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溶膠傳播,國家衛健委最新解釋是「尚待明確」

2020-12-24 新京報網

對於新冠肺炎的主要傳播途徑,今日,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公號「健康中國」發布的文章中表示:「氣溶膠和糞—口等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


2月8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說:「衛生防疫專家告訴我們,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

 

9日上午,國家衛健委新公布了《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 修正版)》。其中顯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國家衛健委:氣溶膠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

 

關於病毒傳播途徑,國家衛健委和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印發的第四版診療方案描述是「經呼吸道飛沫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亦可通過接觸傳播」。第五版診療方案修改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染途徑尚待明確。」

 

同時,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公號「健康中國」今日發布的文章中也表示:「在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還是呼吸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和糞—口等傳播途徑尚待進一步明確。通過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病例多可以追蹤到與確診的病例有過近距離密切接觸的情況。」

 

對於此前第五版傳播途徑的更新,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郭燕紅2月5日解釋,是基於對臨床疾病的不斷認識。大部分病例都是以呼吸道傳播、飛沫傳播為主,但最近在糞便中檢查出核酸檢測陽性,不排除經消化道傳播的可能性。第五版診療方案及時將這些經驗納入到方案當中,指導臨床的實踐。

 

國家醫療專家組成員、北京地壇醫院感染性疾病診療與研究中心首席專家李興旺同日介紹,氣溶膠傳播存在於呼吸道傳染病中,但新型冠狀病毒有沒有氣溶膠傳播,目前不明確。消化道傳播目前也沒有更多的證據。

 

9日上午,國家衛健委新公布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 修正版)》維持了這一判斷。其中顯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播途徑「尚待明確」。


世衛組織:最佳證據表明,病毒經飛沫傳播

 

有網友也在線向世界衛生組織提問:新冠病毒能否通過氣溶膠傳播。世衛組織2月8日在回答中並未證實,而是提出:「最佳證據表明,病毒經飛沫傳播。而飛沫較重,難以在空氣中飄浮。」

 

但此病毒是一種新病毒,世衛組織將繼續監控任何可能的傳播方式。 

 

呼吸科專家:多在醫院操作中產生,其他環境一般沒有

 

2月8日,四川省衛生健康委組織召開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科普座談會,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主任梁宗安表示,氣溶膠是懸浮在空氣中的微粒,氣溶膠產生有一定條件,一般在醫院ICU中因為患者使用呼吸機和其他呼吸治療操作而容易產生,因此救治烈性呼吸道傳染病需要負壓病房。其他環境一般沒有氣溶膠微粒,大家不用擔心。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也表示,第五版診療方案寫入「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染途徑尚待明確」,主要是提醒臨床醫務人員在進行如氣管插管等操作時,應注意採取空氣隔離措施,如佩戴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


科普


 

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公號「健康中國」今日發布的文章中也介紹,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在空氣懸浮過程中失去水分而剩下的蛋白質和病原體組成的核,形成飛沫核,可以通過氣溶膠的形式飄浮至遠處,造成遠距離的傳播。目前尚沒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

 

中科院地球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中科院氣溶膠化學與物理實驗室主任曹軍驥在接受中國科學報採訪時介紹,與飛沫相比,氣溶膠更小、傳播更遠。

 

氣溶膠是人日常說話、大笑、唱歌等過程中都會排出的液滴,粒徑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體後很快(1秒甚至幾十毫秒內)蒸發,形成飛沫核(粒徑幾微米),且飛沫核長期懸浮在空氣中並隨空氣遷移,其傳播距離可達數百米甚至更遠,增加了無接觸傳播的風險。

 

而飛沫粒徑一般為1至5毫米,在傳染源1至2米左右的空間內傳播,屬於近距離傳播。

 

 

世衛組織此前發布的《懷疑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時醫療機構的感染預防和控制》臨時指導文件中提出,例如氣管插管、無創通氣、氣管切開術、心肺復甦、插管前人工通氣和支氣管鏡檢查等操作,會產生氣溶膠。

 

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公號「健康中國」今日發布的文章中介紹到,新冠肺炎目前還是主要通過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的疾病,在某些特殊的條件下才可能發生氣溶膠傳播,例如進行臨床氣管插管等專業醫療操作時。如果是在常規臨床護理、一般的工作生活條件下,採取正確佩戴口罩的飛沫傳播防護措施,是足以滿足保護普通公眾,而不被感染的。


 

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公號「健康中國」今日發布的文章介紹,新型冠狀病毒可通過呼吸道飛沫傳播。而飛沫傳播距離很短,不會在空氣中長期飄浮。從這個角度講,在日常通風環境下,空氣中一般不會有新型冠狀病毒。所以建議每天至少兩次開窗通風,是降低感染風險的有效措施,但是提醒大家,注意保暖。

 

 

《懷疑發生新型冠狀病毒感染時醫療機構的感染預防和控制》指出,一些產生氣溶膠的操作會增加傳播冠狀病毒(SARS和MERS)的風險。為了預防產生氣溶膠操作的空氣傳播,應該確保進行這些操作的醫護人員:

 

1、在充分通風的房間裡操作,即每個患者的空氣流量至少為 160 升/秒的自然通風房間或每小時至少換氣12次,且使用機械通風時可以控制空氣流動方向的負壓房間; 

 

2、使用防顆粒物呼吸器,其防護程度至少應達到美國國家職業安全衛生研究所認證的N95、歐盟FFP2標準或同等標準。使用一次性防顆粒物呼吸器時,必須檢查密封是否良好。要注意如果佩戴者有鬍鬚,可能造成呼吸器不能正確貼合; 

 

3、保護眼睛(即使用護目鏡或防護面罩);

 

4、穿著乾淨、無菌的長袖袍服和手套。如果長袍不耐液體,在進行預計會產生大量液體並可能滲透進袍服的操作時,醫護人員應使用防水圍裙;

 

5、將房間裡的人數限制在患者護理和支持所需的絕對最低限度。


多知道一點:

哪些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


新型冠狀病毒是否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尚未證實,但是現在已經發現的很多病毒性疾病是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比如同為冠狀病毒的SARS病毒。

 

氣溶膠是膠體的一種,以空氣為分散系,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是病毒空氣傳播的主要方式。在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現場應急工作安全手冊(2008版)中區分了空氣傳播和飛沫傳播,以及所需要的防護措施。其中,空氣傳播指一些直徑小於5 微米的病原體(如結核、麻疹和水痘等)可飄浮在空氣中,在易感者吸入了帶傳染源的空氣時發生感染。防止空氣傳播感染應在標準預防措施的基礎上,還要附加以下預防措施:將病人安置在負壓病房;進入該房間前必須佩戴防護口罩,必要時,要先讓病人佩戴好口罩。 而飛沫直徑一般大於5 微米,常常不會濺出一米以外。

 

早在1月22日,衛健委發布的醫療機構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預防與控制技術指南(第一版)中,已經提到,在為疑似患者或確診患者實施可能產生氣溶膠操作(氣管插管、無創通氣、氣管切開等)時,醫務人員應當如何實施個人防護,包括戴護目鏡或面罩,穿防體液滲入的長袖隔離衣等。

 

新京報記者檢索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官網的資料發現,目前已經證實多種病毒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包括SARS、諾如病毒等。


一、SARS病毒

 

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與人和動物的多種疾病有關,可引起人和動物呼吸道、消化道和神經系統疾病,2003年發現的非典型肺炎病毒是其典型代表。

 

SARS病毒在室溫24℃條件下在尿液裡至少可存活10天,在腹瀉病人的痰液和糞便裡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約15天,在塑料、玻璃、馬賽克、金屬、布料、複印紙等多種物體表面均可存活2-3天。

 

SARS的潛伏期通常限於2周之內,一般約2~10天。人群普遍易感。SARS病人為最主要的傳染源,症狀明顯的病人傳染性較強,潛伏期或治癒的病人不具備傳染性。

 

目前已經證明的傳播途徑包括,「人-人」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手接觸傳播;「動物-人」果子狸/蝙蝠-人(可能) 。

 

但是,同為冠狀病毒引起的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並不能通過氣溶膠傳播。2012年,MERS在沙烏地阿拉伯首次得到確認,病死率約35%。MERS病毒傳播途徑相較於SARS病毒少很多,主要是:「動物-人」單峰駱駝-人(可能)「人-人」密切接觸(有限) 。


二、諾如病毒

 

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胃腸炎)是由諾如病毒引起的常見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毒的傳播途徑易實現,主要通過汙染的食物、水傳播,也可經接觸病人排洩物和嘔吐物,經汙染的手、物體和用具,以及嘔吐產生的氣溶膠等方式傳播。多暴發在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工廠、大型遊輪等人群聚集場所,國外還有在飛機上暴發的報導。

 

諾如病毒可隨病人的糞便、嘔吐物排出造成環境汙染,在外環境,如物體表面、汙水、垃圾、地表水、食物中可存活較長時間。感染諾如病毒後多在48小時內會出現嘔吐、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症狀,以嘔吐症狀更多見,故也稱之為「冬季嘔吐病」,病程一般2-3天,預後良好。

 

三、漢坦病毒(流行性出血熱)


流行性出血熱,國際又稱腎症候群出血熱,是一種經鼠傳播、由漢坦病毒引起的,臨床上以發熱、出血和腎損害為主要特徵的嚴重的急性傳染病。 

 

這種病起病急,進展快,若救治不及時可引起死亡,尤其是姬鼠所攜帶的漢坦病毒感染,住院病人病死率可高達10%以上。

 

周圍有感染漢坦病毒的鼠類,然後才導致人感染流行性出血熱。鼠類感染漢坦病毒後為無症狀持續性感染,長期攜帶病毒,持續性排毒,可在鼠尿液,糞便和唾液中檢出病毒,其中肺中病毒的濃度最高。

 

當含有漢坦病毒的鼠尿液和糞便被攪起,飄浮到空氣中時,人可通過呼吸含漢坦病毒的氣溶膠而感染;也可以通過接觸含有病毒的鼠尿液,糞便或鼠窩,再觸摸自己的眼睛、鼻子、嘴巴等黏膜而感染;還可通過被鼠咬傷而感染;或可通過被鼠類體表蟎類等寄生蟲叮咬而傳播。直接人-人傳播未見報導。

 

四、麻疹病毒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是傳染性最強的傳染病之一。在疫苗前時代,麻疹呈世界性分布,是危害兒童生命健康極其嚴重的傳染病之一。

 

麻疹病人是唯一的傳染源,病毒可經飛沫傳播或直接接觸感染者的鼻咽分泌物傳播,人群普遍易感。麻疹病毒的傳播主要包括:


具有高度傳染性的麻疹病毒通過咳嗽、噴嚏、與病人密切接觸或直接接觸病人的鼻咽分泌物而進行傳播。含有病毒的分泌物通過病人呼吸、咳嗽等排出體外並形成「麻疹病毒氣溶膠」。麻疹病毒在空氣中或受感染物體表面2小時內可保持活力和傳染性。病人傳染期一般在出疹前後4天內。 

 

麻疹的流行可以造成眾多死亡,尤其是營養不良幼兒的死亡。在已基本滅除麻疹的國家,國外病例輸入仍是重要的傳染源。

 

五、肺鼠疫

 

自然界很多動物都可以感染鼠疫,這些染疫動物都可以成為人間鼠疫的傳染源,尤其以齧齒動物(鼠類、旱獺等)為常見,跳蚤吸血也能傳播鼠疫。

 

人類通過獵捕、宰殺、剝皮及食肉等方式直接接觸染疫動物時, 細菌可以通過手部傷口進入人體, 經淋巴管或血液引起腺鼠疫或敗血型鼠疫。這種直接接觸感染甚至可以通過非常細小的傷口形成感染, 如手指的倒刺等。 

 

肺鼠疫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中含有大量鼠疫菌, 患者通過呼吸、咳嗽時便將鼠疫菌排入周圍空氣中, 形成細菌微粒及氣溶膠,這種細菌懸浮物極易感染他人,造成肺鼠疫暴發。

 

接觸肺部感染的染疫動物,如感染鼠疫的狗、貓等,也可以直接經呼吸道感染,引起原發性肺鼠疫。


當鼠疫菌感染人發展成為肺鼠疫時,即使在疾病早期也有傳染性。肺鼠疫人傳人的傳播方式可造成鼠疫大流行,其波及地區遠遠超出疫源地範圍。

 

六、其他及細菌性傳染病

 

通過空氣傳播或者氣溶膠傳播的病毒還有很多,比如水痘病毒、流感病毒等。狂犬病毒也可能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但是通過吸入含有病毒顆粒的氣溶膠或通過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感染狂犬病現象很罕見。有動物實驗表明,伊波拉病毒可通過氣溶膠傳播。尚無流行病學證據支持人際之間通過空氣傳播拉沙病毒。

 

此外,一些細菌疾病也可以通過氣溶膠傳播。比如肺結核、炭疽和白喉。

 

結核病又叫「癆病」,由結核桿菌引起,主要侵害人體肺部,發生肺結核。肺結核病人通過咳嗽、咳痰、打噴嚏將結核菌播散到空氣中,健康人吸入帶有結核菌的飛沫即可能受到感染。

 

炭疽是由炭疽芽孢桿菌引起的一種自然疫源性疾病,牛、羊等食草動物為主要傳染源。人類主要通過接觸炭疽病畜毛皮和食肉而感染,也可以通過吸入含有炭疽芽孢的粉塵或氣溶膠而感染。

 

白喉是由白喉桿菌所引起的一種急性呼吸道傳染病,可通過飛沫、氣溶膠、密切接觸等途徑在人與人之間傳播。白喉是疫苗可預防疾病。我國近年來百白破疫苗的接種率維持在95%以上,平均保護時間約為10年。我國2007年至今,未報告白喉病例。

 

布魯氏菌也容易通過氣溶膠傳播,國家疾控中心還通報了2019年蘭州獸研所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

 

2019年7月24日至8月20日,中牧蘭州生物藥廠在獸用布魯氏菌疫苗生產過程中使用過期消毒劑,致使生產發酵罐廢氣排放滅菌不徹底,攜帶含菌發酵液的廢氣形成含菌氣溶膠,生產時段該區域主風向為東南風,蘭州獸研所處在中牧蘭州生物藥廠的下風向,人體吸入或黏膜接觸產生抗體陽性,造成蘭州獸研所發生布魯氏菌抗體陽性事件。2019年12月份,蘭州大學學生和教職工中陸續檢出抗體陽性,超過3000人次。


新京報記者 倪偉 李玉坤

編輯 吳為 周博華 校對 何燕

相關焦點

  • 氣溶膠傳播是什麼意思?和空氣傳播有什麼區別
    2月8日,在上海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上,官方確認了新冠肺炎的三種傳播途徑,包括此前被微信闢謠助手定義為謠言的「氣溶膠傳播」。按照衛生防疫專家的解釋,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那麼,氣溶膠傳播意味著什麼?專家稱,不是病毒在空氣中瀰漫,不用緊張。
  • 一波三折的氣溶膠傳播,我們幫你弄清了這十個問題
    氣溶膠傳播成了這兩天的熱詞。 先有衛健委最新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提出新冠病毒是否會通過氣溶膠傳播尚待明確。 再到今天,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傳染病預防控制處研究員馮錄召回應稱,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最主要的傳播途徑是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還有待進一步明確。 氣溶膠傳播這事兒,真是「一波三折」。 為了給大家科普並回答一些疑惑,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了三位相關專家。
  • 研究回顧一起餐廳聚集感染案例:空調或助推飛沫傳播 尚無證據顯示...
    空調或「助推」了飛沫轉播通過對潛在傳播途徑的檢查,研究人員得出結論,這次暴發最可能的原因是飛沫傳播。雖然指示病例(患者A1)在午餐期間無症狀,但目前研究普遍存在症狀前傳播。他們強調,這次疫情的傳播不能僅用飛沫傳播來解釋。較大呼吸道飛沫(>5微米)在空氣中只停留很短的時間,傳播距離也較短,一般小於1米距離。而患者A1與其他桌位,尤其是C桌位之間的距離均為大於1米。
  • 新冠肺炎可通過氣溶膠傳播?是否等同經空氣傳播?日常防護這三點要...
    什麼叫氣溶膠傳播? 研究是否已經明確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氣溶膠傳播是否等同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診療方案稱「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染途徑尚待明確」 此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五版)》中有關病毒傳播途徑的內容也修改為「經呼吸道飛沫和接觸傳播是主要的傳播途徑,氣溶膠和消化道等傳染途徑尚待明確」。
  • 國家衛健委發布會回答了尖銳問題
    攝/趙覺珵國家衛健委:目前已有4130人的醫療隊支援湖北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介紹稱,自1月24日從上海和廣東派出首批醫療隊,目前已有30支醫療隊的4130人到達湖北開展工作。對此,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副局長焦雅輝28日回應稱,目前武漢正在不斷開放新床位,預計將有1萬多張床位提供,足夠滿足收治確診病例和疑似病例的需要。焦雅輝介紹了目前武漢各醫院的床位提供情況。最早的兩家定點醫院——武漢金銀潭醫院和肺科醫院——可以提供600張床位,目前武漢還在協調10家醫院,計劃開放床位5311張。
  • 新增糞口傳播?國家衛健委最新回應!
    今天,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表示,發熱、乏力、乾咳仍然是最主要的臨床表現,糞便中分離到病毒並不意味著該病主要傳播途徑發生變化
  • 中國電信5G+天翼雲會議系統保障國家衛健委「分享防治新冠肺炎中國...
    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在湖北分會場分享了疫情防治的中國經驗。同時北京、上海、廣東、四川四省市衛健委通過實時高清視頻連線分別介紹當地防治經驗和案例。世衛組織認為,中國採取了歷史上最勇敢、最靈活、最積極的防控措施。此次會議由中國電信5G+天翼雲會議系統提供現場保障,讓中國聲音第一時間傳遞到全世界。
  • 氣溶膠傳播和飛沫傳播有什麼不同?
    近日,我們知道了病毒有一個新的傳播途徑叫「氣溶膠傳播」。之前大家都知道病毒會通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播。飛沫傳播就是指咳嗽的時候,打噴嚏的時候從嘴巴、鼻孔噴出來的顆粒,大的顆粒就叫飛沫傳播,一般它的飛行距離是一兩米左右。而小的顆粒了我們根本看不到,這些顆粒就叫氣溶膠。
  • 國家衛健委發話了!鍾南山早有發聲
    據國家衛健委網站1月8日消息,1月7日0時至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53例,其中境外輸入病例16例,本土病例37例。截至1月7日24時,全國(除港澳臺)現有確診病例521例,其中重症病例13例,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23974人。在疫情較嚴重的河北,1月2日以來,全省已累計確診139例本土病例,本土無症狀感染者197例。
  • 教育部、國家衛健委聯合通知:校園內全面禁止
    教育部、國家衛健委聯合通知:校園內全面禁止 2020-12-15 1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最新】衝上熱搜!世衛對中國疫情作出官方判斷!
    【最新】衝上熱搜!世衛對中國疫情作出官方判斷!麥可·瑞安指出,中國等國已通過全面應對措施解決較為嚴重的疫情,將病毒傳播保持在非常低的水平。目前許多國家的病例數量非常少,但任何國家或地區都存在輸入性病例或未被發現病例的風險。
  • 【PW早報】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指南(第一版)
    2009年2月3日,國家信息產業部正式確定3G產業使用頻率段,同時將佔用TDMA頻率的小靈通(PHS)定為2011年前進行退網。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指南(第一版)2月2日,據健康中國微信公眾號,國家衛健委發布新型冠狀病毒防控指南(第一版),針對老年人、兒童、學生等特殊人群發布了相應的防控指南,針對對幼兒園(或學校)、養老院、辦公場所等特定場所也制定了相關指南,同時發布了相關的專家建議。
  • 您了解什麼是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嗎?
    您了解什麼是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嗎?」、「氣溶膠傳播」、「接觸傳播」等專業術語,那麼,這些術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氣溶膠傳播:氣溶膠是人日常說話、大笑、唱歌等過程中排出的液滴,其粒徑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體後很快(1秒甚至幾十毫秒內)蒸發,形成飛沫核(粒徑幾微米),且飛沫核長期懸浮在空氣中並隨空氣遷移,其傳播距離可達數百米甚至更遠,增加了無接觸傳播的風險。
  • 國家衛健委調研指導四川仁壽職業衛生分類分級監督執法試點工作
    四川新聞網消息(李琰 文/圖)12月2日-3日,國家衛生健康委綜合監督局李晉處長一行6人前往四川仁壽,調研指導職業衛生分類分級監督執法試點工作。調研金鵝紡織調研組實地了解了縣衛監大隊職業衛生監督管理情況,對縣衛監大隊打造標準化縣級監督機構和規範化建設縣級監督機構給予了高度評價。12月3日上午,調研組在縣衛監大隊召開了管理部門和用人單位代表職業衛生分類監督管理座談會,聽取了四川省衛健委、市衛健委和縣衛健局職業衛生分類分級監督管理工作推進情況匯報,聽取和收集了企業代表提出的意見建議。
  • 國家衛健委詳解
    國家衛健委詳解 2020-12-21 17: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國家衛健委提醒:這類...
    國家衛健委提醒:這類麵食不要吃!國家衛健委緊急提醒:這類麵食最好別吃!10月19日晚,國家衛健委官方微信公眾號「健康中國」發布提示:慎吃長時間發酵的酵米麵類食品。綜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央視新聞、中國日報、紅星新聞原標題:《網絡熱點 | 「酸湯子」中毒事件9人無一倖免!國家衛健委提醒:這類麵食不要吃!》
  • 科學家稱新冠病毒空氣傳播風險被低估,世衛:正在科研審核
    科學家稱新冠病毒空氣傳播風險被低估,世衛:正在科研審核 近日,來自32個國家的239名科學家聯名發表了一封公開信,呼籲世衛組織更多地關注新冠病毒通過空氣傳播的風險。
  • 新冠肺炎英文簡稱NCP;新冠肺炎傳播途徑包括氣溶膠傳播;北京出現...
    劃重點 03 新冠肺炎傳播途徑包括氣溶膠傳播> 在2月8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強調進一步加強家庭內部的疫情防控非常重要: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 國家衛健委發布發熱門診、醫療救治定點醫院查詢小程序
    今天,國家衛健委發布了查詢發熱門診、醫療救治定點醫院的小程序,患者只需動動手指即可查詢全國各地的發熱門診、醫療救治定點醫院名單。目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進入比較嚴峻複雜的時期。提醒大家一定提高防病意識和防病能力。
  • 共青團太湖縣衛健委第二次代表大會順利召開
    近日,共青團太湖縣衛健委第二次代表大會在縣衛健委四樓會議室召開。縣衛健委分管領導應邀出席,來自全縣衛生健康系統30餘名青年團員代表參加了大會。會上審議通過了共青團太湖縣衛健委第一屆工作委員會工作報告,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委員和共青團太湖縣第十六次代表大會代表。會議要求,新一屆團工委委員和廣大團員青年要執著追夢,在主動擔當中彰顯青春作為,要認清形勢,在凝心聚力中勇擔歷史使命,要眾志成城,在新時代中放飛青春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