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默默無聞的雕刻師傅,變成一個雕刻藝術家,從一個普通的工匠變成了一個技藝高超的思想者。1978年,朱銘在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展出,作品「單鞭下勢」被日本雕刻之森美術館收藏。2018年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單鞭下勢」以1200萬港幣成交。
提起朱銘,多數人首先會想到他的「太極系列」,在亞洲的多個大城市都能看到這一系列的城雕。「太極系列」始創於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中國功夫正如浪潮般席捲全球,帶動了東方文化的崛起。朱銘創作的「太極系列」在此時應運而生,名揚四海。
北京誠軒2008年春季拍賣會第902號拍品
朱銘 太極系列——踢腿
1990-1992年 木雕 49×58×34cm.
出版:
《朱銘太極雕塑》,廣西美術出版社,2006年3月,第58頁
《誠軒拍賣十周年精品圖錄》,2015年11月,第54頁
展覽:
「朱銘—太極雕塑展」,2006年4月2日至26日,中國美術館,北京
成交價(人民幣):3,136,000
「太極」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朱銘的「太極系列」從最初的摸索到技藝逐漸走向成熟,中間經歷了多次改良,最終形成了抽象大寫意的獨特風格。
北京誠軒2007年秋季拍賣會第374號拍品
朱銘 太極系列
1991年 木雕 55×36×31cm.
成交價(人民幣):2,688,000
20世紀70年代中期,朱銘的《鄉土》系列雕塑作品首次展覽,受到好評,被評論界認為是臺灣鄉土文化思潮中的一個標誌性事件。
1976年,臺灣的「鄉土運動」已經形成一股風潮,各種對文化、社會的反省思考,充斥著文藝界。朱銘首展展出的作品,正是一批以簡筆式的刀法,呈現了許多民間原本即已熟悉的題材,包括水牛、牧童、雞、孔聖、武聖、魯智深等。這批作品充分保留了傳統木雕刀法的趣味,人物在似與不似之間,以簡潔的造型利落呈現,一如中國簡筆的水墨,含蓄中自有深韻。
北京誠軒2007年秋季拍賣會第375號拍品
朱銘 牛頭
1978年 木雕 36.5×25×21cm.
成交價(人民幣):750,400
朱銘對傳統與鄉土的創造性詮釋,成就了代表作《太極》與《人間》系列,中外評論界評價甚高,認為是中國現代雕塑藝術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曾多次在臺灣、香港、澳門、新加坡、日本及歐美等地巡迴展出,有些作品被永久陳列於美國、日本及香港等地大型公共設施內。1999年在臺北建立「朱銘美術館」。
北京誠軒2006年秋季拍賣會第109號拍品
朱銘 人間系列·母子
2003年 木雕 53×20×21.5cm., 22.5×12×10cm.
成交價(人民幣):308,000
這組木雕彩繪作品《母與子》是朱銘創作的「人間系列」作品,他以一種大削大砍的手法來塑造人物,雕鑿的痕跡清晰可辨,人體的曲線都變成了折角,五官不過是幾條凹陷的短線而已,儘管富於視覺的刺激性,但人體的體量與姿態卻刻劃得渾然天成,反而比精雕細琢更能顯示其主觀感受和陽剛氣質。作者意欲突出雕刻的力度與速度,似乎每一次砍削之間,都不允許自己有思考的時間,而令感覺儘可能擺脫理性設計的束縛,最終達到他從傳統中領悟到的「大匠不雕」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