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拍攝臺灣匠人為主題的記錄短片《匠人魂》第23支影片「微縮人生」則聚焦臺灣微縮模型藝術家鄭鴻展,透過影片記錄他致力鑽研模型創作的精彩歷程。微縮模型藝術奧妙經由精算比例製作出來的微縮模型,好比哆啦A夢拿出縮小燈,完美把物體體積與重量等比例縮小。精緻做工不僅要凝聚藝術家專注投入的心血,有時候他們所形塑的迷你風貌,反而比真實世界更吸引人。
「會接觸微縮模型是因為很療愈」,受日本微型藝術大師荒木智作品影響,鄭鴻展在2015年開啟自己的微縮模模型創作生涯,其巧手下的作品每一件都極度細膩逼真,職涯人生橫跨平面插畫、設計、展場布置、印刷、室內設計的他,也從過往經歷汲取靈感,像是他手工打造出的第一號作品《大阪燒肉爽子》,正是以自己曾參與施作的店鋪為原型,把施工圖面縮至1:24,並用生活素材自製物件。
「在微縮模型裡,最應該表達的是傳遞情感的溫度。」談及微縮模型製作的技巧,鄭鴻展表示,比例正確是微縮模型成立的基礎必要,要與真實場景達到高度相似,必須須精準換算所有物件的比例,為此他的工作桌上隨時都備好計算機及測厚儀。他也笑說有時候作品上傳到社群,因為沒有特別註明是「1:1」的「真實場景」,就會引來一堆留言串「這到底是真的還假的?」甚至隨手一張母親的照片,也會引來網友留言發問「你媽媽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這玩弄於股掌間的「樂趣」,也正是他初期製作模型的附屬品。
製作模型所使用到的材料,皆為隨處搜羅得來的各種零碎素材。五年前一頭栽進微縮模型創作,說實在,有部分是因為鄭鴻展對舊物的情感與執著。他把從小收藏的玩具、圖鑑視為珍寶,不時流連於跳蚤市場,搜集各式舊貨,也常常拾回家人丟棄的垃圾,資源回收確實做好分類,並把搜集的零件如螺絲釘、包裝紙,分門別類存放,因為這份不輕易丟棄的惜物之情,造就出目前40多件獨具特色的微縮模型情境作品。
微縮模型除了高度擬真以外,每件作品背後皆蘊含有趣感人的故事,「作品的主題它必須要具備獨立性,這樣才可以當作是一件完整的作品。」鄭鴻展說,《深夜食堂》的創作,他以年輕時期在日本留學時常光顧的酒吧作為模型背景,細緻重現店內的擺設與氛圍,讓時空彷彿靜止在昭和年代。
鄭鴻展的創作在國際間獲得許多關注,微縮比例從1:6到1:2500都做得出來,曾因2016年作品《謝謝你的照顧》獲頒第五屆日本濱松微縮大賽「自由創作部門」、「現場人氣票選」雙料冠軍,鄭鴻展以模型比例1:24還原一間日本鰻魚餐廳的內裝與結構,微縮自身與店主在店門前相會,用來紀念兩人的忘年友誼,具體而微地為作品注入溫暖人情。
去年鄭鴻展把2017年作品《宅男的房間》開發成1:6微縮比例的模型商品,一組含有上百個組件,讓玩家自由發揮創意,自行組裝出喜愛的場景樣貌,藉由DIY體驗開啟對微縮世界的探索與好奇,作品中的溫度,無需贅言就能使人產生共感。手執模型刀,刻劃生命中重要的人事物,微縮模型最迷人之處,在於那些來不及以攝影捕捉的記憶,都在創作過程中歷歷浮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