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學期之初,學校分進來兩位年輕的新老師——小劉和小謝。通過幾次交談,可以看出她們對自己的職業發展充滿期待。她們主動詢問要向哪些方面去努力。
我告訴她們,要鑽研教學,提高教學水平,提高學生成績,還要學會管理班級,學會教育學生。我最後告訴她們,要練習寫論文。
一聽說寫論文,她們就「啊」了起來:「還要寫論文啊?怎麼寫?」她們皺起眉頭,表示很難。不過小謝馬上高興地說:「聽人說論文可以買,是吧?」我笑著說「是」,然後問她們:「你怎麼知道寫論文難?寫過嗎?」她們搖頭,若有所悟。
從未動手寫過論文,卻說寫論文很難,像小劉與小謝這樣的老師,相信不在少數。不僅年輕老師如此,一部分中年教師亦是如此。但其實,寫論文雖然確實有點難,但還沒有難到無論怎麼努力都寫不出的地步。
在《年輕老師如何寫出教育教學論文》這篇文章中,我給年輕老師指出過寫論文的兩個努力方向,年輕老師只要認準方向,肯下功夫,要不了多久就能發表論文。
而在《老師如何寫出教育方面的論文…》一文中,我專門介紹了如何寫教育管理方面的論文,在本篇文章中,我將從四個方面專門講解教學論文的寫作,以期給大家帶來幫助。
可寫類型
教學設計類:即構思如何巧妙教學某一內容,寫出自己的教法設計,最好是以課堂實錄的形式展現,同時寫出設計理念、意圖以及目標達成效果。比如我寫的《你聽,天鵝在說……》就是屬於這一類。這裡要注意一點,必須寫上設計理念、意圖或是目標達成效果等,而不能純寫教法設計,那樣就成教案了,不能算教學論文。
比如:《天鵝的故事》一文中有三處寫到天鵝的叫聲。在學習前一課《鳥語》時,我發現學生對想像「鳥語」很感興趣,所以在教學《天鵝的故事》一課時,便著意開發天鵝的叫聲。除了對文中三處明確寫出的天鵝叫聲充分利用,我又根據第4自然段「天鵝在冰上互相呼喚著」設計出一處天鵝叫聲。四處天鵝叫聲正好貫穿了「天鵝的故事」始末。於是我寫出了《你聽,天鵝在說……》這篇論文。
案例解析類:即以「案例+評析」的形式,解讀某一教學片斷,分析其中優缺點,探索方法,總結經驗。教學設計類與此有相似之處,都需要寫教學片段,但前者重在設計,是寫優例,而後者重在評析,可寫優例,也可寫病例;前者多寫自己,後者多寫別人。
如某老師聽特級老師上課,對其引入課題進行賞析:上課伊始,孫老師用談話式的語言呈示,將學生帶進了畫的世界,讓學生興趣盎然;在學生作畫後,孫老師配上極富詩意的獨白,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水到渠成地引出課題。
教法創新類:這裡所說的「教法創新」,是從課堂或是教材上說的,與以單篇課文為對象的教學設計不同。所謂教法創新,是指在教學模式或是教學策略上推陳出新或是破舊立新,從而去除教學弊端,提升教學效益。
比如,新課標中提出閱讀教學是學生、老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對於怎樣促進學生與文本對話、怎樣有效進行師生對話,我進行了深入探索,總結出三個策略,一是「先聽後說」,二是「多聽少說」,三是「善聽巧說」。圍繞這三點組織材料,我寫了《構建以生為本的師生對話課堂》一文。
理論探索類:這是從宏觀角度,以教學或是教材為研究對象,聯繫實踐,探索符合現實、切於時代的教學理論,以指導教學,改進教學。但這一類難度較大,初涉教研的老師建議先不要寫。
比如我在聽課中發現,許多老師對課文解讀時根本不考慮學生年齡特徵,從成人角度去教學。我感到這種情況很不科學,違背兒童身心發展規律,不利於學生學習,於是總結出三點:1.啟發感悟應當切中兒童本位;2.深度解讀不可逾越兒童本位;3.價值引領必須回歸兒童本位。這樣,一篇關於閱讀教學如何把握兒童本位的教學論文就成型了。
選題策略
所謂「選題」,是指根據一定原則確立研究內容。教師寫論文選題,要遵循下面幾個原則——
要實:就是寫的內容要貼近現實,可以指導教學,具有推廣意義,這樣的文章雜誌社才要。太空太泛的東西,華而不實,雜誌最討厭這類文章。
要新:就是要表達的觀點或是要介紹的方法,是別人沒有寫過的。人家寫過了,你再寫,等於熱剩飯。過時的東西雜誌社不要。怎樣做到新?寫之前先到網上搜一搜,如果有人寫過,而且人家還寫得不錯,你就別寫了。
要小:就是儘量寫微觀的,而不要寫過於宏大的。可以聚焦於某一類教學或是某一課教學,甚至是某一片斷教學。剛學寫論文,就可以從寫教學片段評析開始。
要熱:就是寫當前教育界正在研究、正在熱烈討論的內容。雖說熱的內容通常被專家或是名師壟斷,一線普通老師很難與之爭鋒,但也不是毫無機會。一線老師的優勢在於能聯繫實踐,所以普通老師寫熱的內容要注意從實踐出發,按上面「小」與「新」的策略另闢蹊徑,以小見大。
材料積累
選題之後,老師就可以著手研究,積累和搜集相關材料。有了材料,然後按寫作原則進行組織,即可大功告成。材料從哪裡來?通常有三種渠道——
教學案例:即自己進行課堂教學研究,形成教學案例。自己的案例不僅真實,而且直接,所以最具說服力的材料。
聽課記錄:即聽他人的課,記錄他人的課例。這一個價值也很大,因為也是真實的。
資料借鑑:即通過翻閱資料,比如教育專著、教學報刊等,搜集自己需要的材料,進行引用。
擬題技巧
主題有了,材料也有了,文章也寫好了,大功算是告成,但還有一個小問題卻不能忽視,這就是論文題目的擬定。為了能在扎堆稿件堆中成功吸引編輯的眼睛,你需要一個精緻的文題。一個好文題應該具有——
概括性:論文題目首先要有概括性,要文題一致,能讓人一眼就看出你寫的主要內容。如果你的內容好,但卻因劣質題目而與編輯失之交臂,那就太可惜了。
凝練性:論文題目不宜過長,在遵循概括性的前提下,要做到凝練。但要注意,過短也不行,過短沒法揭示內容。一般來說,論文題目字數在10到20之間為宜。
新鮮性:在概括和凝練基礎上,論文題目最好還要有新鮮性,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這要有點文學水平才能做到,所以為了寫好論文,老師一定要多讀書。
寫論文雖說不是某些老師想像中的那樣難,但確實也要花費不少精力,耗費不少時間,所以也不要以為可揮筆而就。
在我看來,寫論文有點像生孩子,選題就像是受孕。實踐研究,積聚材料,這就像是養胎,如果中途受挫,也可能會流產。而最後組織材料進行寫作,就像分娩——一篇論文從你肚子裡出來了。
只是,孩子是不能生多的,現在只給生倆,但論文卻是寫得越多越好,沒人限制。年輕的老師們,從現在開始努力吧。