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克拉瑪幹 | 既然風沙留不住

2021-03-05 三喵流浪記

在伊寧呆了近一個月,常和小春一家聚會,進出各種好吃的餐館,滑雪、遊泳、看電影、在伊犁河邊野餐,他家小朋友從最開始的怕狗到現在能夠自如地摸皮歪的頭,它倆也會隨著她一搖一擺地靠過來,這時不時地讓我想起桃源居和梧桐山下的幾位小夥伴,小人兒和小狗,真是人間精靈。

這幾天酒店一位保安的妻子陪同值班,我們出電梯,牽了狗,她就好高興,站起來笑眯眯地看,和她丈夫說:這就是你說的那兩個小狗,好可愛啊。如果沒牽,她就略為失望,丈夫會說:這次沒牽,下回就牽了。能夠看到平常日子中的這小小情趣,迎面是雪後明媚的陽光,真是開心。

買了很多次水果,十戶街口的那家生鮮店最便宜最新鮮,從著裝上看不出來他們是哪個民族,老闆夫婦普通話不好,但香蕉要六根他就切六根,橘子一公斤6塊,其他店是8塊或者10塊,他家小女兒普通話很好,經常笑眯眯地。

凡此種種細小又瑣碎的體驗,讓我對這片土地的好感又多了一些,新疆的行程接近尾聲,今天開始寫南疆。

2016年10月28日,我們到達進入新疆後的第一個城市——葉城,國道旁陣勢浩大的安檢,進入城區,鐵柵欄、拿著盾牌和槍械的警察,我們出示身份證、行駛證、駕照,開窗開後備箱,武警在裝甲車裡站崗,我在距離他們20米左右的地方買燒烤,看不清年輕武警的臉,不知道端著槍的他們在想什麼。

這些陣勢讓我感到不安,和遇見的每個人交談,酒店服務員、餐館老闆、寵物店醫生、偶遇的石油工人,聽到了一些未公開的事件,增加了我的猶疑。對照地圖制定下一步的行程,問自己一個問題:放棄南疆,往北疆走,就看不到塔克拉瑪幹沙漠了,會後悔麼?

以前看三毛,看她在沙漠中撿拾破爛、在沙漠裡開車,邀請客人吃中餐,色彩豔麗的衣服,長發明媚的女子,大鬍子荷西的愛,在我十幾歲的心裡,這種野生又驕傲的生活代表著我所能想像的最大的浪漫。

所以,再怎麼惴惴不安,我都不可能放棄去沙漠啊!

何況地圖上顯示沙漠周邊遺址遍布,尼雅遺址、米蘭遺址、樓蘭古城、羅布人村寨,大量的烽燧、石窟,還有地下滾滾的石油,保留著古王國名稱的莎車、鄯善、且末、若羌.這樣一個神秘又厚重的地帶,是除了喀什之外南疆所有的精華。

塔克拉瑪幹,是中國最大的沙漠,世界第十大沙漠,將中國與中亞及歐洲聯結起來的傳奇式的商路絲綢之路沿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北緣和西緣延伸。

佛教在西元最初幾個世紀,通過這條橫貫亞洲的大路傳到東亞,中國的多數外貿和其他對外聯繫也經由這條路進行。

因為我對沙漠偏執的熱愛,我們穿越了新舊兩條沙漠公路以及臨近羅布泊的從若羌到庫爾勒的218國道線,雖然都是重要的民生經濟公路,路上的車輛卻不多,我也得以開車行駛在黃昏的沙漠,胡楊蕭瑟,太陽漸漸下沉,景色很美。

第一條是2007年開通的阿拉爾和田沙漠公路,被稱為新沙漠公路,這條公路的主要功能是連結兩端的民生問題,和田市是南疆人口集中的地方,和田地區豐富的農產品要北運至阿克蘇銷售,或者從阿克蘇裝運火車發往西安、蘭州等城市時,要繞道沙漠西部邊緣的喀什,很不方便,這條公路開通之後,距離幾乎縮短一半。

秋季沙漠裡風平浪靜的日子被我們趕上了,沒有狂風,沒有沙塵暴,沒有夏季裡難以抵擋的烈日,這時的塔克拉瑪幹非常溫和,遊人稀少,正好是個晴天,藍天顯現了出來,我脫了鞋,向沙漠走去。

塔克拉瑪幹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性沙漠,在流動的過程中,沙丘表面形成了非常漂亮的沙紋,沙粒細軟,太陽的溫度通過沙粒傳遞給我,溫暖柔和,時不時地淹沒了腳背,想用力跑又跑不起來,倒是皮歪快樂得不行,揚起陣陣沙塵。

第二條是1995年開通的塔裡木沙漠公路,舊沙漠公路,被譽為世界公路史上的奇蹟,我們走一遍下來,發現這是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來維護的一條保障石油產業運轉的公路。

近600公裡的路程,前半段有塔裡木河相伴,有水的地方植被茂密,後半段每3公裡一個養護站,共108個養護站,養護站的功能就是維護公路兩旁的耐鹽性較強的檉柳、梭梭、沙拐棗等防風固沙灌木,保證風沙季節公路也能通暢。從輪臺縣進入開始,一路的標語和比新沙漠公路更為嚴謹的養護工程,都在昭示著這裡的重要性。

近期的奇葩大會有個維吾爾姑娘吐槽:內地人都覺得新疆人家家都在開採石油。石油是不可再生的資源型產業,利潤巨大,話語權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我們在石油城克拉瑪依感受的愚蠢卻嚴格的安檢都是為了保障這個產業的順利運行,對於原住民而言,除了擁有了幾條可以穿越南北的沙漠公路,石油產業跟他們沒什麼關係。

一路走走停停,我對養護站充滿了好奇,想知道他們每天做什麼,無奈絕大部分養護站離停車區都太遠,等我因為內急必須停車的時候,竟然有個養護站距離停車區只有20米左右,我怎麼會錯過這個機會。

聊天才得知,養護站裡的工作人員就是在螞蜂窩遊記裡提及的四川夫婦,因為這個養護站和停車區的距離足夠近,才會有經過的遊客走進來,有個遊客看他們與外界聯繫困難,寄了一臺手機過來,就是大嫂目前用的那臺。

大哥大嫂非常熱情,先是請我坐進他們的小屋,打開油汀讓我取暖,我發現了他家床底下的小狗,得知我們也帶了小狗之後,執意要我帶過來一起取暖。

養護站的工作很寂寞,大部分都是年齡稍大的夫婦一起完成,主要是給兩旁的植物澆水以及水管的維護。冬天枯水期,養護站裡深井抽出來的水混著泥沙,只能用來給植物喝,生活用水是每星期一次的補給車運過來,連同他們一個星期的柴米油鹽一起送到。

道路兩旁的灌木叢就是他們的工作地

大嫂在洗菜,一邊跟我說夏天有來露營的遊客,也有因為太晚而在他們這兒投宿的人,還有狐狸,對,就是狐狸。

前一段時間有一隻狐狸來到他們門前,遠遠地誰也不敢靠近誰,大哥就輕輕地放了一盆食物,然後走開,再出去看,食物沒了,狐狸也走了。

過幾天,狐狸又來了,大哥又給食物,這樣往返幾次,狐狸終於由原來的瘦削長成了照片裡飽滿的樣子,大哥也獲得了摸它的資格,「它好苦哦,沙漠裡沒什麼吃的」,大嫂的話似乎說的是感同身受的沙漠生活吧。

瘦狐狸,圖片源自大嫂

胖狐狸,圖片源自大嫂

她家有一隻母雞,從小和狗一起長大,小時候睡在狗肚子上,長大了也和狗一起睡覺,上桌上床,趴在腿上讓人撫摸,我問到會不會吃它?他們都搖頭,離開他們的時候,大哥一直強調:像你們一直帶著小狗在路上的,遇到什麼困難都會化解的。

這是我一路見過的人和動物相處最平和的一個地方,因為沙漠的貧瘠和環境的惡劣,人和動物成了同樣的生物,都期待淨水和糧食,沒有高低貴賤,渴了一起喝,餓了一起吃,相生相依,野蠻生長。


我很開心遇到他們,大哥大嫂的著裝都非常利落,小小的不到10平米的小屋收拾得非常乾淨,我們相互加了微信,我知道大嫂會看我一路的照片,她曾說過:通過看別人的照片,好像自己也去旅遊了一樣。他們留給我的記憶是無價的,不僅僅是讓我看到人和動物的平等相處,更重要的是讓我看到雖然清貧依然體面地在生活。

新舊沙漠公路最為著名的遺址,一是民豐縣的尼雅遺址,裡面出土的「五星耀東方」織錦目前存於烏魯木齊博物館。

我們在酒店詢問如何到達尼雅遺址,一位接待人員正好曾經去過,他告訴我們,尼雅遺址已經快消失了,前一年還可以看到房子的形狀已經沙化,現在能看到的就是幾個土墩子。沒有專門的維護措施,公路也沒有修到遺址旁邊,有一段是沙漠路需要改裝的車輛才能進入,如果不是科考或者有特殊目的,幾乎沒有人到達。我們在進入民豐縣城的公路廣告牌看到:東方龐貝,尼雅故城。我問到既然都快消失了為何還這麼宣傳時,他低頭笑笑,沒有回答。

還有非常多的遺址、巖畫在和田地區的村落裡,我們沒有到達。按照常理推斷,因為文物都被挖掘出來放進了博物館,加上幾乎不會有遊客進入,也許年久失修漸漸地就消失在沙漠裡了吧。

另一處比較豐富的遺址所在就是庫車縣城周圍,庫車是新疆著名的獨庫公路的一端,旅遊業相較南疆其他地方發達一些,周邊遺址有專人看管維護。

蘇巴什古城是當年唐僧講經的地方,佛塔猶在,對岸規模更大的古城還未開放,集售票員、講解員、看門人、維護人員為一身的父子守著這座古城,父親在裡屋做飯我們沒有見到,兒子很熱情地招呼我們,一直介紹個不停,我不知道他是否熱愛這份工作,但看得出來,他希望能有更多的人來到這裡,至少在寒冷的秋冬季節,有更多的人可以說說話。

蘇巴什古城

克孜爾尕哈烽燧是由一個維族家庭看守,鐵門緊鎖,進去之後,問到買票的問題,我想先看門票再付錢,維族母親不太高興:你是不相信我麼?我有票的。我解釋到:我只是想先看一下票,看完我就付錢。拉鋸好幾輪之後,她不願意給我看票,我愈加覺得是不是私自在這兒收過路費,僵持不下,坐在旁邊的丈夫和兒子一言不發,最終由我拿出錢放手裡讓她看到,她拉開抽屜把門票拿了出來,買票的事情才作罷。

克孜爾尕哈烽燧

事後我回憶這段拉鋸戰,一是我習慣了我所生活的世界處處存在陷阱,讓我下意識地多了一層防備,在我的世界裡,先看一眼門票是正常的,而在她的世界裡,需要先看門票是對她的不信任,是一種侮辱。

這場進門的拉鋸戰直接導致了她後面對我們的為難,烽燧前行100米左右,有一個石窟,石窟旁邊是文物研究所,我們在研究所敲了半天門,沒有人。正當我們想拿著相機再往前走時,她兒子開車來到了門前,我們問到如何才能進去時,他說需要買另一個景點(克孜爾千佛洞)的門票才能進去。

於是折回門口,大門重新被鎖上,他母親出來,責問我們:為什麼要去石窟那裡,那裡不可以去的,去了要罰款600。我們解釋到首先一路上沒有提示牌說石窟禁止參觀,另外我們敲研究所的門敲了很久沒人回應才決定自己進去,而實際情況是剛拿好相機已經被你兒子制止。

僵持了10分鐘之後,最終我們順利出去了,這也是唯一一次在南疆遇見的衝突。我想首先我無意中的行為習慣對她造成了傷害,另外她在心底裡是否歡迎我們來參觀,而語言不通導致交流的細節不順暢,她身上的怨氣只有發洩給她所能見到的漢族人,可能她的生活已經被破壞,不得已在一個荒涼又偏僻的地方守著一個古代的烽火臺。

克孜爾千佛洞就是她兒子說的參觀烽燧旁邊的石窟需要買門票的另一個景點,我們隨後到達的時候,發現能參觀的只是一小部分,這一小部分當中,有一部分精美的壁畫因戰爭和科研被德國、日本帶走了,還有一部分因為宗教衝突被伊斯蘭教徒所破壞,這裡的管理比較完善,文物研究人員就住在景區裡,講解員建議我們去敦煌,她說那裡的才是真正的嘆為觀止。

克孜爾千佛洞開放的石窟


克孜爾千佛洞未開放的石窟

新疆阿凡提樂隊,一路聽著,舒緩心情

第三條公路,是因為想去羅布泊,到了距離最近的若羌縣發現:既因為羅布泊曾是原子彈試驗基地被劃為軍事隔離區,又因為重要的遺址都處在羅布泊腹地,環境惡劣屬於探險性質的特種旅行,一是通行證需去文物局辦理,且個人難以辦下來,一般都需要旅行社代辦,二是單車自駕容易迷失方向,遇到陷車無法脫險,至少需要兩輛車同時進入,我們的車輪胎底盤之類的都需要改裝才能進去,我們便放棄自己單獨進去。

諮詢了旅遊局自有的旅行社,租他們的車,一人一天9000元,工作人員建議我們當天來回,我們不想走馬觀花,如果時間延長到來回三天的話,兩個人就是5.4萬,網上戶外探險團的2-3天行程報價也是每人1.8-2.8萬不等,這麼大的經濟代價,我們期待有其他的人同行,既可以分擔部分費用,還可以增加交流的樂趣。

等了兩天,依然是我們二人,粉刷匠思考再三,覺得有一天能和自己的朋友一起開車進入,這種方式會更刺激,也更值得回味,所以羅布泊行程就此作罷。

於是在酒店搜索和羅布泊相關的資料和電影來看,這個神秘的樓蘭古國、羅布泊的消失目前都是未解之謎,而保存在若羌縣、庫爾勒市、烏魯木齊市的樓蘭古屍幾乎是博物館們的鎮館之寶,小河墓地裡牛皮裹著的栩栩如生的容貌,這幾千年的滄海桑田,又豈是目前公開的文字影像資料中所能全部表達的。

感觸最深的是餘純順的紀錄片,他高估了自己的實力執意要在夏季進入羅布泊是導致悲劇的最大原因,死亡是發生在他拒絕了跟拍車輛和隊伍的保護自己單獨前進的那段路程。他的良心讓他想做一個名副其實的探險者,隨時可以躲進車裡休息,有充足的水源,還有朋友聊著天的羅布泊之旅不是他想要的。

讓我想起最近的一檔「跟著貝爾去冒險」的真人秀節目,貝爾帶著一群中國明星做各種挑戰,最終貝爾帶走了香港的laughing和臺灣的張鈞甯繼續冒險,如果你們看過貝爾的其他的節目,知道他的探險級別,就不難想像,那些矯揉造作無病呻吟的其他明星,以及把大量篇幅用來展現他們圍著火堆回憶心路歷程的節目組是得有多麼地玻璃心。

回到餘純順,他作為探險者的專業精神,是值得我們敬仰的。只是當時的相關部門,對於這位英雄的救援行動實在是讓人痛心,紀錄片裡展示的是上報危情花了一天,審批再一天,直升機來的那天已經是上報後的第三天,至關重要的72小時已經過去了。

我對照百度百科裡「餘純順」詞條,撰寫人是當年隨行的媒體人,寫到一個細節,開著直升機的部隊軍官到達現場的第一句話是:我只給你們30分鐘!最後爭取延長到45分鐘,第一次搜尋無果,直升機再來的時候是第二天。

最近看了很多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探險類電影,很多人在攀登雪山時都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而危急情況下的救援行動,直升機的來臨速度非常快,駕駛員的存在感很弱,他的使命是開飛機搜救,而不是展示權力和傲慢。

我認為有罪的

是那些看到不對的東西,心裡也知道那不對

但就是不願正視的人

——鮑勃迪倫

人如螻蟻,一個受到媒體關注的探險行動尚且如此,96年的中國也是我的祖國,今天的中國,圍繞著生二胎、高房價大家爭論地喋喋不休,我們稱頌著喀納斯雪地裡的救援行動,還有更多看不到的呢,人之所以為人,是作為一個生命個體,能夠得到充分的尊重,沒有這個前提,洶湧澎湃的中國夢與你何幹。

在網上找到江西衛視的《傳奇》欄目,講述羅布泊的神秘之處,從當年美國送給中國的羅布泊的衛星圖片開始講起,圖片裡的羅布泊形狀酷似耳朵,主持人以一種似是而非、故弄玄虛的口吻,大意就是怎麼會有這麼一隻耳朵呢,倒過來這隻耳朵的形狀如何,耳蝸的黑洞意味著什麼。一個科學命題被描述成一個怪誕奇談,而這檔節目還曾經獲過國家級大獎。

可能是我對於羅布泊的戾氣太重,既導致了在若羌的幾個晚上都沉浸在餘純順的死亡中難以入眠,又讓我們在若羌至庫爾勒的路途中,收穫了超速50%扣12分罰款2000的處罰,這直接導致春節時我們滯留克拉瑪依、被黃牛忽悠、年審延遲等系列問題。

我們謹慎文明的駕駛習慣,會超速50%意味著如果限速100,我們的車速超過了150,哎,就讓它成為了羅布泊的另一個未解之謎吧。

我們受固有的認知影響,帶著偏見出發,去找尋這個世界的真相,建立新的認知。在塔克拉瑪幹,我感受到的浪漫是在沙漠赤腳行走的時候,它帶給我更多的是風沙侵蝕過後的各種遺蹟的消失,生活在沙漠邊緣的人群的乾涸與清貧,因石油產業而到來的冰冷的機器和拔地而起的城市,終有一天,這些都會被風沙覆蓋,直到什麼都看不見.

「專欄」


香港行記

營地故事 | 香港花花世界 請回答1997

周末去哪兒 | 香港貝澳沙灘露營之旅

西藏行記

西藏行記終結篇 | 荒蕪中的珠貝

古格王朝 | 前塵往事成雲煙

岡仁波齊 | 世界的真相

你為什麼要攀登珠峰? Because it's there.

羊卓雍錯 | 何處渡己 何以渡人

自駕318 | Chapter 7 納木錯 世間苦難皆有神

自駕318 | Chapter 6  如果中國有聖城 拉薩便是唯一

自駕318 | Chapter 5 米拉山口之上的平行世界

自駕318 | Chapter 4 最初荒唐  最後天堂

自駕318 | Chapter 3 魯朗小鎮 東方瑞士

自駕318 | Chapter 2 我站在原始森林的頂端,對你們說早安

自駕318 | Chapter 1 格桑花與川藏線 能到達的地方都不叫遠方

一張地圖一臺車 一頂帳篷四張嘴 他們能走多遠 請你一同見證

三喵流浪記

撲捉一個國度、一座城池、一條街道、一間店鋪、一件物品存在的意義與價值;分享一段旅程、一個故事、一種心情、一瞬感悟、一片情懷。活在當下。

相關焦點

  • 塔克拉瑪幹沙漠神秘莫測的地貌是怎麼形成的?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流動沙漠。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地貌特徵,以及這些地貌都是怎麼形成的吧。危險的 「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沙漠東西長1000餘千米,南北寬400餘千米,流沙面積337600平方千米,相當於3個浙江省那麼大。一個多世紀以來,中外探險家多次窺探塔克拉瑪幹的真實面目,但苦於風暴無情、流沙埋屍,無不以失敗而告終。於是,這片讓人談之色變的不毛之地被稱為「死亡之海」。塔克拉瑪幹地貌是怎麼形成的?
  • 有庫布齊、毛烏素沙漠的治理經驗,塔克拉瑪幹沙漠能變成綠洲嗎?
    對於我國來說,荒漠化總面積為128萬多平方公裡,想想我國陸地面積為960萬平方公裡,荒漠化面積就佔了整個陸地面積13.29%,而我國最大的沙漠非新疆境內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莫屬了。荒漠化土地的形成原因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自然原因也是根本原因,受到氣候、地理位置、地形等因素的影響形成的荒漠化;一是人為原因,人類過度樵採、放牧等致使林地和草原退化而形成的荒漠化。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怎麼形成的?普通人能進去麼?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二中國最大的沙漠,它從東到西長有1000多公裡,南北寬400多公裡,面積達到了337600平方千米,相當於三個江蘇省的面積。並且塔克拉瑪幹沙子極厚,平均大概深3.7米,也就是有大概1.81萬億噸的沙子在沙漠中流動。
  • 點亮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的「信息孤島」
    點亮塔克拉瑪幹沙漠裡的「信息孤島」 2020-12-25 17: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什麼時候形成的?又是怎麼形成的?能進去嗎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中國最大的沙漠,同時也是世界第一大流動沙漠。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塔克拉瑪幹沙漠的地貌特徵,以及這些地貌都是怎麼形成的吧。 塔克拉瑪幹沙漠東西長1000餘千米,南北寬400餘千米,流沙面積337600平方千米,相當於3個浙江省那麼大。
  • 71年前的今天,有一隊人穿越塔克拉瑪幹沙漠,究竟幹了什麼?
    71年前的今天(1949年12月5日) 塔克拉瑪幹茫茫大漠、滾滾流沙 迎來的是一批神奇的人 每人肩負一支步槍或機槍 再加上彈藥、鐵鍬和背包 負重應該數十斤
  • 永不停息的風沙——記和田
    來到和田之前,我只知道和田產美玉,到和田之後我才知道,真正無處不在的,是風沙。和田座落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陲。塔克拉瑪幹沙漠不僅佔據了大地,還佔據了更加廣袤的天空。風把沙塵捲起,然後沙塵便永恆地佔據了天空。
  • 鐵路「包圍」塔克拉瑪幹沙漠
    塔克拉瑪幹沙漠是世界第十大沙漠,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流動沙漠,它的面積達33萬平方公裡。常年乾旱缺水、終年狂風大作、晝夜溫差極大……種種不利因素的疊加,使得這片沙漠人跡罕至,這也是大部分沙漠地帶的共性特徵。從衛星上俯瞰塔克拉瑪幹沙漠﹀
  • 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腹地推路 他與車為伴獨行沙海
    在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腹地推路 他與車為伴獨行沙海 2020-02-03 11:08:26 天還未完全放亮,一陣發動機的轟鳴已喚醒沉寂的塔克拉瑪幹大沙漠腹地。為「夥伴」推土機做完體檢後,胡軍擦了擦手上的黑油,開始在連綿的沙丘中顛簸……  今年47歲的胡軍是東方物探塔裡木物探處2113隊的一名推土機手,2019年10月,塔裡木油田中古14-21三維、塔中2三維物探項目開工,胡軍再次進入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
  •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變成草原的話,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
    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能夠變成沙漠的話,那麼它對中國的氣候有什麼影響呢?塔克拉瑪幹是我國最大的沙漠,位於我國的新疆腹地,面積達30多萬平方公裡。如果塔克拉瑪幹沙漠真的能夠變成草原的話,那麼新疆地區的人口容量將大大地增加,整個新疆也會變得更加宜居。
  • 既然青春留不住,還是做個大叔好一一李宗盛!
    2013年舉行了「既然青春留不住」大型個人巡迴演唱會,2014年12月27日與28日在臺北小巨蛋返場首演「還是做個大叔好」演唱會。從1980年加入寶麗金唱片公司,1986年出版首張個人專輯,到2018年獲獎無數。入行三十多年,寫了三百多首歌,哪一首歌有屬於你的故事呢?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 私藏不住的新疆秋色,塔克拉瑪幹腹地打卡神秘原始村寨
    獨自坐在起伏有致的塔克拉瑪幹沙漠一下午,用力呼吸感受,各自心之所向的生活方式。新疆秋日的寧靜與美豔,不身臨其境,你很難想像。如果每個城市都有一張名片,那麼「胡楊林」、「達克拉瑪幹沙漠」、「羅布人村」必然是尉犁最顯眼的標籤。
  • 新疆萬裡單車行第八輯 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再遇沙塵暴
    新疆萬裡單車行 第八輯 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再遇沙塵暴2016年5月29日,進軍塔克拉瑪幹沙漠公路S233。備足水向沙漠深處進發,心中百感交集,一個個地名從書本走向現實,會有莫名的嚮往與激動,可面對著名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內心深處又充滿了不安和恐懼,前幾天碰到的沙塵暴陰影還在,如果這裡起沙塵暴後果不堪設想。
  • 建國後發現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深處的神秘族群,究竟是些什麼人
    新疆塔克拉瑪幹大沙漠第一、「死亡之海」的最深處有一支神秘族群?塔克拉瑪幹的詭秘傳說「塔克拉瑪幹」在維語中是「進得去,出不來」的意思,尤其是居住在塔克拉瑪幹周圍的人們,無不對「死亡之海」心懷畏懼。發現地的原始村落工人們此次遭遇的消息很快不脛而走,新疆石油工人,竟然在塔克拉瑪幹沙漠中心發現了一群「野人」,一時間此事傳得沸沸揚揚,原來古老傳說是真的,在塔克拉瑪幹沙漠的最深處,確實生活著一支與世隔絕且歷史上從無記載的神秘原始族群
  • 【六六】既然青春留不住
  • 塔克拉瑪幹沙漠長出70萬棵棗樹!百姓口袋鼓起來
    李鵬的棗園不僅擋住了風沙,也給村民們帶來了穩定的收入。如今,70萬棵棗樹、5萬株楊樹,在塔克拉瑪幹沙漠南緣生長起來。處在風沙前沿的38個自然村,不再是被風沙逼退的弱者。鎖住了風沙,他們的口袋也鼓了起來。在河北省淶水縣南峪村,曾經貧困人口比例超過80%。
  • 李宗盛:既然青春留不住
    青春就這樣流逝了嗎?當留不住青春的李宗盛輕輕唱和著關於青春,關於愛情的感悟,我們看到的是一個老男人,返璞歸真的自得與篤定。人生如旅,走過的,都是風景與風情,白駒過隙,就讓愛與恨藏於心間。不如我們一起,跟著李宗盛的歌聲,來一場洗盡鉛華的懷舊之旅。
  • 《既然青春留不住》回憶回憶又何妨?
    除了以上幾部強片擠佔國慶檔外,今年十月檔期的剩餘時間裡就沒有多少大有賣相的國產片,10月23日上映的青春愛情電影《既然青春留不住》可能成為十月中下旬的最大亮點。《既然青春留不住》的主演張翰、陳喬恩雖然不是「電影老咖」,卻各自作為人氣偶像擁有龐大的年輕粉絲群,能夠為所主演的青春片帶來穩定受眾。
  • 既然青春留不住什麼時候上映(海報)
    》》既然青春留不住先導預告片及流沙海報曝光  視頻:《既然青春留不住》改檔曝預告  近日(8月31日),青春校園愛情電影《既然青春留不住陳喬恩、王嘯坤、施予斐、賈盛強  導演:田蒙  編劇:顧偉  製片人:許一頂  片長:90分鐘  類型:喜劇、愛情  劇情簡介:  《既然青春留不住
  • 中國的塔克拉瑪幹沙漠,被稱之為「死亡之海」!這是為什麼呢?
    說到中國最大的沙漠,相信朋友們都很熟悉,那就是塔克拉瑪幹沙漠。但是讓人疑惑的是為什麼中國最大的沙漠被稱為「死亡之海」。你可能不信,但是塔克拉瑪幹沙漠,它吞噬了很多文明。沙漠是非常不適合物種生存的地方。炎熱的溫度使它像蒸籠一樣。荒蕪暴露,沙漠裡幾乎看不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