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編輯:王曉波
日前,美國疾控中心出版的《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COVID-19 Outbreak Associated with Air Conditioning in Restaurant, Guangzhou, China, 2020」的論文,該論文的作者為廣州市疾控中心和廣州越秀區疾控中心的研究人員。
文章介紹了今年1月在廣州一家餐廳發生的一起疫情傳播案例,案例中有3個家庭共10人被確診為COVID-19,而這3個家庭是再同一時間段在該餐廳就餐。研究認為在這次傳播鏈中,飛沫傳播是由空調通風引起的,感染的關鍵因素則是氣流的方向。研究認為:爆發的最可能原因是飛沫傳播。在論文的最後給出結論:在這次暴發中,空調通風促使飛沫傳播,感染的關鍵因素是氣流的方向。
3個家庭統一餐廳就餐 10人確診
2020年1月23日,A族從武漢出發,來到廣州。1月24日,病例患者(A1)在X餐廳與其他3個家庭成員(A2-A4)共進午餐。另外兩個B和C家庭坐在同一餐廳的相鄰餐桌上。當天晚些時候,患者A1開始發燒和咳嗽,並去了醫院。到2月5日,共有9人(A族4個成員,B族3個成員和C族2個成員)患了COVID-19。
B和C家庭中受影響人的唯一已知接觸源是餐廳的患者A1。研究確定該病毒已在餐廳傳播給B家庭的1名成員和C家庭的1名成員,並且B和C家庭的進一步感染是由家庭內部傳播引起的。
略圖的縮略圖顯示了2020年中國廣州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病爆發地點的飯店餐桌布置和空調氣流。紅色圓圈表示未來病例患者的就座位置; 黃色填充紅色圓圈表示索引為案例患者。
示意圖顯示了2020年中國廣州2019年新型冠狀病毒病爆發地點的飯店餐桌布置和空調氣流。紅色圓圈表示未來病例患者的就座位置;黃色填充紅色。
空調或「助推」飛沫轉播
X餐廳是一棟5層樓的空調大樓,沒有窗戶。三樓用餐區佔地145 m 2 ; 每個樓層都有自己的空調。每張桌子之間的距離約為1米。A和B家庭分別坐了53分鐘,A和C家庭坐了73分鐘。中央空調的出風口和迴風口位於桌子C上方。
1月24日,餐廳共有91人(83位顧客,8位員工)。其中,三樓的15桌共吃了83頓午餐。在83位客戶中,有10位患了COVID-19。其餘73人被確定為親密接觸者,並隔離了14天。在此期間,沒有症狀出現,並且通過逆轉錄PCR檢測到的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2對接觸者的咽拭子樣本和空調的6個塗片樣本(3個來自空氣出口,3個來自空氣入口)呈陰性。
通過對潛在傳播途徑的檢查得出結論,爆發的最可能原因是飛沫傳播。儘管患者(A1)在此期間無症狀,但有症狀前傳播的報導。
鑑於B家庭的潛伏期,最可能的情況是所有3個B家庭成員都直接被患者A1感染。但是,不能排除患者B2和B3被患者B1感染的可能性,患者B1是第一位生病的B族成員。
對於家庭C,可能的情況是患者C1和C2都被患者A1感染;另一種情況是,從1月27日開始,患者C1在護理患者C2的同時獲得了感染。
不能僅通過飛沫傳播來解釋這種暴發中的病毒傳播。較大的呼吸飛沫(> 5微米)保留在空氣中只有很短的時間和旅行只有短距離,通常<1米。患者A1與其他桌子,尤其是桌子C的人之間的距離都>1米。但是,來自空調的強勁氣流可能會將飛沫從表C傳播到表A,再傳播到表B,然後再傳播到表C。
載有病毒的細小(<5μm)霧化小滴可保留在空氣中,並傳播>1米的長距離。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和中東呼吸症候群病毒的潛在空氣傳播已有報導。但是,X餐廳的員工或其他用餐者均未受到感染。此外,空調的塗片樣本均為核苷酸陰性。這一發現與氣溶膠傳播不太一致。但是,氣溶膠傾向於跟隨氣流,並且在較遠距離處的低濃度氣溶膠可能不足以在餐廳的其他部分引起感染。
研究最後得出結論,在這次暴發中,空調通風促使飛沫傳播。感染的關鍵因素是氣流的方向。值得注意的是,患者B3無發熱和患者在此爆發1%是無症狀的,提供公共。
論文最後還給出建議:為了防止COVID-19在餐廳中傳播,建議加強溫度監控監視,增加桌子之間的距離並改善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