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發熱、乏力、乾咳仍然是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糞便中分離到病毒並不意味著該病主要傳播途徑發生變化,仍為呼吸道和接觸傳播為主,消化道的傳播(包括糞口傳播),在全部傳播中的作用和意義仍需進一步觀察和研究。
鍾南山、李蘭娟院士團隊近日分別從新冠肺炎患者的糞便樣本中分離出新型冠狀病毒,這一發現證實了排出的糞便中的確存在活病毒。專家表示,不要過度緊張或恐慌,一定要勤洗手、勤消毒,食物煮熟再吃,注意個人和家庭衛生,注意下水道的通暢及必要的消毒。
據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報導,今天下午,廣東省舉行疫情防控例行發布會,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趙金存,通報病源學有關情況。他通報了該團隊在P3實驗室中,由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一例重症感染患者糞便樣本,分離了活的新型冠狀病毒。有公共衛生意義,可以指導政策制定。
廣東省舉行疫情防控例行發布會,鍾南山團隊介紹相關情況。(中青報·中青網記者林潔 攝)
「患者糞便中存在活的新型冠狀病毒是一個現象,提示新冠病毒傳播可能有新途徑,但是否會造成人與人之間傳染,還要進一步研究。」趙金存介紹,這個發現不是偶然,李蘭娟院士團隊也有類似發現。
2月10日,廣州醫科大學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廣州海關技術中心生物安全三級實驗室及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合作,從一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的糞便拭子標本中分離到一株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該樣本是由珠海中山大學附屬第五醫院提供的糞便拭子標本。實驗室通過多種細胞系接種樣本並傳代,最終從Vero E6細胞中成功分離出2019-nCoV毒株。
趙金存表示,在糞便中分離活的冠狀病毒,提示存在「糞-口」「糞-呼吸」的可能性,但進一步的確證,還需要更深入研究。但是大家不必特別恐慌,可避免參加聚集性社交活動,注意個人衛生,也提示要注意整個家庭環境衛生,包括下水道通暢等。這個研究的發現,也許會對國家疫情防控相關措施,找到潛在疫情傳播點,起到促進和完善作用。
此前,有報導稱在確診2019-nCoV患者的糞便中檢測到2019-nCoV核酸陽性,但在糞便中是否有活的病毒未知。患者糞便中病毒的分離為我國2019-nCoV疾病的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重要信息,對公共衛生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針對病毒是否變異?趙金存指出,中國疾控中心、李蘭娟團隊等,都進行了病毒的分離培養、病毒基因組測序,從不同病人身上分離的病毒,與從武漢分離出來的第一株病毒來比,確實存在差異。但對於RNA病毒來說,這是個非常常見的現象。
冠狀病毒是基因組最大的RNA病毒,有3萬個鹼基,他們從糞便中分離的這個新冠病毒,有5個鹼基,與原始毒株有差異,這是RNA病毒在複製中的一個特性,會有一定突變的機率。趙金存坦言,5個鹼基的突變,對於3萬個基因組來說,只佔很小的部分。後續團隊也將嚴密監測病毒變異情況,如果發現出現病毒的較大變異情況,或者對用藥和監測有影響,會立即向國家匯報。
目前,呼吸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聯合廣州海關技術中心已完成該病毒株的全基因組序列測定,並利用間接免疫螢光實驗結果顯示患者血漿可識別該分離株感染細胞(圖1),病毒粒子可在電鏡下觀察到,具有冠狀病毒典型結構(圖2)。
患者血漿中被新冠病毒感染的細胞
圖2 負染電鏡結果
這個發現證實了排出的糞便的確存在活病毒,儘管目前還沒有充分的證據說明存在糞口傳播,但結合香港青衣長康邨康美樓最近發生同一建築發生2名新冠病毒患者,可能與該樓的下水道的汙染相關。所以提醒市民要更加重視個人和家庭的清潔,如便後請洗手,注意下水道的通暢,以避免有可能出現的糞便病毒的傳播。
來源:中國青年報(ID:zqbcyol 記者:林潔 整理:張力友),部分內容來自@人民日報
戳這裡為我加顆小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