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銘,太極人生

2021-02-19 北京誠軒拍賣

從默默無聞的雕刻師傅,變成一個雕刻藝術家,從一個普通的工匠變成了一個技藝高超的思想者。1978年,朱銘在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展出,作品「單鞭下勢」被日本雕刻之森美術館收藏。2018年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單鞭下勢」以1200萬港幣成交。

提起朱銘,多數人首先會想到他的「太極系列」,在亞洲的多個大城市都能看到這一系列的城雕。「太極系列」始創於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中國功夫正如浪潮般席捲全球,帶動了東方文化的崛起。朱銘創作的「太極系列」在此時應運而生,名揚四海。

北京誠軒2008年春季拍賣會第902號拍品

朱銘  太極系列——踢腿

1990-1992年 木雕 49×58×34cm.

出版:

《朱銘太極雕塑》,廣西美術出版社,2006年3月,第58頁

《誠軒拍賣十周年精品圖錄》,2015年11月,第54頁

展覽:

「朱銘—太極雕塑展」,2006年4月2日至26日,中國美術館,北京

成交價(人民幣):3,136,000

「太極」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朱銘的「太極系列」從最初的摸索到技藝逐漸走向成熟,中間經歷了多次改良,最終形成了抽象大寫意的獨特風格。

北京誠軒2007年秋季拍賣會第374號拍品

朱銘  太極系列

1991年 木雕 55×36×31cm.

成交價(人民幣):2,688,000

20世紀70年代中期,朱銘的《鄉土》系列雕塑作品首次展覽,受到好評,被評論界認為是臺灣鄉土文化思潮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1976年,臺灣的「鄉土運動」已經形成一股風潮,各種對文化、社會的反省思考,充斥著文藝界。朱銘首展展出的作品,正是一批以簡筆式的刀法,呈現了許多民間原本即已熟悉的題材,包括水牛、牧童、雞、孔聖、武聖、魯智深等。這批作品充分保留了傳統木雕刀法的趣味,人物在似與不似之間,以簡潔的造型利落呈現,一如中國簡筆的水墨,含蓄中自有深韻。

北京誠軒2007年秋季拍賣會第375號拍品

朱銘  牛頭

1978年 木雕 36.5×25×21cm.

成交價(人民幣):750,400

朱銘對傳統與鄉土的創造性詮釋,成就了代表作《太極》與《人間》系列,中外評論界評價甚高,認為是中國現代雕塑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曾多次在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日本及歐美等地巡迴展出,有些作品被永久陳列於美國、日本及香港等地大型公共設施內。1999年在臺北建立「朱銘美術館」。

北京誠軒2006年秋季拍賣會第109號拍品

朱銘  人間系列·母子

2003年 木雕 53×20×21.5cm., 22.5×12×10cm.

成交價(人民幣):308,000

這組木雕彩繪作品《母與子》是朱銘創作的「人間系列」作品,他以一種大削大砍的手法來塑造人物,雕鑿的痕跡清晰可辨,人體的曲線都變成了折角,五官不過是幾條凹陷的短線而已,儘管富於視覺的刺激性,但人體的體量與姿態卻刻劃得渾然天成,反而比精雕細琢更能顯示其主觀感受和陽剛氣質。作者意欲突出雕刻的力度與速度,似乎每一次砍削之間,都不允許自己有思考的時間,而令感覺儘可能擺脫理性設計的束縛,最終達到他從傳統中領悟到的「大匠不雕」的境界。

相關焦點

  • 臺灣著名雕塑家朱銘的《太極》
    由於朱銘的人生目標是想成為一名藝術家,幾經波折,他如願見到了心儀已久的雕塑家楊英風,也成為他入室的第子。朱銘初期的《 太極系列》,是以單一的人物動作為造型,但到了1983年前後,已經逐步形成二人一組的對話型態。從《掰開太極》到後來備受推崇的《太極拱門》作品當中,朱銘的思維,正在逐步深化其對太極的體認與掌握。
  • 朱銘八十:刀尖太極,人間落刻
    朱銘說:「《人間》雕刻之語言及其精神,是在描寫大面的人間,局外人不一定知道他們在幹什麼,在忙什麼,我沒有去問他們,也沒有必要去了解他們,他們也未曾告訴過我,但他們還是繼續他們的人生,問題仍然存在,問題繼續發生,也不斷地結束。」圖中作品為《人間》系列之《僧侶》與《母女》這個也是朱銘作品,應該是《太極》系列,同樣出自《Leslie的所有》寫真集。
  • 臺灣著名雕塑家朱銘:寫意太極系列作品
    學雕塑 、雕塑家分享、盡在當代雕塑中國雕塑文化領域垂直網際網路推廣平臺   朱銘1938朱銘出生於臺灣苗慄縣是家中最小的孩子1953年他向雕刻師傅李金川拜師1978年,朱銘在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展出,作品「單鞭下勢」被日本雕刻之森美術館收藏。
  • 藝術資訊 | 朱銘《太極》系列一組兩件拍出1119萬港元高價
    在10月8日的中國嘉德香港秋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中,朱銘太極系列:雲手、轉身踢腿(一組兩件)拍出全場最高價
  • 【嘉德秋拍】少勵專場之六:兩件木雕呈現朱銘的「太極力量」
    朱銘早期以鄉土為主要題材,後期則以融合中國哲學為思想來源,先後創作了「太極系列」、「運動系列」、「人間系列」等作品。他的創作簡練明快且善於發揮各種材質的特性,具有很強的現代感,繼承了中國傳統雕刻的精髓,創造出一種與自然渾然一體的精神境界。
  • 【專訪】一代雕塑巨匠朱銘:大巧若拙 一生修行
    朱銘的雕刻人生,經歷了師從傳統廟宇雕刻大師李金川到中國臺灣現代雕塑大師楊英風的轉折,經歷了鄉土情懷到太極澄懷,從自然到人間的轉化,藝風雖變,初心不改,正如他所言「藝術即修行」,道在自然,心源為歸。家境貧寒的他在13歲那年拿到人生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學業文憑,隨後開始協助家計,在雜貨店當店員。15歲時跟隨鎮上媽祖廟(慈惠宮)的雕刻師李金川學習雕刻及繪畫手藝,開啟了朱銘雕刻生涯。在最初的學藝時期,朱銘不止學習雕刻的工藝還苦練畫圖,經過三年四個月的學藝之後,四處擔任雕刻師累積經驗,同時開始嘗試參與藝術類作品競賽。朱銘並不僅僅局限於工藝的純熟,更希望能找到一條通往藝術創作的道路。
  • (聚焦名家)一代雕塑巨匠朱銘:大巧若拙 一生修行
    工作中的朱銘  周迅在電影《撒嬌的女人最好命》裡感慨:「以前學雕刻時喜歡朱銘,因為他下刀極快,沒有絲毫思索。」然而大巧若拙,朱銘的那些看上去沒有思索沒有猶豫的利索,背後卻蘊含著他人生的曲折與厚重。家境貧寒的他在13歲那年拿到人生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學業文憑,隨後開始協助家計,在雜貨店當店員。  15歲時跟隨鎮上媽祖廟(慈惠宮)的雕刻師李金川學習雕刻及繪畫手藝,開啟了朱銘雕刻生涯。在最初的學藝時期,朱銘不止學習雕刻的工藝還苦練畫圖,經過三年四個月的學藝之後,四處擔任雕刻師累積經驗,同時開始嘗試參與藝術類作品競賽。朱銘並不僅僅局限於工藝的純熟,更希望能找到一條通往藝術創作的道路。
  • 博物100+計劃(臺灣)| 朱銘美術館Ⅰ
    家境貧寒的他在13歲那年拿到人生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學業文憑,隨後開始協助家計,在雜貨店當店員。15歲時跟隨鎮上媽祖廟(慈惠宮)的雕刻師李金川學習雕刻及繪畫手藝,開啟了朱銘雕刻生涯。在最初的學藝時期,朱銘不止學習雕刻的工藝還苦練畫圖,經過三年四個月的學藝之後,四處擔任雕刻師累積經驗,同時開始嘗試參與藝術類作品競賽。
  • 藝術的殿堂——朱銘美術館!
    其中訪問朱銘藝術館的一站,是吳坤連最得意的安排。他說:「我舅舅朱銘是世界著名的雕塑家,他最有影響力的就是石雕「太極系列」,他的靈感來自石頭,他喜歡石頭,我送過幾塊精彩的石頭給他;我是著名的賞石家,我選石的靈感有部分來自石雕藝術。」  而我覺得,這兩位都是大神級人物。——老爐子吳坤連
  • 臺灣雕塑家[朱銘]
    15歲初從李金川師傅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30歲拜入臺灣雕塑界大師楊英風門下,朱銘融合傳統木雕與現代雕塑的精神,逐漸發展出超越兩者的獨特風格。早期以鄉土主題,如「牛」、「牧童」等雕刻出名,近期則以融合了中國哲學如「太極」等的現代雕刻聞名。     朱銘出生於苗慄縣的大家族,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上有五位哥哥和五位姐姐。
  • 朱銘:做雕刻,我有點貪心
    學藝術的朋友第一次看到朱銘,是在80年代一本美學雜誌上,當時刊登介紹的是《太極》系列,光是視覺概念上帶來的震撼他至今難忘;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
  • 朱銘美術館:一座可以任你吵鬧嬉戲,且讓你完全靠近藝術的獨特之館!
    相信大家都看過《撒嬌女人最好命》這部電影,裡面周公子心心念念的那句「我們什麼時候去看朱銘啊」並不是空穴來風,所指的就是位於臺灣新北市金山區的朱銘美術館,是知名雕塑家朱銘先生展現他傑作的創意園地。稜角分明、線條流暢的雕塑主體巧妙分布,相互呼應,禪意十足,能夠讓參與者在太極的美景中,體會四季的變化。與此同時,參觀道路上也隨處充滿驚喜,能夠充分體會到小確幸的溫馨。
  • 【嘉德香港·秋拍】立天地形魂 傳曠世卓絕——朱銘、熊秉明雕塑重磅隆呈
    綜觀朱銘創作,無論是揚名國際、廣獲讚譽的「太極系列」,或是近年刻畫人世風貌的「人間系列」,「人」這一命題,始終是其創作的出發點。他在太極雕塑中,傳遞「天人合一」的境界,於人間系列刻畫百態世間,仿擬人之萬象。是此帶來朱銘90年代太極及人間系列的六件作品,將朱銘對人與人、人與天地、人與人間的關係至深闡述,透析其創作美學和心相哲思。
  • 跟朱銘學太極
    松、穩、力,有如太極。在一個臺北最平常的陰雨天,我搭乘一個半小時的汽車經過彎彎繞繞的山路終於來到朱銘美術館。很多人知道臺灣雕塑家朱銘先生是通過香港導演彭浩翔拍的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因傾心於朱銘的雕塑,女主角特地來朱銘美術館朝聖,在藍天綠地中感受雕塑與天地融合的自然韻味。
  • 旅遊好去處 邀寵物野餐朱銘美術館毛起來
    新北市朱銘美術館、新北市動保處為響應「世界狂犬病日」,將於27日合辦「新北毛起來模範日」,屆時會開放狗兒入園玩耍、野餐,還有毛寶貝走秀趴、寵物市集、寵物溝通師現場諮詢等活動。另民眾只要替毛小孩線上預約,還可享受免費入館優惠。
  • 楊茂林、阿咧、唐唐、龍家升、陳飛、朱銘雕塑聚現
    是次我們以數件趣意橫生、鮮活經典之作,呈現藝術家們的赤子之心與想像活力,邀觀眾品味楊茂林重塑愛麗絲童話角色的歡趣雕塑、感知阿咧、唐唐表達幽默和真情的陶塑、驚喜於龍家升、陳飛將藝術與玩具融合的「Art Toy」,並在朱銘生動多姿的太極、人間複製版雕塑以及天趣妙成的紙本作品中,感受藝術的不老活力。
  • 典藏今藝術丨造訪太極之顛 專訪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部主管張嘉珍
    這26件作品,涵蓋了80年代朱銘創作太極時的最原初的原型之作,以及之後探究雕塑結點的「結」之作,輔以太極之後的「人間系列」,再回歸到朱銘最初崛起藝壇的鄉土雕塑作品《水牛與牧童》。透過張頌仁的收藏,以及蘇富比精心呈現的展覽,朱銘還是朱銘,但朱銘的作品,就會在10月的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帶給人們不一樣的視野。
  • 那是因為你沒去過臺灣朱銘美術館
    作為一個非典型文藝少婦,小芽反饋回來的第一個強推景點是——朱銘美術館,說這裡不僅適合大人,也超級適合孩子,而且特別感慨於朱銘大師在建館時就充分考慮了孩子的需求。因此,本文主推安利朱銘美術館。  說起來好笑,此次臺灣之行的第一站之所以選擇了離臺北市區有點遠、藏在一座深山裡的朱銘美術館,絕對不是因為我和家屬是什麼藝術青年,最多最多,只能算裝X青年。
  • 臺灣美育之旅Day4|野柳地質公園 朱銘美術館 擎天崗
    按照計劃趕到朱銘美術館的時候剛好12:00。一進館門就下了一陣暴雨,大概15分鐘就停了。剛好夠我們逛一下展廳。主展館的展品一直會在變化,這次是《有藝思的動物館》,可惜只展到1月份,我們1月底的冬令營應該就看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