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饅頭、油條、麵包等美食,是我們生活中經常會吃到的食物,它們的製作方式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需要發酵,而發酵自然離不開酵母,但是能發酵的食材不僅僅是酵母,還有小蘇打以及泡打粉,那麼這3種到底應該怎么正確用呢?下面就為大家詳細解答。
首先酵母、小蘇打、泡打粉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可以使麵團變的蓬鬆,產生大量的蜂窩組織,讓麵團體積變得更大。
一、酵母
從前還沒有酵母的時候,人們通常用「老面」進行發酵,這種方式比用酵母做出的麵食質地更加細膩,而且味道醇香,但是這種方式製作難度很大,要根據老面的酸度來添加鹼面中和,一切全憑經驗,如果鹼面放多了,做出的麵食就顏色發黃,味道也不好。
所以酵母就成為了取代老面最簡單的方式,酵母是一種有益的微生物發酵,在適合的溫度和溼度下,會讓麵粉中的糖分經過微生物發酵釋放大量氣體,從而使麵團蓬鬆,另外酵母發酵時,會產生酒精和乳酸等物質,讓食物有獨特的香味。
酵母其實又分為普通酵母和耐高糖酵母,普通酵母適合做包子、饅頭、花卷等食物,因為它的耐糖率在7%,如果糖分超過這個數值,則會抑制發酵。而耐高糖酵母的耐糖率在30%,適合做需要大量糖分的麵食,比如麵包、土司等烘焙食品。
酵母雖然很好,但是也有一個局限性,就是對於溫度的變化,適合酵母發酵的溫度在25°-35°,所以我們常常感覺夏天好發麵,冬天則難發麵,如果發現冷天不好發麵,除了加溫之外,還需要輔助做法,就是下面提到的泡打粉。
二、泡打粉
泡打粉是接觸水分之後,酸性和鹼性物質產生反應,從而產生二氧化碳,使麵團蓬鬆,所以也叫膨鬆劑。它對於溫度的影響比較小,所以搭配酵母可以快速穩定的將麵團發好,兩者可以互相代替,也能同時食用。
泡打粉主要是用於蛋糕、甜點、餅乾的製作。我們平時在選擇泡打粉時,選擇「雙效無鋁泡打粉」即可,因為這種發麵效果更好,而且不含毒素,可以放心食用,但是小孩子和孕婦儘量避免過多食用。
三、小蘇打
小蘇打的化學名字叫碳酸氫鈉,它和泡打粉的反應是一樣的,接觸水分之後都會產生二氧化碳,因此能讓麵團蓬鬆,但是它釋放的二氧化碳氣泡並不多,所以蓬鬆效果並不理想,如果使用過多,還會讓麵食顏色發黃。
所以小蘇打主要用於甜點餅乾,可以讓美食更加酥脆,另外它還可以有多種用途,比如充當家庭清潔劑,幫助肉類保持水分。
此時或許有人會問,小蘇打是鹼面嗎?其實小蘇打並不是純鹼,它是弱鹼性,而真正的鹼叫做蘇打,化學名字是碳酸鈉,只要用於化工業,在食物中起到中和酸性的作用,就比如老面酸度過高,就會加適量鹼面。
以上就是關於酵母、小蘇打、泡打粉的區別以及用途,相信大家看完之後,對這3樣已經有了基本的了解,在製作麵食時,也不會用錯了。學會正確的用法,都能成為麵食達人。
用最簡單的 食材做出最美的佳餚,為家人做一頓愛的美食,我是媽咪早早,每天都會您帶來一道家常美食。如果喜歡我的話就點個讚,轉發關注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