監管者可能認為「大頭娃娃」頭再大,也不是自家的娃,讓「固體飲料」假以奶粉名義堂而皇之「逛大街」也與他們的孩子沒有半毛錢關係,輿論炒大了才後知後覺。
如無意外,此次涉事的商家難逃追責,而有關監管者可能的瀆職,恐怕也該要有個說法。
然而,真相總是事件之後,監管總在事故發生之後,在群眾生命財產遭受重大損失之後才醒悟,是不是有些晚了?
成鏈條式的作惡,也更需要全面追責。如果能夠卡住這當中的某一環,類似「大頭娃娃」的事件或許就可以避免。
涉及嬰幼兒的奶粉問題,絕不容許存在「百密一疏」。即使一萬件產品中僅有一件不合格,涉及到個體的嬰幼兒和家庭,那就是100%的悲劇啊!
這次再現的「大頭娃娃」事件,也將人們帶回到三鹿奶粉和三聚氰胺的痛苦回憶裡。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是國人之殤。
當年無良商家在奶粉中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造成至少5萬多名孩子受害,背後還有5萬多個家庭!
受當年毒奶粉影響,多數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身體或心理的影響。
有些孩子身體畸形,頭部比同齡人大很多,經常還要面對別人異樣的眼光;還有些孩子身體素質偏下,抵抗能力弱,成了藥罐子;有些孩子10歲了還經常尿床.
現如今,居然還有黑心商家在上演殘害中國孩童的悲劇。
難以想像,被當作珍寶的孩子,變成了「大頭娃娃」,這到底對一個家庭的打擊有多大。
錯過發育時間一輩子都彌補不了,假奶粉帶來的後遺症或多或少都會伴隨終身。
《紅與黑》裡說:
「在人生的這片自私的沙漠裡,人各為己,人人都是在為自己打算。」
可恨可悲又可憐,愚蠢和貪婪會結出最大的惡果。
此次「大頭娃娃」事件,憤怒之餘更多的是震驚,將飲料當奶粉賣給嬰兒,這不是個別人的行為,而是在一條骯髒利益鏈條上的集體行動,上次三聚氰胺的處理結果讓造奶粉的人長了記性,希望這次的嚴懲也能給賣奶粉的人敲響警鐘。
毒(假)奶粉,毒的是幼小的嬰兒,毒的是中國的未來。
受害人選擇原諒是為了活下去,我們選擇不原諒,是為了不讓更多的人成為受害者。
同時希望有一天,我們可以不用小心翼翼的活著:
當我去一家餐館,我不需要提前檢查它有沒有營業執照,菜品裡會不會出現菸頭、衛生巾;
當我買一袋饅頭,我不需要「一看二聞三水泡」去判斷是不是染色饅頭;
當我去嬰兒專櫃購買食品,我不需要擔心孩子吃了會變成大頭.
希望那一天早日到來。
文末點個「在看」,戕害孩子的劣質奶粉早日滾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