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資訊 | 朱銘《太極》系列一組兩件拍出1119萬港元高價

2021-02-08 棲木藝術

在10月8日的中國嘉德香港秋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中,朱銘太極系列:雲手、轉身踢腿(一組兩件)拍出全場最高價,成交價:1119萬港元。


朱銘《太極系列:雲手、轉身踢腿(一組兩件)》

成交價:HK$ 11,190,000



朱銘,臺灣著名雕塑家。




15歲初從李金川師傅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30歲拜入臺灣雕塑界大師楊英風門下,朱銘融合傳統木雕與現代雕塑的精神,逐漸發展出超越兩者的獨特風格。


朱銘《太極系列:對打(一組兩件)》

成交價:HK$ 1,675,600



朱銘《太極系列:對打(一組兩件)》



朱銘的創作不僅簡練明快、而且善於發揮各種材質的特性,具有很強的現代感,又繼承了中國傳統雕刻的精髓。


《太極》

朱銘美術館即景

2000年左右,他將太極中「推手」的姿態設計成類似拱門形狀,意指「氣韻流動」「一分為二、二合為一」等抽象含義。


「太極拱門」誕生了20個款式作品。



朱銘《太極拱門》,1991

成交價4,320,000 臺幣



2020年6月4日,朱銘以2019年度公開拍賣市場作品總成交額2,761萬元人民幣名列《2020胡潤中國藝術榜》第25位。



朱銘《人間系列:獨坐少女》


朱銘《十二生肖——鼠》


丁衍庸《楚霸王》
成交價:HK$ 4,130,000



龐均《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成交價:HK$ 4,012,000



朱沅芷《坐在椅子上的女人》
成交價:HK$ 3,776,000



值得一提的是,參與競拍的年輕一代潮流藝術家也有不菲成績。

其中不二良《超人小鼠》以32口競價,逾估價5倍價錢29.5萬港元成交,創藝術家世界拍賣紀錄,炒熱全場氣氛。




原名陳柏良的不二良自幼熱愛藝術,2000年畢業於臺灣師範大學設計系研究所,其創作形式多元,除繪畫外,也涉及裝置、攝影、雕塑。


2007年,他與「五月天」主唱阿信共同創立潮牌「STAYREAL」,而在隔年,有感於亞洲學生面對的讀書、生活壓力,而錯過許多生命中本該在少年時體會的美好,他以孩童的視角,打造出經典的「小鼠」(mousy),不二良曾言:「小鼠大大的耳朵要乖乖聽大人的話,卻常常不聽話被處罰受傷而包上了繃帶。大大的眼睛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卻在升學壓力下啃了太多書而成了大近視」,引人高度共鳴。不僅曾在威尼斯、首爾、上海、香港等地展出,在臺北美侖公園、臺南新營美術園區亦長期展示其巨型雕塑。



不二良《割愛》
成交價:HK$ 70,800



「我透過小鼠不斷地角色扮演,cosplay其他人的身分。除了傳達小鼠多變的造型角色外,亦提供角色重疊後的樂趣。呵呵,這世界不就是這麼瘋狂而有趣嗎?」


本次中國嘉德香港秋拍—亞洲二十世紀及當代藝術專場呈現的《超人小鼠》以及畫作《割愛》,展現了小鼠多元的風貌。


相關焦點

  • 典藏今藝術丨造訪太極之顛 專訪蘇富比現代亞洲藝術部主管張嘉珍
    朱銘的作品,依舊是朱銘,但因為展覽,因為更為深入的闡釋,更因為委託方是與朱銘有著逾二十年代理情緣的漢雅軒負責人張頌仁,這些朱銘作品,成為本季秋拍最亮眼的雕塑。「論武.朱銘」專場,是張嘉珍為這26件朱銘作品專拍所取的名字。朱銘,當前最為世人熟知的亞洲雕塑大師,他的作品被普遍討論,尤其是人們最喜愛的太極系列作品,更是收藏圈裡,人見人愛的極品。
  • 朱銘八十:刀尖太極,人間落刻
    這兩幅是《太極》系列之《物我兩忘》和《太極對勢》這是張國榮的家,玄關門口陳設的就是朱銘作品,看來也是《太極》系列。張國榮將自己欣賞的作品陳設在家裡當然不算特別,特別的是,能夠把這座雕塑的風格、色調、質地、樣式,與整個家居配合得如此協調,渾然一體,完全不著痕跡。
  • 【嘉德秋拍】少勵專場之六:兩件木雕呈現朱銘的「太極力量」
    朱銘 朱銘15歲便開始在李金川師傅的教導下學習傳統廟宇的雕刻與繪畫,於30歲拜入臺灣雕塑界大師楊英風門下,並且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融合了傳統木雕與現代雕塑的精神,逐漸發展出超越兩者的獨特風格。朱銘早期以鄉土為主要題材,後期則以融合中國哲學為思想來源,先後創作了「太極系列」、「運動系列」、「人間系列」等作品。他的創作簡練明快且善於發揮各種材質的特性,具有很強的現代感,繼承了中國傳統雕刻的精髓,創造出一種與自然渾然一體的精神境界。
  • 朱銘,太極人生
    1978年,朱銘在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展出,作品「單鞭下勢」被日本雕刻之森美術館收藏。2018年香港蘇富比春季拍賣會上,「單鞭下勢」以1200萬港幣成交。提起朱銘,多數人首先會想到他的「太極系列」,在亞洲的多個大城市都能看到這一系列的城雕。「太極系列」始創於上世紀70年代末,當時中國功夫正如浪潮般席捲全球,帶動了東方文化的崛起。朱銘創作的「太極系列」在此時應運而生,名揚四海。
  • 臺灣著名雕塑家朱銘的《太極》
    朱銘初期的《 太極系列》,是以單一的人物動作為造型,但到了1983年前後,已經逐步形成二人一組的對話型態。從《掰開太極》到後來備受推崇的《太極拱門》作品當中,朱銘的思維,正在逐步深化其對太極的體認與掌握。
  • 臺灣著名雕塑家朱銘:寫意太極系列作品
    1938朱銘出生於臺灣苗慄縣是家中最小的孩子1953年他向雕刻師傅李金川拜師1981年,他獨自一人到美國紐約市學習,是他打開國際視野的一個轉折點,這一年後,他所創作的「人間」系列作品,成為他生涯中最受讚譽的經典代表。1989年,他與著名建築師貝聿銘合作,在香港中銀大廈前使用青銅為材質,創作「和諧共處」的人間系列作品。位於大樓入口大門的左側。1999年,朱銘在臺北縣金山鄉西勢湖成立「朱銘美術館」,佔地有11畝,收藏許多現代雕塑作品。
  • 【嘉德香港・八月拍】趣意盎然:藝術的活力!楊茂林、阿咧、唐唐、龍家升、陳飛、朱銘雕塑聚現
    是次我們以數件趣意橫生、鮮活經典之作,呈現藝術家們的赤子之心與想像活力,邀觀眾品味楊茂林重塑愛麗絲童話角色的歡趣雕塑、感知阿咧、唐唐表達幽默和真情的陶塑、驚喜於龍家升、陳飛將藝術與玩具融合的「Art Toy」,並在朱銘生動多姿的太極、人間複製版雕塑以及天趣妙成的紙本作品中,感受藝術的不老活力。
  • 【嘉德香港·秋拍】立天地形魂 傳曠世卓絕——朱銘、熊秉明雕塑重磅隆呈
    綜觀朱銘創作,無論是揚名國際、廣獲讚譽的「太極系列」,或是近年刻畫人世風貌的「人間系列」,「人」這一命題,始終是其創作的出發點。他在太極雕塑中,傳遞「天人合一」的境界,於人間系列刻畫百態世間,仿擬人之萬象。是此帶來朱銘90年代太極及人間系列的六件作品,將朱銘對人與人、人與天地、人與人間的關係至深闡述,透析其創作美學和心相哲思。
  • 藝術的殿堂——朱銘美術館!
    其中訪問朱銘藝術館的一站,是吳坤連最得意的安排。他說:「我舅舅朱銘是世界著名的雕塑家,他最有影響力的就是石雕「太極系列」,他的靈感來自石頭,他喜歡石頭,我送過幾塊精彩的石頭給他;我是著名的賞石家,我選石的靈感有部分來自石雕藝術。」  而我覺得,這兩位都是大神級人物。——老爐子吳坤連
  • (聚焦名家)一代雕塑巨匠朱銘:大巧若拙 一生修行
    家境貧寒的他在13歲那年拿到人生第一張,也是唯一一張學業文憑,隨後開始協助家計,在雜貨店當店員。  15歲時跟隨鎮上媽祖廟(慈惠宮)的雕刻師李金川學習雕刻及繪畫手藝,開啟了朱銘雕刻生涯。在最初的學藝時期,朱銘不止學習雕刻的工藝還苦練畫圖,經過三年四個月的學藝之後,四處擔任雕刻師累積經驗,同時開始嘗試參與藝術類作品競賽。朱銘並不僅僅局限於工藝的純熟,更希望能找到一條通往藝術創作的道路。
  • 【專訪】一代雕塑巨匠朱銘:大巧若拙 一生修行
    楊英風更強調美學中的靈性和精神,他教導朱銘丟去手上臻於純熟的技法和形勢,拋棄形式,擺脫寫實,保留神韻。在楊英風門下的八年裡,朱銘逐步掌握了美學的特質,領略到藝術的本質。他創作的充滿鄉土形象的作品《同心協力》等使他在國內藝壇獲獎無數。但他沒有停滯風格的探索,由於開始練習太極,朱銘逐漸發展出兼具重量感和動感的「太極系列」,這一系列深化了朱銘的藝術層次,簡化了「形」卻增加了「神」。
  • 朱銘美術館:一座可以任你吵鬧嬉戲,且讓你完全靠近藝術的獨特之館!
    【太極】系列朱銘受恩師楊英風的影響,開始練習太極,進而萌生創作靈感。化繁為簡,用粗獷的線條,展現太極氣勢磅礴的一面。氣勢渾然天成,「太極」這一系列作品使得朱銘揚名立萬,確立其在雕塑界地位。【人間】系列如果說「太極」系列充滿中國元素,那麼「人間」系列則代表朱銘大師走向世界。"人間"系列用來表現人生百態,也是我個人最喜歡的一個系列。
  • 博物100+計劃(臺灣)| 朱銘美術館Ⅰ
    七十年代,朱銘在恩師楊英風的建議下練習太極拳,以期修身養性。這段經歷啟發了他創作發展出日後在國際藝壇大放光彩的《太極系列》。這些線條簡練、稜角分明的青銅雕像積蓄著不同凡響的動感:單鞭下勢、推掌、轉身拍腳……靜中寓動的一招一式,是剛與柔的平衡,也是中國古典哲學與現代雕刻藝術的完美契合。英國藝術評論家伊恩·芬德利(Ian Findlay)曾評價朱銘的作品「在臺灣當代雕塑家中辨識度最高」。
  • 朱銘:做雕刻,我有點貪心
    學藝術的朋友第一次看到朱銘,是在80年代一本美學雜誌上,當時刊登介紹的是《太極》系列,光是視覺概念上帶來的震撼他至今難忘;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
  • 跟朱銘學太極
    很多人知道臺灣雕塑家朱銘先生是通過香港導演彭浩翔拍的電影《撒嬌女人最好命》。因傾心於朱銘的雕塑,女主角特地來朱銘美術館朝聖,在藍天綠地中感受雕塑與天地融合的自然韻味。周迅在朱銘《太極》系列作品前早在1977前,朱銘便在日本東京中央美術館舉辦個展,贏得了當地藝壇的高度評價,此後逐漸確立了在雕塑界的地位。
  • 富藝斯、保利首度於香港攜手:本季現當代藝術晚拍斬獲3.87億港元
    作品以2400萬港元上拍後受到北京保利和香港現場的電話委託同時競爭,當多方將價格推至8350萬港元時,來自北京保利的客戶直接加價至8600萬港元,之後回到富藝斯香港的競價者,以8700萬港元落槌,加佣金1.03億港元成交,整個競價過程持續10餘分鐘,場面激烈,該作品也由此成為奈良美智的第二高價作品。
  • 裡希特作品以2.15億港元刷新西方當代藝術亞洲拍賣紀錄,張曉剛《黑色三部曲》以5492萬港元成交
    、倫敦和香港的專家的電話競投,37件上拍作品共斬獲總成交額6.84億港元,共成交34件拍品,12件過千萬,成交率近92%。該成績並未超過今年春拍的當代藝術晚拍中34件成交拍品所獲得的8.26億港元,但與去年同期秋拍中,33件上拍作品奪得的6.1億港元相比則略有上揚。
  • 典藏快訊丨香港蘇富比秋拍快訊——趙無極《月光漫步》奪得桂冠 臺灣藏家競得
    香港蘇富比現當代藝術夜間拍賣,總成交金額逾5億9百24萬港元,件數成交高達91%,其中阿凡迪的作品刷新藝術家拍賣紀錄,而首度上拍的攝影之作艾未未與楊福東,皆以超過高估價成交,不幸流標之作則有朱銘、鍾泗濱、賈藹力、王興偉、張恩利、斯裡哈迪・蘇達索諾(Srihadi Sudarsono)、阿曼德・薩達利(Ahmad Sadali)。
  • 大衛·霍克尼「向日葵」拍出1.15億港元
    原標題:大衛·霍克尼「向日葵」拍出1.15億港元 7月9日晚香港蘇富比當代藝術晚拍,大衛·霍克尼(David Hockney)《三十朵向日葵》以1.15億港元高價成交,創下西方藝術品在亞洲拍賣的第二高成交價。
  • 【嘉德香港‧春拍戰報】首日拍賣開門紅!
    由1,300萬港元起拍,經現場及電話共20口叫價,最後以2,600萬落槌,連佣金以2,980萬港元成交,成為春拍首日第二高成交拍品。得曾燠、改琦、陳文述、翁同龢等道同至民國間逾90餘人題跋長達兩萬餘字的許乃榖《孤山補梅圖》,則以525.1萬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