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了解什麼是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嗎?

2020-12-24 澎湃新聞

您了解什麼是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嗎?

2020-12-17 20:1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過程中,我們經常聽到「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接觸傳播」等專業術語,那麼,這些術語到底是什麼意思呢?今天就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

飛沫傳播:飛沫顆粒較大(大於 5um),不會長時間懸浮在空氣中,飛沫可以通過一定的距離(一般是 1~2 米)進入易感的黏膜表面,日常面對面說話、咳嗽、打噴嚏都可能造成飛沫傳播。

氣溶膠傳播:氣溶膠是人日常說話、大笑、唱歌等過程中排出的液滴,其粒徑一般0.1毫米及以下,呼出人體後很快(1秒甚至幾十毫秒內)蒸發,形成飛沫核(粒徑幾微米),且飛沫核長期懸浮在空氣中並隨空氣遷移,其傳播距離可達數百米甚至更遠,增加了無接觸傳播的風險。在實際生活中,暴露在外的病毒絕大部分都很快死亡,只有達到極高數量級的閾值,部分病毒才有機會「碰巧」由黏膜進入人體;同樣,通過氣溶膠的形式懸停在衣物、皮膚的病毒,只有極微小的比例能通過手部觸摸進入眼口鼻。

接觸傳播:接觸傳播包括直接接觸傳播和間接接觸傳播。直接接觸傳播指的是中間沒有通過其他物品,病原體直接引起的感染。間接接觸傳播指間接接觸了被汙染的物品所造成的傳播。如手及日常生活用品(床上用品、玩具、食具、衣物等)被傳染源的排洩物或分泌物汙染後被手接觸到,然後用手觸摸鼻子、嘴巴、眼睛等黏膜從而進入體內。因此,最主要是的預防是洗手。

目前感染新冠病毒主要的傳播途徑是經飛沫傳播和接觸傳播。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主要發生在封閉等特殊的環境中,長時間暴露於高濃度氣溶膠的情況下,而在開放環境中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的可能性很低。 也就是說,對於絕大多數並不是天天與患者密切接觸的普通人,通過戴合格的口罩就可以避免偶然吸入攜帶病毒的飛沫,通過勤洗手可以有效防止病毒通過接觸進行傳播,再加上勤開窗通風,保持一米社交距離等措施,就能起到防範感染新冠病毒的效果。

因此,這就是我們為什麼總是提預防新冠病毒要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常通風的原因了。

最後,提醒廣大市民:應隨身攜帶口罩,在無法確定風險情況下要及時佩戴口罩。同時也要提醒自己周圍的朋友佩戴口罩。

來源:赤峰疾控中心

原標題:《您了解什麼是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嗎?》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氣溶膠傳播和飛沫傳播有什麼不同?
    近日,我們知道了病毒有一個新的傳播途徑叫「氣溶膠傳播」。之前大家都知道病毒會通過呼吸道的飛沫傳播。飛沫傳播就是指咳嗽的時候,打噴嚏的時候從嘴巴、鼻孔噴出來的顆粒,大的顆粒就叫飛沫傳播,一般它的飛行距離是一兩米左右。而小的顆粒了我們根本看不到,這些顆粒就叫氣溶膠。
  • 氣溶膠傳播是什麼意思?和空氣傳播有什麼區別
    2月8日,在上海舉行了新聞發布會上,官方確認了新冠肺炎的三種傳播途徑,包括此前被微信闢謠助手定義為謠言的「氣溶膠傳播」。按照衛生防疫專家的解釋,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那麼,氣溶膠傳播意味著什麼?專家稱,不是病毒在空氣中瀰漫,不用緊張。
  • 氣溶膠傳播,國家衛健委最新解釋是「尚待明確」
    2月8日,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說:「衛生防疫專家告訴我們,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後導致感染。
  • 一波三折的氣溶膠傳播,我們幫你弄清了這十個問題
    也可以說,氣溶膠就是懸浮在大氣中的固態粒子和液態小滴的一個統稱。 2, 什麼是氣溶膠傳播? 凌楚眠:經空氣傳播是呼吸系統傳染病的主要傳播方式,包括飛沫、飛沫核與塵埃三種。
  • 新冠肺炎英文簡稱NCP;新冠肺炎傳播途徑包括氣溶膠傳播;北京出現...
    劃重點 03 新冠肺炎傳播途徑包括氣溶膠傳播> 在2月8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強調進一步加強家庭內部的疫情防控非常重要: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
  • 研究回顧一起餐廳聚集感染案例:空調或助推飛沫傳播 尚無證據顯示...
    另外73人被確定為密切接觸者,並被隔離了14天。在此期間,這些接觸者沒有出現任何症狀。通過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檢測,接觸者的咽喉拭子樣本和來自空調的6個樣本(3個來自出風口和3個來自進氣口)呈陰性。較大呼吸道飛沫(>5微米)在空氣中只停留很短的時間,傳播距離也較短,一般小於1米距離。而患者A1與其他桌位,尤其是C桌位之間的距離均為大於1米。然而,來自空調的強勁氣流可能將飛沫從C桌位傳播到A桌位,然後傳播到B桌位,然後再傳播回C桌位(出風口→C→A→B→進風口)。
  • 新冠真能通過空氣傳播嗎?怎麼預防?
    他們認為一些帶有新冠病毒的微粒能懸浮在室內空氣中,被人體吸入並導致感染,因此呼籲各方深入研究和確認新冠病毒經空氣傳播的可能性。在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六版)》中,提到了「氣溶膠傳播」,這與空氣傳播是一回事嗎?
  • 新冠肺炎可通過氣溶膠傳播?是否等同經空氣傳播?日常防護這三點要...
    2月8日,上海市民政局副局長曾群在上海的新聞發布會上介紹,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三種。 據@央視新聞 消息一出,引發關注。
  • ...餐廳聚集性感染新冠案例:3個家庭共10人確診 空調或助推飛沫傳播
    文章介紹了今年1月在廣州一家餐廳發生的一起疫情傳播案例,案例中有3個家庭共10人被確診為COVID-19,而這3個家庭是再同一時間段在該餐廳就餐。研究認為在這次傳播鏈中,飛沫傳播是由空調通風引起的,感染的關鍵因素則是氣流的方向。研究認為:爆發的最可能原因是飛沫傳播。在論文的最後給出結論:在這次暴發中,空調通風促使飛沫傳播,感染的關鍵因素是氣流的方向。
  • 梅奧診所新研究:口罩在預防COVID-19傳播方面發揮著 「關鍵」作用
    梅奧診所的一項新研究表明,任何一種口罩對預防新冠病毒傳播都至關重要。研究人員用人體模型證明了口罩的有效性,並在不同距離進行了類似的實驗。研究發現,口罩與社交距離相結合,可以顯著降低一個人在接觸感染者時感染COVID-19的風險。
  • ...不說概率,討論氣溶膠傳播沒有意義;美國賭場暴發諾如病毒感染
    3丨四川:防控救治一線醫療衛生人員優先提拔、特別優秀破格提拔據四川日報,近日,四川省委組織部、省公安廳、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省衛生健康委、省中醫藥管理局聯合下發《關於進一步關愛激勵醫療衛生人員在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醫療救治和疫情防控工作中擔當作為的通知》。
  • 颳風下雨 真會加速新冠病毒的傳播嗎?
    下雨天、颳風天、高溫天氣……這些因素真的會加速新冠病毒的傳播嗎?圖源:bccdc.ca謠言一:下雨天會增加新冠肺炎的傳播這是不對的,這個謠言很可能是「淋雨後容易感冒」這條日常生活經驗的牽強發散。沒錯,淋雨後,人們可能會感染感冒病毒,這是因為淋雨受涼後免疫系統的抵抗力可能會下降,不代表下雨會增加病毒在空氣中的濃度。
  • 通過飛沫傳播!其危害不亞於新冠肺炎!
    通過飛沫傳播!其危害不亞於新冠肺炎! 小園老師 ~中關村科學城總工會傳播工會聲音
  • 美CDC再改防疫指南:新增的「新冠或通過空氣傳播」被刪除
    當地時間21日,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編輯了有關新冠病毒傳播方式的網頁,刪除近日新增的有關新冠病毒「可能」通過空氣傳播的內容,美媒指出,這是自5月以來美國疾控中心防疫指南的第三次重大修訂。據美國《華盛頓郵報》21日報導,世衛組織18日發布的信息顯示,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在6英尺(約3米)內的區域傳播,這表明室內通風是抵禦新冠病毒的一項關鍵措施。為此,美國疾控中心同日更新了網頁上的防疫指南,新增內容稱新冠病毒會通過空氣中的「細小顆粒物」傳播。
  • 5G傳播新冠病毒?火燒信號塔的英國人是愚昧,還是中了美國圈套?
    無線網絡傳播新冠病毒,只是一個段子目前,世界衛生組織公認的新冠病毒傳播途徑:有症狀、症狀前和無症狀三種模式,主要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而傳播介質有三種:01、空氣傳播新冠病毒攜帶者在呼吸時,病毒經由空氣,傳染給下一個宿主的過程,就叫空氣傳播。特別是在室內或者感染者去過的地方,很長一段時間那裡的空氣都依然具有傳染性,又稱氣溶膠傳播,目前尚沒有證據顯示,新型冠狀病毒通過氣溶膠傳播。02、接觸傳播與感染者近距離接觸、或接觸過攜帶病毒物品時,手或身體就沾染這種病毒。
  • 高考2020年作文素材積累:阻斷「網絡噴子」的「飛沫」傳播
    阻斷「網絡噴子」的「飛沫」傳播  疫情面前,佩戴口罩是阻斷新冠病毒飛沫傳播的重要措施。不過,還有一種「飛沫傳播」遠不是醫學防護就能解決的。  這些「飛沫」產生於網絡時代的一個特殊群體。這個群體顯著的特徵就是運用語言暴力,見什麼就噴什麼,有時完全不動腦筋,有時搬出一堆歪理,有時純粹人云亦云,到處亂噴、飛沫四濺,也被網民們稱為「網絡噴子」。  疫情洶湧,上網開罵是最簡單的宣洩方式。可是,開罵既不同於嚴厲的批評,更對解決疫情毫無幫助。
  • 世界廁所日:新冠也能「廁所傳播」 怎麼如廁才安全?
    綜合病例流行病學史和環境調查結果,判定此次疫情為與新發地市場有關的綜合性聚集性疫情,既有人員相互接觸導致的感染,也有廁所環境引發的感染。釋疑:新冠非糞口傳播 怎麼上廁所還能感染? 新冠肺炎是呼吸道傳播疾病,為何廁所也能成為致病地?一方面,新冠感染者的排洩物中可能存在新冠病毒。
  • 世界衛生組織:不排除新冠病毒可以通過空氣傳播
    世界衛生組織此前承認,新冠病毒可能會在特定環境中通過空氣傳播,比如在「能產生氣溶膠的醫療過程中」。新指導意見認可了一些研究發現,即病毒可能會在「室內擁擠空間」中通過空氣中的微粒傳播。意見援引了「唱詩班、餐廳或健身課」作為可能出現空氣傳播的地方。
  • 科學家稱新冠病毒空氣傳播風險被低估,世衛:正在科研審核
    他們稱世衛組織應該更加重視病毒在空氣中傳播的風險,建議其對此進行審查,並重新修訂新冠病毒防控指南。此前,世衛組織認為,新冠病毒主要通過呼吸道飛沫在人與人之間傳播。只有在某些特定情況下,如給患者進行氣管插管時,可能會產生氣溶膠,進而出現空氣傳播。
  • 如果印度疫情繼續蔓延,是否意味著高溫無法抑制病毒傳播呢?
    根據who公開的信息,新冠病毒在沒有風沒有噴嚏推動的時候可以達到兩米之內的飛沫傳播。除了飛沫傳播之外,接觸傳播也是一個主要的傳播方式,而氣溶膠和汙染物傳染率較低。所以,在印度這樣一個人口高密度,同時衛生狀況非常惡劣的國家,高溫對阻斷病毒的傳播效果並不好,人與人之間的近距離接觸就已經足以讓新冠病毒在印度大範圍流行了。別看現在印度的累計確診人數只有上萬,新增確診人數不過上千,但是,印度的檢測能力可是極差的。就算是首都,每天的檢測人數也只是千人級別,其他地方就更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